明朝錦醫衛 112章 朱壽與朱厚照,官宦與...

作者 ︰ 胖大海

其實說起正德,也就是朱厚照的轉變,並不是無機可查的,而這個節點,恰恰就是弘治皇帝去世的前後。《》

我們在看朱厚照即位初期時的情況,會看到一個與歷史上記錄的完全不同的小皇帝。

初期的正德不但不是不處理公務,反而是正德想親自處理大小政事的,他想有所作為。

先帝時南京監察御史沈賚等言︰皇上親錄大理少卿吳一貫等所勘邊情于闕下事干刑獄宜付所司,不必親勞聖斷,蓋以萬機叢委或不暇給投間抵隙之人將為取寵市權之計,此今日之體統不可不正者也,望自今政務委之九卿,設或責有所歸,則事不煩而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皇上你處理的事太多了,應當把小事交給臣下來處理。

在朱厚照即位初期,可以說對大臣們是言听計從,如果說有反對,那就表現在不準許大臣們辭職,不準許大臣辭去他的獎勵,大臣們所贊同的幾乎沒有正德反對的事,甚至對于僧人也是如此。

正德即位沒幾天,禮部尚書張升等言︰大行皇帝賓天宮殿門禁正當嚴肅,以譏察出入,辨別內外乃政體之不可緩者,近聞真人陳應循,西番灌頂大國師那卜堅參及班丹羅竹等各率其徒,假以袚除薦揚數入干清宮,幾筵前肆無避忌,京師傳聞無不駭愕,請執應盾等寘于法革其名號追奪印誥及累年所得賞賜,仍照例黜逐發遣。上曰︰卿等所言是,應盾等姑免逮問,所職事封號俱查革印誥並所賜玉帶送所司交納,今後僧道敢有夤緣出入宮禁,濫設齋醮者並引誘之人俱罪不宥。

意思是西番灌頂大國師那卜堅參及班丹羅竹等僧人各率其徒子徒孫,假以孝宗的法場經常出入皇宮。

這是孝宗時留下的毛病,孝宗尊重僧人,而且孝宗之前的皇帝也尊重僧人,這已是一種傳統了。

但是,初即位的正德不但不偏袒番僧,反倒是「革」了僧人們。

弘治十八年六月,初撫都御史史琳以保定等府民間草場租銀太重奏定輕則上地畝銀五分中三分下二分至是金吾等衛請比民間例輸納。從之。

泰寧等衛達子滿蠻等款塞自陳為北虜所侵,絜其累重欲入內地以避之,守臣以聞兵部言宜稍加存恤以示懷柔而嚴為之備。從之。

定幼軍補開豁例,兵部奏府軍前衛幼軍逃者審年十無疾者仍本役……從之。

漕運參將山東都司署都指揮僉事溫和乞改……許其暫改子孫承襲仍于原衛。從之。

戶部言遼東頻年災傷倉庫無蓄,先如郎中王藎所請已預送銀一十五萬兩矣,藎復乞加添銀七萬四千余兩接濟支用,宜如所請。從之

……

可以說遍翻史料,正德朝初期,朱厚照對于大臣們滇議可以會所是無有不從。

總之,不是「從之」就是「報可」。

而且在一開始,正德與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位大臣的關系也是非常好的。

弘治十八年六月︰己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言︰皇上嗣登寶位之初,賞臣等各銀三十兩,絲二表里,已頓首拜受,近聞戶部奏擬將親王及文武官員賞例通為減省,竊思帑藏告竭,減省賞賜乃不得已,而臣等獨受厚賞,心實不安,請辭免。上曰︰此先朝故事,勿辭。

也就是說,親王及其它官員的賞賜都減少了,而對于三位內閣大學士則賞賜有加。

接著︰辛酉,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復辭登極賞賜……上曰︰朕初嗣位加賚輔臣禮不可廢,卿等勿固辭其它財用,朕自當撙節。

其後又多次賞賜大臣。

七月︰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劉健左柱國食正一品俸與誥命,加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謝遷俱少傅兼太子太傅,健等合疏言臣等……上曰卿等事朕積有輔導勞方茲初政特加秩祿不允所辭。

意思是劉健等三人復辭賞賜,而正德說︰我自己節省,也要賞賜你們。

也就是說,正德的舉止太正常了。

辭職的不允,有罪的不罰,經常賞賜官員,並對官員們言听計從,雖有娛樂,愛好騎射,然而很有節制,番僧們被限制了,這樣好的皇帝到哪去找?

在與大臣們發生鹽引爭執前,實在是在明武宗實錄中挑不出正德的毛病。

而且,即使是在鹽引爭執之後,即使是在與劉健,謝遷,劉大夏,馬文升決裂之後,正德仍是如此對待大臣,即使是在任用劉瑾時,他對公事非常的在意。

但是大臣們的從小事上沒完沒了的嘮叨最終消磨了他的勇氣,這是個人看明武宗實錄的感覺,大臣們那些無意義的堅持到底的諫諍,不要說做為當事人的正德煩,看到這些的人也煩的要死。

而且可以說,明朝中後期的皇帝中很少有如正德一樣如此重視軍事的,一個十四的少年,初即位後,就頻繁撥銀到邊關,極為關心邊情,是很有點讓人驚訝的。

所以說,正德帝很重軍事,稱為武帝並不為過。也因此緣故,明朝的文臣們在以後的奏折中提出獎勵太豐厚了,認為是「過濫」。

但是有些事寧願「過濫」,不願「不及」,過濫的危害較輕,而不及就較嚴重了。

…………

而導致朱厚照這個有些單純和善良的少年發生質的轉變的,則是他看到了太多大臣們之間的勾心斗角,看到了太多的政治上的黑暗面。

這樣朱厚照這個從小生活在弘治皇帝所構築的美麗花園中的少年,實在有點接受不能。

到了八月,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言︰今年自六月以來陰雲蔽翳天雨連綿,京畿內外民舍傾頹田禾渰沒……陛下登極詔條一出中外臣民歡呼動地,想望太平但各該有司視為泛常,不即遵奉經今兩月之上內外多余官員查減某職,傳奉乞升等項查革何人,諸如此類枚舉,政壅于上而不得行民望于下而不得,遂此陰陽所以失調,雨陽所以不順也,如軍器鞍轡二局各門各馬房倉庫及各處分守守備等項內官舊設有數今添至幾倍,朝廷軍匠錢糧萬萬僅足供其使令豈可不減?

文武官員中有曠職僨事虛糜廩祿者豈可不黜?內官等監匠官御用等監畫士多至數十百人,濫授官職浪支俸祿,皆剝民膏脂供無益豈可不革?內承運庫放支銀兩全無印簿支銷二十年來累數百萬,以致府藏空竭,承領之人豈無侵克本庫?

內官自請查筭豈可不查?

司鑰庫收貯銅錢亦數百萬托稱內府關支其實置之無用,若洪武等錢不行則新鑄弘治通寶亦為虛費豈可不用?

今特旨批斷者照舊不動查例來看者展轉不行,則其它弊政皆難除革,詔書所載盡為空言同,天下之耳目將何以新?

天下之心志將何所系?

至如內苑之珍禽奇獸數且無算,宜盡放之以省食用之資,宮人一事近在掖庭非外官所得干預,竊恐先朝舊宮或有年歲老大及多余名數不惟妄費供給,抑且不免怨嗟,亦宜疏放或縱令寧家或從便嫁遣,以大布好生之德上延和氣之祥,是皆國家要務,新政所當先者,惟聖明俯垂采納,事干宮禁則斷在不疑,責在有司,則嚴加催督其有事宜令所司查奏處置,務臻實效不事文……

對于這份言辭激烈的奏折,上嘉納之。

在這里首先要說明,明朝的大臣在上奏折,特別是正德時期的大臣上奏折時總是采用過分夸張的語氣,例如上面所寫到,其實都是孝宗時期的問題,而所謂的「內官舊設有數今添至幾倍」,並不足信,理由是在弘治十八年之後的明武宗實錄中,如果說正德的胡鬧是輕松搞笑的,則可以說大臣們的胡鬧是認真的,讓人哭笑不得,但大臣們這種行為卻是不易對付的,因為是借著「為民為國」的名義,因為是借著「驅除婬邪」的名義。

而隨著劉健的奏折的「拋磚引玉」,大臣們的奏折便開始蜂擁而入,而漸漸的,原本精兵簡政的目的已變調了,成為打擊對手的工具,包括一些大臣打擊別的大臣,更在于對太監的打壓。

而對于太監的打壓,實質上就是對于皇權的打壓。

正德已察覺到,因此說︰朝廷威福之柄非臣下可專。

重壓之下,聰明的朱厚照開始反彈了,而他對于劉瑾的重用,其實就是對于那些已經想要騎在他脖子上拉屎的大臣們的一種反制措施。

……

所以,看了這麼多,我們可以明白在弘治十八年及正德元年前,正德是非常合作的,對大臣們是非常好的,而正德最後之所以被惡評,也應與此相關,無論是做普通人還是皇帝,剛開始不能做但好,做但好,人們會以此標準來衡量你。

然而隨著朱厚照失去了弘治皇帝羽翼的保護後,當他開始獨自面對心思各異的群臣時,朱厚照開始理解了以前自己父親內心中的痛苦和恐懼。

他開始明白,自己的父親以往總是生活在一種什麼樣的環境中,又是為什麼讓自己的父親在壯年就積勞成疾,最後撒手人寰。

于是,朱厚照開始反感那些大臣們,以前對大臣們的尊敬漸漸變成了厭惡,他把對于自己父親的懷念,漸漸變成了對于大臣們的敵對,開始養成了他不喜歡和大臣合作的性格。

于是,朱厚照開始給自己起了另外的一個名字——朱壽。

這個朱壽,寄托著朱厚照所有的童年夢想,繼承著朱厚照的單純、善良、活潑、好動,繼承著他從孩童時期與父親一起培養起來的遠征塞外的夢想,繼承著他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所有的七情六欲。

是的,朱厚照並不是一個精神分裂的人,但是他一輩子都這樣以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況生活著。

他的一生都在謀求抗爭,可惜的是雖然他擁有天下最高的皇權,依然改變不了自己生命的軌跡。

他的故事,是由好多喜劇組成的一個大悲劇,不論是對他,還是對這個龐大的帝國。

他常常被人冠以「黃」,「病態」這些貶義的詞眼,但是他的性格卻最像我們現實中的普通人,一個調皮的孩子,一個有著七情六欲的青年人,一個對身邊人無比隨和的公子,一個對繁文縟節不以為意的客人,一個會體諒下屬在雨水中跪地辛苦的上司,一個不忘在祈福時候加上愛妻名字的丈夫,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有著極大興趣的聰明學生,一個可以和你擠坐一輛破車的朋友。

然而悲劇正是在于,這上面的諸多身份里,唯一沒有他最正式的身份,一個皇帝,並且應該是恪守傳統道德的皇帝。

明代的大臣們一直把皇帝作為一個神話的偶像來塑造,他們要給萬民描繪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沒有,可以無限時間工作,沒有個人感情,沒有脾氣,可以英明的分辨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可以從諸多的奏折里聰慧掉選最正確的那一個的皇帝,當然,這種人根本不存在,明朝的皇帝里最接近這個標準的只有孝宗皇帝,有趣的是,最遠離這個標準的正是孝宗皇帝的兒子,這個最類似常人的朱厚照。

他用自己超乎一般人的勇氣在執著的與他的臣子進行對抗,並想盡一切辦法來戲弄這些看似外表端正正經的道學家。他不想再像他的父親一樣,郁悶的活一生,他要活的快樂,要活的精彩,實際上他幾乎做到了,雖然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很多年的罵名,但是性格如朱厚照這樣的人,也許根本就不在乎你對他說什麼。昏君也好,明君也好,于他的生活根本無關,甚至在他的心目中,說他的是明君反而是對他的一種侮辱。作者胖大海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錦醫衛最新章節 | 明朝錦醫衛全文閱讀 | 明朝錦醫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