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講話是門技術活 第二十九章

作者 ︰ 樊榮強

二、思維向語言的轉換

提問是思考的起點,而提問的起點,其中一個就是基于觀點或結論。♀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觀點與結論可以通過看書、看電視、上網等方式向別人學習而獲得,而更重要的還需要我們自己去總結,這樣才能完成思維向語言的轉換,將內在的思考轉變成外在的話語。

1、養成下結論的習慣

一個人有沒有知識,一個重要的指標,可以說是他的大腦里面裝了多少信息,而這些信息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關于事實與現象的敘述,一方面則是關于事實與現象的評價。我們不能讓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認識層次,還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層次,而這個理性認識,則是要形成若干個結論。

其實,以一段講話來說,里面的內容,除了問句,就是答案,而答案也就是結論句,或者由結論句構成的段落與意群。如果明白了這一點,就算是對「問題鏈思維」的「問答問答……」這個模式真正地理解了。

如果你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事物,都只停留在知道些表象,那麼你只能算是一個「知道分子」,而不能稱為「知識分子」。

總之,要想讓自己能說會道,你必須習慣性地對自己所面對的人、事、物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又給出自己的看法、結論與觀點。

以一段新聞為例︰

拉著引人注目的宣傳橫幅、貼著鮮艷的個人彩色海報、喊著煽動性很強的支持口號這是近日河南鄭州市二七區春暉小學舉行大隊委競選活動的一個場景。

眼下,不少學校都像春暉小學一樣又進入班干部競選季節。然而,這些本意在選拔一些學習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協助老師、服務同班同學的行為,卻在家長和孩子眼里變成了爭取「官職」,取得更多教育資源「好處」的捷徑。

一些教育專家和老師卻認為,由「民主選舉」指導下的競選班干部給了許多孩子展示自我的機會,但在很多小學生心智不成熟和家長對競選干預太多的情況下,不少班干部競選都走了調、變了味。

看過以上這段新聞,你可以得出多少個,以及一些什麼樣的結論呢?你能得出如下結論嗎?

學生干部競選,折射出社會不良風氣對學校的侵蝕。

如今的中小學生班干部競選不是「民主」,而是「拚爹」。

看到當選班干部的「好處」,不少中小學生痴迷「當官」。

如果不對學校的干部選舉進行干預,最終將毒害孩子的心靈。

2、下結論的基本方法

下結論的方法有很多種,邏輯學上講的概念、判斷、推理,均是下結論的基本方法。後面我會專門講一些具體的下結論的方法,這里先說說四類基本的結論方式。

(1)歸納與演繹

歸納和演繹是邏輯學上兩種最基本的推理方法,也就是下結論的方法,是根據已知的判斷推出未知判斷的一種思維形式。

歸納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演繹則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也就是說,歸納是針對無數的具體現象,提取其共同的或主要的特征,形成一個結論。舉例來說︰

事例1︰小李當眾講話很緊張,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

事例2︰小張從來都不敢上台當眾發表演講。

事例3︰小陳經常性地當眾講話時出現大腦空白。

事例4︰小王一听說明天要在會上發言,今天就開始寢食難安。

結論︰許多人都對當眾講話有恐懼心理。

這就是屬于歸納。再深入一點,我們應當明白,歸納法還可分為求同法與求異法。所謂求同法,就是在一組相關的人、事、物中,發現其共同點。♀比如︰

現在的大學生在就業觀念上都存在著問題,從而導致就業難。

上面的這個結論,就是在無數的大學生身上,用求同法歸納出來的結論。而所謂求異法,則是通過比較的方法,發現某一人、事、物與其他人、事、物的不同點。以下的結論就是用求異法歸納出來的結論︰

小王與他的同學們有完全不同的就業觀,他堅持從低做起,相信只要自己有能力,就會有被伯樂發現的一天。

與歸納相反,演繹則是將一般性的結論放到一個具體的事物上,推導出這個具體事物可能的某種特性。下面的例子則是演繹︰

大前提︰大多數的人都害怕當眾講話,這是正常現象。

小前提︰小王在當眾講話時表現得很緊張。

結論︰小王很緊張是正常現象。

這里所用的推理方式叫「三段論推理」,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明的,人類最基本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可以說,沒有「三段論」就沒有思考,沒有「三段論」你就做不了任何事情。

在邏輯學上,除了這個三段論之外,還有許多的、更為細致的推理方法,比如︰選言推理、假言推理、類比歸納推理等,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心思更為細致、慎密,不妨也花點時間學習一下。

(2)分析與綜合

分析與綜合是兩種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也是兩種下結論的基本方法。首先我要提醒注意的是,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是密切聯系不可分的,而不能將它們截然分開。

分析指在思維活動中把認識對象整體的各個部分、要素分別開來,並對其各自在整體中所佔的地位和作用進行認識的過程;目的在于細致的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並以此解決問題。

分析方法通常探討三類問題︰一是「有沒有」、「是不是」之類的定性問題;二是「有多少」之類的定量問題;三是「為什麼」之類的因果關系問題。我們平時所講的結論,大多都是由分析方法所形成的。

綜合指在思維活動中,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要素連接起來,從整體上來認識對象、把握對象的思維過程。從整體的角度,抓住主要的和重點的方面,把握整體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比如︰

今天我面試了一位求職者。他只有高中學歷,相貌平平,口才也一般,工作了五年,一直做業務員,表面看很普通,但他有一種很多人不具備的吃苦耐勞的品質,總的來講,我認為他是一個很有潛質的員工,所以我錄用了他。

這段話的前面部分屬于分析,最後一句則是綜合,是對求職者的總體把握。這個例子也說明,我們很多時候是將分析與綜合一起運用的。

這里我特別介紹一種下結論的綜合方法,即「數字串聯法」,也就是用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來綜合概括某一事物。這種例子古今中外都非常多,先不妨列舉一些經典的說法︰

古代的有︰三字經、三皇五帝、三綱五常、四書五經、三從四德、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賢、三言二拍、江南四大才子、建安七子、四大名著、揚州八怪、二十四史、三十六計、三教九流

現代的有︰三好學生、五好家庭、五講四美三熱愛、四有新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個代表、四個現代化

其他方面的有︰五髒六俯、八大菜系、五大洲四大洋、250定律、80/20定律、金磚四國、亞洲四小龍、四大天王、京城四少

在平時的講話中,我們用這種數字串聯方法來概括講話,可以讓听眾相當提神。如︰

1、我認為只要抓住一個序列、兩組關系、三個環節、四個實際問題,作文教學質量就可以大幅度提升。那麼,所謂「一個序列」是指什麼呢?……

2、要當好記者,必須做到兩個「三七開」︰一個是「七分采訪,三分寫作」,一個是「七分談話,三分記錄」。

3、記者的本事主要在于「三板斧」,即「會說、會記、會寫」。

4、我們當前一個時期的工作,就是抓好「五個重慶」建設,即「森林重慶、暢通重慶、平安重慶、宜居重慶、健康重慶」。

(3)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

我們認識事物,知道它「事實上是怎麼樣」是一回事,希望它「應該是怎麼樣」則是另外一回事。這里,我們必須區分「是怎樣的」與「應該是怎樣的」,前者屬于事實判斷,後者屬于價值判斷。

劃分實證與規範研究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一個基本要求。哲學家休謨最早提出關于「是」與「應當」的區別,他在《人性論》中指出︰「人們不能從‘是’推導出‘應當’這一命題」。馬克斯韋伯率先將「休謨判別法」引入整個社會科學領域,提出區分事實認識領域和價值判斷領域是社會科學方法論基本要求。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講過一句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從哲學的層面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緣由。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努力付出與改變,讓周遭的事物符合我們的心意。

所謂事實判斷,就是以科學的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探究、測量、考察、分析、總結,形成結論。這種結論,揭示了事物的狀態、因果、條件、影響,等等,它回答的是「是什麼」或「不是什麼」這類問題。比如︰

《論語》是一部儒學經典。

亞當斯密是西方經濟學鼻祖,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開會的目的是傳遞資訊,協調一致。

手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

所謂價值判斷,則是以人類的需求為依據,進行評價、認定,從而形成的結論。什麼叫價值?也就是對我們有用,對我們有好處。這樣的結論,揭示的是客觀事物與人的關系,它回答的是「好」或「不好」、「應該是什麼」或「不應該是什麼「、「應該做什麼」或「不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或「不應該怎樣」這類問題。比如︰

想提升口才,應該多做實戰式、情景式練習。

愛情應該是不摻有任何雜質的,愛情應該是無怨無悔的付出。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當以真誠為前提。

夫妻之間不應該失去信任。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當眾講話是門技術活最新章節 | 當眾講話是門技術活全文閱讀 | 當眾講話是門技術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