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講法則-當眾講話的藝術 第九章

作者 ︰ 樊榮強

在音調高低的變化中通常會遇見以下四種類型︰

1平直調,沒有高低升降變化的語調更顯平直舒緩,常用來表示莊重、嚴肅、悲痛或平淡等語氣,在敘述與說明中較為常用。♀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

2高升調,即由低升高的語調,這類語調通常用語鼓動、號召、設問、反問、申斥等感情,也能夠體現演說者內心情緒的波動。

3降抑調,即先高後低的語調,語勢漸降能夠體現出演說者在演說中的自信情感,通常用于贊揚、祈使、感嘆、祝願等。

4曲折調,即升高繼而下降然後再升高,這種曲折變化的語調通常用來表示含蓄、諷刺、懷疑、夸張、驚訝、幽默等情感。

實踐證明︰氣息上的千姿百態造就了音調上的千變萬化,也能給听眾帶來不同的听覺體驗,音量和氣息的變化的確不可忽視,演說者應當加強練習。♀

附︰朗誦練習材料。試著朗誦以下散文,注重音量和氣息的變化。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鑽出來,女敕女敕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楮,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模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女敕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女圭女圭,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散文《春》

如何讓語感自然流暢

語感即語言直覺,是人們根據自身的直覺判斷對言語詞句進行理解和使用並形成習慣。語感的形成能夠增強人們對語言的敏感度,正所謂「只能意會,不可言傳」,語感通常被認為是人們的一種直覺思維。漢語詞匯浩瀚如海,想要在演講中將各種詞句信手拈來,語感的作用不可忽視。

文豪葉聖陶曾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並指出「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鑒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對于治事接物都有用處。」我們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不外乎培養自身的語言能力,呂叔湘曾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登台演說作為語言精髓的提煉過程,更是對語感的自然流暢提出要求。

美國總統林肯同樣是一位著名的演說家,他非常看重流暢的語感在演說中的特殊作用,為了訓練出自然流暢的語感效果,他在某一段時間中堅持每日徒步行走三十多英里到一所知名的法院中傾听律師們的辯護詞。律師們的辯護風格、語言邏輯和思維進度深深吸引了林肯,他堅信這是他所看到的最為精彩的演說。于是,林肯也嘗試著模仿律師們的辯護,並逐漸將這種辯護轉化成當眾演說,期間培養出了流暢的語感。

蕭楚女是我國早期的革命家、演講家,經過平日刻苦的訓練後他有了非凡的演講口才,但是他對自己的語感仍有不滿,他認為語感應流暢自然,拒絕矯揉造作才是演說的最高境界,于是他利用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教書的機會認真研究演說語感,不但將講台變成了自己的語感培訓基地,更利用課余時間到學校後山尋找僻靜地方將鏡子掛于樹枝之上,從鏡面中觀察自己的演說表情,悉心聆听山澗自己演說的回聲,期間他的語感有了飛速的提升。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魔力演講法則-當眾講話的藝術最新章節 | 魔力演講法則-當眾講話的藝術全文閱讀 | 魔力演講法則-當眾講話的藝術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