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 第九章

作者 ︰ 張振鵬

4.要學會等待孩子表達

一位父親曾說︰「我女兒出現‘口吃’的現象時,最初我不明白她想說什麼,我就會耐心地等待,直到她經過幾次‘口吃’,終于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後,我會蹲下來,看著女兒的眼楮,慢慢地重復一次她剛才說過的話,然後再讓她自己慢慢再說一次。♀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有時候女兒不會表達或者表達的意思不對時,我就會告訴她正確的詞語,讓她再重復一次。就這樣經過幾次訓練之後,女兒對于自己的‘口吃’問題並沒有感覺到不對,心理上也沒有受到什麼傷害,而且詞匯量也相應地增加了很多。」

可見,這是一位有智慧的父親,他學會了等待,這一點,也值得很多父母來學習。所以,父母要擺正心態,不急不躁,要有「只知耕耘、不問收獲」的精神,說不定,正是由于自己的這種心態,你會在不經意間發現,孩子的「口吃」現象早已經無影無蹤了。♀

5.有意識地提醒孩子慢慢說

父母也可以微笑著提醒孩子慢慢說,甚至可以引導孩子慢慢說,也就是說,父母面對孩子「口吃」時,自己先慢慢說話,給孩子以提醒。這樣,孩子就會有意識地放慢自己的快速語調,放慢速度說話,他想說的話也就能表達出來了。

6.對孩子的持續口吃現象不要掉以輕心

一般來說,孩子這個時期的「口吃」現象是語言敏感期的一種特殊表現,不需要治療。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如果這種現象因為某些因素而持續下去的話,就比較容易成為口吃,所以,父母也不要掉以輕心。如果覺得有必要,就去正規醫院去做診療,弄清楚是心理原因還是生理原因,然後對癥下藥,配合治療,以免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健康發展。

8.哭泣︰孩子用哭泣表達心中的感受或想法(3—6歲)

——引導孩子用語言代替哭泣,從而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3—6歲的孩子,本來是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或想法的,但如果父母不對孩子進行引導,孩子一般會選擇用哭泣的方式來吸引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注意,以此來表達他的需求或感受。♀這時,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用語言代替哭泣,表達他的心聲。當然,父母也不可以引導孩子感受委屈,比如,孩子喝粥燙著了嘴巴,父母就不應該把責任推給粥,否則,孩子就會感到委屈,進而以哭泣來表達。

身邊小故事

故事1︰

一個3歲的男孩在客廳里興致勃勃地玩一個玻璃球,讓玻璃球在地板上滾來滾去。可能是因為推動玻璃球的力氣大了點,玻璃球滾出好遠,而且滾到了長沙發的底下去了。他

男孩伸手去模,模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模到。于是,他就哭了起來,而且還用手指著沙發底下,想以此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讓媽媽把玻璃球給他找出來。

可是,媽媽正在廚房忙著做飯,也許是孩子的哭聲把媽媽惹煩了。她來到客廳,也不看孩子有什麼需求,就朝著孩子的拍了兩巴掌,而且還非常嚴厲地對孩子說︰「讓你哭,有什麼好哭的!」結果,孩子的哭聲更大了。

故事2︰

有一次,5歲的雨霏與爸爸一起逛商場,就要離開時,雨霏拉住了爸爸的衣襟,懇求地說︰「爸爸,我再玩一會兒。」雨霏並不是貪玩的孩子,只是她被櫃台里漂亮的玩具吸引住了,她的眼楮里全是想要得到的渴望。

可是爸爸卻裝作沒看出女兒的心思,女兒如果不說出來她想要什麼,他決定不去主動買給她。他認為,女兒想要什麼,應該有勇氣表達出來,而不應該唯唯諾諾。

過了一會兒,爸爸看雨霏什麼也不說,就拉她要走。這時,雨霏委屈地哭了。但爸爸並沒有被雨霏的哭聲嚇倒,反而平靜地對她說︰「雨霏,你想要什麼呀?你只要說出來,爸爸就給你買!」

雨霏終于忍不住了,她帶著哭腔說︰「爸爸,我……我想買一樣……東西。」

爸爸說︰「買什麼?說話不要吞吞吐吐的,想要什麼就大膽地說出來。」最後,雨霏鼓起勇氣說︰「我想買一個玩具女圭女圭!」于是,雨霏得到了那個洋女圭女圭。這件事以後,雨霏無論對有什麼要求,有什麼委屈,她都不用哭表達了,而會直接用語言表達出來。

敏感期分析

在語言敏感期,有時候孩子會以哭泣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的委屈,或是某種需求。父母應該讀懂孩子的表達方式,並試著去讓孩子用語言表達來代替哭泣。

像故事1中的那位媽媽,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孩子打一頓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做法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非常常見。其實,這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一種嚴重的傷害,甚至會扭曲孩子的性格,抑制孩子智力的發展。

故事2中的爸爸就是引導孩子用語言代替哭泣表達自己的最好案例,這可以給父母以啟示。所以,父母應該正確面對孩子的敏感期,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引導小妙招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最新章節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全文閱讀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