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奶姐威武 第14章 書房讀史

作者 ︰ 鳳羽零落

中午吃過羊女乃後,末月趁趙氏忙著織布,又分出神識接管了一號蟲身,撲哧著翅膀飛向書房,尋著書架找起史書來,她只見滿書架上,滿是孔孟之學,周聞雜記,在最下層卻是春秋、左傳、吳越春秋、史記、漢書等耳熟能詳的書名,難道這世界的歷史也跟古中國仿佛。♀

或者說這里就是古中國?如果是古中國,那麼只要她修煉有成,長久的活下去,就有回現代的可能?末月心里一時充滿對前生世界的向往,現代啊!那個言論自由,有冰箱、有空調、交通便利、服裝隨意的生活方式,是古代在繁華的生活都比不了的。

網絡電腦、眾多游戲、小說常常讓她想的百抓撓心,還有,現代那並不重視她的父母,她還是想看看他們一生喜樂的生活末月心中百般念頭閃過,最終,用蟲腳將史書按最早期的時代取下,搬到桌上翻看,她此刻急欲知道答案。

卻沒注意到,她用小小蟲身搬著沉重史書飛行,不覺沉重,反而輕松自如,看來玉翅蟻不但身體強度高,連螞蟻恐怖的力氣都超越了。

春秋?同古中國一樣,左傳一樣,史記一樣,漢書一樣,三國志一樣,宋書一樣,南齊書一樣,末月一本一本的打開,急欲了解的她來不及細看,只挑出在大學歷史課程中學過的史書,打開書的開頭和結尾,大致看一下,無論朝代、疆土、國都、邊境竟然都跟古中國相符。

直到看到近代使時,末月看到一本名安寧公主傳記的書時,才發現到不同之處,原來按史書中所說,同古中國相仿的歷史直到明末崇禎一朝,才出現差異之處,崇禎朝初期,君弱各世家強,並暗中支持民亂,還有白蓮教一直傳播亡國之說,眾多事情使的國境不穩,夷犯邊疆。

夷——主要是指古中國的滿蒙族人,當時朝中分主戰、主和兩派,崇禎一直心懷大志,想要治理好國家,恢復有明一朝的聲威,只是因各種原因,一直被制肘,他是主戰的,卻被朝官以國庫空虛等借口阻攔,初登基不久的他反駁不了眾多老臣,就在民亂頻發,朝局陷入僵局時。

宮中前天啟帝之懿安皇後張嫣獨女,年僅十四歲的嫡出安寧公主,自請願出邊關和親後金,緩解國局圍困,被百官稱贊其乃義舉,紛紛贊同,而後金方和談人員听說是嫡出公主和親,傳信回朝,皇太極始信明之誠意,認同此議。

只是安寧公主出身貴冑,後金之中未婚者中無一匹配,于是皇太極以同于博爾濟吉特哲哲位分大福晉之名請娶,消息回京後,朝野震動,都為安寧公主委屈,可沒人上書反對和親,天啟魏賊之亂剛過,國家正是需要安寧的時刻。

無奈,深恨滿夷的崇禎,為了國家安危,還是冊封了安寧公主,帶著厚重的嫁妝嫁了過去,史書中說安寧公主自幼聰慧,深明大意,幼年為躲魏客毒手,裝瘋賣傻數年,和親後,端莊賢惠,無妒無奢,愛民如子,深為皇太極衷愛。

而安寧公主陪嫁中有大量的優異良種,適合寒冷北地種植,公主無私,將種子獻于後金朝,引領百姓如中原百姓般,耕種織錦,讀書明禮明義,其聰慧也漸漸顯露,結合西方流傳之物,創造出諸多精巧之物,新農具、晶瑩玻璃、芬芳香皂等。♀

敬獻兩朝後,在兩國主宰支持下,流通與明、後金兩國,為後金經營了半國財富,並在婚後四年多誕下皇子,自此徹底在後金中站穩腳跟,但安寧公主並不忘本,未忘記明朝還處于民亂紛繁之中,她以引導兩國和平為己任,常常柬言皇太極,或上書崇禎,解決兩國矛盾。

護的故國一片安寧,其名兩國贊揚,而後金百姓自安寧公主下嫁,學會耕種後,始得溫飽,不必年年扣關,劫掠糧食,沒有戰爭,人口始得發展,玻璃等物的買賣流通,民間財富日盛,後金在安寧公主協理下走向富足充盈。

明于後金也漸漸關系緊密,遠勝蒙古諸部,天聰六年皇太極大福晉博爾濟吉特哲哲病逝,安寧公主為哲哲姐姐傷逝悲痛萬分,一病幾乎不起,後在皇太極、兒子的安慰下,才勉強恢復精神,並在起床後第一天,就柬言皇太極,仿明朝制度,創建太醫院。

皇太極準其所請,命她統領此事,安寧公主自捐財資,建築院舍,購買各種珍貴藥材,並命陪嫁太醫國手精心教導培育醫者,建立醫者考舉制度,在州縣等設立官家醫館,為民醫病,施惠于民,使後金百姓免除了眾多病疾之苦。

然人心不足,好景不長,天聰八年十月,科爾沁部烏克善遣嫁其妹海蘭珠不久後,皇太極開始沉迷,對海蘭珠愛寵非常,疏遠冷落安寧公主與她身後的明朝,親近蒙古科爾沁部,得科爾沁部大力支持,並在一年後建朝稱帝,年號崇德,這舉動是狠狠給了崇禎皇帝一個耳光。

也給了安寧公主沉重打擊,皇太極登基之後,封安寧公主為後,卻賜海蘭珠元宸妃封號,末月看到這里,自是明白,安寧公主很可能就是某穿越一姐,不過,她真的很能干啊!在古代異邦里,主宰半個朝廷,可惜,選的男人不匝地,元之一字,在古代是始、嫡、長之稱。

這稱號分明是告訴別人,在皇太極心中,她海蘭珠才是嫡妻元後,哎!男人靠得住,母豬能上樹,她能在身為注定亡國公主的明朝為自己尋找出出路,並擺平那麼多事,已經很不簡單了,只是男人,哼!不是聰明、手段的問題,喜新厭舊才是本色。

不過!明朝有安寧公主這個人嗎?她記的明史中張皇後只有孕過一次,被魏客二人害的流產,自此不孕,難道那位也同她一樣,是非正規投胎之魂?那既然皇太極都立了清朝,為何如今的蘇州還是古代漢人裝扮的模樣?末月產生諸多疑問。

好奇的接著看下去,只見史書中簡單的描寫了安寧公主蟄伏的日子,以及數次巧妙化解蒙古部落對明、清朝的挑撥,避免兩國交兵,並一直不放棄對宗族、民心的爭取,次年元宸妃生下皇子,欣喜欲狂的皇太極當即表示要立他為繼承人。

安寧公主冷眼旁觀,不言不拒,此時,安寧公主所出的皇子已經明白事理,海蘭珠的寵,皇後被皇帝的冷落,使他過早經受著宮廷冷暖,對這個父親失望之極,卻也學著母親隱藏著心痛,倒是眾宗室貝勒紛紛進言不可,並攪了皇太極為愛子辦的大宴。

但也有不少人,以蒙古各部為首,力挺元宸妃之子做太子,不過,不知是命數,還是安寧公主手段了得,那孩子剛過周歲即夭折,海蘭珠為愛子夭折,日夜痛哭不止,身體漸漸衰弱,纏綿病榻,不久,在崇德三年即病逝而去。

海蘭珠的死另皇太極哀傷欲絕,每每思及就會落淚,也無心打理朝政,安寧公主身為皇後,不忍皇太極如此悲傷,也想使他重新振作,命內侍遍尋民間,找到一名和元宸妃極為相象之女,召入宮中,服侍皇太極,而皇太極見了此女,時而將其視做海蘭珠,時而更悲痛愛妃之死。

心情更是無法恢復,沉浸在悲傷里,無心恢復,而民間先經歷冊封海蘭珠,蒙古貴族欺壓百姓,皇帝沉迷、不理朝政等事,對皇太極失望不已,後又一個內侍挑選民女之事,使百姓對其徹底失望,更為賢德的皇後委屈。

此時,清朝男女之防並不森嚴,安寧公主聰慧過人,制國有方,其名眾所周知,在皇太極不理朝政之時,眾掌旗貝勒有事就去同她商議處理,每逢此時,安寧公主就會命兒子旁听,耳濡目染,這位皇子漸漸的了解制國之理,有時候還能說出些特別道理。

禮賢下士,愛護愛新覺羅聲威,不逞強凶霸,不懦弱無能,凡事愛講個道理,他的表現被朝臣、宗室貝勒看重,在皇太極心傷不理朝政時,朝臣們就將政事拿去給他處理,朝臣宗室們對安寧公主佩服是佩服,可總有種對外人的戒心,她畢竟是明朝公主,可對皇太極的兒子就不同了。

崇德八年,皇太極病逝,安寧公主所出,年僅十三歲的兒子被宗室推舉,繼承帝位號明治,在名號中表露出對明朝的親近之態,而明治帝即位後,孝順太後,勤政愛民,崇尚簡樸、聖人之德,為百姓勞苦而苦,為百姓喜樂而樂,宣揚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並頒布漢民與滿民、蒙民同等之命,同時不忘訓練精兵強將,守衛邊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後金富足後,周遍不服從滿部的部落,竟然常常來後金,也就是清朝打草谷,清朝地處北方,又沒有長城可守,只得加固城池,精練兵將,如此,明治帝漸漸為百姓所愛戴。

他因同安寧公主的關系,親近明朝,疏遠蒙古某些對明朝打主意的部落,其中科爾沁為最,並一改皇太極時的規矩,立滿八旗正黃旗旗主之女為後,並不接受科爾沁的女人,這使的沒兩年科爾沁叛出清朝,被明治帝出兵征討,鎮壓降伏。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樓之奶姐威武最新章節 | 紅樓之奶姐威武全文閱讀 | 紅樓之奶姐威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