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傳 第三十一章

作者 ︰ 徐剛

如是觀之,又何必驚訝人生為什麼總是在邊緣上行走,就連人類以及萬物寄身的地球也處在一個星系的寂寞邊緣,對宇宙而言,地球上的一切無不處于邊緣狀態,邊緣之山邊緣之地邊緣之水,這一切邊緣的邊緣,則是渺小且傲岸、聰明且奸詐、貪婪且破壞、**兼獨裁的邊緣之人。♀+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

大海卻一如既往地守望著。

雍容大度,坦蕩浩瀚,風雲吐納,無欲無求,這莊嚴妙相誰能撼之動之?當颶風卷過,波濤洶涌其實只是波濤滾過海面,海的深處卻不為所動。這時候畫家可以通過光的明暗解剖海的層次;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則可以在想像中把大海一層一層地折疊,直到靈感枯槁,大海依舊豐滿。

只有潮汐才能運動整個大海,這是規律而非外力使然。

人不是因著政治而發瘋,就是為了金錢而發狂,人的世界總是在試圖建立永遠也建立不起來的新秩序。

人啊,什麼時候才能從各自的邊緣上面向海洋默默祝禱︰「我就是那被你呼喚的。」邊緣寂寞。

邊緣美麗。

遠離了中心的神話之後,邊緣的啟示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長在每一根蘆葦上了,嵌進每一片魚鱗中了,馱在每一只翅膀上了——于創造與災難之間,平和與暴烈之間,幸福與痛苦之間,空靈與物化之間,生存與毀滅之間,我們無一長51尾聲長河之沙天使驛站人在邊緣例外地邊緣著。人在邊緣。

夢在邊緣。

就這樣長江入海了。

就這樣長江的初始流出又開始了。

回首一望吧,我親愛的朋友,看長江在源源不斷地流出和接納的過程中成為長江,並且怎樣與大海相鄰相接而有別。長江以它豐盈的流水和同樣豐盈的啟迪,曾經滋潤歷史,現在走向未來。

未來是不確定的,如果我不用湯因比的話說︰「未來很黑暗」,至少我要說︰未來太嚴峻了!21世紀是炎熱而干渴的世紀。

21世紀的水將要決定地球、人類及地球上所有國家、族群和一切生物的命運。

對于嚴重缺水的中國來說,哪還有比長江、黃河以及所有溝川細流更為珍貴的呢?如果我們現在還沉浸在泡沫的眼花繚亂中,而不是傾全國、全民族的力量和智慧,去拯救所有的河流,那麼將會鑄成歷史大錯,我們自己便是不可拯救者!最新的資料說,長江每年輸沙量高達24億噸,巳經遠遠超過黃河,長江泥沙的70來自上游,其中的例0來自金沙江和嘉陵江。(《三聯生活周刊》1998年第22期)

呵護長江就是呵護生命。

祝福長江就是祝福人類。

我站在崇明島最東端,目送著長江入海。

現在我可以說了,長江是有使命的,長江的使命決定了長江的方向和長江的性格。概言之,她初始于涓滴,壯大于匯合,奔突于彎曲,蓄雷霆萬鈞之力于墜落,然後浩浩東去。長江有時溫柔,靜若處子;長江有時咆哮,聲震九天;長江是中華民族的先行者,在開山闢嶺穿插迂回間啟示著某種方向;長江是華夏大地的播種者,在水流濕潤草木枯榮時暗示了某種創造;長江是古老文明的釀造者,在不斷墜落以柔克剛中吐露出神聖的東方哲學。

長江啊長江,為了激活這個奢華年代的堅硬的**與麻木,你掀起滔天巨浪吧!洪水也是水。

我們還來得及洗心革面嗎?

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初稿、二稿于北京一葦齋,6月再改,11月校定後記我很難表述兒時每天晚上都會涌進茅屋、涌到枕頭邊的長江的濤聲,是怎樣開啟了一個頑童的心智。♀可以肯定的只是我為此而驚訝,有一種莫名的興奮,由此還生出了各種疑問。正是這濤聲,把我帶進了崇明島長江北沿的大堤上,那是個坑坑窪窪的堤岸,對一個孩子來說它又是高大的,我和我的小伙伴們爬上去,眼前的景色就完全不一樣了︰大蘆蕩起起伏伏,連接著長江渾濁的波濤,還有船和帆……有時會踫到漲潮,一層一層的波濤把這幾十里、幾百里的大蘆蕩全部淹沒了,濤聲就在堤岸腳下轟然作響。我多少有點惆悵,為那些青青的蘆葦,為那些在蘆葦叢中巧妙地做窩而居的一種無名小鳥,但不知道害怕和可後能決堤的危險,直到母親一路大呼小叫把我從堤岸上叫回家里。終于有了發大水的經歷和記憶︰大水一直洶涌進屋里,我被放在吃飯的桌子上,我的母親和姐姐則趟著水搬東西,屋子里能抓到魚還能拾田螺。

我的血管里的血,其實就是長江水。

我的血脈是長江的延伸,是最細小的長江的支脈。

從我初學寫作開始,便試圖把筆觸伸向長江了。大江、土地和母親,是我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我也曾一次589又一次地溯流而上,在心里累積著長江的若干細節,直到1995年秋天踏訪長江中上游防護林,1998年走進青海高原的蒼茫荒野,回想各拉丹東雪峰下姜古迪如冰川的初始流出。十多年來,環境文學的寫作,使我有了一個始所未料的收獲,即讀了大量的自然、地理、環境乃至哲學的著作,生出了對地理和歷史的親近感。在我看來,文明的歷程也相對具體了︰總是一條或幾條大河孕育著一時文明,總是一方水土養育著一個族群。文明的初創者從來不以為自己在創造文明,而只是為了繁衍生息,有一處可以安居的家園。文明發展到今天的悲哀恰恰在于︰一方面我們仍然無可替代地依賴著地理大勢、江河流水;另一方面,人類巳不再對這一切懷有敬畏之心,而只是貪婪索取、肆意踐踏。也就是說,為了財富的發展,我們已經並且還在繼續置生存于死地。

文明的光怪陸離之下,又怎能掩蓋得了生存危機呢?比如水,我們缺水,我們污染水,不到20年的時間污染了整整一條淮河、一座太湖、一座巢湖、一座滇池,中國的所有河流都在被污染之中,與此同時我們還在浪費水。

數字化生存的年代,可以不喝水嗎?

在《長江傳》的構想完成之後,我去了浙江溫州永嘉縣境內的楠溪江,在夏日391的驕陽下,踏訪了它的源頭山區。這是一些海拔近1000米的低山丘陵,山體多為火山凝灰岩、流紋岩和花崗岩。楠溪江是甌江下游最大的一條支流,為東邊的雁蕩山、西邊的括蒼山所挾持。上游河谷深切,茂林蔥郁,多峽谷激流、斷崖飛瀑。中游以下河谷寬展,多曲流、階地、河漫灘,水深1米左右,清澈見底。楠溪江水質優良,所有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一級水標準,江水中的最小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0.0001克。我在源區爬山涉水走了大半天,帶的水喝光了,便捧楠溪江的水喝,清冽甘甜,如飲醇釀。

為使楠溪江水保持純淨,永嘉縣不允許任何有污染的企業染指江畔,與此同時又在上游和江岸封山、造林,大片的亞熱帶闊葉林和次生闊葉林在西北山谷里保持著原生狀態,其余的均為人工林,因為無霜期長,水分充足,山青樹綠,花開不敗。楠溪江源頭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楠溪江是一條完整的江。

一條完整的江,至少在它的流域範圍之內,是大地完整集合的標識。

楠溪江畔有保存完好的宋、明、清的山村古宅,古樸而典雅。這里民風淳樸,楠溪江人好讀書,並且以這一條江,以這一塊土地的歷史自豪。他們告訴我︰「沒有綠水青山,哪有金山銀山?」楠溪江人對這一方山水看得特別重,因為那是家園之地、立身之本。從金錢來說,永嘉縣在溫州屬貧困縣,但從生態環境而言,他們的享受已屬少見。當夕陽西下,一天的酷熱之後,竹排在江上漂流,孩子們在水中嬉戲,還有抱著嬰兒的年輕母親也在水邊鋪一枕涼席,以待涼爽的夜風從江上吹來……自東晉以降,楠溪江流經的永嘉境內出過不少知名太守,如謝靈運等。謝靈運在永嘉招士講學,民風為之一變,同時又芒鞋竹杖陶醉山水,成了中國山水詩的萬代宗師。

楠溪江使我激動,也使我悵然。

永嘉以一縣之力,保護了一條干流為140公里的楠溪江,中國為什麼不能傾舉國之力,保護6300公里長的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河長江呢?

在青海,我看見了江河源區的破碎,此種破碎與亙古以來的荒涼完全不是一回事。這里的高原荒野受自然法則支配,太荒涼與太寧靜的無人區,正是源頭所需要的環境與氛圍,然後才有點點滴滴的初始流出。近20年來,偷獵的、盜伐的、挖金的人群橫行可可西里,羌塘高原幾無寧日。20世紀,中國人破壞江河源區、滅絕其他物種的戰爭,一直打到了世紀末,並且肯定還會延續到21世紀。說是戰爭,指其殘酷而言,其實不確,因為對方只有恩澤于我們而且手無寸鐵。貪婪和喪盡天良,把我們無可分辯地釘到了大地的恥辱柱上。

長江不僅破損而且沉重。

在我一次次提筆又擱筆的寫作過程中,沉思默想間愈是走近長江,愈能感覺到她的神妙與神聖,她是天造地設的,她是大地母親的形象的流動,她負有使命從而具有明確的方向和高程,她的奔突萬里舍身而下是一種怎樣的啟迪啊!長江把源頭隱匿在西部冰山雪峰的懷抱里,她不乏山的陽剛之氣卻又浸潤著冰雪柔情,是聖潔和莊嚴的至善至美。雪的重疊,冰的凝固,億萬斯年後奇跡出現了︰冰清玉潔,江河萬里……

親愛的朋友,這就是我們的長江、我們的源頭的長江、我們的曾經的長江。我一點也不想掩飾我的杞人之憂︰我們正走在一條離開物質財富越來越近、離開江河大地越來越遠的不歸路上。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長江傳最新章節 | 長江傳全文閱讀 | 長江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