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甘露 第七十七章 萬元之戶 當時全鄉第一人

作者 ︰ 山銘

曾世平對于三叔能找到這樣的好事做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三叔向來穩重,做人踏踏實實。♀不像自己的父親曾濟財,愛動小腦筋,做事喜歡投機取巧,終那成大事。當年能賺到那幾千塊錢,已是天大的造化了。

曾濟榮跟曾濟財雖是同意父母生的親兄弟,但是性格卻截然不同。說到頭腦的靈敏度,曾濟榮遠遠不及他的二哥曾濟財,但是曾濟榮能讓鄉里領導看中,憑借的完全是自己的良好信譽和他為人的低調謙和。

曾西北雖然不知道三兒子將要去做的具體是什麼工作,但能在為國家效力,他認為是件值得開心的事,公家飯嘛!只要兒子不再起早貪黑,過著讓人提心吊膽的生活,轉不賺錢都無所謂。能在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做事兒,一早一晚能照看著家人,自己就老懷為安了。因為自己過了一輩子苦日子,照樣有今日的福澤,只是不應該再讓兒媳這麼操勞了。其實曾西北很清楚三兒子的實力,要不是考慮到自己這個老爹,早就混上一口國家飯了。

曾濟榮處完(賣掉)買來的八頭牛,後就即可走馬赴任了,與縣里派來的同事楊學成一起負責趙家坡礦上的稅收工作。對于重操舊業,他做起可謂來得心應手,在業務上一點兒也不覺得吃力。加上自己以前良好的人緣,在山上采礦的人都不會為難他。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曾世平回鄉轉眼已是半月有余,該到會柯靈的時候了。听說趙家坡發現銻礦,曾世平不為所動,因為柯靈有更重的事等著他回去做。兩個已婚的弟弟曾世雲、曾世忠倒是摩拳擦掌,興奮不已,打算上趙家坡去大干一場。

「大哥,你真的打算還要回柯靈啊?」曾世雲想說動哥哥跟自己到山上采礦,說不定能像父親一樣發一筆。

「當然了,不回去怎麼行啊!藥廠沒了我。大伯跟伯媽怎麼管理得過來。」曾世平畢竟這幾年在可伶見識過世面,對這種偶來的機會,他是不可能會動搖的,更何況大伯曾濟元也不會同意他回來了就蝸在山里,還有同來的龍悅會更看不起自己。

曾世忠正跟二哥曾世雲準備采礦的工具。見曾世平說過兩天就回柯靈,于是也勸道︰「大哥,干脆你就在老家跟龍姑娘把婚結了得了,還回柯靈干嘛?大伯的房子現在空著呢?姑姑一家都搬回去自家見了房子了。」

「都跟你們說了,龍姑娘是大伯派來考察的,我們現在不是戀人。怎麼能說結婚呢?」曾世平言下之意是以前是戀人。現在不是。龍悅跟著回來時有公務在身得區分開來。自己跟龍悅的事情,只有大伯跟伯媽最了解,也知道這次是伯父伯母的良苦用心。至于跟龍悅有沒有未來,還得看緣分。在兩個弟弟面前實不好提及自己的個人問題。

「我跟老三還想你跟我們一起去采礦賣呢!這是個很好的機會,礦上又是咱三叔收稅,說不定還能照顧照顧咱們呢!」曾世雲說的很輕巧,他幻想著三叔會手下留情,對自己佷兒的稅收會徇私放水。

「你們兩個給我听好,在山上不要給三叔添麻煩,更別妄想三叔會徇私照顧你們,礦山的事也不是他一個人做主。你們都知道,三叔這幾年的條件不好。好不容易找著個工作到頭來還被你們兩個給害了,我饒不了你們。」曾世平知道叔叔的工作機會得來不易,如果真像世雲說的那樣,恐怕工作保不住不說,還會被國家嚴肅處理。一定要讓兩個弟弟打消這種痴心的念頭。

「我只是隨口一說。♀我們怎麼可能為難三叔,別人怎麼交我們就怎麼交。」曾世雲急忙解釋。

「是啊!三娘太苦了,三叔這兩年到處奔波,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我們當然不能給他添亂了。」曾世忠也急忙附和。

在曾家有個家規,就是長幼有序,父輩說的,小輩必須得听,兄長說的弟弟必須得听。

「知道就好,你們如果亂來,你們是知道爺爺的脾氣的,到時他的拐棍可是不認人的。」曾世平搬出曾西北,是想兩個弟弟就算是要去山上采礦,也必須中規中矩,堂堂正正。更何況為難的是自家人,算不得本事。

曾世雲不但沒說動大哥放棄回柯靈,還被曾世平教訓了一頓。曾世平還是不放心,直接將這事告訴了三叔曾濟榮,讓他注意兩個弟弟,如果不听話就攆回來,趙家坡也不讓他們上。

曾濟榮听後哈哈大笑,道︰「又不是我規定的,每噸礦得上多少稅,是事先規定好的,只有一桿秤,有多少算多少,他們就死了這條心吧!」

縣里早就考慮道這種情況了,也想好了對策,對于采出的礦都用一桿秤來稱,對大家都公平。

曾世平這次回鄉,先是感嘆三叔境況艱難,還好來了個峰回路轉,不管三叔能做多久,起碼也有個好的起點。心情大好,回到柯靈後跟伯父還是實話實說,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做一些對家鄉有利的事,畢竟像三叔這種機會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

離家雖有不舍,但是曾世平在處理好家里的事情以後,還是帶著龍悅回柯靈了

趙家坡,其實是一個荒郊野嶺,並無人煙居住。距離曾濟榮的村子約八里地,之所以叫趙家坡,應該是曾經在這里居住過一戶姓趙的人家,只是具體的位置跟年代已無從考究。如今卻因蘊含礦產而聚集越來越多的人,本地的,外地的,蜂擁而至,都趕著來這里發一筆大財。

人來人往,熱鬧非常。有人進洞采礦,有人上山開飯館,就連到山上賣涼水也能有不菲的收入。一股淘金熱涌入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不毛之地,其場面遠遠蓋過當初地質隊來考察的時候的探槽熱。

采礦人的收入越多,稅收就越多,只要能賺到錢,大家還是很願意為國家的稅收出一份力。所以很少有人拒絕交稅。

曾濟榮跟同事楊學成每天忙得是暈頭轉向。所收的稅款都是現金,除了要盯著山上不讓人漏稅以外,還要將收到的稅金及時的送到縣里。當時的采礦人不需要注冊取得許可證才可經營。只要肯交稅。票據都是稅務局專門出具的,沒有他跟同事開的稅票,礦是運不出去的,這使得采礦人的收入不正規但也合法。

然而,這種模式只持續了兩年。不是被政府叫停,而是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完全是人工用鋤頭、羊挖、還有鋼 采挖。礦井到達二十米以上就沒人敢進入繼續深挖,只能另打礦井,所以短短兩年時間,整座山頭就被挖得千瘡百孔。凌亂不堪。處于地表的淺礦層就這樣被采挖一空。這股銻礦風就像午時的蜜蜂巢一樣。萬蜂朝王猶如曇花一現。在山上采礦的人很快就出現了入不敷出的情況,長時間采不到礦還得自己倒貼伙食。

瘋狂一時的采礦熱被急速的冷卻下來,趙家坡又恢復了它往日的寧靜。

最先上山的人,憑借自己的勤勞和勇敢。都賺到了錢。在那個一斤白菜只需五分錢的年代,靠在趙家坡采礦賺到幾千塊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以前窮苦的人也因此咸魚翻身。

隨著采礦熱的過去,曾濟榮在礦山的稅務工作也跟著告一段落。‘沒有人采礦,就沒有了稅收’,這是當時縣稅務局對礦山的定義,所以取消礦山的稅務所是勢在必行的事。

曾濟榮本以為在趙家坡可以好好干上幾年,沒想到,這條路很快就走道了盡頭。唯一值得高興的是。該到結算的時候了。縣里稅務局將兌現當初的承諾,按比例給予他提成跟獎金。

由于在礦上火熱的時候,整天只忙著收稅工作,一向對數字敏感的曾濟榮卻忙得忘記了估算自己能拿到多少錢,因為實在是太忙了。雖說是離家不遠。但是也不是每天都能做到早出晚歸,有時送錢到縣里回來也要兩三天。妻子李素素沒沒有像原先丈夫說的那樣,找到了這份工作,她就能輕松下來。相反,她依然是一個人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雖然孩子們放學能幫上一些雜活兒,但是田間地里的農活還得靠她一個人。

自從弟弟夭折,年邁的父親怎麼也磨滅不了晚年的喪子之痛。由于住在一個村子,除了自己的這一家子需要照顧外,還得抽時間照看娘家人。直到父親李松華為妹妹小玉招了一個上門郎,李素素才略感輕松。妹妹的丈夫姓黃,是個老老實實的莊稼人,又是曾濟財二兒媳小六的叔叔,大家都很了解彼此的情況。

曾濟榮的稅收工作並沒有給家里減輕多少負擔,稅務局只是階段性的給了他一些錢,貼補家用。具體能收入多少得跟稅務局把賬結清楚才知道。

終于到了結算的時候了,結算的結果不光是讓曾濟榮自己吃了一驚,就連稅務局的領導也被震驚了。按照協議提成,曾濟榮能提到一萬三千千多塊,扣除預領的幾百塊,怎麼也還剩下一萬三。

這件事情一下就想炸開了鍋,有人說是當初縣里的決策失誤,為此還專門開會討論,最後得出的意見是,必須兌現承諾,將一萬三千多塊錢全數發給曾濟榮,連獎金也要兌現,這符合國家提出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

就這樣,曾濟榮最後實際拿到了一萬六千八百塊。鄉里為他頒發了獎狀,讓他成了方圓十六個村的第一個萬元戶

ps︰

感謝各位好朋友的訂閱支持,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草一甘露最新章節 | 一草一甘露全文閱讀 | 一草一甘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