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 第六十九章

作者 ︰ 潘榮琨

這就是錚錚鐵骨的張靜江。♀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

四呼吁世界和平

1939年1月,張靜江居住紐約後,雖身居大洋彼岸,但始終關注著國內的抗戰和世界形勢的發展。在鹿山養病期間,他著手籌備召開一個國際性的大會,旨在向全世界呼吁和平,反對戰爭。

由于種種原因,大會籌備工作進展緩慢。直至1942年,籌備工作基本就緒後,他向老友李石曾發了信函,希望他以「世界社」老人身份,來紐約協助他籌辦國際大會。該年12月,李石曾如約趕赴紐約。12月4日,由華人舉辦的全球首次「世界國際社會」大會在紐約隆重召開。

這次大會,頗極其盛,美、法及南美各國國際社團均派出重要人物赴會,一時冠蓋雲集。張靜江被推為大會主席,因身體原因,遂由李石曾代為主持會議。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派其夫人前往祝賀,並由其主持了這次大會的閉幕儀式。

大會強烈譴責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行徑,呼吁世界人民團結起來,爭取和平。

這次大會之後,張靜江再未在任何公開場合露面,他的身體也日見衰頹了。除了雙腿完全不能行走外,他的整個軀體已成佝僂狀,無法挺直,雙目也漸漸地看不清東西。到了1945年,在他六十九歲生日快到的時候,雙目完全失明,幸而雙耳听力尚好,每天便以听收音機以及念佛打發日子。

該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張靜江听到這一消息,當即大喊︰「拿酒來,我要開戒慶祝抗戰勝利!」

張靜江的晚年後期,是在同病痛的頑強抗爭中艱難度過的。他所患的骨痛癥,在最後幾年中已逐漸發展遍及四肢及腰脊。雖有藥物維持治療,但病痛的發作常使他痛得大汗淋灕,全身濕透,有時甚至在床鋪上打滾。

張靜江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同疾病作了最頑強的抗爭。

1946年9月19日,張靜江在病中度過了七十歲生日。居美的家人及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為他舉辦了頗具規模的壽辰慶賀活動。在國內,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國民黨黨政軍要人均發去電文,深表祝賀。老友吳稚暉、李石曾提筆撰文,表以書祝。在上海的一批好友還發起了一個集會,慶祝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朋友七十壽誕。與會諸友人設壽冊簽名,然後將簽名簿寄到美國。

簽名簿收到的當天,朱逸民捧簿一一念著賀壽友人的姓名,張靜江靜靜地听著,兩行老淚順著腮幫流淌,浸濕了衣襟。他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驟集心頭,匯成了洶涌的巨浪,撞擊著他傷痕累累的心靈︰自己雖然失意落魄了,但還有許多摯友親朋沒有忘記他。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他有著十二個優秀的兒女!

張靜江前妻姚蕙所生的五個女兒,都已成家立業。張靜江非常重視對兒女的培養教育,把這五個女兒都送到法國巴黎讀書,1917年又舉家到美國紐約,因此,她們的英語和法語基礎都很好,又受生母姚蕙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個個都是中西結合式的高級人才。三女芸英成了著名的鋼琴演奏家,曾在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教過十多年鋼琴,學生數以百計,有不少成了知名作曲家和音樂學院的知名教授。四女荔英是著名畫家,被譽為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1930年,24歲的荔英第一次參加了巴黎秋季沙龍,後來,她的作品多次入選**沙龍及杜勒利沙龍,受到藝術家們的高度贊賞,巴黎的第如迭彼美術館還收藏了她的作品。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亞洲女性畫家的作品能夠登上巴黎雄奇瑰麗的美術殿堂,無疑是一種來之不易的驕傲。五女清英則成了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她是中國第一個在紐約開業的專業服裝設計師。1945年3月8日,在紐約的時裝發表會上,她作為第一位華裔設計師,設計出了具有中國古老服裝觀念的結婚禮服,引起轟動。她在上海也開有自己的服裝設計店。由于她多年在紐約及上海的設計生涯,創立了自己的服裝風格,帶給世人許多驚奇。

張靜江的續弦朱逸民所生兩子五女,也都個個成才。長子乃昌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是機械行業的高級工程師。長女乃琛就讀經濟學,女承父業,成為美國有名的地產商。三女乃理三歲時過繼給朱家驊(朱家驊無子女),朱之元配程亦容于1945年去世後,朱家驊于翌年續弦王文淵。這時,乃理開始要求回到生父身邊。1948年,乃理由蔣介石派專人護送到香港,後轉道至紐約與張靜江團圓,開始在美國學習法律,成為頗有名望的律師。

由于張家兒女有出眾的才華,加之特殊的家庭背景,他們的婚姻成了時人關注的熱點,這也是張靜江時刻惦記著的心事。長女蕊英按照父親的意願,嫁給巨商瞿濂甫。二女芷英嫁給南潯絲商、曾任江南鐵路公司總經理的周君梅。♀但是,三女芸英嫁給電影明星陳壽蔭則是張靜江堅決反對的。在前妻的五個女兒中,他特別喜歡芸英,無論誰來求婚,他都舍不得把芸英嫁出去,更何況陳壽蔭是個戲子!有一次,芸英到廣州探望父親,被宋子文一眼看中,緊追不舍。當時,宋子文身為「國舅」,執掌民國財政大權。人們對于名流情事更是沒有不透風的牆,宋子文追慕芸英的消息很快傳到上海,陳壽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立即發電報催芸英趕快回滬,不然的話他就要自殺……也許是陳壽蔭的真情打動了芸英,也許是前世注定的姻緣,她設法擺月兌了宋子文,也瞞過了張靜江,回到上海就與陳壽蔭完了婚。四女荔英是個反傳統的「俠女」,她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毅然嫁給了比自己大三十歲的陳友仁。因此項婚姻的特殊(陳系張靜江同輩同事,曾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孫中山逝世後,陳在當時的政治派別中與張靜江對壘——作者注),特別引人關注,僅在此錄入當時的書信兩件,以示見證。

1930年3月,荔英在給父親張靜江的信中寫道︰

父親大人︰

膝下敬稟者此次上書有關女終身大事,頗望大人閱後亦樂意,而且賜以允可為盼。女自前年陽歷十月間孫中山夫人來巴黎時,承彼介紹得晤陳君友仁,于是因意見相合結為朋友,時相過從既而由友誼轉為敬愛,彼即有與結婚之意。初女以自幼所受教育與眾不同,擬終身不嫁,專心于美術或可造成一身之幸福,本無更改之意,乃至再三熟思,似原意尚屬不對緣。雖萬難有意于平常之男子,然竟出眾如陳君者,若有意敬愛一女子,其女子當以為榮也。陳君之性情才學作為為男子中之特色,或無疑議其于中國外交對世界之工作亦良可稱逑之,至于陳君之別種長處不勝枚舉。女為美術學徒,而何為真美術,深知選擇之故,決意將徒前終身不嫁之意取消。陳君對于關心政治學文學之外,彼亦系一愛美術者,所以彼甚愛之工作,且贊成女必須繼續學上,故女意將來對于美術上亦定能大為發展也。陳君意一俟接到大人允許之,答復無論函電即擬與,女在巴黎成婚後,擬在巴黎居一二年,使女得繼續學習美術,而彼亦得完成其所著作之書,將來歸國擬取道美洲,並于美洲各處演講「中國之將來」,務祈大人見信後速賜復音,以成全女終身美事。不勝盼甚禱甚敬請

全安

女荔英謹上

三月十日

同日,陳友仁也為自己與荔英的婚事致信張靜江︰

靜江先生台鑒︰

敬啟者除令嬡上書報告與友仁彼此敬愛之意及懇求俯允準令嬡與友仁訂為永好外,友仁願加數語以達尊听,友仁與令嬡相晤以來已一載有余矣,于此時期之內,彼此均報有機會審察及研究暨決定我等是否有將來同享快樂之資格,我等相信將來彼此均能造成幸福而同享之,無二華人如我等之?可為佳偶者也,二人均同一生長于海外,故凡事所見皆同我等。對于為人道德上之觀念亦無二,于學問上亦有相同之意見,即如美術文學之類,我等之性情皆受誠實而不尚浮夸耳。我等所不同者惟年歲而已,但令嬡年紀雖小而腦力性格之強健,實與長成女子無異,所以彼此與老成者為友,而不願與青年者為伍也,彼之不能與其同庚者為偶,可不言喻矣。友仁年長相令嬡,而對于一身所得之經驗及世界知識皆可有益于令嬡,而深知為人之道,凡事或作或輟務使獲享受家庭之樂之良果焉。友仁此次上書,于政治上格不相干,然似宜界,略述鄙見,以表下忱。回憶昔年在廣州時,先生必能念及之其與鮑羅庭同意者非友仁一人耳,友仁之所為實與今日南京諸同志所為無二,至于在漢口時先生如能將當日政治會議議案一閱,即可明了友仁確為反對赤化者,詢諸譚延必能詳細述之。至于友仁之赴莫斯科先生怨未知之,其時開政治會議議完(汪精衛譚延孫科及宋子文均出席)著友仁赴俄,希望與俄交涉,分手後仍為友邦而不為敵國也,今土爾其與俄即如此。以俄之財力軍械戰術與聯軍決戰而國內則極端排斥赤化,一方面仍能與莫斯科政府為友,得以為其與列強交涉上之助力也,及至友仁抵莫斯科時,國內政局已大變更,故友仁決計停止進行與俄交涉,從此以後,不談政事。至各方謠言友仁忽為此派忽為彼派,均屬不實。歐美各報均有欲聘友仁為書中國政事之主筆者,盡為友仁辭去,因評論與政府之外交上或有不便之處耳。友仁現在專事靜心研究預備著成一書,論中國之革命及中國之將來,或可有益于後世。友仁深信救中國必系將來之青年男子及女子,友仁極願彼等明白確實救國之方,以正決心,而就其軌道軍閥之強榷紅黨之殘忍,皆當一律驅除之。故友仁之所敬重者惟中國將來之青年,友仁實樂助之,所以此次承令嬡之不棄,實為友仁生平最幸之事。自此以往其保護及造成令嬡終身幸福之事,乃友仁極樂負之責任也,今願意先生誓之無二意馬。

祗請台安

陳友仁謹上

三月十日

對于這樁婚事,張靜江是決不會同意的。然而,就在這年的8月,在父親堅決反對的情況下,張荔英毅然決定與陳友仁在巴黎結為秦晉之好,這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場轟動。當時,有許多傳說,其中有誤傳是宋慶齡介紹的,其實不然。陳友仁在給女兒的信中解釋了這件事︰

我剛從諾曼底度蜜月回到巴黎,看到你8月份的來信。是的,我結婚了。但是你從報紙上所引述的報道,有許多地方不正確。孫夫人並未「安排」我的婚姻,因為喬吉特(張荔英的英文名——作者注)和我都是不喜歡這種辦事方式的人。1928年,我第一次去巴黎時,孫夫人寫了一封信把我介紹給她,自那以後,我們就著手自己的準備。我們的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因而自然沒有政治上的考慮在內……喬吉特大約和你歲數一樣大,比你稍許矮一點。她很可愛且富有個性,並意志堅強。在這兒的藝術界,她被認為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年輕畫家。她生于巴黎。我非常非常地愉快……

張靜江反對女兒荔英的婚事,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男女雙方年齡相差甚遠,或因女婿陳友仁比他還大了一歲,主要的還是陳友仁與他在政治觀點上大相徑庭。當時,張靜江是力主清黨、力撐蔣介石的,而陳友仁則親蘇、親共,擁戴汪精衛,是反對蔣介石的積極分子。加之後來外界相傳陳友仁忽左忽右,更令張靜江對其人格產生懷疑。盡管他在給張靜江的信中作了某些解釋,仍然難以彌補兩人間在歷史上造成的這一裂痕。

1927年「四•一二」政變以後,陳友仁一直流亡國外,直到1931年才回到上海。1944年,陳友仁病逝于上海。上海各界在靜安寺萬國殯儀館為其舉行葬禮,顏惠慶致悼詞,高度評價了他作為民主戰士的一生。是年5月23日,張荔英遵其遺囑,將其骨灰撒入大海。

五女張倩英嫁給了愛國華僑林可勝。他出生書香門第,父親林文慶曾任廈門大學校長。林可勝于1920年獲英國愛丁堡哲學博士,曾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中央研究院的院士。

話說回來。1948年5月1日,蔣介石在南京總統府舉行宣誓典禮,就職總統。許是記起了張靜江一生中對自己的扶持和幫助,特以總統身份,聘任早已不問政事、病居紐約的張靜江為「總統府咨政」。聘任狀輾轉送到張靜江手中時,張靜江讓朱逸民念完聘書內容,淡淡一笑道︰「介石倒還是想著我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張靜江聞听此訊,久久呆坐在圈椅內,臉上木無表情。良久,他才意味深長地喃喃吐了一句話︰「介石一生處心積慮,最終還是違了民意。黨國不幸啊!」

1950年6月,張靜江的身體出現了心髒衰竭癥狀,雖經精心治療,病況仍無起色。從8月25日起,病情更加惡化,連呼吸也十分困難。依當時美國的醫療條件,給他使用了氧氣帳篷,終無濟于事,至9月3日,張靜江在自己家中溘然病逝。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最新章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文閱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