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 第三十五章

作者 ︰ 田科欽

2.《家庭戰爭,不應該禍及孩子》

孩子們最希望媽媽做的三件事中,第一件就是「媽媽不要再吵架」。♀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而孩子最害怕的事情,85%的學生認為媽媽吵架是自己最害怕的事。

——來自德國教育機構的權威調查報告

在漫長的婚姻中,我們無法避免夫妻間的爭吵,但至少我們可以減少和彌補家庭戰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爭吵,在大人眼里覺得是家庭生活中的平常事,但它對孩子的成長卻會起到不小的負面影響,媽媽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文文是我們小區的一個女孩,今年7歲,外表非常文靜乖巧。有一天,我看見她獨自坐在石凳上發呆,有點黯然傷心的樣子。

我問她︰「文文你怎麼了,不高興嗎?」

文文轉頭看看我,忽然眼淚啪嗒啪嗒流下來︰「阿姨,你說我是不是不該來到這個世上?」我懵了,一個年僅7歲正值陽光童年的女孩,怎麼冒出如此消極的疑問?

我伸手緊緊摟著她︰「文文,怎麼這麼說呢?發生了什麼事?」

文文用手擦了一下眼淚︰「要不是因為我,爸爸媽媽就不會總是吵架!」

一听此言,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夫妻吵架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她可能不理解爸媽吵架的真正原因,誤認為自己是引起吵架的根源,所以產生了內疚感,覺得自己像個「罪人」。

我趕緊撫慰孩子︰「文文,爸爸媽媽吵架呢,是因為他們的某些觀點不一致,發生了一點矛盾,這個很正常,沒有關系的,你不要害怕!」

文文說︰「可是他們每次都是為了我!學校要交好多錢,媽媽罵爸爸沒用,不會賺錢,爸爸說干嘛非要去那麼貴的地方,女乃女乃附近的小學就很好,爸爸想送我去女乃女乃家,媽媽又不同意……」

我說︰「文文,爸爸和媽媽都很愛你,希望你去一個環境好的學校,雖然他們的意見不太一樣,不過他們會商量著解決的。♀可能他們當時有點激動,就吵了起來,讓你害怕了吧?其實,這都是正常的情緒,你看,你剛才哭了,這是因為你悲傷,你有時候也會生氣、會著急、會發怒,對不對?這就是人的情緒。

所以啊,你不要擔心,吵架只是爸爸媽媽偶爾發泄一下情緒哦。」

文文點點頭,說︰「阿姨,我懂,可是我還是很害怕……我真是希望老天保佑,爸爸媽媽別再吵架了……」

我不知道再跟孩子說什麼了,文文真的很懂事,也很讓人心疼。

孩子心理分析︰

爭吵,在大人眼里覺得是家庭生活中的平常事,但它對孩子的成長卻會起到不小的負面影響。經常目睹父母互相攻擊、謾罵的孩子,如果沒有正確的心理引導,容易養成孤僻、自卑、沖動、暴躁的性格;變得焦慮、多疑、不合群,不懂得關愛別人,甚至無法跟同伴正常交往……

夫妻吵架之後,怎樣做才能安撫孩子的心靈?

如果已經不可避免地在孩子面前爆發了「戰爭」,我覺得,需要從兩方面「善後」。其一,從夫妻內部來說,每個人都應該反省自己,承認錯誤,或者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其二,從孩子角度來說,既然吵架是「當面」,那麼和好也必須是「當面」。可以跟孩子說這樣一些類似的話︰

「爸爸媽媽是在商量問題,產生了一點點矛盾,現在解決好了。」

「爸爸媽媽有點沖動,沒有控制情緒,剛才做的不對!」

「爸爸媽媽都很愛你,只是意見不一致,你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吵架都是壞事,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有晴有雨!俗話說得好,「舌頭不可能不踫牙齒」,幸福的婚姻不是不吵架,而是吵的有技巧、吵的有水平,懂得用溫柔的手段化解矛盾,用智慧的方式調和感情,越吵越愛。♀夫妻一不小心當著孩子的面吵了架,沒有關系,再當著孩子的面和好,主動道歉、承認錯誤、友善地交流。孩子會明白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有所不同、處理方式有所不同;孩子會領悟每個人都應該傾听他人的意見,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孩子會理解生活並不總是晴空麗日,即便是親密的家人也會電閃雷鳴。

給媽媽的小建議

對于某些夫妻來說,有些架是非吵不可的,而關起門來吵的做法也未必好。因為無論你如何小心翼翼,孩子也總能從中感覺到。想要減少媽媽吵架對孩子的影響,關鍵還是建立一個好的吵架模式,比如,不動手、不動粗、不貶低對方、不翻舊賬、就事論事的吵架,即使孩子在場也無所謂,當然,前提是孩子已經具備了判斷是非的能力。而那種激烈、非理性的爭吵,或者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引發的爭吵,最好還是讓孩子回避。

在家庭戰爭上升到冷戰甚至必須離婚的時候,作為媽媽千萬不要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在處理大人的感情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把對孩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不要讓孩子成為媽媽感情破裂的犧牲品。

3.《不可讓孩子太早開始寄宿》

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隱藏著甜蜜的愛。

——愛爾蘭偉大的劇作家,蕭伯納

有些媽媽總是說自己很忙沒有時間來照顧孩子,還有的媽媽為了省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去了寄宿,這些做法都是欠妥當的。作為媽媽,沒有任何理由推月兌自己對未成年孩子的教育責任。因為有錢可以買到別人的勞動,但是不能給孩子買到媽媽的愛,無論物質條件多忙充盈,對孩子來說媽媽的愛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我的學生媽媽里有一位李女士,她們夫妻都在經商,抽不出時間照顧女兒的生活就把她送到了寄宿學校。

她的女兒萌萌快8歲了,上二年級。老師說她女兒個性太強了,吃不得半點虧,跟小朋友發生矛盾時,不但動口,還會動手。

小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是正常的,但她反應太過了,太計較,從不謙讓,決不委婉,太直了。批評她時她也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可之後又故態復萌,不改正。因為她是住校生,所以回到家也沒發現她這方面的問題,但是,任由這種性格發展下去,以後在社會上肯定會踫壁的。

孩子心理分析︰

萌萌的問題,恐怕是寄宿引起的。她內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所以表現得不會人際交往。

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離開媽媽生活呢?我堅決反對未成年孩子離開媽媽,無論是讓別人代養還是寄宿學校,都會將孩子變成一名媽媽健在的孤兒。

萌萌身上,我們能明顯地看出寄宿對她造成的傷害。

首先,她積蓄了很多憤怒,無論哪里有一個出口,就爆發出來。和同學產生矛盾是一個很好的宣泄口,她內心的一腔怨憤一瀉千里,她自己根本控制不住。這些憤怒的來源就是她潛意識里感到自己被媽媽拋棄了,她不敢對媽媽公開表示怨憤,她可能都無法意識到這些怒氣的對象其實是媽媽,因為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目中,媽媽的一切作為都是無比正確的。但是她的確很氣憤,一有機會這些怒火就會熊熊燃燒,連她自己可能都莫名其妙。

其次,她容忍不了別人和她產生矛盾,因為缺乏媽媽的愛和接納,她不能愛自己、接納自己,也就無法接納他人。她像一只渾身長滿刺的小刺蝟一樣,無論誰來,都劍拔弩張,狠狠地刺過去,以保護自己。她覺得自己不可愛,感到很自卑,所以更受不了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爸爸媽媽都不容我、不愛我,還有誰會容我愛我呢?同學們肯定都不喜歡我!那好吧,我也不喜歡他們!看他們誰敢來惹我!」甚至有時候別人無意間的話語、沒有惡意的評論,在她听來都是針對自己的,讓她無地自容,只能操起武器,殺將過去。

正是因為離開了媽媽,孩子才會缺少安全感。有安全感的人,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負面評價,他們能夠將人和事分開,就事論事。別人提個意見,他們會理性地對待,看到是不是的確自己的行為引起了矛盾,而不會將其視為對自己整個人生價值的否認。缺乏安全感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會感到所有的不同意見都是在攻擊他個人、在否認他的價值,他們也會因此質疑自己,生活的意義受到威脅。這令他們痛苦萬分,所以他們會表現得不能容忍他人的意見,這也是我朋友的孩子之所以有那些表現的原因所在。

只有孩子和媽媽擁有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媽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孩子才會接納自己,轉而接納他人。親子關系是一切關系的基礎,孩子會將與媽媽的互動模式帶入與他人的互動模式當中。孩子與媽媽關系親密而溫馨,孩子與他人也會和睦相處。如果媽媽拒絕與孩子結成親密的關系,孩子則會以冷漠、拒絕和攻擊性來對待他人。跟媽媽不親密的人,會害怕與他人產生親密關系,因為他們在媽媽那里承受了傷害,就變得害怕親密關系再次傷害自己,並且在內心和行動上都披戴上堅硬的盔甲,令人難以接近。

給媽媽的小建議

孩子的心靈與生俱來的需求是對愛的渴望。孩子是帶著巨大的恐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它需要愛的滋養。缺乏愛,孩子的安全感就會長期匱乏,因而也無法成為心理健康的人。家庭溫暖對孩子性格的養成非常關鍵,媽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孩子才會從媽媽那里獲得安全感。

媽媽應該用愛去接納孩子,讓孩子成為心理健康的人。媽媽用愛接納現在還不夠完美的孩子,是孩子改變和成長的開始。多關心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困擾,滿足孩子正常的需求,並且協助孩子解決這些困擾,讓孩子感覺你是愛他的。

另外,媽媽還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溝通是一個過程,溝通是傳遞愛的橋梁。有效的溝通可以及時化解情緒,增強自信,拉近孩子和媽媽的距離。媽媽是否給與孩子真愛與溫暖,不在于媽媽有沒有經濟能力,不在于家庭的經濟條件。如何讓媽媽的愛變成孩子心靈的滋養,而不是心靈的傷害,關鍵在于媽媽是否具備有效的溝通能力,是否會愛孩子!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最新章節 | 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全文閱讀 | 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