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宏世霸業 第37章 武術家

作者 ︰ 攝走他鄉S

空軍飛行員通過這幾年的艱苦訓練已經組建了8個航空師,加起地面配套人員將近20萬人。

航母上的飛行員通過艱苦的訓練也組建5個航母戰斗群,其它5艘航母上的飛行員還在艱苦訓練。這都是秘密進行,這時李俊陽還不想暴漏航母這大利器。要慢慢的引導各國拼命的造戰列艦,等一戰過後,再把在後世的中國建造那10艘排水量達到10萬噸的戰列艦拿出來,這樣就可以引導各國瘋狂造艦,損耗他們國力。

不過李俊陽對外宣稱是陸軍40萬,由于錢財緊張裁軍50萬。各國看到李俊陽裁軍心里才松了一口氣。

宣稱海軍10萬,其實海軍現在加起飛行員,海軍陸戰隊將近30萬,可以說幾乎超過二戰時候的任何國家的實力。不過李俊陽向來低調,知道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不想引起第三次八國聯軍,雖然有此對抗的實力並不害怕,但是沒必要給自己找麻煩。

為了讓自己地盤上的人們文化提高,辦了大量的技術學校,夜校,好讓工廠里面的工人下班晚上可以學習技術,工人們也是明白人,只有學到了文化,有了技術,薪水才會提高。

在南洋和阿拉斯加,不管是工廠還是學校,都是施行軍事化管理。每個工人上8個小時的班,晚上還要上夜校,只有達到了一定的文化標準要求,才允許他們在傍晚下班後ziyou活動。

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標準,上了年紀的學會寫自己名字,並學會認識數字就可以了。中年人則要求認識300個字左右,年輕人則要求認識一千五百個字以上,並且還要學會簡單的算術,數學。

大量的開展文化的普及學習,使士兵未來有潛力成為基層軍官,讓工人有潛力成為技工,甚至是工程師。當文化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李俊陽則會對他們進行獎勵,有物質上的獎勵也有jing神上的獎勵。

對于兒童,全部實行9年義務教育,包括南洋各市的土著兒童,上午習武,下午習文,李俊陽完全沒有按照後世的教育方案,還強行學什麼恩格利西,沒學好連大學都上不了,這樣的模式導致了很多人才損失。

人本來就是有不同的愛好,不同的天份,如今有這樣的機會就不能抹殺他們發揮的機會。所以9年義務教育後就可以選著自己的愛好進行學習。

學校就是這樣的,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高級人才,而那些不能成為人才的學生,就讓他們早點投入到工業生產當中。邊做工邊學習技術。而那些能夠成為高級人才的學生,則挑選出來進行深造。

由于政策好,南洋的土著也慢慢的接受中文學習,一邊讓他們接受教育,一邊也在做工,以前土著們經常挨餓,現在在李俊陽的統治下,至少不用餓肚子了,勤勞的,學習中文好的還時不時得到當地zhengfu的獎勵。

李俊陽也跟後世的美國總統學習,一手是蘿卜,一手是大棒,這樣的政策下才有了今天南洋的局面,土著和華人和睦相處。李俊陽也是在蔡鍔,蔣方震、張孝準薩鎮冰幾人的感化下才沒揚起手中的屠刀,不然以李俊陽的想法就是要殺光這些土著。

同時還訓練了300萬土著炮灰部隊,現在這些年輕土著看到家里老人小孩能過上好ri子了,慢慢的也就不反感華人了,再加上當兵還有錢拿,死了家里面還能拿到zhengfu的補貼。這樣的政策讓很多年輕力壯的土著心甘情願的當兵。當中表現優秀的訓練幾年後就會提干,或是轉業到當地jing察部隊。

這幾年來,軍隊、工廠、學校、建設,都在和時間賽跑,不敢有任何的松懈,李俊陽知道對于自己來說時間不多了,只有在一戰之前拿下大清,才能真正的崛起,屹立在西方列強之間。

李俊陽還在大清,南洋,或是國外招募了大量的武術高手,在加上自己和徐鈺彤的努力,創立了3套簡單實用的對敵搏殺之法,刀法,三角匕首,拳法,並在全軍推廣,這些搏擊之術更適合戰場拼殺,招招致命。

同時還在南洋各市,阿拉斯加開設了武術館,讓廣大愛好武術的也可以學習各門各派的搏擊,養生之術。這些武術館都是來自招募的武術高手開辦的,剛開始是沒有掙到錢,不過李俊陽會適當的補助給他們,不過到後來生意好了,就不需要補助了。

中華武術不光是強身健體,這也是中華文明的千年文化,必須要讓這璀璨的文化傳承下去。

其中不乏近代武術高手如︰孫祿堂,韓慕俠、呂紫劍、杜心五、霍元甲、李存義、薛顛、黃飛鴻、程廷華,張佔魁,八極拳王者「神槍」李書文、一代武術宗師「鷹爪王」陳子正「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

李俊陽也擔心其中幾位武術家遭到迫害,如黃飛鴻,霍元甲,李存義等,反正是看到電視上是那麼演的,能挽救一個算一個。

孫祿堂曾經擊敗ri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力挫ri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擊昏俄國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韓。

慕俠戰斗力也很強悍,歷史上曾打死俄國大力士,並且還是大刀隊的教官,人稱‘玉面虎’。呂紫劍曾經被叫「長江大俠」

其中很多都是武術名人,開始大多數都不願意來南洋和達拉斯加開辦武官,或是分館,但是在那些情報人員的肯蒙拐騙下,在加上很多武術名手在大清混的都不盡人意,所以大部分都過來了,沒來的也派弟子過來開設分館。

由于火器的出現,造成近代社會發生劇烈變革,傳統的走鏢,武官已經無法為武人提供生計,武人們正面臨著失業的問題,習武之人也已經開始減少了。不過慶幸的是,中華尚武風氣依舊比較濃重,很多農村地區的宗族都有武學傳承,有的地方甚至是全村習武,很多近代武林高手都還在世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國之宏世霸業最新章節 | 民國之宏世霸業全文閱讀 | 民國之宏世霸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