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 第五章 圓寂

作者 ︰ 小魚骨頭

♀♀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

宋齊丘並沒有把道夕和尚的身份放在眼中在他看來即便那道夕是某個隱藏在暗處的政敵拍來刺探陳玉問意外身亡之事他也不會在意無論三寇是否出賣了自己他都有辦法把自己摘清楚

殺陳玉問並不是因為對他在朝堂上多番頂撞不滿而是要殺他的人實際上不是宋齊丘而是坐在龍椅上的李煜宋齊丘只是替皇帝辦事而已

「你起來」宋齊丘沒有再為難宋然淡淡地說道

宋然見父親沒有再生氣便站了起來轉而又問道︰「父親如今那一僧一道還未抓住該當如何」

宋齊丘思索片刻說道︰「皇上夙興夜寐治理國家十余年才換得如今安定太平你今日鬧得有些過分了便呆在家中閉門思過」

「可是爹爹那和尚的身份您不得不妨」宋然對父親的處置沒有絲毫怨言而是小聲提醒道

宋齊丘莞爾一笑「天下太平哪里會有什麼宵小惡徒今日之事為父已將巡城司的奏本壓了下來只不過是金陵府走月兌了幾個欽犯如今已捉拿歸案此事到此為止吧」

皇帝雖專心做詩詞陪小周後國事皆問于宋齊丘但若讓他知曉自己兒子擅掉兵馬難免不會猜忌自己如今事情已出不宜再大張旗鼓只能立即壓制下去

巡城司人馬四處出動鬧了一天之後便沒了動靜最後金陵府出面出了告示稱府衙大牢有欽犯逃月兌巡城司人馬配合緝拿如今欽犯已伏法金陵城便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道夕只在守缺觀里呆了一夜見風波平息便打算離去一是沒有再留下來的理由二是離開天台山已有十日之久再不回去可就不好向延壽交代了

道夕辭別了靜塵便朝山下走去剛到山門口就撞見了李神諭

「要走了」李神諭臉色平靜地問道

「嗯」道夕點了點頭

自昨晚兩人在房內相對無語之後道夕便覺得這段友情淡了人家是一國郡主身份高貴而自己只是一個山野和尚確實沒什麼好說的

道夕並不惱怒李神諭的冷淡只是有點唏噓看來有時間要去桃山走一遭不知道大哥尹阿媵他們是否還記著以前的情分

李神諭沒有言語看著道夕離去的身影越看心越發疼了起來昔日他義無反顧沖向大蛇後來又折返回來救自己的那一幕浮現在眼前李神諭忍不住落下了兩行清淚

自此一別可能便不會再有相見的機會了她擦了擦臉上的淚水暗暗下定決心轉身回朝觀內走去

道夕從守缺觀出來經了垂柳樓一事後原本想在金陵城內逛上一番的心思也淡了胡亂吃了點東西便出了金陵城直奔天台山而去

回到天台山道夕心情大好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但還是不如天台山這般安靜祥和與世無爭想到師傅延壽他又有點心虛這一次鬧得有點凶也不知道師傅會怎麼懲罰他

走進寺內卻不見人影他心下大奇國清寺的香火雖不如永明寺那般鼎盛但好歹也是「五山十剎」之一淨宗天台宗發祥之地怎滴今天這般冷清

道夕想著延壽自歸天台山之後便沒有再開道場宣揚佛法一直深居簡出如今這般情況似是寺內發生了什麼大事當下他不敢猶疑徑直朝延壽禪房走去

延壽的禪房偏于西隅是個很狹小的院子是當初延壽的授業恩師德韶大師苦修之地道夕還沒走進院子便見院外跪坐著許多國清寺的僧人人人口念經文神情肅穆道夕在國清寺五年耳濡目染知曉他們口中所念是超度亡故之人的《地藏經》

他心下大駭為何這些僧人在自己師傅的小院外念《地藏經》難道是師傅出事了道夕越想越驚急忙朝院內奔了去

一進院中只見國清寺的三位與延壽同輩的高僧坐于院內敲著木魚念著《往生經》而師兄道凡神情痛苦怔怔地站在禪房門口

道夕一個箭步沖進屋內只見榻上端坐的延壽一動不動面色如常但已無了生氣而他的身旁卻還放在一件未縫制好的僧袍道凡「撲通」一生跪了下去他不敢相信自己偷跑下山之事還精神矍鑠的師傅此刻卻已經坐化西歸離他而去

人最痛苦的不在于生與死的隔別而是生不知死時死不得所見道夕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恨自己當初為何要貪玩成性私自溜下山去導致連師傅最後一面都沒見著

看著師傅身旁的那件僧袍道夕內心更是愧疚想自己離山之前一直在師傅面前抱怨僧袍太久原來師傅一直都念著自己到死了都還在為自己縫制新的僧袍

「砰砰砰」道夕用盡全身力氣朝延壽死命地磕著頭一直不停地磕他的額頭每觸及地面一次都帶來一聲悶響額頭上的血痕也越來越深

「對不起師傅對不起我不該私自下山不該不听你的話我不該啊」他越哭越傷心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讓他呼吸起來都疼痛

「我該死我該死啊師傅沒了你我又該听誰的話師傅您別死了您活過來啊」他越說越級情緒難以自控但一直都不停地磕著頭那架勢就像魔障了一般

道凡見小師弟突然出現本還惱怒他偷溜下山未能見師傅最後一面可見此時道夕像瘋了死的磕頭不禁心疼起來擠滿走到道夕面前拉住他說道︰「師弟你不可這般師傅已經圓寂往生極樂而去雖于你我是苦痛之事但于師傅確實往生之福」

「胡說八道」道夕紅著眼楮冷冷地看了一眼道凡然後猛地推開他接著磕頭

「師弟你若再這般胡鬧叫師傅在天之靈如何清淨」道凡拉不住道夕便把天上的延壽給抬了出來

「師傅啊徒兒給你磕頭求你活過來徒兒不能沒有你徒兒舍不得你走啊」

「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吊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

這番六祖惠能的遺囑是延壽坐化之時留給道夕的延壽知道道夕的心並不在修行之上也無出家為僧之念六祖的遺囑雖是指導禪門弟子修行之道但見心見性是其主旨

延壽希望道夕依著自己的內心而活不要為自己的原因便留在寺內違心地做個和尚所以把這番遺囑留給了道夕一人

道盤坐的延壽被抬出禪房隨後被收殮入陶缸之內陶缸安置于歷代高僧圓寂之所遺體四周填充了木炭柴草等物品密封後放于室外保存七日

這七日僧眾們不分日夜地吟唱經文而道夕一直失魂落魄地跪在延壽的遺體旁邊他不言不語不吃不喝一跪就是七日一開始國清寺的和尚們紛紛來勸說可他卻充耳不聞到後來道凡便攔住了勸說的僧人他知道小師弟這是在懲罰自己雖然沒有任何意義但只有這麼做了道夕的才能安心

他要這麼做便讓他這麼做吧道凡搖了搖頭不再給他送吃食如果他餓了會自己去找吧

七日之後由住持大師親自主持為延壽舉行了坐化儀式道夕看著住持引燃缸下的柴草心里如刀絞般疼痛

熊熊的烈火燃燒了起來火光越來越大直到把整個陶缸都吞沒于其中這一把火之後道夕便再也見不到師傅悲傷與愧疚相加還有七日以來的不眠不休讓道夕身體吃消不住暈厥了過去

延壽圓寂之後留下的舍利子依照他生前之所托其中一部分留在國清寺內供奉歷代高僧的舍利塔內而另外一部分由道凡帶往杭州永明寺安放在延壽心中除了出家之地國清寺之外永明寺便是他的第二故鄉

道凡雖出家為僧一直以來卻都很木訥謹守佛門戒律苦心修行但佛性不是很高沒了延壽道凡便沒了著落道凡知道師傅這樣安排不僅是念著永明寺也算是為自己做安排尋了個去處

待國清寺內安頓好延壽的舍利塔之後道凡便和道夕動身前往永明寺道凡本欲一人前往但道夕卻執意相隨而去路上道凡想起師傅臨終之前的交代便對道夕說道︰「師弟師傅圓寂之前除了留下六祖的遺囑于你還有一樣東西留給你」

「啊」道夕驚異地問道︰「什麼東西」

「師傅要你前往金陵棲霞寺尋澄明大師便知這是師傅托你帶給澄明大師的信」說著道凡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遞給了道夕

道夕接過信來看著那信封上熟悉的延壽筆跡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眶中淚光閃閃師傅已經不在了卻還記掛著自己以後的路

(l~1`x*>+``+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最新章節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全文閱讀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