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 第225章 掛什麼旗幟

作者 ︰ 大刀老猿

()「取消一切休假,再去提升一級警戒。(鳳舞文學網)該死的,不是橙色,是紅色!」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爾扣上了電話,就直接對著身邊緊盯著他的一眾人群指示道。

「長官,再過兩天就是平安夜了?」他的秘書科林輕聲提醒了一句。

這是相對自由的美**隊,不是講究命令絕對要無條件服從的舊時代軍隊。眼看就要到西方一年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了,這樣沒有充足的理由就取消休假,下邊的士兵一鬧起來,即使洛克利爾是四星上將,恐怕也要被罵的狗血淋頭,被政敵揪住小辮子不放。

「那個該死的太平島,讓平安夜變得已經不再平安了!」洛克利爾不由牢騷道。

他哪里不清楚他的命令會帶來什麼,只是這樣的指示是從五角大樓發出的。

「要麼佔領它,要麼摧毀它!」自從確定了新島的存在後,五角大樓有人早早就已經喊出了這樣的口號。即使後來太平國亮出了旗幟,但這一目標依然沒有改變,反而有更多的人支持對這個新島采取軍事行動,五角大樓已經露出了獠牙。

美國太平洋,甚至美國本土的各基地的警戒等級不斷在提升,只等匆忙召集開始的國會作出最後的決定。

……

「這樣的機遇我們一定要把握住!」當新島嶼出現的圖像在各國情報機構中瘋傳開來的時候,匆匆召開緊急高層會議的不止是美國人。華夏本土的大佬們立即召開了常委會討論起了怎樣應對這個新生成的島嶼的問題。

「怎樣把握?那個新島已經屬于太平島人的了!」有大佬隱有所指的牢騷道。

大佬們坐在一起開會,不是一律板著面孔,面無表情。那是錄像和對著手下時候的亮相,同等級的會議。誰還在意這些。在這些人爐火純青的手段下,喜怒哀樂皆可信手拈來做武器。這位大佬的牢騷就是沖著那些以前力挺太平國的大佬所發。

太平島沒有被海嘯摧毀。

雖然部分海岸被淹沒在海水中,讓太平島的面積進一步縮小,但太平國人卻擁有了一個面積更大的新島。

當初太平國的面積可是包括那些露出海面的岩礁,雖然這些岩礁沒有外延更為廣闊的專屬經濟區,但卻是可以向外延伸出12海里領海線。經過了日本連續的地震,冒出的二十多個岩礁已經把太平國的領海線推出了距離太平島210公里外的地方。這也都是經過了各國認可的。

而新生的這個略有些橢圓的大島最長軸不過才123公里。依然還在太平國領海範圍內。

這座新生成的島還把整個太平島都包在了一起,除了外圍一圈一千米寬的海水外,甚至還有一道石梁連接著。可以說是整個融為一體。登上這座新島的第一人也是太平國人,而且不止一個人。

無論是冒出的新島的歸屬領海所在國,還是第一發現人,從哪一條國際慣例算起,這座新島的主權都會歸于太平國所有。

雖然各國都在沉默,旁觀事態的發展,但這個歸屬權已經沒有多少爭議了。

即使是美國人準備用失事預警機的理由向太平國發難。但也無法睜眼說瞎話,把這個說成是歸屬權的爭論。畢竟美國人對領土的要求並不是那麼急迫,但正在召開的日本緊急內閣會議上,已經有日本人暗恨當時的日本預警機怎麼沒有沖進去也來一場失事。

到時候,完全可以信誓旦旦的說出,那架失事的預警機上的人才是發現這個島嶼的第一人。先在歸屬權這個問題上奪一個理由再說。至于臉面,跟一個至少一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一萬平方公里的島嶼其實在世界島嶼排名上根本算不得什麼。連世界前70名都排不進去。

在李庠的初步安排下,這個1.08萬平方公里的島嶼最多排在73位,擠佔了印尼的1.07萬平方公里的松巴島的位置。

但對于陸地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擠滿了1.28億人口的日本人來說,能多出這麼一塊生存空間,無疑能大大緩解本國的生存空間壓力。

德國面積雖然只有35萬平方公里,但德國人口也只有八千多萬。而且德國境內適宜人口居住的平原面積廣大,地理環境優越,而且也沒有什麼地震海嘯台風之類,生存環境比起國土面積70%以上都是山地的日本人來強太多了。

日本人不為資源。僅僅為國民的生存空間考慮,也忍不住要向外擴張。

眼下一個一萬平方公里大島擺在眼前,而且還是太平國這個豆丁小國所有。更重要的是這個小國和日本有過摩擦,和華夏本土有牽扯,不歸屬于美國陣營,就像是沒有人保護的一個大美女月兌-光了衣服躺在身邊一樣,如何讓他們忍得住?巴不得立即撲上去。

但美國人這個旁觀的警察還沒有表態,日本人還是需要再等一等,斯文一些。

這個新生島嶼不止是面積惹人眼球,它更是處在太平洋戰略地位上。只要看一看夏威夷群島的戰略重要性就明白了。

整個1.6萬平方公里大的夏威夷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夏威夷大島面積不過也才1.04萬平方公里,即使南太平洋中斐濟的維提島也是只有1.05萬平方公里大。一個同等級的大島突然出現在太平洋深處可溝通美洲和亞洲兩大洲的交通要地,讓美國人根本不放心放在任何一個人的手中。

只有緊攥在自己手中,才是最為可靠的。即使美國人對領土沒有太多的需求,不需要上邊插滿國旗,但他們卻需要在這個島嶼上的國家和政權的身上烙上美國的印記,能听從美國這個世界警察的指揮棒。

而這個時候。華夏大陸、俄國甚至歐洲各國卻看到了這個削弱美國實力的機會。尤其是華俄兩國,看到了讓美國人不得不後縮力量的一個希望。

「不管這個新島控制在誰手中,只要不是听美國人的話,美國人要麼投入更大的力量在太平洋,加快消耗他們的實力,要麼從亞洲撤出更多力量,讓我們周圍的環境更輕松一些。」華夏本土常委會上。有大佬繼續決定支持太平國,

「這個時候,我們更要支持太平國,不讓他們倒向美國人。他們畢竟也是華夏族人,我們有先天上的優勢。」

最後一句話讓有些人心中翻動,其實正是這個原因,讓一些大佬不願意去支持太平國。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能代表華夏的正統只能有一個。

原來太平國出現的時候,雖然有大佬以此為借口,但更多還是對太平國這樣冒犯天威的舉動而震怒,其實內心根本不是很在意這個豆丁小國的威脅,要不然也不會有之後的正常建交。

但是現在的太平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微型小國,能擁有一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國家尤其是在太平洋的一個華人島國。在華人世界中說話分量已經不同。

華人世界中能擁有上規模軍隊的也就只有華夏大陸、灣島和太平國了。到目前為止的太平國的近4萬軍隊才是在華人圈中話語權的根本保障,讓華夏大陸也是鞭長莫及。對這種失去了掌控的狀態,那些大佬們才是最為擔心的,就是因為這個不願去支持太平國的大佬更多了。

「他們畢竟也是華夏族人。在對抗美日外敵時,和我們的立場還是能保持一致對外的。」某大佬點醒了一致對外這個詞,提醒那些攘外必先安內的人,目前華夏本土面臨著的最大問題。

華夏發展到了這個規模,已經到了瓶頸期。無論是技術上的突破,還是市場的擴張,以及資源的全球需求,都需要直面美國帶頭大哥的挑戰。

華夏的整體技術水平還是停留在中低層次上,要想進一步,要麼自己研制。要麼從國外引進。

若是自己研制,華夏不怕投入資金和人力,就擔心時間和精力不足。其他國家根本不會等華夏慢慢的停下腳步,扎穩腳跟。

而從國外引進,更是遭遇到了封鎖。那些一般的技術已經在華夏本土上用濫了,而那些老牌強國手中的高端科技,卻是怎麼也不會交流給華夏。若不是趁著蘇俄倒下,華夏大陸消化吸收了二十多年的蘇俄遺產,恐怕遇到瓶頸的時間會更提前。

經濟危機的出現讓各種被經濟繁榮遮掩的矛盾逐漸顯露了出來,華夏急需要重新加速經濟的運轉,爭取更多時間來緩解和慢慢調整各類內部矛盾。當初誘發一些國家在一戰和二戰打起來的市場和資源的急迫感落到了華夏頭上,華夏本土對突破全球市場的瓶頸就顯得更為急迫。

自己有了真正的實力,什麼樣的對手也不怕。

「太平國原來才多少人口?12萬吧,他們要建設這個新島嶼,又需要多少人口?容納一百萬不多吧?人口從哪里來?我們華夏大陸別的不說,就是人多。以後,太平國姓什麼還不一定呢!」有大佬笑呵呵的亮出了所有人都感興趣的話題。

這才是大部分大佬最為支持的觀點,不斷滲透太平國,一直到這片新生的島嶼上空升起華夏大陸政權的旗幟。

……

「不管太平國掛什麼旗幟,我們現在都無能為力。」克里姆林宮內,傳出了俄羅斯鐵人總統的無奈回答,但他轉瞬就重新斗志昂揚道,「既然我們現在無法掌控,那就讓我們去改變那個新島上空的風向吧!」

對于俄羅斯人來說,這個新島的歸于太平國,而太平國繼續保持中立是最好的選擇了。或許華夏大陸得了這個島嶼後,可以伸向太平洋深處,緩解俄國人身上的美國壓力,但華夏大陸也可以借著這個跳板開始新的騰飛,把俄羅斯人徹底甩在身後。

「新的島嶼掛什麼旗幟的歸屬問題,按照國際慣例來處理是最好的。」歐洲人的觀點也逐漸趨向了統一。

歐洲人同樣無能為力掌控這里的局勢,當一個看客又太不甘心,最好是借助這個新島先激化華夏大陸和美國的矛盾。無論結局如何,對歐洲都是利大于弊。

「這麼一個荒蕪的島嶼,沒有人口和城鎮,正是一個絕佳的好戰場!」

ps︰

忙著走親探友,一直拖到現在才寫完。拖了三個多小時,抱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最新章節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全文閱讀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