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 第064章 間接聚攏人才

作者 ︰ 大刀老猿

()精英階層一般不會考慮太平國移民的事情。(鳳舞文學網)

他們在華夏大陸有更多的機會,他們也不會為生存和安全發愁,也不會為社會地位和尊嚴而擔憂。即使他們失去了華夏大陸的體面生活,歐洲和美國的西方世界甚至香港、新加坡的華人世界,更值得成為他們重新開始的新起點。

他們是不同于下層世界的一個階層,掌握著更多的社會輿論、財富和各個行業的話語權,其中也包括科技領域。

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生產力,無論東西方已經形成了共識,科學技術就是財富。

相應科技人才的待遇也在不斷提高,即使一些高端人員去了國外,在華夏大陸上的科技人才也有優厚的薪水和其他特殊待遇。

很少有人會放棄這些去一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國去,所以太平國初期的國民們基本都是吊絲階層。

如同古代那些造反起義的流寇或者農民軍很難獲得當時有文化的讀書人的投效一樣,太平國招攬來的那些所謂科技人才們擁有的知識和見識,也充其量停留在初級水平或者不多的中級水平上。高級和大師級的人才只限于個例。

不同于以前靠著天才的靈光和作坊式的實驗室,就能揭開世界一角奧秘的時代,一個兩個的高級人才根本無法支撐起龐大的現代科技體系。

所以一開始眾人根本想不到玩高科技方面去,乍听了李庠的話都覺得有些驚訝。

王明陽少數人了解李庠四處尋找各類人才的事情,但也沒有想到李庠會選擇海洋高科技這個黑窟窿。

海水提煉溴、鎂等方面,諸多技術已經成熟,太平國可輕易消化,但提煉鈾、鋰、重水甚至黃金等元素方面,即便是那些大把向里邊扔錢的大國也只是停留在試驗階段和小規模試生產階段。

「我從組織那邊得到一些相關資料,可行性很大。小規模生產正適合我們。」李庠笑著解釋道。

手下這些頭頭們都知道他背後組織的事情,他也必須為他手中的各種科技資料找一個借口。

科學技術都是具有時效性的。

即使李庠獲得了時空中的高端技術,說不定用不了多久,很多就已經過時了。

尤其是在電子等行業方面,更新換代的速度格外快。十年前的手機、電腦和現在的手機、電腦差距太大,甚至一兩年的時間都差了一代。

很多項目不等李庠培養起自己的人才來,就已經過時落伍了。

幸好很多優秀人才即使無法成為自己的國民,也肯听從金錢的調遣。

華夏本土這些年財富積聚的很快,但是科研經費卻依然滯後于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科研經費是增加了,但這些錢的去向就跟那些個基金會差不多,雁過拔毛下,真正用于實際研究的還能剩下多少?就是到了科研人員手中的那些資金,也不可能都用在科研上。買車買房出國旅游開會請客等等,哪個不需要錢?更有甚者,一分錢都沒有實際應用,全部揣自己兜里,然後抄襲造假,一篇篇論文,一組組數據就這樣出來了。」郭樸誠就曾經深惡痛絕的對李庠說過。

這個主要研究數學的博士,還掛著一個科學史碩士研究員的頭餃,這讓他並不像很多科研人那樣只關心自己專業,相反眼界格外開闊,對華夏本土科學界的那些事情都比較了解。若非如此,37歲的他也不會被李庠任命為太平國皇家科學院的院長,並擔負起為李庠梳理各種技術情報和搜尋各種科技人才的工作。

「科學界論資排輩的情況很嚴重。母國教育界這麼多年的培養,即使很多教育方法不當,但依然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是這些年輕的科技人員根本得不到充沛的資金和各種實驗的機會,聚集在京都、魔都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又很高,他們對資金和待遇、機會等更為關注。這些基礎扎實,又有一定想法的年輕科技人員是最值得我們拉攏的了。」

這就是郭樸誠對李庠的建議。

李庠的一些公司也是這麼建立起來的。

更寬松的環境,優厚的待遇和更多的機會讓一群群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紛紛跳槽入彀。一些正當年的科技骨干,也在金錢大棒的揮舞下和更多機會的誘惑下,來提供各種兼職指導服務。甚至有些為了更好的科研項目條件,而直接投效。

不止國內,國外的一些科技人才也有不少被李庠的國外科技公司囊括。除了有個牌子在國外好辦事外,也可以借此聚集那些海外華人科學家。

他們雖然都沒有太平國國籍,甚至不知道背後的大老板是李庠,照樣在為李庠打工,已經陸續把李庠手中的科技成果轉化為三千多項專利了。

空間中的科技資料多如牛毛,但是過多的專利申報不止是引起國外的警惕,還容易引起國內的關注。李庠可不想在自己實力不及時,眼巴巴的看著為別人做嫁衣。

那三千多項專利,都是有針對性有分量的技術,不止是可以帶來大把的鈔票,一些還將成為別人繞不過去的門檻,即使分散在十幾個公司中,也一樣惹人注意和嫉恨。

「又是那個該死的**公司!」這一年中,這樣的咒罵聲不絕于耳,不知道有多少技術高官的杯子因此而被摔碎了。

很多公司辛辛苦苦即將完成的成果,就因為晚了一步,就被專利的大門關在了外邊。不少公司就因為這個原因,連投資都收不回來,只能在索索冷風中破產關門。李庠的一些外國公司的骨干精英就是這時候挖來的。

一年中,這些公司產生了大量暴利的同時,也培養起了不少的人才,消耗吸收了一些高端技術,可以從技術和人才方面反哺太平國。

李庠的海洋高科技計劃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日本人的資源危機意識讓他們在研究海洋利用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財大氣粗的美國人和歐洲人更是也一直對海水利用研究成果不斷。

綜合他們的科學研究,讓李庠的科技團隊成長的更快了,推出了一系列技術相對成熟的方案,可以直接在太平國上實施。

……

「第三個項目是海上空間的利用。我們將大力發展海上運輸。」李庠豎起了第三個指頭道。

空間中有大量的船只,李庠早就打到了那些民船的主意上了。只可惜每一艘船都有一個身份證明,一下子冒出太多的雷同船只,太惹人懷疑了。不過半買半撈取,組成幾支規模不大的船隊,還是不會太惹眼。這樣的營業收入足夠成為太平國財政的一個支柱了。

「太平號郵船下一步也會利用起來,投入華夏本土附近的運營,順便擴大一下我們的影響力。」李庠特意道。

郵船的浪費讓很多人不滿,當客運手續辦妥後,法蘭西號郵船再次改名為太平號,準備了。

最近一段時間,島上已經建起了不少的房舍,勞工團們可以住陸地了。

只是一旦投入運營,費用將會猛增,能否盈利都是兩說。

但同其他民船投入運營一樣,對這些利潤毫不在意的李庠更為看重的他手下公司招聘的那些小伙子們能否多積累一些海洋的經驗,為海軍未來的擴張提供更多好苗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最新章節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全文閱讀 | 全球警戒之新帝國的誕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