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賦 第四十九章 向大地借水

作者 ︰ 火華黨

()胡燁的這記炸彈果然很有分量,內堂眾人都瞪大了眼楮,就像看怪物一樣看著胡燁。(鳳舞文學網)冰@火!中文

當年北宋那場大旱,他們都是有所耳聞的,死者無以計數。如果這樣的災害發生在明朝,朱棣他們無法想象會是一場怎樣的場景。明朝剛剛穩定下來的江山,可是經不住這樣的災害沖擊。

「胡燁,這種事情可不能亂說。這可是造謠生事之罪,讓外人听了去,少不了你的殺頭之罪。」徐妙音有些擔心的說道。

她擔心胡燁說的話是真的,那麼天底下真的會出現人神共憤的場景,那麼大明朝也會被推到風雨飄搖的邊緣。

所以,她很希望胡燁說得是假的。這樣的話,朱棣頂多責怪他兩句。

「王妃,這種事情,我怎麼敢開玩笑。你們可曾記得北宋那位詩人寫的句子?」胡燁臉色嚴肅的說道。

「春陽泛野動,春陰與天低。遠林氣藹藹,長道風依依。覽物雖暫適,感懷翻然移。所見既可駭,所聞良可悲。去年水後旱,田畝不及犁。冬溫晚得雪,宿麥生者稀。前去固無望,即日已苦饑。老稚滿田野,斫掘尋鳧茨。此物近亦盡,卷耳共所食。昔雲能驅風,充月復理不疑。今乃有毒厲,腸胃生瘡痍。十有七八死,當路橫其尸;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胡為殘良民,令此鳥獸肥?天豈意如此,泱蕩莫可知。」

「殿下,血淋淋的事實,如果不早些防治,我大明朝真的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啊。」胡燁聲色俱厲的說道。

雖然他不知道當年明朝這場旱災有多麼嚴重,但是明朝的皇帝們,一定會將這件事情盡量的淡化,因為這會影響他的政績,特別是朱元璋這種人物。所以正史中極少描述這場旱災的實情,但是胡燁通過近代的旱災,就能想象當年這場旱災是有多麼的殘酷。

遙想一九四二年那場河南大旱,死傷者不計其數。從河南逃亡外地的災民,那火車皮都送不完。在途中餓死,累死的人多達數十萬。

在那個時候都有這麼多人受災,而且還只是一個省份受災,就已經出現了狗吃人的現象。胡燁不難想象,生產力不發達的明朝,在全國範圍內都出現旱災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他很難想象,當年的明朝,是怎樣熬過這樣一場無情的天災的。

但是如今自己來了,就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出現。雖然胡燁沒有能力讓這樣的災害不發生,但是他有能力讓這樣的災害造成的傷害,降低到最低。

「小子?你真的肯定今年會有大旱?」

朱棣還是有些不相信的問著胡燁,如果真如胡燁所講,那可真是一場無法避免的大災難。

「敢問殿下,立春以來,北平可否下過雨?」

胡燁問道。

「沒有,現在已經立春快兩個月了,但是一滴雨都沒下,所以現在百姓們都眼巴巴的看著老天,期盼著老天趕快下雨,他們才好播種。不過現在看來,這仿佛就是大旱的前兆啊。」朱棣沒有答話,旁邊的金忠突然說道。

金忠一說,朱棣便沉思了起來。金忠說得沒錯,北平的確已經兩個月沒下雨了,而且看這天氣,最近都不會下雨了。

「往年也曾出現過幾個月不下雨的時候,也沒有出現過大旱啊。今年也不過是才兩月沒有下雨,你怎麼就肯定會出現大旱?」張玉也緊張的問道,他們不怕打仗,不怕敵人,但是在天災面前,他們一點抵抗力都沒有,弱小的像只螞蟻。

「我也希望我說的是假話,但是我師傅交給我的方法沒有錯。今年一定會出現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災,而且範圍很大,不僅是北平,河南、山東、安徽,甚至連江南那等魚米之鄉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如果不早作防範,一定會造成天下大亂。」

胡燁無奈的回答道。歷史做不了假,如果可能,胡燁倒是希望自己是記錯了。但是歷史不會因為自己的一個想法就改變,特別是這種天災,不會隨著人的意念就會消失。

「這麼說,今年這場大旱災是免不了了。」

朱棣很是無奈的抬頭看了看屋頂,他知道胡燁雖然油腔滑調,但是在這種事情上還是不會開玩笑。再加上最近確實有兩個月未曾下雨了,所以朱棣已經信了七八分了。那麼,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如何防治了。

「如果整個春夏秋都沒雨可下,那麼今年的百姓可謂是顆粒無收,朝廷的稅賦不談,他們連吃的糧都沒有,又如何挨得過。況且還有嚴寒的冬天,饑寒交迫,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挨得過。胡燁,你師從高人,可否有妙計躲過這場災害?」徐妙音悲天憫人的說道,她實在是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出現,那將是大明的劫難。

「回王妃的話,如果在我師傅所描述的那個天朝,倒是有可能避免那樣的局面。」胡燁想了想說道,他真的不知道在明朝的時候,怎麼避免這種大規模的旱災出現。如果是二十一世紀,還可以用干冰來進行人工降雨。但那也只是小範圍的,像這種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就算是二十一世紀,也是難以招架。

「你說那個天朝能避免這樣的災害出現?那個天朝在何處,我們如何進去,我們可以去學習這樣的方法啊。」听了胡燁的話,徐妙音有些激動的說道。

「王妃不要激動,且听我說完。那個天朝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但是距離我們很遠,就連我師傅也只去過一次。所以我們是不可能到達的。所以我們是不可能避免這樣的天災的,只能努力將大旱造成的後果降到最低。只要讓百姓挨過今年,天災帶來的後果自然就沒多大影響了。」

胡燁說道,臉上的冷汗都冒出來了,他很害怕他的這個謊言有一天被戳穿了。如果朱棣這些人真的要見師傅,或者要自己帶他們去所謂的天朝,到時候又該該怎麼辦呢。但是如果不編一個這樣的師傅,不編一個這樣神奇的地方,他們會相信自己嗎?

「先不管那天朝是個什麼地方,以後我自然要探個究竟。現在你還是說說,該如何防治這樣的局面。」朱棣很想知道胡燁口中的天朝是個什麼地方,但是現在緊要的是如何解決即將面對的困境。

「殿下,要想減輕旱災帶來的影響,無非就是三點。興水利、深挖井、廣積糧。大旱缺的是水。沒了水,百姓就沒法種糧。沒了糧,百姓就沒有吃食。所以防治的關鍵就是水,有了足夠的水,就能夠大大的減輕旱災帶來的影響。」胡燁分析道。

他現在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要在北平修建大型水庫,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這次旱災帶來的影響。還能對以後產生許多便利,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這個我也知道,但是天公不作美,他不下雨,我們又有什麼辦法。難道要我們與天斗?」朱棣看著胡燁,很是無奈的說道。

他本以為胡燁能夠提出什麼好的建議,但是听胡燁的意思,好像是要向天求雨。這讓朱棣很受傷,心想還是高看了胡燁,這等天災不是人力能夠抗衡的。

「殿下,人要與天斗,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祈求老天下雨,更是無稽之談。我的意思不是向天要水,而是向地要水。」胡燁故作高深的說道。

「噢,如何個要法?我北平城的兩條大河,無定河和潮白河,一條流經西南,一條流經東北。莫非你的意思是,在這兩條河上開水渠,將這兩條河的河水引進來?」朱棣看了看一副高人模樣的胡燁,想到了一個方法。

張玉等人一听,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但是隨即朱棣又否定了這個方法,「不行,既然是大旱,到時候這兩條河定然也是斷流,所以這個方法不過是做無用功,勞民傷財罷了。」

「殿下,你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方法卻錯了。」胡燁站起來說道。

隨後在朱棣的文案上面找來一張白紙,用毛筆在上面畫了兩條彎彎曲曲的線,代表兩條河流。然後在兩條河的中間部分畫上兩個圓圈,扭扭曲曲的寫了兩個字「水庫。」

毛筆真不好用,胡燁覺得還是沒有鋼筆好用,軟軟的,寫個字都寫不好。

朱棣沒心情理會胡燁的書法是多麼的爛,只能勉強的認出胡燁寫的這兩個字是「水庫」。

「水庫是什麼?」朱棣好奇的問道,莫非就是這麼個東西,就能像地借水了?

胡燁听了一陣眩暈,他沒想到明朝竟然還沒有水庫的說法,真不知道以前那些修這東西的人,把水庫叫做什麼。

「殿下,你就權當它是個大一點的池塘,能夠裝很多水的池塘。」胡燁不得不用直白的一點的說法。

「池塘?借水?莫非你說的向地借水,就是要在這兩條河上修大壩?將河里的水攔下來?」旁邊金忠听了吃驚的說道。

「不錯,我就是這樣向大地借水的。」胡燁大聲的說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賦最新章節 | 明賦全文閱讀 | 明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