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耕田 第013節︰妙計

作者 ︰ 夏川

()(哇嗚~~~來點收藏推薦吧!)

凌正坤嘆了口氣,雙眼微眯,思緒似乎已經陷進深深的回憶中,他緩緩說道︰「原來我們凌家住在離京城西側兩百里路的燕趙縣,家里有些薄田,有頭耕牛,日子還算過得去。(鳳舞文學網)我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凌一鵬,老二叫凌一策。」

裴子慧眨了眨眼楮,柔聲道︰「那剛才來的應該是您的二兒子吧?「

「對,那正是我的二兒子凌一策。」他點了點頭,忽又喉頭上下滑動,好半晌才又沉聲道︰「我已經五年沒見過大兒子的面了?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

「這又是為何?您和您的大兒子失散了嗎?」見他滿眼憂傷,裴子慧忍不住問道。

凌正坤顫著聲音說道︰「雖然我們身在農家,但是大兒子自小苦讀詩書,一心從文,誓要考出功名在身。終于老天不負苦心人,在他二十歲那年中了秀才。但是中了秀才卻是科舉之路才剛剛開始,只有繼續向上考,中了舉人才可以為官為宦,才可以被稱為老爺,若是只考中秀才,那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對于凌正坤說的這一點,裴子慧還是比較認可的。

可以說科舉在任何時空,任何朝代都是一個承載了太多歷史意義的詞匯。

在她所知道的那段中國歷史中,科舉影響和改變了無數古代文人的命運。它打破了隋朝以前,出身寒門的人無法步入仕途的宿命。

它創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備于宋,強化于明,直至清朝才趨向衰落。足足經歷了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厲害,對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和社會風尚有重大影響。

甚至它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由此可見科舉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然而在這里,在這個時空,在這個她腦海中找不到印象的年代,科舉在人們心目中依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依舊是寒門子弟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徑。

這時她的腦海中忽然想到大哥裴子墨,或許這條艱辛的科舉之路,他也是要嘗試的。

而她現在所做的一切,均是為他在做鋪墊。

因為古代和現代不同。在現代或許商人在社會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因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佬就是商人立國,再加上財團操作,所以,讓無數人見到了資本的重要。

而在古代士農工商,商的地位一直很低。在中國古代,隋起科舉,唐時發展壯大。唐朝時,商人的子孫都是不能科舉當官的。只是到宋朝時,才似乎好點。

所以想到這一點,她就更堅定了讓裴子墨參加科考的決心。即便是她能領著全家人發家致富奔小康,過上富裕的生活,那也充其量就是個商人。在這個拜高踩低的社會中,是被人看不起的一類人,但是若家中出個舉人,那就完全不同了。

如此想來就更堅決了決心,只听凌正坤繼續道︰「當年秀才是考上了,但下面的難題也來了。我們凌家祖祖輩輩也就是靠那麼幾畝薄田過日子,恰好在大兒子考中秀才之前的那幾年又是收成不好,所以一家人都填不飽肚子的時候,更是沒錢再供他考舉人了。」他頓了頓,繼續道︰「不過說來也巧,還算天無絕人之路,正在這時有人給二兒子羅一策說了一門親事,也就是現在羅一策的媳婦曲紅英。」

裴子慧點了點頭。

凌正坤卻尷尬一笑,「曲家是當地的大戶人家,糧多地廣,生活富裕。曲紅英的父親就是看中我們一策誠懇老實,才肯嫁到我們家的。後來曲親家又知道我們凌一鵬數年苦讀,而無錢繼續考取功名時,便向我們伸出了援手,幫襯著他考舉人。這一幫便是六年,還好一鵬也算爭氣,終沒有讓曲親家失望,六年後終是考上了舉人。」

裴子慧不由也替他高興,歡喜道︰「這不是挺好的嗎?凌爺爺又何來憂愁?」

「不好,不好!」凌正坤直搖頭,「大兒子考中舉人之後並沒有衣錦還鄉,而是捎到家中一封書信。信中說他在京中遇到一位忘年之交的大人,與之相談甚歡。因這位大人在京中對他任職一事另有安排,故暫且回不了家鄉,但他在京中有了落腳之地後,一定再書信回家,再行安排一切。」

裴子慧知道後面一定是出了什麼差錯,也不多問,只專注地听著。

「本以為大兒子考中了舉人,我們這一大家子,包括一直幫襯我們的曲親家都有了出頭之日,哪知……」凌正坤鼻子一酸,眼淚差點落了下來,「哪知在收到信後的沒幾天,在我們燕趙縣突然鬧起了瘟疫。先是那雞鴨牛羊一個個的死掉,後來就一群群的死掉,再後來人也開始手腳潰爛而死。于是大家都開始人心慌慌,更有人攜著一家老小逃到了別處。後來曲親家也染病故去了,我們凌家也只好趕著那頭還沒病死的牛,拉著大兒子愛不釋手的五箱子書籍離開了燕趙縣,準備逃到京城找大兒子。」

「那後來呢?沒有找到嗎?」裴子慧如听什麼驚險的故事一般,整個人的情緒都已容入到凌家人的命運當中。

終是控制不住,凌正坤抬手抹了抹淚,才道︰「待我們到達城郊時,耕牛就病死了。然而卻是逃來的疫民過多,皇上怕京城里的人也染了疫情,于是下令緊閉城門,不讓我們進去。就這樣我們在城郊的一個村子里住了下來,吃谷糖,咽野菜,終于熬過了三個月,天氣漸漸冷了,疫情也過去了,才放我們進得城門。」

「然後還是沒有找到您的大兒子嗎?」裴子慧很是擔心地的問道。

「沒有。」凌正坤搖頭,「進了京城才知道到處都是人,找一個沒有準確地址的人談何容易。我們一家人在城里足足轉了兩個月,晚上都睡在了別人家的屋檐下,可還是沒有找到大兒子凌一鵬。後來兒媳婦英紅就開始埋怨,說她爹那麼多年竟供了一個白眼狼讀書,說我們一鵬一定是做了大官,就不管我們了,不但不回鄉去找我們,反而在京城躲了起來。她天天如此這樣說,一鵬的娘自然是听不得別人說她的兒子這般忘恩負義,所以就常常和英紅爭辯兩句,時間一久,這婆媳之間竟成了水火不容的關系,一見面準吵起來。」

「凌爺爺,那你們又是如何搬到蘭家溝來的?」裴子慧問道︰「燕趙縣的方向在京城的西側,而我們蘭家溝在東側,正是相反的地方啊。」

「唉!」凌正坤嘆了一聲,說道︰「這不是找大兒子一找就是五年,卻依舊音信杳無。最後大家也就都放棄了,于是就想找個地方安頓下來,這不就走到蘭家溝來了。再者也是因為這里和京城就一山之隔,待有了余錢我還可以再進城找找兒子。」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裴子慧突然發出的一句感慨,讓她自己都怔住了。

再看凌正坤時他也怔住了,裴子慧還以為是自己說出了這樣不該是七歲孩子說的話,被他發現了什麼。然而他卻只是怔怔地說︰「子慧啊,你剛才說有辦法幫爺爺,你倒是說說看啊!」

裴子慧見他沒有發覺,長舒了一口氣,這才放下心里。

她甜甜一笑,走到凌正坤面前,道︰「凌爺爺,我這個法子是個妙計,您用了這個妙計之後,你們家的婆媳肯定再不會吵架,但是需要您和您二兒子的配合才行。」

「什麼法子?」他看她的眼神,帶著幾分疑惑,他實在想不出一個七歲的孩子會有什麼高深的妙計來。

裴子慧卻也不在意,惦著腳尖就對著凌爺爺咬起了耳朵。

凌正坤的眼神先是愣愣地發呆,然後是疑惑的驚恐,再然後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最後才瞪著眼楮道︰「這,這真的行嗎?」

「怎麼不行。」裴子慧一笑,「反正那對婆媳之間的關系已經不行,您就死馬當成活馬醫吧。就算醫不好,還能壞到什麼地方去。」

他听了,也不由重重點頭,嘆道︰「是啊,還能壞到哪里去,她們已經到了那種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非要爭個誰高誰低,誰傷誰殘,甚至是魚死網破。」凌正坤似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般,伸出手掌重重地拍了拍大腿,高聲道︰「好!回去我就和二兒子商量,就這麼辦!」

裴子慧喜笑顏開,「凌爺爺,待您從京城尋兒回來,若是我的辦法成了,我可是要來領賞的哦!」

「不就是那些書嗎?」凌正坤不以為意,「雖然那書是大兒子的心愛之物,但是你若真是幫我們家解決了這麼大的困擾,讓我們凌家從此以後不再罵聲四起,不再讓大家看笑話……」他想了想拍拍胸脯,很仗義地說道︰「我做主,那些書就送給你了。」

「真的?」裴子慧呼的一下跳了起來,興奮之情難以言表。

「真的。我這麼一大把年紀,還會騙你一個小孩子不成?」凌正坤歪頭看著她。

「凌爺爺,那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喜耕田最新章節 | 喜耕田全文閱讀 | 喜耕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