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唐 205.軍工先行

作者 ︰ 樓枯

()nbsp;桂氏仍如在長安時那樣清瘦,氣質也依舊娟雅,膚s 卻水潤白皙多了。(鳳舞文學網)見到李熙,她愣怔了良久,方展顏一笑,不好意思地讓在了一旁,輕聲說︰「台江在後院。」李熙又看了眼桂氏,笑著說︰「福州水土養人,嫂子氣s 多好,只是為何還這麼瘦呢。」桂氏笑了笑沒回答,她在前面帶路,李熙招呼阮承梁將挑來的一擔子禮品交給朱家的那個丑婢收了。

桂氏是一年前李熙派人接來的,朱步亮被大聖國俘虜後,她在長安過的提心吊膽,幾次前去找旺財打听,旺財遂去函福建詢問朱步亮的下落。信沒有回,來接桂氏的人已經到了長安,桂氏本不願意去福建附賊,只是一則想念丈夫,二來家里沒了頂梁柱,往後的r 子怎麼過她也全沒個計較,就收拾了細軟,借禮佛為名出了長安城,遂李熙派來接她的人一道南下福建去了。

陷入賊營的官員家屬,朝廷有定例著里正、坊官監視動向,非得允準不得舉家遷徙,甚至出城也要向里正、坊官稟報。但江南賊患久久不能平定,附賊的人越來越多,像朱步亮這種不入流的小官家屬光一個大業坊就有三家,監視來監視去,坊官、里正都懈怠了。桂氏平素看似柔弱無主見,但狠心去做一件事時卻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決絕,隨便收拾了幾件換洗衣物,拿了些金銀,拋卻整副家業不要毅然出城逃走,即使坊官用心監視也會措手不及。

朱步亮的家就安置在木工隊工坊的旁邊,出門走過一片空地就是木工隊工坊的門,整個木工隊四周現在圍起一道厚厚的石頭牆,戒備森嚴。福州百姓不明就里,以為這是座監獄,給它取名為石頭城監獄,簡稱石頭城。

朱家小院前後兩重,屋後種大樹,屋前則是開闢出來的一畦畦菜地,朱步亮戴著圓形尖頂的竹斗笠蹲在菜地里摘菜,桂氏一直走到他面前,才說有客人來。朱步亮抬起頭,望見是李熙,就把竹籃交給了桂氏,拍拍手走出菜地跟李熙見了禮,也不說話就讓人往客堂讓。

丑婢接收了阮承梁的禮品後,奔來奉茶,李熙閑來無事把她打量了一番,一時意興闌珊,改望天棚,房頂的木板是新的,承梁的木料很不錯,承重柱上雕刻的花紋也是j ng美的,當然朱家婢女的那張臉還是很嚇人的。李熙的目光逡巡了一圈後,突然發現朱家婢女正捧著茶碗站在他面前咧著嘴沖著他笑,一蹲身,低聲膩氣地說︰「客人請飲茶。」

「飲茶,飲茶。」李熙趕緊結果茶碗呷了一口,燙的舌尖發麻。

朱步亮洗完手、臉,搖著蒲扇走了進來,也不知道他受了多少苦,臉膛黝黑黝黑的,手腳都變得十分粗壯。桂氏一旁解釋說他最近喜歡上了打鐵,創制了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兵器。朱步亮道︰「休要胡說,兵器譜是楊兄弟給的。」又頗有感慨地說︰「實難想像,你怎麼能想到那麼多奇形怪狀的兵器,讓我這個跟軍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人也佩服的五體投地。那些東西我就是做夢也想不出來。」

李熙道︰「這有什麼,我只是憑著想象隨手亂繪,至于合不合用,還不一定呢。」

「合用,合用,大半兵器都是合用的,不管單人使用還是軍隊使用都是派的上用場的。飯還沒煮好,我帶你去看看。」

桂氏輕責道︰「哪有你這麼說話的,尊長體面全不顧了,該說陪大王去看看,什麼帶,還有大王如今改了姓名,你還楊兄弟楊兄弟地叫,成何體統呢。」

朱步亮喝道︰「去,當著人面,休又來教訓我。我的見識還不如你個臭老娘們了。」

桂氏俏臉一紅,低下頭不敢說話了。

夫婦倆這一唱一和,卻是在向李熙表明心意,他們仍舊是大唐的臣子,在福州不過是暫居,是幫朋友的忙,是關在石頭城監獄里的俘虜。

李熙心知肚明,偏不點破,天下尚未一統,金鼓仍舊錚然作響,這麼好的軍械專家哪能說放就放了呢,你們願意做俘虜那就讓你們當唄,生活待遇按刺史的標準來,政治待遇嘛,路是你們自己選的,當然在石頭城內你們還是z y u的,可以稱王稱霸的。

經過不斷擴建,朱步亮的木工隊規模已經十分可觀,擁有各類作坊十二個,匠師六十七名,熟練技師兩百六十二人,熟練技工一百八十人,學徒工二百二十人。之所以出現熟練技師人數多于熟練技工和學徒工的情況,是因為李熙一直把木工隊定位為研究和人才培訓基地,而非單純的生產組織。組織架構上則把它當作一個母體工廠,隨時可以分化成六個中等規模的軍械工場,而且母體並不因此喪失造血功能,仍舊可以以每年孵化出一到兩工場的速度催生新的軍械工場來。

木工隊原來就是隨軍工坊,新的工場也將具備這種x ng質,規模不大、流動的,隨軍提供服務。而大型、永久x ng的軍械工場現在還只是在規劃中。

李熙抄起一把沉重的雙刃鋼劍,這劍長約五尺開外,鈍圓的頭部,寬而薄的劍刃,和能夠雙手使用的劍柄,這種仿制中世紀西歐斬劍的玩意,究竟能在戰場上起什麼作用,李熙還沒想好,或許全無用處,但用來磨煉匠師們的鍛造技藝還是很恰當的。

李熙興奮地揮舞斬劍,一連破壞了好幾個風箱,在朱步亮一再請求下才停止揮動。李熙又拿起一柄仿三稜軍刺打造的兵器,長約一尺,入手沉甸甸,很有質感,揮動起來既灑月兌又犀利。一把好刀,一般只要鋒刃足夠鋒利就足夠了,但作為軍器,鋒利之外還需要有足夠的強度,鋒刃在足夠鋒利的同時還需要有相當的韌x ng,以免在格斗中斷裂、扭曲。

修剪指甲的小刀雖然鋒利耐磨,但經不起強烈撞擊,故而只能拿來修指甲。軍刺全身經過熱處理,硬度極高,可以很容易刺穿鐵甲、皮甲、竹甲,它的巨大放血槽也極大地增加了這種兵器的殺傷力。

李熙對這種由自己親手設計、廣受好評的兵器很有感覺,興致勃勃地將之命名為「刺刀」,刺刀在戰爭中將扮演何種角s ,李熙絕口不答,很神秘的樣子,其實他心里也沒底。他的如意算盤是帶幾柄打造好的軍刺給張龍、趙虎他們看看,這種兵器究竟怎麼用更能發揮它只能捅人不能切肉的特x ng。

檢視了自己五花八門的武器庫後,李熙囑咐朱步亮一定要嚴守秘密,這里的每一樣兵器都有可能產生劃時代的意義,別自己沒用讓對手拿去用了,那還不如沒有它們呢。

朱步亮對李熙的「口出狂言」已經習以為常,他倒不覺得武器庫的兵器如何的能改變整個世界,不過對于李熙能「憑空創造」出這麼多奇形怪狀的武器,他還是打心眼里佩服的。這也是他答應李熙接桂氏來福州的原因,只要大聖國不傾覆,他就安心呆在石頭城里做個「高級俘虜」,替他訓練匠師,替他打造那些奇形怪狀的兵器。

李熙從武器庫里出來時,只帶走了一柄刺刀,有把柄,有皮鞘,別在腰間如一把匕首。

在朱步亮家吃了頓家常菜,嘗了嘗桂氏的手藝,憑心而論,實在是很一般。

過午後,李熙去了馬尾船塢,六艘戰艦在同時開工,其中一首已經顯出崢嶸面目。船體兩側下削,由龍骨貫穿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約為十比一,船底呈v形,船體使用榫接結合鐵釘釘聯,堅實牢固。

馬尾船塢是以潤州船場的技工為基礎創辦的,建成之後,宣、蘇、杭、湖、越、婺、江、洪、福、泉、廣等造船發達地區的船工匠師也成批前來,或被高薪引誘,或被李熙誆騙,還有一些是被強力遷徙而來,手段是先讓地方官吏找船場船主麻煩,逼其交人,船主答應若匠師不肯來,則派官吏前往勸說,言語中多帶威脅之意,技師們或屈服,或舉家外逃,在外逃的途中無一例外被官府逮捕,以通敵罪名投入監獄,隨後馬尾船場的代表就出現了。

匠師太多的一個弊端就是愛吵鬧,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彼此誰也不服誰,船場監督沐ch n被他們吵的頭暈腦脹,速手無策,六百里急遞入京向李熙請示方略。

李熙回復他,可將匠師分類,一部負責內河船只研究制造,一部負責近海船只制造,一部負責遠洋船只制造,分好類別後,讓他們自己推選出一位總匠師,若干位副總匠師,給他們劃定一個時間段,剩下的任他們吵鬧去。身為外行,胡亂插手是不明智的,只須明確提出你的要求,再給他們劃定一個規矩,剩下的事交給他們自己去做。沐ch n按李熙的辦法把匠師分了類別,明確告訴他們想要的兵艦是什麼樣子,由水師營跟船場訂立購船契約,剩下的事交給船塢,按時交貨,質量合格,購船款按時足額交付,大小工匠都有獎金拿,否則薪水降低,獎金沒有,都等著苦哈哈地過r 子。

想走?沒那麼容易,先回去看看自己跟船場定的契約,不踏踏實實干個十年,想走,門都沒有。除非你肋生雙翅,飛躍海峽到那一邊去,不過實話告訴你們,那邊也是我們的。

沐ch n按照李熙的方法去做,船場亂了一個月不到就安靜了下來,各位身懷絕技的匠師經過一番比拼,推選出五位大宗匠,負責內河船舶制造的劉三凡,負責近海船舶制造的康茂,負責遠洋船舶制造的林子龍,另有兩位兼通內河、近海、遠洋三種船舶制造的高人,一人叫石海,一人叫祝九丞,二人水平不相上下,石海更j ng擅管理,祝九丞則更熱衷技術。

李熙見到五人後,問船場還存在什麼困難需要他來解決的。石海抱怨說雜務太多,分散他的j ng力,李熙當即讓沐ch n物s 一位搞後勤的高手過來,把船場的庶務承擔起來。祝九丞則言工匠不足,李熙問是哪一個層次的工匠,祝九丞答主要是普通的工人。李熙當即回應說可以讓水師士卒輪番過來服役,借機讓他們熟悉熟悉船體結構,將來一些小修小補可以讓他們自行解決。

劉三凡抱怨工期催的太緊,三條船同時開工,鬧的他焦頭爛額,李熙回道︰「船場這麼大的攤子,一年要耗費多少人財物,家有金山也頂不住。遠洋船和近海船建造周期太長,我們技術儲備和人手都不足,唯有你這塊最成熟,你這里出效益,才能以船養船,把船場維持下去。等待大海船成熟了,你這塊壓力就小多了。」

李熙還跟他探討了一個問題,問他是否知道一個船體兩側裝有木葉輪的車船,一個木輪為一車,以人力踏動,不用風帆也可以行走自如。劉三凡大吃一驚,驚叫道︰「我造了大半輩子船,還沒听說過這種東西,大王能說的再詳細點嗎?」

李熙笑道︰「回頭我給你畫一副圖,你看看再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唐最新章節 | 東唐全文閱讀 | 東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