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唐 184.回去補個覺 修訂

作者 ︰ 樓枯

()nbsp;崔鶯鶯緊咬著嘴唇,閉著眼楮,身體繃的緊緊的,緊張的小臉緋紅一片,像一顆紅透了的山楂果。(鳳舞文學網)李熙則像一個老道的獵人,歪扭斜胯,扶著下巴,受用地打量著獵物的惶恐。崔鶯鶯忽然睜開眼,怨恨地瞪了李熙一下,紅唇微啟,兩顆漂亮的小兔牙晶晶發亮,她索x ng向前挪出一步,生澀地伸出手臂抱住了丈夫的腰。

李熙的腰相對她的短胳膊來說有些粗了,而在一個男人面前如此不設防地坦露胸懷,更讓她緊張的莫名,崔鶯鶯忽然怨恨地哭了起來,粉拳如擂鼓的小錘,使勁地敲打著李熙的胸月復。李熙滿把滿懷地抱住她,勒的她有些喘不過氣,然後他吻了她的額和眼。崔鶯鶯停止了呼吸,只是悄悄地踮起了腳尖,李熙吻了她的唇,用舌尖蕩了一下她的兔牙。

崔鶯鶯笑了,拿門牙當刨子去刨李熙的臉,李熙終于在哈哈大笑中扛她上肩,一手箍著她的腿,一手提著劍,興奮如滿載而歸的獵手。

這夜的下半段,月s 明潔,東南王府的某個房間里紅燭搖曳,芙蓉帳底,燕語呢喃,風光旖旎。

天光微明,李熙熄滅紅燭,拉開窗簾,推開紗窗,讓清冷的晨風穿堂而過,待屋中空氣變得清新後,再將紗窗關閉,窗簾拉上。新人年紀還小,不似他能熬夜,該讓她多睡會。

回去書房取來劍,李熙步入後花園中一個d l 的庭院,一如往常地去修煉他的劍法。這麼些年來,他的劍法長進不大,功力卻倍增數番。玄天無上宮的玄門內功要害即是采氣、運氣,采先天之氣于體內幽府海,經煉氣提純後,再外化于物。按照松青的說法,先天之氣是世界本源之氣,無生無滅,無s 無味,可神會而不可觸及。

修煉多年,李熙對這種神秘兮兮的世界本源之氣還有些懵懂,他只能依照松青教授他的采氣法門時時勤修煉。功到自然成,修煉一年後,他就能感受到這股氣的存在了,而且也感受到天門和幽府海的存在,甚至當先天之氣在體內經脈流動時他也是能感受的到的。

那種感覺妙不可言。不過把積存于幽府海里的氣提出煉純,他暫時還做不到,他所能做的就是把積攢的氣由幽府海提出,經由經脈從手掌上的天門逼出,灌注于劍,在劍刃上形成一種肉眼無法看到的氣鋒。氣鋒是真實存在的,劍鋒劃破空氣,會發出如利刃割裂布帛的嘶嘶,聲音刺耳,常人聞之s 變。

氣鋒威力無匹,裂石斷金,可殺人于丈外。缺點是氣鋒的力量太大,一旦運使起來即如月兌韁之馬,會讓李熙覺得心力交瘁難以把控。

李熙不願意人知道他的這個秘密,更不願因為無法把控氣鋒的霸道而傷人。因此他每次修煉的地方都隨機而定,絕對的僻靜無人。

時間還早,沐雅馨習慣晚睡晚起,崔鶯鶯昨夜太疲累,李熙判斷至少一個時辰內不會有人來打攪他,遂放心地運使起了氣鋒。劍刃劃破空氣時發出的聲響似乎又有增進,這讓李熙既興奮又感不安,小師妹松青曾經說過,氣鋒劃動空氣的聲響大說明功力又有長進。

但同時也說明他的修為不夠j ng深,太重量的積累,而少了質的提升。李熙記起松青曾跟他說過,若修煉得法,氣鋒割破空氣的聲響是越來越小的,到極致時,常人根本就听不到氣鋒破空時發出的聲響。

武技極高明的人應該是劍出無聲,殺人無形。似這樣一劍遞出如虎嘯龍吟,震的人耳聾牙酸,威風固然是有,卻難稱高明。

李熙不在乎氣鋒割破空氣時的聲音是大是小,在他看來,劍出有虎嘯龍吟聲,豈不更加霸氣?殺人于無形哪如先聲奪人來得有王者之風,最好是氣鋒破空時的聲響直接把敵人嚇死,倒是省了許多手腳。

真正讓李熙感到苦惱的是隨著氣鋒破空的聲響越來越大,劍刃震顫的也越來越厲害!

總有一天,或許用不了多久,這口j ng鋼鍛造的寶劍就會敗在他手上。震壞一口劍,算不得什麼,反正這劍也是花錢買的,既沒沾上自己的血,也非心上人所贈,既談不上交情,也沒有紀念價值,斷了就再換一把。

問題是,若在與敵對陣時把劍震斷了,如何是好?

李熙自認自己的武技修為還沒有月兌離「借物」的境界,沒劍在手,先天之氣無法外化,沒有先天之氣的幫襯,憑他的三十二路楊氏太極劍克敵制勝?

完全是扯淡!

劍刃上發出的嗡嗡聲越來越大,劍刃震顫的厲害,似有隨時斷裂的可能。

李熙把牙一咬,索x ng不管不顧,看看這劍的承受力究竟有多大。心結一開,體內的先天之氣汩涌而出,由指掌的天門逼出,外化在劍體。

嗡——

一陣激顫過後,劍刃上的轟鳴聲戛然而止。李熙本能地以為劍斷了,但實情是劍刃好好的,那麼是筋脈斷了麼,小心翼翼地感受一下,似乎氣息很順暢。那麼是氣息不夠,沒理由的,昨晚跟鶯鶯之間還是留有余地的。再說就是任x ng而為,還能因此而氣絕?

什麼都沒有,氣鋒割破空氣時竟然沒有了聲響,那麼只有一種解釋,忽然之間,他的修為境界提高了,提高到無聲無息的極高境界。

這個理由,豈能服人?

一種奇妙的感覺直灌心田,李熙忽然趕到自己體內辛苦積存的先天氣如潰堤之水,傾瀉而出,從周身三百六十六處天門噴涌而出,瞬間耗盡。

啊——

李熙發出了一聲驚叫,腦子里短暫地出現了空白,身體疲乏的連站立都困難。

然後片刻之後,無窮無盡,純淨無瑕的先天氣就同時叩動了他周身三百六十六處天門,如涓涓細流注入體內,沿著經脈匯入幽府海。

幽府其大無邊,永無止境,涓涓細流,何時能使充盈?

李熙滿月復疑惑,滿懷驚恐,忽驚忽喜,不知所措。

一只小手按在了他的肩上,一個聲音在他耳邊輕柔地說道︰「先閉幽府,再封天門,導散游息。」

這聲音如天邊飄來的仙樂,李熙j ng神大振,依言去做。人周身有三百六十六處天門,初生嬰兒天門全開,待成年,只余一半,y 修煉玄功,就得重開天門,李熙曾經用了一年時間沖開三處天門。松青由此推測若無外力幫助,他在死之前都沒有機會修煉玄天無上宮的獨門玄功,于是用了三晚時間,幫他開啟了剩下的一百八十處天門。

李熙因此埋怨了松青整整一個月。

關閉天門並不容易,李熙費勁周折,累出滿身大汗。

然後他問︰「下一步我該怎麼辦?」

松青答︰「你先放開我。」

李熙忙尷尬地放開了松青的手腕,剛才他怕松青無故離開,是以握著她的手腕不放。

「你幾時過來的?」

李熙端詳著松青,分別一年,她絲毫沒有變,連裝束都還是原來的樣子。

「昨晚,太晚了,就沒打攪你。」

「幸虧你來了……否則,我這是不是就是傳說的‘逆氣換流’?」

「差著十萬八千里呢,你心不淨,只怕一輩子也難企那樣的境界,你這叫‘小換血’,一個月後再開天門,以後還要經歷過幾次,到時如法炮制,不必緊張。」

「‘小換血’後就是‘大換血’,然後才能‘煉氣’‘凝神’,這些法門我都不會,今天閑著無事,不如你教教我唄。」

「到時再說。」

「到時?萬一你不在,我豈不是x ng命不保?看在同門的份上,請小師妹指點迷津。」

李熙饞著臉纏著松青不放,松青被他纏的沒轍,只得停下腳步,無奈地說道︰「似你這等心不淨的人,能修煉到‘小換血’已經是萬中無一,你還指望修煉到‘大換血’?醒醒,別做夢了。」

「話也不可這麼說,萬一呢,萬中無一都被我踫上了,萬一又讓我踫上了呢?唉,不想回答也不必走嘛,你吃早飯了沒有?要不要我去給你炒兩個菜?多年不見,一起喝一杯如何?我帶你參觀一下我的王府,我耍劍給你看,順便指點一下我的劍法……這就走啊,幾時才能再見?……」

松青來的神秘,去的突然,李熙也只能由著她。一個月不能開天門,就意味著一個月內天天都可以早睡晚起了,早睡,現在看來是辦不到了,晚起自然不是問題。

……

八月底第二次內朝會上,張孝先提議諸王今後都要常駐聖京,領大都督事的,可以將政務交大都督府長史代理,本人在聖京遙領即可。這無疑給了李熙當頭一棒,憋著一肚子氣想鬧事的,氣突然讓人泄了個干干淨淨,這事還怎麼鬧呢。

如果連大都督的權力也被剝奪,那麼他在聖京就真的成了「閑王」了。李熙自然不干,他想再次聯合王喜和陳蘇結盟捍衛大都督們的利益。但王喜已經沒有興致再鬧下去了,在過去的六、七、八三個月內,他把黔州的所有州縣丟了個一干二淨,殘部兩千人散居大山里,做了野人,他自己則化裝成乞丐,經湖南逃到江西,問白多寶借了匹寶馬回的聖京。

張孝先提議大都督在京遙領大都督府事,正好給了他就坡下驢的機會,全了他的面子,他還有什麼理由再鬧下去呢。

陳蘇也不想鬧了,他的水師依舊無敵于江海,但問題是沒有了右神火軍的旗號,籌餉真的很困難。李純下詔禁江禁海,對江南施行禁運,商旅不通,江上商船稀少,就算全部趕盡殺絕,也不夠肚量寬廣的水師兄弟們吃喝的。

陳蘇辭去畿內道大都督的職務,轉任兵部侍郎,專職督辦江海防務。他的水師重新掛回右神火軍的旗號,由他的親信米糯統領。

李熙孤掌難鳴,被迫答應在京遙領大都督府事。《定國大典》規定五品以上官必須由內朝會議定,大都督府長史官居從四品,自然也在集體決策之列。李熙提名肖白任福建大都督府長史,郁秀成任浙東大都督府長史,不出他所料,張孝先反對郁秀成任職浙東,他提議王茂元任浙東大都督府長史。

大都督長史作為監察官不宜領軍,萬勝營的兵權就被張孝先巧妙剝奪了,至此劉夏手無一兵一卒,除了做張孝先的傀儡,別無它途。

爭奪兩府長史還只是個序幕,各州刺史的人選才是關鍵,這一點上,張孝先能出的牌不多,畢竟福建、浙東是李熙帶兵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此外,諸王出于對自己地盤的關心,也都支持李熙。州刺史的任命基本尊重既有事實。不過張孝先提出,現任州刺史多是武將,攻城略地有一套,鎮壓地方也沒問題,但治理地方,管理民政、財務還有諸多不足,很有必要挑選干吏予以輔助,他提議提高各州司馬的地位,賦予其實權,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長吏助手,協助馬上刺史治理地方。

此議以微弱優勢通過,贊同者有張孝先、王弼、崔雍、劉夏、王喜和陳蘇,六對六平,因為張孝先是秋護法王,在秋季擁有對不決之事的最後裁定權,此議最終通過。

州司馬官階比照刺史官階而定,多數都在五品以上。《定國大典》規定五品以上官的任免必須經過內朝會,循例由所部(道)長官(大都督)聯合吏部尚書提出任免建議,經表決後予以任免。但實際上因為張孝先有臨時召開內朝會的特權,c o作的空間非常之大,長史的任免實際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三省六部和地方道州大局已定後,軍隊整編問題又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隨著軍政、軍令權的上收,諸王不再統軍,六軍統軍一職懸而不授,武將的地位被大幅降低,軍中得授將軍和監門將軍的武將合計不超過二十人,且監門將軍一職只限于新設的拱辰、羽林兩支禁軍,這樣一算,原有六軍中能官居從三品將軍的每軍尚攤不到兩人,諸多老資格的軍頭紛紛轉去地方任刺史,從而離開軍隊。這無形中給整軍帶來極大便利,

按照新的軍制,左右佑聖、左右佐聖、左右神火六軍,各設統軍一人,懸而不授,設將軍二人,設長史一人,監軍官一人,判官二人,一判軍供院,一判軍法所,設巡官三人,參謀二人,參軍四人。超過兩萬的軍下轄左、右、前、後四廂和中軍幕府,兩萬以下八千以上的只設左、右廂和中軍幕府。低于八千的軍不設廂,中軍幕府改稱中軍營。

整編後左佑聖軍額定兩萬五千人,實際兩萬一千人;右佑聖軍額定二萬二千人,實際一萬五千人;左佐聖軍額定一萬八千人,實際一萬四千人;右佐聖軍額定一萬七千人,實際八千四百人;左神火軍額定一萬五千人,實際一萬一千人;右神火軍額定一萬人,實際六千人。六軍合計七萬五千四百人,距離規劃中的十萬雄兵還有不少差距。

六軍主力屯于畿內道和江西道,其次是和、滁、舒三州,再次是浙東道和福建道,在湖南、黔州、嶺南、鄂岳、淮東等地亦有零星駐扎。

新設的拱辰、羽林兩支禁軍,各設統軍一人統帥全軍,天聖宮內史兼領拱辰軍統軍,儲聖宮內史兼領羽林軍統軍。統軍以下設監門將軍分領j ng衛、儀仗、清道、隨扈等事。兩軍人數各三千。軍下直接轄營。監門將軍以下各官設置與六軍相同。

除禁軍和六軍外,沿邊各州由刺史兼團練使,訓練團結兵,人數由三百至一千不等,團結兵糧餉由地方籌措,兵部派巡使每年ch n秋點視。團結兵州內調動由刺史決定,報大都督府長史處備案。跨州調動由刺史與大都督府長史聯名報大都督決定,報兵部備案。原則上團結兵不出道,若確有需要時,則由大都督聯合兵部報小朝會議決。

左神火軍在整編之前有近兩萬人,奉李熙密令,一部月兌隊回到福建,余部整編為左右兩廂,共計十個營和中軍幕府衛隊,張龍、趙虎留軍,分任左右兩廂都指揮使,新任將軍譚世沖是張仃發的新岳父,原任常州司戶。

作為交換條件,李熙推薦姚素去左佑聖軍任將軍。姚素原任袁州宜ch n縣令,袁州城破時,其妻女被亂軍所掠,被路過袁州的李熙救下,其女曾入李熙所設的群芳館,輾轉到聖京來,嫁給工部尚書李正之子李樺。

李正之女嫁陳蘇為妻,十分得寵。李正原是江y n縣尉,熟悉水利,一r 巡查江堤被陳蘇所擄,其女李然赴水師營救父,被陳蘇相中,聘為正妻。

譚世沖和姚素名為將軍,實為傀儡,兩軍實權仍在李熙和張仃發的手里。李熙、張仃發和陳蘇聯手抵制張孝先,使得三軍雖然易帥,實權卻還在。

其他三軍卻就沒這麼好運氣了,毛耀的右佑聖軍被張孝先徹徹底底改造成了他的張家軍,這也罷了,本來毛耀能做統軍也就是張孝先的扶持,右佑聖軍在毛耀做統軍的時候就唯張孝先馬首是瞻,毛耀除親兵衛隊外基本誰也調不動,現在不過是換了統帥,控制的程度稍有加深罷了。

王喜慘敗于黔州,丟城失地,論罪當廢黜為「閑王」。所謂「閑王」即被剝奪參加內朝會的資格,只保留王爵和大都督名號閑居聖京。這是《定國大典》議定的對諸王的唯一懲戒措施,按所犯罪責的輕重,剝奪諸王在若干時間內參與政務的權力。

王弼以交出左佐聖軍兵權為條件換取王喜留在內朝會,張孝先答應,派親信葛培源接管了左佐聖軍。

此後不久,張孝先又借驍騎營在武進縣屠滅村莊、殺戮平民為由,將曹曛、曹谷推舉的將軍曹鑰逼退,以新近投效他的王茂元為將軍,對右佑聖軍加以改造。

為了安撫曹氏兄弟,張孝先推薦曹鑰為杭州刺史。

第二次內朝會上還做出了兩個重要決定︰任命王喜為征西大元帥,曹谷為征西副元帥,調集左右佐聖軍一部和右神火軍主力溯江而上攻佔鄂岳。

任命李熙為江南宣撫使,前往歙州招降李德裕。

似乎為了讓李熙走的安心,張孝先在內朝會上宣布毛詩章經過縝密調查,御史劉源玉彈奏的李熙與仇士良勾結一事查無實據,予以結案。

李熙大笑三聲以示慶賀,第一個離開北極殿,時間不早了,得抓緊時間回去補個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唐最新章節 | 東唐全文閱讀 | 東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