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雙向穿越 第十一章 沉重(4)

作者 ︰ 透明後蓋

()nbsp;可惜今年天氣不給力,水稻灌漿期有些缺水,導致今年產量有些低。(鳳舞文學網)到處放假了的李雲飛正想著沒有事情,準備回主時空去耍耍。賬房給李雲飛說了一件事,差點把李雲飛給嚇死。

原來按照老規矩,佃戶收割的時候,地主一般也是要到場的,或者是到田地去轉一圈估計個產量。李雲飛當時听到這個說法,冷汗都下來了。他這可有近五千畝的水稻田啊,這要是守著得守多久啊。而他又估計不了什麼產量,怎麼弄啊。還有些旱地也種的是玉米之類的,不過賬房告訴他了,這些一般都是采用的額租,倒是不用他守著。這讓李雲飛慶幸,要是這些也要守著,那這一圈下來,估計李雲飛要被玩死。

當個地主怎麼這麼麻煩啊。李雲飛開始考慮怎麼弄的問題了。要是都弄額租,那到底是定多少李雲飛自己也沒個譜。定高了,佃戶會拖欠賴賬,要讓李雲飛像別的地主那樣狠心的催租,李雲飛狠不下那個心。定低了,周圍的地主會說他,對于他一個新人來說,設置些障礙還是很容易的。亂告他個什麼罪名,雖然他有幾個靠山,但是也是件麻煩不是。

而用分租,你要是不盯著,那些佃戶絕對會瞞產,哪怕你定的地租再低,佃戶肯定還是會瞞產的。雖然他不看重這一點半點的,但是他可不希望被人當傻瓜糊弄,這是涉及到名聲問題啊。

李雲飛現在基本上把王保長和田老實他們幾個人擋住幕僚在用了。他們幾個人加上新雇佣的幾個原來為其他地主服務的賬房,一起弄了桌酒菜,邊吃邊聊,看能不能找出個方案來。

結果才開始沒一會就開始歪樓了,一群人開始聊種地不合算了。李雲飛听著听著,也掏出筆來算賬,結果一算帳,真的發現像他們這麼佃租個幾畝十幾畝的種地真的沒有利潤。特別是田軍長們時不時就來弄一次田賦預征。難怪地價一直往下掉,許多佃戶都開始逃佃了,那些只有幾畝十幾畝的自耕農破產都不少,中小地主破產的也不是少數。李雲飛時不時還能遇到人問他還買田地不,當然這些都是些比較貧瘠的山地旱田之類的,產量高的壩田是沒人輕易賣的。而李雲飛看不上這種田地,加之目前還沒想好往哪個方向發展,也不敢太張揚了,只能婉拒。

不過在這過程中,李雲飛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壩田和上好的溝田一般都集中在地主們手里,比如附近的柴角壩,順義壩,柳林壩,等的田地基本上都沒有自耕農的存在,他們手里最多就是些溝田和旱田等。問過一些人後他得出結論,由于自耕農抗風險能力低,所以要是出現點事情,比如生老病死等,就只能賣田賣地,而地主一般都是挑好地買,久而久之就將好地都集中到了地主手里。

就像他們計算的,一個普通自耕戶,夫妻兩人加上2小孩1個老人,將吃的紅薯玉米等折合為每人每月15斤米,小孩和老人減半計算的話,米價按照現在市價0.06元一斤計算,全家每年就需要38個大洋的米。再加上最少1個大洋的人頭稅,全家支出就是43個大洋。

而收入呢,按照平均畝產數計算,畝產330斤稻谷,150斤小麥,而米價是0.06元,小麥價格是0.05元,就算全部轉換,每畝也只能收入27.3元。而支出呢,每次預征田賦是每畝4元。按照以前的預征3次來算,只需要3畝地就收支平衡了。但是從去年的預征5次和今年才10月已經預征4次了,可以想象年前絕對還有一次預征,也就是說5次預征會成為常態,那麼就需要6畝才夠保本。

而普通自耕農就是有6畝地啊。四川這里耕種最重要的役力就是牛,而普通自耕農根本養不起牛,養得起牛的都是地主了,最少都是個幾十畝地的小地主了。如果沒有牛的話,光靠人力耕種,一個家庭哪里又能夠耕種得了6畝地啊。所以自耕農破產是肯定的事情。他們才得出了種地不劃算的結論。

李雲飛先讓他們吃著,他需要先算算如果自己弄成農墾公司那種機械化種植是不是有利潤。算了半天,他發現居然改成長工後如果變成機械化耕種,他居然不會虧本而且還有錢賺。這太神奇了啊。李雲飛幾次計算了都是這個結果。于是他來到飯廳,讓他們都停下來,李雲飛開始給他們算賬。

假設他這一萬畝地來自己種,把佃戶變為長工,每人每月8個大洋的工資,采用機械化後每人耕種15畝地,他就需要雇佣六百多長工,算下來工資支出6萬多元,這樣就算征收5次田賦,而且每次都全部交4元,他一年居然能盈利近萬元,而且還有那麼多稻麥都是他的。

而這些長工,每個家庭就算將伙食標準提高到成年人30斤大米,扣除人頭稅居然都還能一年剩下10個大洋。

大家都對這個結果感到很驚異,只是都還不怎麼相信每人能耕種15畝地,要知道,佃戶一家平時照顧15畝田地沒有問題,但是耕種期就萬萬不行的,特別是5月雙搶時節。

李雲飛決定給他們找個時間演示下。另外他們就是擔心其他佃戶的生計,畢竟李雲飛現在有一千多戶的佃戶,如果這麼計算的話,那剩下的一半的佃戶就完全沒有收入了。不過李雲飛給他們解釋了,保安隊伍將來還要擴大,而且建築隊和築路隊都可以吸收,另外還有種菜的,栽桑養蠶的,並且接下來等道路修通後還要到安昌河邊挖沙石,還要燒紅磚,燒釉面瓦,這些都需要人,到時候說不定人還不夠。

幾個人听到這麼說都覺得這些人的生計看來是沒有問題了。只是他們不知道李先生修這麼多房子干什麼,李雲飛沒有告訴他們。不過李雲飛答應後天就在泉水溝這里給他們表演下看看是不是每人能收獲20畝地。

李雲飛當然不可能弄台聯合收割機來,那玩意太先進了,他除非腦袋有包才在現在就讓它出場亮相。盡管這玩意一次就能完成割倒、月兌粒、運輸的工作,但是就是因為太先進了,所以不能使用。

不過不能使用一次完成的,那他分步驟找機械進行就是了。他開始在網上查找小型農業機械,一種跟割灌機差不多的,便攜式割稻機映入眼簾,根據介紹有了它,就可以站立著割倒水稻了。這種到底如何啊?小時候彎腰割稻子的經歷讓李雲飛當時覺得痛苦不堪,彎腰久了,人感覺腰都要斷了。而用這種機器割稻谷就很輕松,由人用帶子挎著,後面一個小型發動機,前面是個飛速旋轉的割盤,然後是個擋板,這樣就能邊走邊割稻子,不用彎腰,站著就能輕輕松松的完成割稻子。看介紹每人每天可以收割5畝水稻,而價格才400元一個,很好,先來20個。

割倒了之後就是打捆,這個這個只能人力了,甚至不捆也行。

接著就是月兌粒,這個比他小時候那種有了更先進的,把由人力搖動手柄改為柴油動力的。一個小柴油機就可以代替以前兩個壯小伙子,而且還不用半小時換人了。不錯,這個可以有,先來5台。

接下來挑到曬場,現在的交通條件決定了,拖拉機也沒法運輸,只能人力了。這樣算下來,應該夠了,已經實現了一半的機械化,最耗人力和最花工夫的割倒和月兌粒已經機械化了,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了。

而且他收回田地自己種後,就可以重新平整田地,規劃水渠和道路,以後的運輸都可以用農用三輪車。甚至干燥都可以弄糧食干燥機過來。這麼弄了後,說不定他都可以用不到300人。要是以後建立自己地盤後,完全就能把聯合收割機弄來,那黑科技說不定100人都可以耕種這萬畝了。到時候他就可以解放出大量的人力來發展其他方面。

于是李雲飛帶著美好的遠景展望,將這些機械搬到了異時空。將幾個無聊的保鏢給叫了過來,開始訓練他們使用這些機械。得虧這些小機械都c o作簡單,一會兒工夫他們就拿著割灌機興沖沖的跑去割雜草玩了。而李雲飛則讓田老四他們叫幾十戶的佃戶明天來觀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崛起之雙向穿越最新章節 | 崛起之雙向穿越全文閱讀 | 崛起之雙向穿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