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青天 第七回 荊州城的難民潮

作者 ︰ 一種風流

五日後,荊州城。

荊州城是一座大城,楚郡的郡守府就在荊州城內。這座大城氣勢宏偉,乃是南方第一富庶之地,郡守荊軻則是個聲名卓著的大儒,受其影響荊州城事務井井有條,治安安定有序,平時街道極為整潔寬闊。

然而這三個多月以來,荊州城內越來越擁擠不堪。從長江以北逃過來的難民不斷涌入荊州城,那個安靜寬闊整潔的荊州城隨著衣不蔽體的難民的到來變得髒亂差,很多難民體力已是極限,到了荊州城不久就病倒又無錢醫治死去,而死去之後連收尸辦後事之人都沒有。大部分難民到了荊州城已經山窮水盡,連買食物的錢財一個銅板都拿不出來。

剛開始難民第一波來的時候,這歌舞太平許久的荊州城那些富賈大戶紛紛動了惻隱之心,開門散財或濟粥扶助災民,這些高高在上生活無虞的老爺貴婦們什麼都曾見過,卻不曾見過如此慘象,做一點點善事就如從自己的牙縫里面剔出一點點沒能咽下的肉渣,換來那些難民磕頭賣身的感恩,那本已高高在上的心頃刻被捧得愈發飄往雲端去。

然而什麼事情都有個限度,一個兩個我可以開門救濟,滿城滿街的難民卻惹得這些老爺們十分不悅︰小姐太太們去綢緞店買塊布料,卻撲上幾個手爪都看不出顏色的乞丐在新裁的衣服上按上幾個髒手印,這等心情該多麼糟糕。老爺們去戲園子听場戲,門口乞討的聲音和氣味能蓋過台上花旦的聲音,這等情狀多麼可怖。甚至連去個煙花之地,看到的不是鶯鶯燕燕環肥燕瘦,聞到的不是脂粉香氣,卻是一堆下賤的流民睡在街邊,氣味令人作嘔,此等態勢何等可恨。

于是過了一個月,大老爺們都紛紛踏破了郡守府,或明示或暗示或威脅或利誘,主題思想只有一個︰讓郡守荊軻則把這些進城的流民統統趕出去!

當隱蔽陣法終于失效,經過跋涉到了荊州城的祝清風看到的就是這番景象,荊州城高大的城牆之外,沿著盈盈的護城河,難計其數的難民聚集在荊州城外。

所幸荊軻則是個明理懷柔的郡守,他命流民搭起臨時性的木棚當做收容所。凡是願意參加搭建工作的流民都給與工錢,且包吃包住。這工棚很快就一排排搭建了起來,雖然簡陋,但是大部分流民在郡守府安排的地方編制入冊之後就能幾個人分到一個棚子住,有個容身之所。

所幸是夏日,被褥之類需求不大,郡守荊軻則用低價購了一些綢緞莊積壓的殘布料,分發給難民,加上難民自己曬些干草,也就勉強可以當做床鋪。每日里郡守府都開倉賑災,注冊的流民每天都能領一碗白米稀粥。

雖然荊軻則已經盡力,但是每天都有難民死于疾病,而流民死後也沒有錢財辦法事,一時間荊州城外亂葬崗多了不知多少不知名的小土包。

經過幾天跋涉,祝清風來到了荊州,此時他的衣服雖然很破破爛爛,但是拜那顆小轉回元丹所賜,他的身體已經基本上恢復了正常,甚至覺得腦子都比之前好使了一些,唯一遺憾的是那粒藥丸吃的時候他是昏迷著的,也不知道好不好吃,要是李闌珊知道祝清風吃到她千辛萬苦求來用來提升境界的小轉回元丹,惟一想法是想知道味道好不好,她一定會跳起來掐死祝清風的,而那顆葉青青送的白色吊墜被他貼身掛在脖子上。

他走到荊州城門口處,兩旁是密密麻麻的棚子,腐爛的氣味食物的味道屎尿的味道混成一團,幾欲讓人作嘔。門口幾個衛兵在把守,他徑直走過去。

「站住!交兩文錢才能進城!」門口一個衛士皺眉喝道。

「沒有錢怎麼辦?」祝清風抬起頭。

看著那雙清澈的孩童的眼楮,衛兵不由得語氣軟了下來︰「你爹爹娘親呢?」

「都死了。」祝清風眼楮一黯。

「那你荊州城有認識的親戚麼?」

「沒有。」

「孩子,郡守大人有令,難民不得入城。你去那邊登記處登記一下,看能不能分個棚子住。」那衛兵看著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祝清風,感嘆著天災的殘忍,好心給祝清風指點。

祝清風慢慢地走向難民注冊處,隊伍很長,他排在隊尾。前面是一戶人家,男人牽著自己的女人,女人背上背著一個兩歲左右的嬰孩,男人和女人都已經皮包骨頭,而嬰孩雖然面黃肌瘦了點,大眼楮依然黑白分明,骨碌碌亂動,安然無事,這孩子和他父親母親一比,真真是讓人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

那孩子大概三歲左右,盯著祝清風看,祝清風對著他做了好幾個鬼臉,逗得那孩子咯咯直笑。

那孩子的母親回頭看著祝清風,黝黑的面膛上露出一個慈愛的微笑︰「小哥,你叫什麼名字?」

「祝清風。」

「你爹爹和你娘親呢?」

祝清風神色頓時黯淡。

那女人臉上露出愧疚的神色。也不再言語。

隊伍慢慢地向前移動,守在桌子後邊的文員只是問清楚姓名、籍貫、年齡,登記一下就給幾個人分配一個棚子。

未時才輪到祝清風,問到只有他自己,這分配棚子的事情就變成了一個問題,那文員皺著眉耐心問道︰「祝清風,你可有認識的人願意跟你一起住?」

正待祝清風搖頭,那前面的女人剛登記完要離開,突然折回來說︰「大人,就讓祝小哥跟我們一起住吧。」

那文員點點頭︰「如此甚好。」

那女人大喜,就上來牽著祝清風的手跟著分棚子的人走去。祝清風心里一暖,想起女魃當初對他就是這般好,心里又一痛。

這一家人也是逃難的,不過先是去了附近的慶城投奔了一家遠房親戚,休養了一段听說荊州城可以招工,他們不敢老麻煩並不富裕的遠房親戚就啟程來了荊州城。那男人叫做李鐵,這女人跟男人是一個村的,也姓李,讓祝清風喚她姑姑。那個孩子今年三歲兩個月,叫做李子明。這名字還是請村里唯一的先生給取得,李鐵提起時神色頗為得意。

那分配到的棚子十分低矮,空間很狹小,李鐵這個成年男子躺下都勉強,這麼大小的棚子每個都要住上三四個人,還有源源不斷的難民前來。他們運氣還算很好,听說這日下午申時的時候,新建的棚子都分配光了,後來的難民只能隨地坐臥,等待新建的棚子。

祝清風和李鐵安頓下就一起去招工處等待,無奈等待招工的人也是僧多粥少,只有李鐵是個壯年勞力並且看著不是很虛弱被選上去修新的棚子。而祝清風每日早起就去招工處等著看有沒有合適的招工機會,然而每日他這個孩子都沒有被選上。

祝清風來到荊州城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心里想著也許綠蘿和焦大叔也到了荊州城。他每日招工結束後,都會沿著災民棚子走一圈,今日走東城門邊,明日去西城門處,想尋找他那失散的未婚妻和未來岳父。

他仔細地穿過棚區,看著東倒西歪申吟著的難民,眼神從他們的臉上一點點看過,他一日日地尋找著,總期望下一刻綠蘿那雙大眼楮就出現在自己眼前。

「李姑姑,我這就出去了。」他和李氏在一起領完今日的白粥之後,就再次告辭,去尋找綠蘿。

李氏看著他的背影也只是微微嘆了口氣。李子明在母親背後露出一雙眼楮︰「清風哥哥早些回來哦~」

祝清風回首擺了擺手,對小子明做了個鬼臉,逗得子明咯咯笑起來。

祝清風今日要去荊州城的北門,也是最後一片沒去過的難民棚區了。也許是最後的希望,他一想起此事手心就滲出些汗水。

去北門的路上要經過那片擴大不少的亂葬崗,陰氣沉沉,偶有老鴉有氣無力低鳴幾聲。一般人都繞著亂葬崗邊緣取道,祝清風天不怕地不怕,稍微猶豫了下,還是覺得為了抄近路直接從亂葬崗穿過。

亂葬崗散發著一些尸臭和泥土的混合氣味,日光雖然很盛,卻被頭頂的枝杈遮擋,更顯陰森恐怖。祝清風不由得加快腳步,突然眼神一瞥看到一個老道士靠著一棵樹歪倒著,出人意料的是他身上的道家衣衫雖然污濁不堪卻還算整齊,他閉著眼楮,白發蒼蒼胡子拉碴,面色青黃,瘦骨嶙峋,眼見著只有進的氣卻沒有出的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補青天最新章節 | 補青天全文閱讀 | 補青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