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 第二十九章 推背

作者 ︰ 一簑風雨

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八百里秦川便是由渭水裹挾的泥沙在步入黃河之前,在這里一點一點形成的囤積而成的。這塊棗核狀的平原由潼關、大散關、蕭關、武關四座險隘圍定,故稱關中之地,而那座千古帝王之都便雄踞于這蒼莽大地上。

渭河以北,有西平原、和尚原、周原、積石原、始平原、畢原、美原、許原等;渭河以南,有五丈原、細柳原、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銅人原、陽郭原、孟原等。它自西向東,橫貫關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涇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鄭國渠、白渠、漕渠、成國渠、龍首渠都引自這些河流。而如今天災**,久旱不雨,渭水幾近斷流,千村萬落生荊杞,田園荒廢盡凋零。

蘇域等人行至渭水之濱,滿眼竟是流民失所、白骨露野的淒涼景象。張希年望著那干涸的渭水河床道︰「遙想當年,玄武門之變,太宗登基尚不過數月,頡利可汗便率二十萬突厥精騎南下,直*長安,抵達渭水河畔,列陣于北岸,旌旗飄飄數十里,京城兵力空虛,僅有數千人,長安為之戒嚴,人心惶惶。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對話,許以金帛財物,斬殺白馬立盟,一場大戰偃旗息鼓,這便是渭水之盟。太宗忍辱負重,勵精圖治,只用了三年,便開創了大唐盛世,一舉擊潰突厥。太宗之治,後世未之有也,莫能及也。術門奇人李淳風亦入仕輔佐太宗,置掌天文、地理、制歷、修史之職的太史局,改進渾天儀與戊寅元歷,加黃道、赤道、白道三辰儀;注解《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綴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術》十部算經,編著《六壬陰陽經》、《乙巳佔》等星象佔卜巨著而被尊為六壬祖師,而那詭異至極的《推背圖》更是將後世兩千余年的歷史預言了一遍,若不是另一位術門中人袁天罡推著他的背道︰天機不可再泄。他怕是要一發不可收拾。」

蘇域好奇問道︰「《推背圖》預言可曾驗證?」

張希年述道︰太宗貞觀七年五月十九日,太宗問于李淳風曰︰「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喪我國家,以及我朝之後登極者何人,得傳者何代?卿為朕歷歷言之。」對曰︰「欲知將來,當觀以往;得賢者治,失賢者喪;此萬世不易之道也。」

太宗曰︰「朕所問者非此之謂也。欲卿以術數之學,推我朝得享幾許年,至何人亂我國家,何人亡我國家,何人得我國家,以及代代相傳,朕欲預知之耳。」

淳風曰︰「此乃天機,臣不敢泄。」

太宗曰︰「言出卿口,入朕之耳,惟卿與朕言之,他人者不能知之耳。卿試言之。」

淳風曰︰「臣不敢泄。」

太宗曰︰「卿若不言,亦不強試,隨朕入禁宮。」于是淳風侍太宗登高樓。

太宗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卿可為朕言之。」

淳風曰︰「亂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側,三十年後殺唐之子孫殆盡。主自不知耳。」

太宗曰︰「此人是文是武,卿為朕明言之,朕即殺之以除國患。」

淳風曰︰「此乃天意,豈人力所能為耶?此人在二旬之上,今若殺之,天必禍我國家,再生少年,唐室子孫益危矣。」

太宗曰︰「天意既定,試約言其人。」

淳風曰︰「其為人也,止戈不離身,兩目長在空(指武則天僭位事,按則天名望),實如斯也。」

太宗曰︰「亂我國家,何人能平之。」

淳風曰︰「有文曲星下界,生于賣豆腐之家,後來為相,自能平之。」

太宗曰︰「此人何姓?」

淳風曰︰「天機不可泄,泄之有殃。」

太宗曰︰「此人平後可治乎?」

淳風曰︰「己丑有一口一巾不成五者亂之(指弒韋後亂事),幸有五天罡下界平治。」

太宗曰︰「此後可太平乎?」

淳風曰︰「前二十四年可媲美乎堯舜,後二十四年又有亂天下者;危而不危,一人大口逢楊(楊玉環)而生,遇郭(郭子儀)而止(指安史背叛事)。」

太宗曰︰「何人平治。」

淳風曰︰「光子作將,然後平治。」

太宗曰︰「此後可太平乎?」

淳風曰︰「越五十年稍稍太平,後六十年混世魔王下界,日月生于面目,殺人無數,血流成河,幸有獨眼龍平治之後,又樹掛拐尺者亂之(指朱溫篡奪事),此時天下荒亂,人民饑餓,四十年中有五火豬更遞為君(指後五代事);唐家血食盡矣,天下非唐有矣。」

太宗曰︰「此後何君出焉?」。

淳風曰︰「有真龍降世,走隨小月(指宋太祖之姓曰趙),陽火應運,木時戴帽(國號曰宋)。開天地之文運,啟斯世之朦朧,禮樂作,教化興,真太平有道之世也。」

太宗曰︰「亂此國又是何人?」

淳風曰︰「有亂之者,然君臣皆賢,惜不善其後,後得撥亂之臣,始得漸平。迨二百年,有春頭之人蒙蔽主上,陷害忠良(指秦檜誤國事),使此國之君另守一方(高宗南渡)。迨百年之後,有人之王頭腰八者亂之(金人入寇),然亦不得此國之天下。有一兀之主興焉(有天下者曰元),人皆披發頭生花,听其語不知其音,視其人惡見其面(指元朝系韃子事)。若非天生八牛(指明太祖之姓朱),日月並行(國號曰明),天下幾無人類也。女生須,男生子,地裂山崩矣。」

太宗曰︰「後太平乎?」

淳風曰︰「此後大水在足,以有道之主生焉。然數年後,幽燕並起,皇孫遁去(指燕王篡事);又越數十年有承天啟運之主出焉(指熹宗年號曰天啟),只得忠賢之臣委以重事,斯壞國家(指魏忠賢亂政事)。」

太宗曰︰「忠賢之臣以壞國家,卿言何顛倒也?」

淳風曰︰「天意如是,斯時人皆得志,混世魔王出焉。一馬常在門中,弓長不肯解弓殺人,其勢洶洶(指李自成、張獻忠等亂事),其時文士家中坐,武將不領人。越數年,乃喪國家。有八旗常在身之主出焉(指清朝而言),人皆口內生火,手上走馬,頭上生花,衣皆兩截,天下幾非人類矣。越二百余年,又有混世魔王出焉。頭上生黃毛,目中長流水,口內食人肉,于是人馬東西走,苦死中原人。若非真主生于紅雁之中,木子作將,甘口作臣,天下人民尚有存者哉?然八十年後,魔王遍地,殃星滿天,有之者有,無之者無,金銀隨水去,土木了無人,不幸帶幸,亡來又有金。越數年後,人皆頭頂五八之帽,身穿天水之衣,而人類又無矣。幸有小天罡下界,掃除海內而太平焉。」

太宗曰︰「太平之後又若何?」

淳風曰︰「九十年後。又有木葡之人出焉。常帶一枝花。太陽在夜。太陰在日。紊亂山河。兩廣之人民。受無窮之禍。不[有版本缺不字]幸有賀之君。身帶長弓。一日一勾,而天下有家無人。此人目常在後。眉常在腰。而人民又無矣。若非真主出世。天下烏得文明。」

太宗曰︰「何謂文明?」

淳風曰︰「此人頭頂一甕甕平民。兩手在天。兩足入地。腰系九筋帶。身穿八丈衣。四海無內外。享福得安寧。秀士登紫殿。紅帽無一人。」

太宗曰︰「太平幾何?」

淳風曰︰「如是者五十年。惜以一長一短。以粗為細。以小為大。而人民困矣。朝野亂矣。賴文武二曲星。一生於糞內。一生於泥中。後來兩人同心。而天下始太平矣。五百余年。天使魔王下界。混亂人民。一在山之山。一在土之土。使天下之人民。男不男。女不女。而天下又大亂矣。」

太宗曰︰「亂後何如?」

淳風曰︰「大亂之後。又有真主出焉。無口無目。無手無足。觀之不見人。听之不聞聲。當是時也。天下文明。皆知禮俗。尚淳厚。三代而不易。此為有道之世也。」

太宗曰︰「如是者幾何年?」

淳風曰︰「如是者二百八十年。迨後立不立。天下無日。坐不坐。地下無貨。安之曰安。一不成。危之曰危。二不成。而混世之王出焉。男女皆去衣而行。禽獸皆著衣而走。[湖江]海內之地。幾無人類矣。幸太原有人主之分。而天下始平。」

太宗曰︰「此後復何如?」

淳風曰︰「此後衣冠文物之世而大聖生於言午。相之者又桑中白玉。上黃盤河中。而天下有三日。地無一石。生在此時者。皆享莫大之福也。」

太宗曰︰「若此者多少年?」

淳風曰︰「如此者六百年。後來天出口。山內水鳴。始壞國家。於是人民惶惶。魔王生焉。人皆四目。牛無足。頭生於背。尾生於口。而天下大亂。有口者曰妖。二目者曰魔。鼠生當陽。群魔盡焉。背上生子。腰中出手。天上無星辰。地下無山河。幸有向日之主出焉。貧者憐之。富者仰之。而人皆享福。當時二人一處生二天。不外走,大者須供小者。又要走。」

太宗曰︰「以後如何?」

淳風曰︰「此後二百年間。雖治亂相循。然不至於大亂。過此以往。海內又有海。天上更有天。人馬東南走。苦死中原人。有也常在側。貓兒不輕身。見之者曰︰有耳。視之者曰︰無形。而天下大亂者。六十余年。」

太宗曰︰「此後又如何?」

淳風曰︰「此後一治一亂。兩兩相至。酉戌之年。人數盡矣。天地合矣。」

太宗曰︰「噫。朕知之矣。」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青墨最新章節 | 青墨全文閱讀 | 青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