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皇 第七十三章 事件升級

作者 ︰ 風雪蛇

()nbsp;「從女圭女圭抓起。」這句話最初的來源好像是鄧大人說的︰「教育要從女圭女圭抓起。」後來便被廣泛的應用起來。最終便成為要發展好某一個領域一定要從女圭女圭抓起,比如說足球。

不管這句話是不是被用爛了吧,反正道理還是挺對頭的,畢竟孩子的可塑x ng是無與倫比的。

從自己女兒身上趙惟吉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小學里教的東西是否都適合每一個孩子,又或者是這些孩子還有沒有余力再學習點別的東西。畢竟自己的清華書院是個綜合x ng的學府,小學太單調了是否真的是好事。

可是從後世穿過來的趙惟吉深知如果讓孩子學太多的東西又將壓抑他們的天x ng。不能因為自己童年苦過就轉嫁給一千年前的孩子吧。

突然趙惟吉想到了一種制度,那就是選修。反正現在清華書院也畢業了不少所謂旁門左道的學生了,不如把一些畢業生找來,開一些基礎的有趣的其他學科讓孩子們學習試試,看看他們願意學什麼。

于是乎趙惟吉便去找到了書院的院長劉鰲老先生,想听一下他的意見。

劉鰲對于趙惟吉還是比較佩服的,當初趙惟吉來找他為自己的孩子開蒙的時候自己本來是不太願意的,因為趙惟吉在仕林的名聲其實是不太好的,除了當初創建《仕林r 報》和在報紙上登過一些還不錯的詞以外,剩下的事都是仕林所不屑或者不恥的。

但是趙惟吉卻用兩遍文章便鎮住了劉鰲,一篇是《三字經》(當然是刪減掉一些的)一篇是《弟子規》。這兩篇文章對于兒童的啟蒙教育的作用只能用完美來形容。雖然之前已經有《千字文》和《百家姓》了,但是《千字文》畢竟生澀難懂,《百家姓》也只能用來識字,不像《三字經》和《弟子規》不僅能教孩子識字,還能教孩子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一些文史常識。

所以就憑這兩篇文章劉鰲便願意來為趙惟吉的女兒進行開蒙。而且在到了華亭以後,劉鰲對于趙惟吉的清華書院也有了極大的改觀。

這些東西並不完全是外界所指責的旁門左道,很多東西是直接和生活掛鉤的。比如工科就已經在農業上有了不小的貢獻,還有那新式的艦船。還有就是商科的學生,華亭有今天的繁榮他們的貢獻不在少數。法學的學生更使得現在兩浙一帶的風氣大為改善,冤假錯案都減少了不少。

這一切的一切劉鰲都看在眼里,作為白鹿書院的創建人之一,他並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樣抨擊儒生的話自古以來就不在少數。所以劉鰲知道這些和生活緊密相連的東西都可能是大智慧。逐漸的劉鰲也就接受了這些東西了。

所以當趙惟吉來找他商討開新課的事宜的時候,他並沒有表達出任何的不接受或者是不滿。因為其實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他也都清楚,有的就像趙靈兒或者是柳永那樣很快的便背下來一篇文章,然後就無所事事了。還有的孩子平常並不愚笨,但是對于文章的背誦去傷透了腦筋。

與其這樣,不如開一些新課,看看能不能找到孩子們別樣的天賦,也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畢竟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成材,長大了有出息。

就這樣,趙惟吉的改革運動便開始了,在保留了原來基礎的儒家教育的同時,新開了算學,書法,繪畫,音律和體術(實際就是體育)。其中只有書法和體術是必修,其他的都是選修。

書法、繪畫和音律本身就屬于文人的必修課,劉鰲也沒什麼可反對了,而體術是趙惟吉出于對所有孩子的身體健康著想特意新開的。而數學的話就是他的私活了,畢竟他真需要理科人才,而算學本來就被稱為自然科學的基礎。所以趙惟吉希望能通過這里發覺更多的理科人才。

真的就好像為了印證李白的詩句一般,天生我才必有用。新的科目展開了以後,很多的孩子都在別的領域找到了自己的位子,甚至像趙靈兒這樣的天才在好幾個領域找到了樂趣。于是改革就這樣順利的進行下去了。

就在育才書院進行著改革的同時,蜀地流亡出來的第一批流民也已經到達了華亭了,他們被安置到了制定的地方。

這一批的流民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貴族會那麼好心,為他們解決吃飯的問題。

趙惟吉當然沒有那麼好心了,讓他白養幾千幾萬甚至更多的人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他打算收攏這麼多的流民是因為他想到了一種很好的解決流民的辦法,那就是以工代賑。我為你們提供工作的機會,然後付你們報酬,然後你們用自己掙到的錢去填飽自己的肚子。

這本來是很好的賑災方式,只不過是需要國家投資興建很多的項目,可是此時的大宋已經被高額的軍費和官員的俸祿佔用掉太多的府庫了,根本沒有余力去作這樣的事。

可是趙惟吉就不同了,這幾年商會的發展使得旗下所有的加盟商行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缺人開始成為了商行的普遍問題了。而且很快的趙惟吉需要開始大面積的種植玉米,也需要很多的人手,所以現在華亭這邊最不缺的就是工作崗位了。

……

當華亭開始逐步的吸納這些流民的時候,蜀地的起義浪ch o卻是越來越高了。由于張的兵力不足,所以官軍是節節敗退。

最終迫不得已,張只能將所剩余的部隊全部集結起來,妄圖和王小波展開決戰。

兩軍在江原縣踫面了。

這是王小波和張在戰場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踫面。

可是當兩軍正面交手以後張才發現,王小波的部隊比想象中還要難對付。

「將軍,不好了,叛軍的士氣實在太過旺盛了,我軍已經逐漸招架不住了。」

由于叛軍節節勝利,官軍節節敗退,所以當兩軍在決戰之前,從士氣上就已經分出勝負了。

叛軍的士氣只能用銳不可當來形容,而官軍說他個鼓餒旗靡都算是夸獎了。而且由于王小波之前的宣傳非常的到位。這些本來就是因為沒飯吃才參軍的士兵們紛紛都因為王小波均貧富的口號產生了動搖。陣前倒戈的都不在少數,所以仗已經沒法再打下去了。

但是這個時候張卻沒法不打這仗,因為朝廷遲遲不派援兵進來,蜀地正在不斷的被叛軍蠶食掉,不打這仗的話,連個搏一搏的機會都沒有了。

「讓弩兵上吧,看看弓箭會不會有奇效。」眼見實在沒有辦法,張只能派出了連弩兵。

連弩兵果然產生了奇效,在大量箭雨的洗禮下,起義軍傷亡慘重,而且首領王小波都中了一箭。

可是令張沒有想到的是,王小波在中箭之後竟然沒有顧忌流淌的鮮血,依然奮勇的搏殺著,王小波的這一舉動感染了在場每一個的叛軍。于是叛軍居然爆發出來比剛才還要旺盛的戰斗意志。

而官軍這邊,由于箭矢的儲備並不充足,很快的便將身上的箭都sh 完了。

此消彼長之下,官家終于不支,很快的便潰敗而去,連張都死在了戰斗當中。

這一仗下來的結果就是成都以西幾乎都被叛軍佔領,現在叛軍的兵鋒直指蜀地的首府成都了。

但是叛軍並不是完全沒有損失,王小波雖然在戰斗中殺了張,可是自己卻也因中箭傷勢過重,無法治愈,當天晚上便不幸身亡了。

可是叛軍並沒有因為王小波的死而潰散,他的妻弟李順被推舉為首領,繼續帶領著叛軍向成都進發。

張的身死很快傳到了朝廷,這回朝廷是徹底震驚了。

「怎麼會這樣,你們誰能給我解釋一下?」上一次趙光義這樣的發火可能還是在李繼遷在夏州打敗大宋的時候。

所以可想而知,趙光義此時的憤怒了,大宋的軍隊不僅打不過外族,連土農民都打不過了。這能不讓軍中出身的趙光義憤怒嗎。

「張樞,你給我出來解釋一下,這就是你的計謀?整合蜀地的軍權就可以平叛?他們只是需要時間?這就是你說的需要時間?朕不是沒給他們時間,換來的結果就是全軍覆沒加半個西川淪陷?」

這個時候的張樞整個人都已經傻了,他根本沒想到西川廂軍居然才抵抗了十個月就全部沒了。在他的計劃里,西川廂軍就算打不過也能夠拖個幾年吧,沒想到這麼快就沒了。

就在張樞呆若木雞無言以對的時候趙恆站了出來。

「父皇,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掉禁軍前往平叛,而不是追究誰的責任。兒臣建議立即調吳越王回京,帶了禁軍入蜀平叛。」

為什麼這個時候要讓趙惟吉出來領兵呢,那是因為曹彬這病居然病了整整大半年,之前趙光義有派人去探望過他,沒想到曹彬任然是臥床不起,整個人都瘦的不成形了。這種狀態的曹彬根本沒法領兵打仗。

再加上和第一次選帥的理由一樣,其他人都不能動,所以只能啟用趙惟吉了。

雖然趙光義的心里百般個不願意,但是此時真的是無人可用了。于是他只好下旨︰「將吳越王召回京城吧。」

就這樣趙惟吉又要上戰場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武皇最新章節 | 大宋武皇全文閱讀 | 大宋武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