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兌換系統 軒轅歸位,五帝時代

作者 ︰ 彩虹的延續

()他又在農業生產方面實行田畝制,在此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軒轅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部落集體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獲繳部分上繳部落,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谷,明杵臼,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

在完成了這些事情之後,人族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再像以前那般落後不化,軒轅黃帝的聲望在人族中也不斷的提高,再無人可與他相比。就在這個時候,軒轅黃帝終于捕捉到了那道證道的契機,知道自己終于功德圓滿了。

于是,軒轅也開始尋找自己的繼承人,他見自己的孫子顓頊才能不凡,有治世大才,于是舉賢不避親,在陳都舉行大典,將人皇之位傳給顓頊。

軒轅的一統人族之旅倒是很順利,只是人皇統一人族,難免有傷亡,造成業力無數,因此軒轅得到的功德可謂是三皇中最少的。

而且人皇繼任的時候,太清聖人,原始天尊,聖母女媧娘娘為了在人族的影響力自然也去了,但是只有三人去,紅蓮卻是沒有參加那無聊的歸位儀式。

但是紅蓮在人族的影響力卻是不凡,因為軒轅的功德最少,帝尊也沒有來歸位儀式,讓後世的人族認為軒轅不如前面兩位人皇。

軒轅在卸任後用居火雲洞。三皇時期就此結束,之後是五帝了。

三皇時期。因為地皇的師父是太清聖人,所以三清傳道人族還是挺順利的,當然佛教也拉攏了一批信徒,畢竟佛教人最會說,口燦金蓮。人族又單純,容易被吸引,但是到了五帝時期佛教可就沒那麼好了。

顓頊二十歲得繼人皇大位,初國于高陽,建都于高陽古城,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顓頊為黃帝之孫子,父親乃是黃帝與嫘祖的次子昌意。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黃帝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時年二十歲。

帝顓頊所居玄宮為北方之宮,北方色黑。五行屬水,因此古人說他是以水德為帝。又稱玄帝。他即位後,嚴格遵循黃帝的政策行事,使社會安定太平。

因為人族和巫族有一段時間的通婚,導致巫人在人族中佔了不少,很多人族擁有巫族血脈,雖說一代代的削弱,但還是有些人有能力佔卜。

人們不再誠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農業生產。當然,也有許多妖族仗著變化之術混跡人間。普通人族也辨認不出。以其神通法術,一概認為神仙,享受了一些人間香火。

顓頊為解決這問題,改革宗教,親自淨心誠敬地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作出榜樣。加強各部族間的融合,使人族更加緊密的團結成一體。

三清之中的太清和玉清因為是炎帝黃帝的師父。師祖,而在人族內聲望不錯,更因為他們是帝尊紅蓮的師弟,所以顓頊在位期間下令統一信仰,三清聖人,紅蓮帝尊,女媧聖母。

顓頊還任命官員負責祭天,以和洽神靈。又任命官員黎負責民政,以撫慰萬民,勸導百姓遵循自然的規律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田地,使社會恢復正常秩序。在他的帶領下,人族在三皇時代的基礎上得到更深層次的展,步入昌盛。可謂功勛卓著,乃是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

顓頊對勢力極大信徒眾多的佛教也是大力打壓。

在顓頊看來,佛教最擅長蠱惑人心,以精神欺騙的手段招攬信徒,實際上卻並沒有對人族做出什麼大的貢獻,與道門為人族展費心費力形成鮮明對比,根本不配享受人族百姓的香火供奉。

歷來統治者的意願都對宗教的興衰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統治者掌握天下權柄,執掌四方民力,統治者崇佛則佛興,崇道則道興。是以在顓頊的打壓下,便是勢力極大的佛教也大受影響,許多原本信奉佛教的人族信徒在顓頊種種手段的作用下,開始逐漸認識到佛教不作為的一面,開始逐漸接受道家信仰。

面對佛家信徒不斷減少,香火漸衰的情況,許多佛教中的大神通者都坐不住了。此事不僅事關大教氣運,而且佛門修煉方法月兌離玄門自成一脈,善于利用香火信仰來修煉金身法身。香火衰竭,對佛門眾人的修煉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于是佛教中的許多佛陀菩薩羅漢等不甘忍受此等情況,紛紛下山,到人族中去傳播佛家經義,試圖重振佛門香火。

佛門諸多神通者在洪荒各地傳法興教,一時間佛光神跡不斷在各地展現,原本已經逐漸衰落的佛門香火在佛門眾多神通者的努力蠱惑之下居然有再度興盛的跡象。顓頊面對此種景象也頗為無奈,畢竟他雖然是人皇,可麾下的神通之士卻不多,且大多修為淺薄,根本無法與佛門的眾多神通者相抗衡。于是顓頊便將此事傳訊給了道門。

三清最是注重道統,此刻的三清在紅蓮的勸慰下,倒是依舊三清一家,感情好。

截教雖然大部分為妖族,但在人族的聲望卻意外的比人教,闡教好。

人教只有玄都一個徒弟,當然,還有地皇神農,只是地皇神農是不能出火雲洞的,因為身為地皇,因果多,出來的話,對人族影響太大,因果太多會影響修為。

總之三教弟子都去人族幫忙了,五帝時期,道門和佛門的爭斗可謂是分外激烈。

紅蓮卻是不管那些道統之爭,若論信仰之力,紅蓮就算什麼都不做,每年都會有人族香火,當然修為越高信仰之力越好,因此三島中人對于紅蓮的信仰之力卻是不輸于龐大的人族,還有那洪蓮世界的三族中人,所以紅蓮屬于吃飽了在旁邊看別人搶飯。

接引準提算出了日後西方有興盛之時,就是看他們兩人如何把興盛變為大興。

因此在人族道統之爭後,爭不過三教的佛門眾人就被兩位佛祖叫回西方。

佛教漸漸在人族內消聲隱跡。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死時九十八歲,子孫眾多,得道月兌體飛升,並非成聖。

這卻是因為顓頊雖然功德廣大,卻比不得人族的開拓之祖三皇,所得功德並不夠其如三皇般證得混元至人道果,只能夠飛升成仙,入天界享仙家清福。

顓頊得道之日,將帝位傳于堂佷高辛氏姬嚳。那帝嚳生于窮桑,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三十而得帝位,遷都毫邑,享壽百歲。帝師為人教玄都師所化的赤松子大仙,在位之時,人才濟濟,天下大治。

此後堯舜二帝相繼而起,興禪讓,行德政,天下敬服。堯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且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便得到了百姓的愛戴。興禪讓,很好地解決了權力交替之時可能出現的爭斗和不滿。

舜娶堯二女為妻,受各部族推薦而為帝。增設官吏,知人善任,治下政通人和。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治天下五十余年,為世人所崇敬。可是,在他為帝期間生了一件危及天下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件,滔天的洪水泛濫了。

舜卻是令鯀去治水,鯀求助三教之人,三教之人無法,因為這黃河水災不是自然,而是有人故意。

有人提出水來土擋,闡教廣成子借來女媧娘娘的九天息壤,一開始的確有用。

誰料好景不長,堤壩越築越高,水也越蓄越深,九天息壤雖強,卻也不可能將整個三大部洲完全護住。反而將危險蓄積起來,洪水終于在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時候沖破堤壩,再次席卷天下。並且越演越歷,竟比上次危害更大,百姓苦不堪言。舜帝下旨嚴厲地申斥了鯀。卻也知其確實盡了心的,因而此次只是嚴令鯀盡快想辦法平息水患,並未過多責罰。

卻說人族鯀受命治水,用圍堵的辦法,歷經九年,收效甚微。洪水不時決口,百姓日日驚惶。闡教一眾金仙亦無計可施。四方百姓心生怨憤,紛紛要求嚴懲治水無功的鯀。

舜帝于是巡視天下,所到之處,哀鴻遍野。心知必須要做一個交代了。于是昭告天下,責鯀失職之罪,忍痛將治水失利的鯀處死于羽山之郊。百姓心中的憤怒這才平緩下來。

然而舜帝也知道這只是暫時的。若洪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百姓將繼續受苦,天下始終不會安寧。當下便著力尋找可以繼任鯀治理洪水之人。

四岳之長稟曰︰「論治水的能力,鯀是所有人中最高的。今鯀已亡,其子禹拜截教仙長為師,道術非凡,能力出眾。更兼有神人相助,可以繼鯀之位,治理洪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洪荒之兌換系統最新章節 | 洪荒之兌換系統全文閱讀 | 洪荒之兌換系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