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閑四福晉 第一百零三章

作者 ︰ 魚丸和粗面

笑怡是腰酸背疼著起來的,隨著成親越來越久,她也不斷發現太上老君那顆丹藥的妙用。請使用訪問本站。

首先不管四爺怎麼折騰,醒來後皮膚依舊瑩白如玉。而且似乎那丹藥,對她的孩子也有好處。弘暉過目不忘的本事,她比四爺知道的還要早。

她的兒子她了解,前世弘暉雖然伶俐,但絕對沒有現在這麼聰明。

所以她開始由衷的感謝太上老君,讓她的孩子得些好處。

但昨夜由于弘暉的刺激,四爺折騰的太厲害了。直到三更鼓聲起,他才放過她。現在,模著身子底下那個枕頭,她心里五味雜陳。

「主子,五貝勒府傳人來報,貝勒福晉剛才發動了。」

笑怡忙帶好最後一支發釵,披上大氅就朝外面走去。

剛想出門,弘暉迎面走來。小家伙剛睡醒,臉色紅撲撲的睡眼惺忪。看到額娘,眯著的小眼立刻瞪得圓鼓鼓。

「額娘,昨晚你怎麼了?」

笑怡一陣羞赧,這種事怎麼跟兒子說。都怪四爺,當時放過她不就好了。

「暉兒昨晚睡得好不好?」

「額娘究竟怎麼了?」

笑怡突然發現,兒子太聰明了也不好。這才三歲,就已經混不過去了。

「昨晚房里有只老鼠。」

弘暉了然,他不是沒看過阿瑪寵幸別的女人。只是額娘被欺負的太狠了,他這個做兒子的心疼。

「那好大一只老鼠,下次暉兒把他趕出去。」

穿戴完畢的四爺腳步明顯一頓,這臭小子,但他還是面色未變的掀開簾子︰「福晉且去走一趟吧。爺庫房里還有兩株野山參,你挑一株帶去。」

四爺的東西,不用白不用。笑怡微微俯身︰「妾身醒得。」

留下烏嬤嬤看家,笑怡命人備車,撿了一支大的帶去。淑瑩這一胎肚子太大,太醫說過生產時要格外注意。

果然四爺的山參起了作用,太醫切片後交由她含著,折騰了兩天一夜,淑瑩總算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

「主子,听貝勒福晉身邊的嬤嬤說,小阿哥生下來就很健壯,頭發都很長了。」

笑怡長舒一口氣,有了兒子,淑瑩總算徹底站穩跟腳。單听宜妃的賞賜,就知道她對這媳婦很滿意。

想起宜妃,她不自覺的想到同在紫禁城的烏雅氏。明天又是請安的日子,也該準備些東西表示下。

「爺,剩余的那支山參,就給額娘補補身子吧。」

四爺沉吟下,前朝事忙,他已經許久未曾烏雅氏了。而且作為一個成年皇子,過度關注皇阿瑪的後|宮,被查出來後多一張嘴也說不清楚。

雖然沒什麼感情,但名義上總歸是他的額娘。孝敬一支人參,也不算什麼。

「就依福晉說的辦。」

**

得到許可後,沒多久笑怡就進宮了。已經是五月,宮中一片花紅柳綠,正是景色最好的季節。

一路上,瑤兒止不住的問這問那。同路過宮女太監的諱莫如深謹守規矩不同,笑怡很放松,低聲朝她解釋著。

「那是西府海棠,咱們院子里也有一棵,只是沒它大。」

弘暉則是很安靜,拒絕了女乃娘,他執意要被額娘牽著走。

宮中有規矩,冷宮不許一般人進入。上次笑怡能進去,也是貴妃特意賞賜的恩典。

依她和貴妃的交情,這恩典不難要。但她又不想給自己添堵,當然要做回嚴守規矩的四福晉,輕易不去看望烏雅氏。

「貴額娘,這是我們爺專門給她帶的。總歸是母子,給她補補吧。」

三個孩子上了炕,半個月未見,瑤兒和音音有好多悄悄話要說。弘暉自認為是大人,不想听小女孩之間的秘密。所以他挨著額娘坐下,小手一塊塊抓著桌上的金絲糕。

貴妃嘴角上揚,將金絲糕的盤子掉了個頭。吃空的那邊轉過去,弘暉面前又是一整盤糕點。

「你又不是不知道,她現在什麼樣子。」

笑怡一本正經︰「額娘如今雖有些虛胖,身子底子卻很差。這人參乃是大補之物,剛好適合。」

「行了,總歸是你們的一片孝心,我命人給她熬好,送過去服下。」

「那多謝貴妃娘娘。」

貴妃談了下她的頭︰「都是倆孩子的額娘了,還這樣頑皮。外人口中那穩成持重的四福晉,竟然是這幅模樣。」

「這不是對著你麼!」

頭頂重要的事說完,笑怡也放松下來,跟貴妃聊起了最近的新鮮事。

「五格和多西琿都跟著去了南邊,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貴妃抽出暗格中的一封信︰「這是隆科多傳回來的,大軍現在勢如破竹。咱們就等著他們回來加官進爵吧。」

笑怡松了口氣,出了京城傳信總是不方便。貴妃掌握宮權,這方面總要方便很多,這下她總算可以放心。

「老五家的阿哥你見過了麼,我听說是個特別健壯的小阿哥?」

笑怡點點頭,「小阿哥的確很健壯,身下來就有八斤重。明個就要洗三了,想必太後很高興。」

貴妃抿了口茶︰「那可不,宮里除了宜妃外,最高興的就是她老人家了。昨天她就叫我,把四九城內幾個蒙古福晉叫進來陪她解解悶。」

笑怡只是傾听著,並不多言。太後喜歡蒙古人,已經是四九城內公開的秘密。只是比起已故的太皇太後,她不過是個擺設,所以做不出太大動作。

「這還不算什麼,太後竟然把隆科多家的那個叫進來了。」

說到這,貴妃一臉無奈。笑怡一愣,好久才反應過來,「是叫琪琪格的那位吧?」

「可不是,隆科多臨走前,硬是把院中的管家權交給了她。要不是佟家不興皇子王孫府里那一套,他非得把她抬成側福晉不可。」

「你也不用太過擔心,琪琪格應該是有分寸的人。」

貴妃捏了下帕子︰「可不是,最起碼她姓博爾濟吉特。總比赫舍里府出來的那個欺上瞞下的奴才要好。」

笑怡這才意識到,貴妃對赫舍里府是有怨的。她非常理解她的這種情緒,隆科多再不規矩,如果赫舍里氏能一板一眼,那他們老爺的侍妾,也不會爬到女婿床上去。

四兒事發後,隆科多淪為全京城的笑柄。貴妃氣急,當然會對赫舍里府有怨恨。

「貴瑪姆,吃糕糕,不生氣。」

貴妃干脆把弘暉抱在腿上︰「貴瑪姆不生氣,反正那死奴才也蹦不了兩天了。」

**

景仁宮里,兩人熱火朝天的聊著。

而前朝乾清宮,滿朝文武正激烈的討論著。有人認為,他們該饒了倭寇,這樣才能彰顯大國氣度。

與腓力公爵的直爽不同,德川幕府深諳委婉之道。大和民族,在面對強者之時,腰桿向來彎成標準的九十度。所以此次求和的國書,語氣非常誠懇,完全把康熙帝踫到了與他們的八歧大神一樣的高度。

康熙有些動容,他自詡仁君。東瀛一彈丸小國,著實沒必要跟他們斤斤計較。

四爺眼觀鼻鼻觀心,他可沒忘記庚子年沖到紫金城里的,那幫矮小齷齪的黑發黃皮膚人。那貪婪的神情,對洋人點頭哈腰的態度,他記得一清二楚。

這是一個記吃不記打的民族,對其越和善他們越囂張。若是時時敲打敲打,他們反倒一直卑躬屈膝。

只是他一個人的意見,終歸成不了大事。所以在此之前,他轉了好幾個彎,聯系上了幾位漢臣,尤其是江浙閩粵一代出生的漢臣。

他們中的許多人,家園曾經受過倭寇侵襲。他們親眼目睹過,倭寇各種燒殺搶掠的行為。稍微一挑撥,那一身傲骨就不允許他們置之不理。

果然,李光地再次婉轉的提出反對意見。

「臣祖籍泉州,曾多次遭遇倭寇入侵。佃戶商賈者,其財富百不存一。倭寇如此巨富,全出自我天朝之土,實在令臣痛心。」

胤禛嘴角直抽抽,不愧是只老狐狸,真夠了解滿人心思的。即便他是滿人,也不得不承認,漢人那一身教養,比滿人那些只知道圈地圈錢的宗室貴族們強許多。

果然听到錢,幾位王爺們齊齊噤聲了。康熙眼皮子倒沒那麼淺,但他腦子聰明。

作為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大臣,康熙一下就明白了李光地的意思。倭寇搶了那麼多好東西,如今想要求和,那就先吐出來。

果然有人挑頭,就有人跟進。四爺收買的一位御史也站出來,慷慨陳詞。

「古往今來,皆有歲幣一說。我大清天朝上邦,皇上千古明君,東瀛彈丸小國應年年納幣歲歲稱臣,以表對皇上的忠誠及仰慕之心。」

朝中眾人眼楮亮了,千里做官為了吃穿,他們當然也不是過分迂腐之人。立刻有一大波人跟上,言明派人調停,派軍打仗所需要花費的種種費用。

眾人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很快形成了統一觀點︰向東瀛收取保護費。

康熙大手一揮,準奏。

六部很快擬好章程,德川幕府每年向大清繳納包括軍費在內的歲幣,白銀一百萬兩。且日後不得擾邊,否則大清隨時有權力保衛國土。

傳旨的欽差故意拖慢了速度。等他們到的時候,德川幕府被國內倒幕勢力和腓力公爵兩面夾擊,已經快要扛不住壓力了。

不管什麼條件,他們得趕緊榜上大清這坐靠山!

作者有話要說︰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美國還是殖民者腳下的荒原,神聖羅馬帝國已然分裂成三百個大小邦國,日本德川幕府開始與地方武裝爭權。

這是最好的時代!

可惜老康思想不夠先進,不然……你們懂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悠閑四福晉最新章節 | 悠閑四福晉全文閱讀 | 悠閑四福晉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