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圖霸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再議軍政

作者 ︰ 七月初三

更新時間︰2013-12-14

第二天早朝在兩儀殿舉行,只是姬輕塵朝會上沒有發言,朝會討論的就是怎麼樣穩住離國出兵,有建議跟離國聯姻的,有建議跟離國議和的,有建議跟離國開戰者,可討論了一個早晨,就是沒有討論出一個確切的結果。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待朝會結束姬輕塵出了兩儀殿,就有內侍上前向他說道,「殿下,陛下請你到御書房議事。」

「御書房?」姬輕塵有點不解,御書房議事跟自己有什麼關系,不過還是跟內侍來到書房。

書房里除了燕帝外,有丞相裴文矩、戶部尚書唐儉、兵部尚書柳平原、兵部侍郎薛舉、樞密院樞密使白晉和大內侍衛統領姬興等。當姬輕塵到了書房時,眾人似乎還沒有開始討論問題,正在傳閱一份奏報。

「參見父皇!」姬輕塵向燕帝施禮。

燕帝微微點頭,就讓他看大家傳閱的奏報,薛舉將奏報遞給了姬輕塵。姬輕塵接過奏報,仔細看了一下,就請了湊報上的內容,這是潛伏在離國的暗衛送出的情報,說離國準備出動大軍十萬到寧武關。

寧武關本就有十萬大軍,還有離國重騎鐵浮屠,要是再增加十萬鐵騎,一下子在寧武關聚集了二十萬鐵騎,這是想做什麼不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嗎?

「諸位愛卿說說,我們到底該怎麼辦?」燕帝開口說道,這一句話就直接定下了御書房商議的主題,什麼都不議,就說怎麼應對離國的二十萬鐵騎。

眾人面面相覷,便都將目光移向了樞密院的白晉和兵書的劉平原以及薛舉。

因為軍國大事一向是由樞密院拿出具體的應對方案,再由各部尚書一同參詳商議和評判,然而確定最佳的方略,再交給兵部實施的。

可現在樞密院沒拿出一份像樣的應對方案,讓眾人一開口就要說應對之策,這讓大家有點無從下手感覺。

丞相裴文矩還好一點,作為大燕丞相的他雖然不管軍務,只是處理全國的政務,可好歹在軍略方面下過苦功夫,倒是略知一二,能說出個子丑寅卯。可作為戶部尚書唐儉就慘了,他一個管錢袋子的懂什麼軍國大事啊?讓他說出個應對之策,不就等于跟逼-良為-娼沒什麼區別嗎?

「樞密院有什麼應對之策嗎?」唐儉開口問道,目光直逼樞密院使白晉,現在李牧之南下夷州,樞密院就他一人說了算,他成了樞密院名副其實的大總管了。可是白晉的話讓唐儉失望了,他沒有回避唐儉的目光,而是蹙眉道,「因為得到的情報太少,消息又來的太過倉促,到現在樞密院還沒有制定出詳細的應對之策。」

樞密院雖然跟政事堂平起平坐,可人員配置遠遠不及政事堂,政事堂除了丞相之外還有六部尚書,可樞密院除了能拿主意的白晉和李牧之,剩下的全都是一些司馬和參軍類的人物,除了整理軍務軍情,就只剩下抄抄寫寫的能力了。所以在大燕官場上,要是將誰調入樞密院,就等于將打入了冷宮一樣,屬于謫貶的行列了。

因為樞密院人員配置少,沒有能挑大梁大才,當這段時間白晉將精力放在新征的士卒訓練上時,樞密院就出現了當前這樣的尷尬情況,沒來得及在第一時間做出應對離國二十萬鐵騎的應對之策。

不過白晉這麼說,大家也不敢有絲毫的怨言。

因為燕帝都不埋怨白晉,他們又有何資格說白晉呢?

「對,我們在沒確定離國向寧武關增兵的真正原因之前,確實不能做出貿然的舉動。」丞相裴文矩說道,見大家似有不解,他就解釋說道,「當下大燕已經跟北戎開戰,期間雖然北戎退出了雲州,可北戎二十萬鐵騎盤踞在遼州,可見他們死心不改,依然還有明天開春再次兵鋒南下的想法。所以面對北戎強大的野心,我們不能有僥幸心理,該做好跟北戎不惜死戰的決心。這就必須要將一半的精力放在雲州。而嶺南的夷族,聯姻是能緩解跟他們跟大燕之間的矛盾,可這依然不是長久之計,只要我們跟北戎鐵騎陷入苦戰,以夷族對夷州的虎視眈眈,他們又豈能放過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這又要分散我們一半的精力。要是在處理不好跟離國的關系,要是出現三線作戰的局面,就是大燕再實力雄厚,恐怕也將面臨巨大的危機。」

「丞相說的很對,對于離國這個北方強敵,我們不能不慎重考慮。」兵部尚書柳平原附和道,「尤其是眼下的危機關頭,貿然增兵,只會引起北戎的猜忌,認為寧州城兵力空虛,只會讓離國鐵騎更家肆無忌憚。當然,實際上以寧武關十萬鐵騎和數萬步卒的兵力,只要做好了防御工作,離國二十萬鐵騎就是南下,他們想要阻擋個三五個月是沒問題的。」

柳平原是兵部尚書,他能說出這樣肯定的話,大家自然深信不疑。

薛舉作為兵部侍郎,自然同意柳平原的意見,不過還是將目光移向了姬輕塵問道,「殿下在離國為質十年,不知道怎麼看待離國這次的增兵舉動?」

早在內侍讓他到御書房議事的時候姬輕塵就在納悶,商議軍國大事一向都是丞相和六部尚書、,樞密院的專權,何曾輪到自己一個地方都督指手畫腳了?現在听薛舉這麼一問,他就清楚了讓自己來御書房的原因。

「不知道薛侍郎想知道什麼?」姬輕塵問道。他就知道離國準備增兵寧武關,其他的一概不知道,不敢貿然發表意見,只能取巧的問薛舉想知道什麼。

薛舉一下子被姬輕塵問的有點茫然了,愣了一下這才說道,「離國增兵寧武關的意圖。」

「不管離國向寧武關增派多少鐵騎,只要領軍的大將不是老師,寧武關守將不是大師兄木峰,我們就不用怕他什麼。」姬輕塵微微一笑說道。就他知道的在離國將騎兵戰運用的出神入化的統兵將領除了自己的老師李青衣外,就只有大師兄木峰深得其中三味,而至于老師的另一個徒弟二師兄鐵岩,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統兵大將,訓練士卒很有一套,可要說對騎兵戰的運用方面,跟大師兄比就只能望其項背了。

是以在姬輕塵來看,離國鐵騎要是沒有了老師和大師兄做統兵大將,他們的鐵騎就等于是一群失去了頭狼的狼群,攻擊力可能依然會很強勢,可要在戰術方面就落了下乘。像這樣的一支騎兵,以柳東樓和自己三個姬弘昌的能力,又有何懼呢?

對于姬輕塵的回答,薛舉沒有听出其中的含義,只是皺眉不已,可燕帝和裴文矩以及白晉都懂了他話里的意思,剛才臉上的焦慮之色少了很多。

燕帝便將目光移向柳平原問道,「寧州大軍糧餉還有多少?士兵的盔甲器械,弓箭刀槍是否還有儲存?要是有的話,讓他們一定最少也要保持半年所需,要是沒有的話,兵部立即將撥付一批過去。至于增派援兵的——就以你剛才說的,要是離國二十萬鐵騎真的南下寧武關,讓柳東樓和姬弘昌兩人阻擋半年吧。朕想半年時間,遼州跟北戎的一戰也能分出勝負了吧!」

柳平原雖不知道燕帝為何對姬輕塵有這麼大的信心,認為只需要半年大燕跟北戎的戰爭就能分出勝負,不過看到燕帝將寧州的事務全都交給了外甥姬弘昌和柳東樓,他心里倒是頗為高興,就躬身答道道,「諾!」

「眼下我們的問題還是應該放在北遼身上。」燕帝繼續說道,「北戎是大燕危機關鍵所在,要是來年開春北戎跟大燕一戰中戰了上風,就別說的離國,恐怕嶺南夷族也要向大燕分一杯羹了。要是大燕在跟北戎的一戰中獲勝,估計離國也不會再冒然南下,而嶺南夷族也會安分幾天。」

「陛下說的對,老夫也是這個意思。」白晉出言說道,「北戎騎兵強悍天下聞名,要是大燕能夠在跟北戎的一戰中取得輝煌戰果,到時候恐怕就是離國和嶺南夷族的兵鋒再怎麼強盛,他們想要趁勢攻打大燕也要掂量一下吧!」

「臣弟的想法也跟皇兄一樣,覺得該將遼州戰場放在首位。」皇叔姬雲說道,「不過,對于嶺南夷族,我們不能不防。現在夷族兵力不足,又要改建都督府,人心和軍心肯定會出現動蕩,就是有李將軍坐鎮,可還是要以防萬一。所以臣弟的意見是,離國方面我們靜觀其變,可對于嶺南夷族,我們需要加強警惕,有必要的話可以向夷族派幾萬大軍。」

燕帝微微點頭表示同意姬雲的意見,將目光移向了負責新征的新軍訓亂的白晉。白晉唯一思量開口說道,「新征士卒有三十萬,大部分都是各州縣的州兵,只要稍加訓練一段時間,上場殺敵是沒有問題。關鍵還在于軍械馬匹。像跟北戎作戰,要以防守而論,三十萬士卒隨時可以北上守城。可我們要的是能夠重創北戎,讓他們在今後數年甚至是數十年不敢南下。這就需要大量的騎兵作為倚仗。然而現在新軍士卒中馬匹供給困難,想要訓練一支精銳的騎兵難度很大。」

「還缺多少匹戰馬?」白晉還沒有說完就開口燕帝問道。

「想要組建一支二十萬人的騎兵,還需要十萬匹戰馬。」白晉回答道。

「這方面兵部和戶部有什麼辦法嗎?」燕帝向唐儉和柳平原問道。

「寧州已經提供了八萬匹戰馬,這已經是極限了。」柳平原回到道。

「戶部倒是可以拿出一部分錢來給新軍購買戰馬,可這也得有人願意賣啊!」唐儉很無奈的說道,「以前我們有遼州和營州的馬場,不缺戰馬。可現在跟北戎開戰,他們佔據而來遼州和營州斷了我們的戰馬來源,而離國又對寧州虎視眈眈,跟他們購買戰馬無疑是痴人說夢。可是除此兩國外,還能有什麼地方可以購買到這麼多的戰馬嗎?」

「留下六萬士卒用以組建羽林騎,再撥四萬士卒南下夷族支援李愛卿。剩下的二十萬全部給北遼大都督府,再給他們購買戰馬的銀錢,比平時多給三成,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馬匹問題吧!」燕帝沉吟了一下說道。

這話一出口,裴文矩和白晉兩人不懷好意的望著姬輕塵,很有幸災樂禍的意味。柳平原和唐儉松了一口氣,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只有姬輕塵在听到燕帝的無賴做法時臉一下子白了,讓自己解決將近十萬匹戰馬,自己到什麼地方去解決?

然而燕帝已經發話了,這就是聖旨,他能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認栽了。不過依然想討價還價的問道,「父皇,這個讓北遼都督府自行解決戰馬問題,不是不行,可是你得給兒臣便宜行事的權力,不然兒臣也很難辦啊!」

「你想要什麼樣的便宜行事的權力?」燕帝似笑非笑的問道。

「比如——讓兒臣跟北戎通商,或者——」姬輕塵說到這里,沉吟了一下,想給燕帝和御書房里諸人一段時間的時間,又繼續說道,「讓兒臣組建一支商隊,想辦法從離國購買。」

「你們的意思呢?」燕帝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向眾人問道。

因為這個問題已經不僅僅涉及到軍務問題,還涉及到了政務和邦交方面,他要向丞相裴文矩征求意見。

「小範圍之內殿下可以一試!」裴文矩一開口說話就定下了基調,再往大離發展就不行,這沒有轉圜的余地。

燕帝望向姬輕塵。

「可以。」姬輕塵說道。

「這件事情你要立刻去辦,不能拖延時間,還有這次北上,這二十萬新軍你也一塊帶回曹州吧!」燕帝說道,語氣變得有點冷漠,「朕給了你這麼大的支持,要是年後跟北戎一戰失禮了,你這個大都督也別做了,今後就安安分分在君臨待著吧!」

燕帝這是放下了狠話,他是不虧余力的支持姬輕塵,可也不想姬輕塵讓他失望。同時也再向御書房內的眾人提醒,意思是要眾人不虧余力的支持姬輕塵對付北戎,可要是姬輕塵作戰不利他也不會留情。

「諾!」姬輕塵領命道。

他本想立即離開去處理馬匹問題,可是見燕帝沒有讓他離開的意思,就忍住了繼續坐在書房中。

這時就听白晉說道,「陛下,李牧之南下夷州短時間難以返回,老夫又向訓練新軍,還要組建羽林騎,少了我們兩人樞密院才沒有一個主心骨不行,以老夫看,殿下作為李青衣弟子,精通軍務和兵法,又深諳統兵之道。」

說到這里,白晉沉吟了一下,向燕帝說道,「老夫建議讓殿下入主樞密院。」

政事堂跟樞密院一政一軍互不統屬,再說樞密院只管作戰,不管軍械和將領任免,樞密院的權力被兵部給分了,他覺得樞密院增添一個樞密使或者副樞密使跟他沒關系,便沉默不說話。

作為戶部尚書,同樣跟樞密院不存在權力交集,他也不反對讓姬輕塵入主樞密院。可是作為兵部尚書的柳平原和薛舉就不同了。兵部原本就從樞密院分出了一部分權力,相對于六部中的其他五部而言,權力相對要小很多。要是讓姬輕塵這個皇子再入樞密院,難不說這位強勢的皇子會收回兵部分出樞密院的權力。

可是兩人剛準備反對,一旁的皇叔姬雲就已經口說道,「北遼王姬輕塵身為北遼大都督,今後將要面對北戎二十萬鐵騎,讓他兼任樞密院職務倒是不錯的建議,這樣能夠給他更大的權力,讓他全力以赴對付北戎二十萬鐵騎。」

「恩!朕也是這麼想的。」燕帝微微點頭道。

見皇叔和燕帝都同意了白晉的建議,就是柳平原和薛舉不同意又能怎麼辦呢?只能沉默不語算是默認了白晉的提議。

就這樣,一場御書房議政讓姬輕塵頭上又增加了一個頭餃,大燕樞密院的同知樞密院使,相當于樞密院副使,僅次于白晉和李牧之的存在。

不過姬輕塵知道自己在君臨待的時間不長,這個同知樞密院使對他而言沒多大作用,也就沒有推辭的答應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皇圖霸業最新章節 | 皇圖霸業全文閱讀 | 皇圖霸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