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蹤 第五十二章 萬物非天地

作者 ︰ 沈四寶

陸正這入定十日可真是學了不少東西,光是陰陽八派的法訣就不少了,不過以他知道之境也不過是能夠參悟這些法訣的一個開頭而已,但即便如此,所學也已經比他前幾年加起來的還要多得多。但陸正明白,如果沒有之前的修行,自己可根本不可能真正學習到這些。不要說學,連接觸的機會都沒有。

入定之,陸正首先學會的便是兩樣本領,一是展開隨身洞天,所謂展開其實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凝煉。在入了知身境的時候,陸正以元神知身,此時的肉身仿佛是另外一重天地,只屬于他自己的元神的天地。等到他突破知身大成進入知心境,元神外感天地,這種感可不是普通凡人的感覺,而是憑借知身境界成就的身知之能,以元氣巡經之法采天地之間的生機元氣為己用滋養肉身的基礎上,所感之天地。

普通人與天地之感,不破幻覺,並非元神直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只是在感受自己所以為的天地,在意識之幻之罷了。只有元神直感,才能見到真正的天地。而陸正與其他的修行人不同的是,在元神外感天地之時,又觸發了一種特殊的定境,那就是七情心。也就是說,陸正所見的天地,便是以七情見之,其實所見的也不是天地,而是萬物。

萬物不就是人的天地嗎?人不就是生活在萬物之嗎?但這不過是普通人的認識罷了,當陸正在知心境的時候也以為自己不過是萬物之的一個。這與他七情與萬物共鳴相知之道是一致的。但是入了知道境之後,不以身知。不以心知,而以道知見天地,才知萬物並非天地,什麼是天地?此時陸正無法知道,那是知天境才能真正了然的境界,間還隔著一層知命境呢!

在知道境,陸正的神識化為神念,神念感應天地比之前的所及範圍可要大的多。而且比神識所感應的更為清晰之外。另有一種奇妙之趣是,此神念所及範圍猶如自身一般,好像是自己的身體擴散開來,所謂的自己不僅僅是一個肉身,而是立身之處神念所及的一方天地,此正所謂隨身洞天。

而白衣人師父告訴陸正,因為他觸發了七情之心的感應的緣故。立身之地,一切生與非生皆可與之共鳴,化而為友,听其感應號令,所以相比其他的修行人,他的隨身洞天有著十分特別之處。但具體是什麼。白衣人師父還是按照老習慣,往下就不說了,讓陸正自己去體悟。

此時的隨身洞天還只是神念感應所及,要將這一方空間煉化隨轉,才是真正的隨身洞天。否則的話立身之處不同,豈不是時時都要切換。因此凝煉隨身洞天之法。並不是將一方天地帶走,而是將自己本身神念與天地之間的萬物氣息凝煉得更為融合,也更為熟悉。這樣凝煉的隨身洞天才是可以展開,並可以往里面放置物品的。而隨著日久凝煉,神念感應的範圍越來越廣大,隨身洞天也會變得原來越大,越來越神妙。

舉個簡單的例,這隨身洞天好比就是神念利用所感應的萬物之氣息所構建而成的一個房一般,也好像是陸正隨身就把自己的家帶在了身上。從此以後只要他所停留之處,便是他自己的身心安頓之地,便如同回了家一樣!

這樣的隨身洞天好處還不只是如此,隨著陸正參悟陰陽八派的法訣,發現自己也可以先用御地訣,凝煉地氣靈機,再用御山訣,凝煉山氣,接著以御水訣凝,煉真水靈機如此等等,這樣一來,只要是他所立身之處,便是一處最佳的適合修行的場地,周圍萬物都會隨之而轉化,哪怕是出于窮山惡水,或者生機盡絕之地,他也是如在靈秀之。當然了,要做到這一步,眼下的陸正還是辦不到的,不僅需要八種法訣精進修持,也需要煉器之道有所突破。

至于第二樣本領自然就是飛天了,陸正已是知道境界,自然是能夠飛天的,但是能飛天不一定會飛天,也不一定就擅長飛天,一切都還需要琢磨成就。修行之道正是如此,境界的突破讓修行人具備了做到許多事的能力,但是具體做得如何,是好是壞,那還需要不斷的修鍛煉修持才行。

陸正對此一點就是深有感觸啊,他的修行就是一路境界直指,但是諸般法術妙用卻是十分的生疏。這次在定參悟八派法訣,他才真正領悟到,每一重境界所謂的小成或者大成、都是要有所成。無論是身心變化,形神的改變,從境界上來說,都有一個從無所悟到有所領悟,從法術上來說,就是一種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的成,不可落于空談。

陸正在人間的時候,常見那些僧道乃至于說書的,談仙論佛,總說到種種玄妙不可思議之超月兌境界,卻不涉及任何形神身心之變化,其實那都是一些境界的白描而已。到底真正的修行,還是落在形神之上,身心之,除此之外,又何嘗有修行。

比如陸正現在,已有飛天之能,但是如何飛天呢?知道境所悟的是道境,陸正所悟便是所出所入不相違,是為道。但是這是身心相合之後,更為凝煉的一步,但是對于形神變化來說,還是沒有超月兌出之前知心境的感悟。陸正入了知道境並沒有得了一個叫道的東西,也沒有感悟到身心之出現了什麼,恰恰這個道字竟然是一無所得。在知身境有元神化顯,在知心境有七情之心,但是知道境呢?卻沒有一個道。陸正還是停留在身心相合之境,只不過神識化為神念而已,但神念和神識在根本上並沒有任何區別,只是感應更為清晰。心念更為化實罷了。不由讓他感嘆,其實天地之間無有一物可稱為道!

如果硬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這一層身心相合的境界變得更為穩固,自我在這紛紜之更為清楚,于所見所聞,和以前不同,不再是萬物,而是觀萬物為萬法,觀萬法之行于天地之間。之前所清晰的以萬物為我存身,萬物即是天地。在此時卻錯了,天地變得模糊而遠,萬物盈滿天地變得更為切近而清晰。

所以,如果說知道境有什麼是道,陸正只怕會說,沒有!若有,萬物皆是。萬物即是。

萬物之有能飛天者也有不能飛天者,陸正在知道境,觀萬物而知其法,就能學萬物之法。這就是知道境的妙處,恰恰不在于有,而在于無。我無所以我能有。我能學所以我能會。

而萬物之能飛天者方法也是不同,鳥兒振翅,流雲隨風,一切都是可學。也許有人要問,鳥兒能飛。因為鳥兒體輕,而且長有翅膀。陸正是個人,他怎麼能學鳥兒飛呢?答案恰恰是,能!

陸正當然不是鳥,但是卻可以變成鳥,之前白衣人師父就交給陸正變化之術,但彼時陸正只能學到改換筋骨肌肉,變異體征,但是入了知道境,卻能突破原來的形神運轉之道,以煉化形神之法真正變化自己的肉身成為一只真的鳥,這才是真正的變化之術。

除此之外,陸正此時也不僅能夠收斂一身氣息,而是真的能夠做到隱去身形,不是以幻術欺騙對方元神的障眼法,也不是以七情心融于萬物,就是真真正正的隱身,遁去自己的肉身,散在天地之間。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形神運轉之道的修行上,這也就是為什麼修行人入知道境那麼難,而天地之間就是如此,越是難以成就的,在成就之後,所得到的東西自然相對的就是更多。知道境在修行人口也被稱為萬法境,表示一入知道境,萬法具足。

但是所謂具足,只不過是說一種能力罷了,至于是不是真的通達萬法,還是需要一樣一樣去學習之後,熟練掌握才行的。天地之間,永遠沒有一悟而具足之事,只有行而成就之事。

陸正目前的形神運轉之道得自道門陰陽八派,也就是所謂的八種道身,他在定參悟,最先成就的是火身,這倒不是他自己的緣故,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有火靈神樹的火之神在身,所以在火之神的幫助下自然而然成就了火身。之後又參悟了風身,所以他在定剛起感覺道建木林之出事的的時候,用的就是風身,化身為風,飛天而至。當然陸正也分別成就了其他種道身境界,只不過只是初入,還遠遠不明其的奧妙,使用十分不熟悉而已。

除了這兩種本領,此外便是煉器之道了。白衣人師父曾經對陸正提過一個詞,叫做眾生之身,這是御龍訣對知身境所最終真正成就提出的境界,而在知心境所最終成就的則是眾生之心。這兩種提法,都是陸正在其他的陰陽八派的法訣之所沒有提及的,不僅如此,包括陰陽八派法訣之所涉及的一切佛門或者其他世家的法訣之,也都沒有提到這兩個詞,這是御龍訣修行所獨有的境界。

白衣人師父在定告訴陸正,當初聖宗傳下御龍訣的時候,為什麼定下知身、知心、知道、知命、知天的種種名稱?所謂有名即有義,不同的名詞代表背後的道理不同。御龍訣稱知身境,並不說要知己身,或者知人身,那麼只要是有身,就需要去知,隨所遇見取知。成就此後步步修行,層層境界精進突破之基礎。

所謂知身之道,知他人之身前需先知我身,知我身之後方可知他人之身,乃至由此而知生靈萬物之身。煉器之道,也是如此,需先知物,然後能夠煉化成器!而陸正所用的煉器之法,也是與其他的修行門派所不同,乃是白衣人師父所傳的心煉之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聖蹤最新章節 | 聖蹤全文閱讀 | 聖蹤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