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殤宋金 第五十六章、李少卿風雲官場 黃侍郎仕途坎坷

作者 ︰ 代平

張邦昌邀黃潛善到自己的府中小敘,潛善不好推月兌,就隨少宰進到了張府,張府的管家像似知道會有客人造訪,早在書房里泡好了武夷岩茶,張邦昌喝了口茶水,品了品味兒,然後長嘆了口氣,說︰「兄弟對蔡攸的為人有何看法?」

「伸張正義,大義滅親,乃潛善學習楷模

張邦昌搖了搖頭,言︰「兄弟結論下得過早,蔡攸的做法另有圖謀,他不是為了社稷,也不是為了百姓,而是為了自己的一支獨大

「無論蔡攸目的如何?調查宋江的死因都是刻不容緩。事關朝廷的利益,事關軍心、民心的穩定

張邦昌點了點頭,說︰「理是這個理,目前蔡攸所做之事,上符

皇帝之心,下合百姓之意,你我理當力所能及、不遺余力,不過你的師弟李綱做的很對,他似乎看透了蔡攸的心思,可知召回李綱就是蔡攸的主意?」

「潛善哪能和師弟相比,我和李綱同是黃履的學生,可是因為老師和章惇親密緣故,皇上不予重用,要不是大人從中幫忙,潛善至今還在高安,而師弟就不同了,他屢屢直諫,以下犯上,皇上始終包庇不予懲處,要不是過分地傷及到皇上尊嚴、太師的利益,皇上就不舍得將他貶謫到福建沙縣

原來李綱的祖先是無錫人,出自唐朝的宗室。他們家的老祖宗,在唐時因宗室身份出任過建州刺史,因此家族從那時起就定居在福建。到了唐末為了避戰亂遷至邵武一都。

父親李夔是神宗元豐年間科舉的進士,後調任秀州(今浙江嘉興)當亭尉,沒過多久又移任松溪亭尉,再後又任池州軍事推官。沒有多久轉錢塘知縣,錢塘知縣任期不到三個月就被調任延安。這延安是宋朝的前線,是軍事要鎮,有易守難攻的特點。

在延安不足一個月,夏人傾國數十萬兵馬來進攻,由于兵力懸殊太大,李夔和呂惠卿堅持守城的御敵方略,致使延安得以平安。

不久夏軍在米脂之役得勝後,揚言要聚三十萬之兵馬前來進攻延安,大兵壓鏡,諸將嚇得屁滾尿流,棄城而逃。李夔、呂惠卿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堅決主張按兵不動,又虛張聲勢,似無怯意的在城牆說笑,確實有那諸葛亮之風。夏人見狀,恐怕有詐,認定有備,心怵終不敢來犯。

不久李夔進京任正少卿,宗澤接替了他在延安的職務。後來他又升太常少卿。因為跟隨章惇反對向太後立端王為帝,向太後垂簾時就以李夔莫須有罪名將他貶謫。李夔看透朝廷黑暗,不想涉足官場。還沒等朝廷將自己貶謫何處,就與舅舅黃履告別,向太後請辭回家,去邵武一都種地務農了。

徽宗一開始倒還沒把李綱當外人,對他青睞有加。李綱考中了進士乙科以後,發榜之日,皇帝「顧問再三」,也就是關照了三次,特旨升為甲等,他父親李夔的事情本來不能和章惇一樣對待,李夔只是附和之人,當時對他處理似乎太重,也怪他的脾氣太擰,如今就在他兒子身上做點補償吧。

微宗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他緊接著就授予李綱承務郎、鎮江教授。

在鎮江還不到兩年,李綱就被召回,在京城做了「國子正」(國子監的職員),很快又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微宗十分喜歡他,雖然李綱經常議論朝廷弊政的言行,但他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不但才高八斗、出口成章,而且溫文爾雅、清新俊逸。徽宗實在不舍責罰。

李綱成為監察御史後,在一次朝堂議事上,他向皇帝陳述了《論水便宜六事奏狀》,李綱當頭棒喝在朝堂上的君臣︰「水災問題非同小可。要想救災的話,那些勞民傷財的花石綱,能省就應該省,各地凡是受災的,秋租應一並豁免,水過之後,安置居民,借貸賑濟,無令復業,無使失所。總之要安撫好老百姓對于玩忽職守的水官,李綱則提出︰「要誅水官之,不勝任者,以正典刑

就內侍(宦官)外派的問題、蔡京喜歡任用自己的幕僚,李綱也提出了批評。李綱的奏言條條都是針對皇帝微宗和他的寵臣蔡京,而且條條都擊中其要害。徽宗的眉毛緊鎖,已經十分地生氣,見李綱說話太沖,一點沒有顧及皇帝的面子,所以當場罷了他的言職,停了他監察御史的行使之權。

京城水災時,當朝的宰執就是蔡京。李綱這道奏疏一上,得罪的人當然就是蔡京。徽宗的大部分意志,已被蔡京左右。所以李綱提的這些意見,等于一頭撞在了銅牆鐵壁上。

《海上之盟》令朝廷羞愧難當,國民都把它怪罪于皇帝,而皇帝為了泄民憤就想找個替死鬼承擔罪名,所以就把《海上之盟》的簽定,歸咎于權傾朝野的蔡京,蔡京成了誤國害民的奸臣。這樣當時持反對意見的宗澤便贏得了皇上信任。而李綱在當太學生時就反對結金抗遼,他向微宗奏議道︰金乃有虎狼之心也,對我大宋窺覷久之,如是結盟必引虎狼,海上之盟的結果也正是如此。

為了將李綱攬入自己的陣營,蔡攸邀請了國師王道仙、太尉高俅、少宰張邦昌、留守宗澤、戶部侍郎黃潛善、御史中丞——秦檜等一道,懇求皇上召回李綱。眾人將李綱說得神乎其神,說李綱在蔡京當權時就看出他的險惡用心,是宋朝廷難得的人才。徽宗早有此意,只是怕損了自己的顏面,見諸臣齊來覲見,替李綱說情,便順水推舟將李綱升至為父親李夔生前的最高職務——太常少卿,也算是對他已逝父親的一種慰籍。

而黃潛善的運氣就不是那麼的好,黃潛善的經義與詩賦是洲試、省試出了名的好。不管是新黨還是舊黨,不管是以經義為主還是以詩賦為主,沒有出意外的情況下,是能夠得到好的名次。元符三年的秋末,黃潛善來到了京城,他的殿試成績十分優異,無懈可擊,也許是因為黃履和章惇關系的緣故。徽宗最後只給了他個甲辰科進士。

中進士後一年多的時間,才授官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幾年後太後听政被廢,宋徽宗親政,張邦昌力薦黃潛善,不久黃潛善被召見回京。

黃潛善在高安的第七個年頭里,江西各地災害頻頻,徽宗派戶部侍郎張邦昌巡視災情,路過高安時,听到百姓夸自己的父母官是狄仁杰在現,是包青天在世,他甚感愕然,這個黃通判究竟有什麼能耐,能夠得到百姓的如此愛戴?

原來,幾日前,黃潛善突然接到了一樁人命案,報案的是高安大戶潘玉的小妾。說是家中丫鬟勾結土匪殺害了潘玉和妻子鄭氏,拿走了家傳之寶玉麒麟。經過黃潛善認真細致的勘探和求證,案情終于有了眉目。

原來是潘玉的小妾早就和管家勾搭上了。她見潘玉垂涎那丫鬟的美貌,怕將後納丫鬟為妾,分瓜潘家財產。為奪家產便和相好劉管家連手殺害潘玉和他妻子鄭氏,隨後嫁禍給了丫鬟。這個案件轟動了整個高安。

此時,微宗派禮部侍郎張邦昌視察災情經過了高安。在高安府,張邦昌看見了那個丫鬟,見她擢縴縴之素手,雪皓腕而露形。真是天生麗質完美無暇。黃潛善看在眼里,頓時有了想法,自己在高安多年不見升遷,定是那朝廷無人所至,今日遇見這般大的京官,又恰好踫上這等事情,這丫鬟如今無依無靠,張大人又對她情有獨鐘,自己不如成全這樁美事,也是自己認識皇帝近臣的絕好機會。于是他便和丫鬟說了自己的意思。可是丫鬟不同意,死活要跟了黃潛善,說自己無任何親人,是恩人給了她二次生命,她不要名分,就是希望服侍通判、報答恩情。

「這哪里行啊!自己和妻子恩愛有加,妻子又無有半點之錯,何以這樣待她,于情于理說不過去黃潛善好話說盡,丫鬟轉念一想,覺得跟了張邦昌,也是在為恩公做事,也是在報答恩公,于是她勉強點頭答應。張邦昌最怕老婆,不敢納她為妾,加上丫鬟性子烈,就認死理,非恩公不嫁。張邦昌幾次想褻瀆她,都被丫鬟拒絕,還揚言要將此事告訴他的妻子。因為丫鬟相信恩公不會忘記她的,總有一天自己會成為恩公的人。她也知道恩公的妻子溫婉嫻淑、秀外慧中。可是自己的付出一定會感動他(她)們夫妻,皇天是不負有心人的,所以報答之日定會為期不遠。

黃潛善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層目的,一是解決了丫鬟的安排問題,二是為自己的仕途鋪好了路。且不知這女子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非潛善不嫁,她答應跟了張邦昌,是為潛善排憂解難,甚是感人。可自己又怎麼向張大人交代呢?他正要向張邦昌表達歉意的時候,張邦昌倒勸說起他來。「你也別自責,我知道你有這份心意便可,我雖和她無緣,但會把這丫鬟作為義女,隨在自己的身邊

回到京城後,張邦昌多次要求微宗把黃潛善調任京城,由于章惇事情過去很久,想想黃潛善也確實是個人才,就答應了張邦昌的請求。

恰在這個時候陝西、河東兩省大地震,當時的官員為名哲保身,但求無過,沒有誰會主動為朝廷分憂。

張邦昌極力推薦黃潛善,微宗也想換個胃口,于是,第二天早朝,就傳達了,黃潛善被授予左司郎中,代朕視察陝西、河東大地震的聖旨。

視察回來後,黃潛善被徽宗擬命為戶部侍郎,成了名符其實的朝廷京官。而張邦昌也被徽宗升至為宋廷的少宰

此後的黃潛善將張邦昌視為自己的仕途恩人,官場兄長。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殤宋金最新章節 | 情殤宋金全文閱讀 | 情殤宋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