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殤宋金 第三十六章、遼帝讓利有條件 檢舉證明丑陋現

作者 ︰ 代平

遼國近期內亂不斷,國力不濟,宗室貴族矛盾重重、兒虞我詐、相互傾扎,耶律延禧沒有資本跟大宋叫板,更無力抗衡完顏阿骨打。

余里衍泣下如雨、悲痛欲絕。趙楷哽言︰「雖然阿骨打脅迫天柞帝,棒打鴛鴦,但是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

宇文虛中忿忿不平,欲和遼帝理論一番,梁師成怕節外生枝,令宇文虛中大局為重,速速返宋。

梁師成一行,未出遼國,耶律延禧就急著和眾大臣商議國事。樞密使蕭奉先言︰「趙楷此次回去,極可能是為大宋太子,若是這樣,恐怕遼國再無生息之地

「郡王為何悲觀?難道趙楷承襲大統後,會北上用兵與金人一起合圍遼國?」

「有仇不報非君子,皇上朝成暮毀,答應了趙楷和余里衍的婚事,可是皇上畏強欺弱,將「蜀國公主」許諾給了金帝二子完顏宗望。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趙楷在遼國的時間長達八年之久,親歷遼國的興衰,豈會忍受遼帝的如此欺負?」

被蘭陵郡王這麼一分析,天祚帝極其惶恐,連忙問詢︰「既是這樣,郡王可有辦法?」

「阻止趙楷是為太子。取消「澶淵之盟」以來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銀子、布匹可以不要,可是燕雲十六州,早已落在金人的之手

蕭奉先笑道︰「皇上不了解大宋的皇帝,燕雲十六州已是金國人的地盤,宋皇帝比遼人更害怕阿骨打,能得點好處是點好處,皇上若是不信,大可試試再看

耶律延禧覺得在理,連忙飛鴿傳信,要看看宋帝會是如何地反應?

蕭奉先何許人也?為何他既是樞密使的高官,又是蘭陵郡的郡王?

蕭奉先是遼朝大臣,契丹族,是皇後蕭奪里懶之兄弟,他一味游獵,生活荒婬奢侈,致使宗室貴族之間的爭斗愈演愈烈,人民起義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領紛紛起兵反遼,蕭奉先是促使遼統治日趨沒落的奸臣佞賊。

顯肅皇後急詔王黼、劉彥文。

進了「永寧宮」劉彥文的心里忐忑不安,一個小小的縣主薄,哪里見過如此場面?他誠惶誠恐地對著身邊的王黼說︰「不知皇後所問何事?小人應當如何回答?」

「實事求是地將自己知道的一切,稟告給皇後千歲

顯肅得知懿肅的過去,便要彥文在供詞上簽字、畫押,得到了劉彥文的指證材料後,她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太師府中,見皇後來到府里,蔡京慌忙跪地相迎。

「王道仙呢?臨泉來朋友了

皇後的話音剛落,林靈素就領著道仙和另外兩位道長來到了顯肅的身邊,林靈素和王道仙皆行著跪拜大禮,兩位陌生的道人不動聲色、無動于衷,顯肅憤憤不滿,欲斥責生人一番,卻看見劉彥文的雙腿不停地顫抖,褲襠不停地流下濁水。

顯肅要彥文指認王道仙就是匪首的哥哥王老志,誰知?劉彥文只知道搖頭,不知道說話。皇後十分納悶,難道這就是皇上封賜的大宋駙馬?

原來兩個陌生的道長便是化了裝的漢鐘離和徒弟呂洞賓。

漢鐘離略施仙法,使得劉彥文看見的人,就是傳說中的八仙——漢鐘離。

顯肅一邊斥責劉彥文,一邊悻悻地離開了太師府。現在要趕緊呈上彥文的供詞材料,否則,皇上會應許懿肅的臨終遺言。

徽宗正在考慮遼帝的意見,他想︰自登基以來,朕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取消歲銀10萬兩,歲絹10萬匹,那也是有宋以來的重大業績,既可提升大宋威儀,又能樹立民眾信心,何樂而不為?

高球進言︰「那遼國今非昔比,取消歲銀、歲絹,只是時間問題,皇上犯不著為了歲銀、歲絹,影響到自己的太子決定

「高愛卿盡管放心,朕不會听令于遼帝,楷兒是難得的皇室人才,定要他是為大宋的太子

高球退出後,長長地虛嘆了一口粗氣,心想;自己在做什麼?在賭博,賭什麼?在賭命,萬一趙楷成不了太子,高球的人頭就等于別在了他人的褲帶上。

顯肅和王黼匆忙求見皇上,高俅使勁地朝王黼眨著眼楮,王黼見此,立閃暗地。

「兄弟想做什麼?你的腦袋是不是出了問題?上次為兄是如何囑咐你的?為什麼活路不去走,偏往死路行?」

「兄長得到了什麼訊息?」

「皇上已經決定,三皇子趙楷,是為大宋的皇太子,皇後的任何企圖,皆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皇後手上有劉彥文的檢舉證明,懿肅的母親是鄆城青樓名妓——水仙。誰攤上這樣的外婆,誰就難立大宋太子

完了,完了,太祖的手上就立下了規矩,皇上與戲堂、青樓的女子,生下來的男兒,不能封王,更不可能是為太子。

見高俅愁眉不展、佇立發呆,王黼說起太師府里遇到的奇怪事情。

高俅頓時眉開眼笑。眼下八仙的事情眾說紛紜,兩位陌生的道長必然和道仙、國師有染,該不會就是八仙來到了卞京。

高俅的底氣又恢復了,他像似生氣地說道︰「為兄該說的也都說了,兄弟若是不听,一意孤行,一條胡同走到黑,到時候,別說為兄沒盡到兄弟情誼

此時,顯肅哭著跑了出來,王黼慌忙閃到了壁後,他顧不上給兄弟招呼,擇路跑到了自己的府里。

高俅匆忙追上顯肅,詢問皇後何事傷心?皇後「哇」地一聲大哭起來,道出蹊蹺事情的由來︰

「劉彥文的檢舉證明材料,本宮是親自過目,可是呈給了皇上之後,除了劉彥文的簽字畫押,那字里行間。完全變了個模樣,皇上狠狠地訓斥了本宮一通,本宮對不起逝去的姐姐,辜負了王皇後的臨終囑托說後,便更加大聲地哭訴起來。

高俅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皇後處在傷心之時,是她的感情和意志最為脆弱的時刻,何不在她的面前表現一番,以此改變自己在皇後心中的不良形象,腳踩兩只船,即使趙桓是為太子,高俅也不至于墜入谷底。于是,高俅不但說了大堆對太師不利的話語,還大罵王黼目中無人,忘恩負義,並應允皇後會力助趙桓是為太子。

顯肅感激零涕,以前是自己錯怪了太尉,若是趙桓是為太子,高俅便是最大功臣。他雖然出生低微,游戲仕途,但他有情有義,那厚待蘇軾的家人,便是最好的證明。王黼呢?表面上是孝義自居,其實是典型的牆上草,風吹草兩邊倒,父母死得如此淒慘,他不思報仇,「孝」在哪里?他不講親情,沒有感情,「義「在何方?王黼啊,王黼,太令本宮失望,本宮瞧不起你。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殤宋金最新章節 | 情殤宋金全文閱讀 | 情殤宋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