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殤宋金 第一章、公主仿周朝位號 嬛嬛封柔福帝姬

作者 ︰ 代平

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上奏,「宋廷應仿照周朝「王姬」位號,改帝女「公主」為「帝姬」帝姬一號只存續了十多年,因時人認為,此號與「帝饑」同音,是為不吉。後因「靖康之難」,故在建炎元年(1127年)恢復了舊制。

「皇上,妾身早就想和你說了,「公主」的稱號延續了千年時間,為何非要改成什麼「帝姬」,听起來是那麼的別扭和無奈

宋徽宗親了親懿肅貴妃——王氏的面頰,曰︰「蔡京「致仕」回廷,須有一番作為,宮廷有些變革,亦是理所當然。周朝之前,堯、舜、禹、湯的時候,人們都非常推崇道德,以德來評價人們的操行,統治者則以德來引領、規範人們的行為。盛德的國家就會強大,缺德之國就要衰敗。大禹因為治水的大德,受到世人的景仰,舜就把天下讓給了他。而紂王失德且殘暴不仁,諸侯就離心離德,最終被胸懷厚德的大周給剿滅了

王貴妃嗔怪道︰「不就是這麼一說,哪有忒多的道理?」她轉而就撲進了徽宗的懷里。

趙佶輕輕地將她掰開,輕聲細言︰「朕一時間難以興起,還是說些話吧?」這皇上就是再寵幸著你,要打個來回,也得三月多的時間,可是自己又不能著急,你越是急迫,皇上就越給你扭擰。

王貴妃從皇帝的身體上,極不情願地滑了下來,她靜靜地躺在徽宗的身邊,趙佶挽著她的脖頸,親了親她的額頭,愉悅地說道︰「就你懿肅貴妃特懂事理,朕喜歡。接著,徽宗又續上那沒有道完的話題。

「蔡京此次是下定了決心,他要走王安石的變法之路,對于他的改革計策,沒有理由干涉,更不能強行干預。朕要利用新黨變革的成果,樹立皇帝的威信,擊潰舊黨的傲睨一世。

王貴妃忽地坐立了起來,「陛下,改革也會有好壞之分,偌大的宋朝就任憑蔡京他們瞎掰不成?若是一味地縱容,就怕皇上壓下了這頭,又抬高了那頭,得不償失啊!時間長久了,會遭損社稷徽宗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愛妃啊!愛妃,你就是過于天真,實在太可愛了,朕是一國之君,那些大臣就是再有能耐,也只是朕的奴才而已,你就寬了心吧,社稷大事,朕心中有數

這時,鄧應保太監匆匆來報,說是嬛嬛公主啼哭不止且高燒不退,徽宗與貴妃一听,慌忙下床,整戴清楚。

折騰到了天亮,嬛嬛才退下高燒,微宗囑咐太醫幾句,就急著回殿,準備早朝。

懿肅貴妃攔住了微宗的去路,她跪地哀求︰「皇上,自從「公主」改成了「帝姬」,多富的身體極不適應,妾身以為女兒的身體不太適合「帝姬」的位號,能不能讓女兒多富例外

「這怎麼行?沒有了規矩就不成方圓,大家都跟著多富,後宮豈不亂套?」皇帝不答應,貴妃也沒轍,只好朝著邊上的馮益太監,奴了奴嘴,太監示意,匆忙來到了後花園,他用力地喊著王道仙,王道仙三步並著兩步小跑了過來,「馮管家,是不是貴妃喚我?」馮太監極其惱怒地點了點頭,說︰「道長,快過去吧!是你表現才能的絕好機會

鄧太監提醒徽宗,早朝的時間,已過去了許久,徽宗道︰算了,叫大家散朝吧,今個早晨就陪懿肅貴妃吃個早餐鄧應保領著皇上的口頭旨意,飛快地跑向議事大殿。

蔡京見鄧應保上氣難接著下氣,就叫高俅倒了杯茶水,等他順氣之後,才詢問了原由。蔡京一听,高興地笑道︰「皇上乃是辛苦所至,作為臣子當理解才是

王道仙來到了皇帝面前,行完叩拜大禮之後,他慢慢細語︰「將「公主」改成「帝姬」不是不可以,此事要因人而宜,對多富「公主」而言,就要改成相對柔和的名號,才利于公主的健康成長。微宗听後連連點頭,欲道仙取名、賜福,。王道仙見皇帝著急,就將事先想好的名字說了出來,「多富」,皇家本身就富甲天下,公主要的不是富裕,而是福氣,是運道,就叫「柔福」行嗎?」微宗听後,很是滿意,連連點頭稱好,「取「柔福」這名字忒好,她既不顯擺、也不抑遏,恰到好處

此後的趙多富、趙嬛嬛,變成了「柔福帝姬」,說來也是奇怪,那改了名後的小嬛嬛,從此後再沒听到她得了什麼傷風感冒、抽筋發燒之類的病語。而王氏要「寧安」宮里的管家、兼太監——馮益,命令自己的外甥女——張喜兒,全天候地服侍著趙嬛嬛,那馮益每天都要抱上一次趙嬛嬛,像似愛不釋手,其實內心糾結。而那一歲半的小嬛嬛也像似懂得了事理,只要是馮益接抱她,就總是咯咯地笑個不停。

這王道仙,貴妃視他為自己的堂親,其實不然,他是濮州臨泉(今山東鄄城西南部)人,早些時候就出走齊魯,獨自乞食,前往東京一帶悟道傳教。他善于因材施教,尤其喜歡詩詞歌曲,勸誘士人,更擅長神奇詭異、驚世駭俗。

一天,那在後花園里玩得好好的皇子趙植,突然間就暈倒在地,大家慌神,太醫也無計可施,眼見趙植的口里不停地冒著白泡,太監馮益連忙找來傳教施法的王道仙。也真是神了,只見他做了一陣法術,趙植喝下了一碗他念的符水,竟然開始說話了。王貴妃高興極了,當眾叫馮益給他500兩銀子。這道仙很不高興地說道︰「本道救人是行善之舉,豈有收人銀兩之理?再說這孩子的病根還未切除干淨……」

王貴妃一听,連忙說道︰「病根未除,大師豈能撒手不管?先住在「寧安」宮的後花園,待孩兒病除徹底,再另作打算

馮益十分為難地說道︰「大宋皇室沒有這樣的先例,怕會招惹別人的妒忌

「懿肅豈能不懂?不是追求「寧安」宮的待遇特殊,而是因為三皇子趙楷被遼人當作人質,至今未返,萬一趙植的再有個閃失」

見懿肅貴妃流淚,馮益嘆氣道︰「十二皇子雖身體特殊,需長時間的診斷、治療,但貴妃定要征得皇上的同意,方可讓他入宮,否則」

「行了,懿肅知道管家是一片忠心,去準備吧,其他的事情本宮擺平王氏打斷了馮益的話語。

馮益將道仙安置在「寧安」宮的後花園里,這後花園還真是不小,除去練功、散步之地,還有個菜園子,這菜園子就緊貼在道仙的住房旁邊,菜園的近旁還傍有個小小的魚塘。

這里的蔬菜全由太監管理,而那采摘、洗滌之活,王貴妃只信張喜兒。

王道仙砌好個煉丹爐子,因人手不夠,不久就在大街上遇見了一個虔誠學道的絕好徒弟,這徒弟是陝西、咸陽、大魏村人,姓︰劉,名︰陽,劉陽既聰明又好學,師傅的那些本事,沒過多長時間就全部掌握了。

不久,徽宗皇帝知道道仙入住「寧安」宮的後花園,他不但沒有責怪懿肅貴妃,反而夸王氏為了趙植想得周全,做得仔細。徽宗怕其她的妃子跟樣,就打趣道︰「貴妃、道仙同是姓王,為避日後的閑言碎語,愛妃、道仙堂親稱呼亦是更妥。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殤宋金最新章節 | 情殤宋金全文閱讀 | 情殤宋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