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 第6章 補益氣血扶正固本,由內而外的健康動力(3)

作者 ︰ 靜濤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中國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理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是百藥之王組織細胞的一切新陳代謝都離不開水,組織細胞經常缺水,就會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充分的營養和及時排出細胞代謝廢物和毒素,從而導致組織細胞病因引起的各種疾病。

5.微循環不暢通

中醫所謂「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微循環不暢通導致局部組織細胞缺氧、缺水、缺營養,代謝產物和毒素不能及時排除,使組織細胞病變而產生各種慢性病。

自愈系統,在運轉的時候,是身體從常態進入病態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有可能以減低身體某些機能為代價,甚至暫時關閉某些機能,以減少養分的消耗,而將養分分配給身體急需的部位。

這些調度極未、其復雜和精密,許多還不為人認識。可能會涉及整個人體。如果你還沒有完全理解身體的語言,你就不要輕易干涉身體的策略。

強身健體,調攝胃氣先行

《本草綱目》中記載︰「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以賴之正如「人以食為天」更是說明飲食對維持人體健康的關系重大。未患病的人,要注意保養脾胃,以免得病;患脾胃病的人,應時常注意調攝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引起其它病變;病愈的人,要注意防止疾病的復發。

脾胃病的發生主要是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寒積于中,使脾冑之陽不振;其次是郁怒憂思,肝氣不調,橫逆犯胃乘脾,要預防好脾胃疾病,關健是如何保護脾胃功能正常的運轉,才能達到健康的目的。

《黃帝內經》中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也就是說,胃氣決定人的生死。

「胃氣」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含意。狹義的「胃氣」是指脾胃的消化功能;廣義的「胃氣」則是指熱之正氣。就人體的生理功能而言,人體的髒腑之間是密切聯系、息息相通的,正氣的維持健旺有賴各髒腑共同作用來完成,其中人身之精、神、氣、血、榮、衛,都是在「胃氣」的基礎上與它髒化生而出,從而形成不同的生理功能。胃土居中,以灌四旁,五髒皆稟胃氣以行生化之機。心無胃養,無以變神明;腎無胃滋,無以藏精髓;脾無胃養,無以行運化;肺得胃滋,主氣而行制節;木得土培,始可生發以行春令。榮者水谷之精氣,衛者水谷之悍氣。胃為津液、宗氣所出之處,氣血之大源。人身之重要物質,無一不是在「胃氣」的基礎上產生的。

所以「胃氣」強壯,精神氣血就會旺盛;反之,「胃氣」一衰,這些物質生源受礙,正氣必虛,疾病亦隨之而來。「胃氣」于人身實為至關重要。「胃氣」的正常生化,則又佔有重要的位置。人之所以能夠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後天生化之源,生生不息,以滋養于身。

胃上承食道,下接十二指腸,是一個中空的由肌肉組成的容器。胃是人體的加油站,人體所需要的能量都來源于胃的攝取。金朝醫學家說︰「胃者,脾之月復也……人之根本。胃氣壯則五髒六腑皆壯也胃為水谷之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為和。由于胃在飲食物消化過程中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與脾一起被稱為「後天之本」,故有「五髒六腑皆稟氣于胃」,胃氣強則五髒功能旺盛。因此,歷代醫家都把固護胃氣當做重要的養生和治療原則。

胃以降為順,就是胃在人體中具有肅降的功能。胃氣是應該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氣不往下降,就會影響睡眠,導致失眠,這就叫做「胃不和則臥不安」。

胃有一個重要的功能——生血。「血變于胃」,胃將人體吸納的精華變成血,母親的乳汁其實就是血的變現,血是由食物的精華變成的,在撫養孩子的時候,母親的血又變成了乳汁。

胃氣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氣,只可養,不可傷。因此在診斷上要審察胃氣,在治療上要顧盼胃氣,在養生上要調攝胃氣。胃氣強壯,則氣血沖旺,五髒和調,精神充沛,病邪難侵,可卻病延年。所以胃氣是診斷、治療和養生學中的關鍵問題,是解決某些疾病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中醫重視胃氣之思想,源自《內經》或者更早,其後張仲景、李杲、薛立齋、張景岳、周慎齋以及張璐等人,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偏,但重視胃氣則一。誠然,養胃氣,是產生「補土派」的思想基礎,但是重視胃氣,絕非僅此一派,而是各派、各家共同之所宗。試看朱丹溪為「滋陰派」之大旗,葉天士為溫病學之大家,他們對「胃氣」都極為重視。

「存津液,保胃氣」是各種流派統一認識的思想基礎和原則。重視胃氣,是祖國醫學理論上重要的一章,在臨床實踐中也一直起著重大的指導作用。

飲食適度,是保胃氣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多人片面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認為什麼食物的營養價值高,就多吃一些,身體就會好,結果飲食無度反傷胃氣。在胃氣不強的情況下,損谷是保胃氣的最好方法,而節食則是損谷的最好辦法。適當減少食量,使胃氣運轉游刃有余,方能「以通為用」。

調攝胃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早餐應該吃「熱食」。一些人貪圖涼爽,尤其是夏天,早餐喝蔬果汁代替熱乎乎的豆漿、稀粥,這樣的做法短時間內也許不覺得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但長此以往會傷害胃氣。

從中醫角度看,吃早餐時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女乃的。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因為早晨的時候,身體各個系統器官還未走出睡眠狀態,這時候你吃喝冰冷的食物,會使體內各個系統出現攣縮、血流不暢的現象。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不會覺得腸胃有什麼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皮膚越來越差,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或是時長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因為早餐長期吃冷食傷了胃氣,降低了身體的抵抗力。

因此,早飯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牛女乃、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等,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牛女乃容易生痰,導致過敏,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其次,午飯前先喝肉湯,可以很好地調攝胃氣。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這是因為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猶如一條通道,是食物必經之路。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于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夠順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若飯前不喝湯,則飯後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生口渴感,這是喝水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曾有人把胃氣比喻為國家之餉道,餉道一絕,則萬眾立散,而胃氣一敗,便百藥難施。證之臨床,此言不虛。中醫流派雖多,但治病置胃氣于不顧者沒有。

胃氣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氣,胃氣強壯,則氣血沖旺,五髒和調,精力充沛,病邪難侵,可祛病延年。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調養胃氣。

上火之因不單純,對癥清火有門道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癥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由于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癥狀。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可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經常上火的人不妨試試用蒲公英來降火。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一有工作壓力或生活不規律,就非常容易「上火」。「上火」是人體各器官不協調造成的,醫學上稱之為應激性疾病。通常,人們在「上火」之前並沒有明顯的癥狀,但發病後則表現為咽喉干燥疼痛、眼楮紅赤干澀、鼻腔熱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發黃等,而嚴重的口瘡、咽喉腫痛等癥狀會影響人體的正常飲食,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癥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由于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癥狀。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脕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髒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情況,這些火還可統分「虛實」兩大類,癥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癥狀輕,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藥,而不盲目投用西藥。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癥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泄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胃火主要表現就是口舌生瘡、大便干燥、煩躁易怒、大便沒有規律、口中有異味、出現慢性胃疼等。一旦出現這些上火的表現,就說明不堪重負的胃腸道該調理了。

中醫將「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是用補法。那麼,怎樣知道自己是實火還是虛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顏色黃、氣味重,同時舌質紅,是實火;小便顏色淡、清,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結、舌質紅的為實火;大便干結、舌質淡、舌苔白的仍為虛火;大便稀軟或月復瀉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

3.看發熱︰

如果身體出現發熱的癥狀,體溫超過37.5c時,全身燥熱、口渴,這是內熱大,是實火;發熱時手腳冰冷、身體忽冷忽熱,不想喝水,是體內有寒,為虛火。

所以不論什麼人,當感覺身體內有熱、燥的時候,先按這4點對照一下,就知道這「火」是實火還是虛火了。只要是實火,現在中醫最常用的各種清熱、解毒、降火的藥都是瀉火最好的,連吃三天肯定降火。而目前只是單純實火的人已是越來越少了,多數都是虛火。

對于不同體質的人來說,調理方法也是有區別的。對于一些平時體質還不錯,而且不感覺胃疼的人來說,首先要管住嘴,別吃辛辣的食物了,而是多吃些蔬菜水果。

如果是孩子,必要時可以吃兩三天小兒化濕丸;如果是成人,要解決大便干燥等問題,可以吃些牛黃清胃或牛黃解毒片,吃的時間千萬不能太長,三五天就差不多了。但平時如果就有慢性月復瀉的毛病,可千萬不能吃這些藥,最好是先飲食調理。

對于一些平時體質就弱尤其是有慢性胃腸疾病的人來說,晚飯時喝粥也是養胃的好方法,同時還可以安神。如平時就需要健脾補腎的人群,可以用山藥熬大米粥;平時就大便稀、經常感覺肚脹的人群,可以熬些蓮子粥;女士、脾虛、血虛的人群,這時可以熬些紅棗粥。

要想少上火早瀉火,首先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按時作息,定時定量進餐,不為趕時間放棄一頓,也不為一席佳肴而暴飲暴食。安排各種活動需適當而有節制,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免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

其次,多吃「清火」食物。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綠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而胡蘿卜對補充人體的維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可以口服各類清涼沖劑,如夏桑菊沖劑、金菊沖劑等對「清火」也很有效。

在「上火」期間,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煙和熬夜,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經常漱口,多喝水,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清火」藥物。如果「上火」癥狀比較明顯,一周以上還沒有好轉,需及時到醫院就診。專家特別提醒市民,不要自己隨意服用一些「清火」藥物,因為有可能服用過度而適得其反。

當然,調整自己的情緒也非常重要。焦躁的情緒會「火上澆油」,保持心情舒暢有助于調節體內的「火氣」。

另外,如果出現口腔潰瘍,病情比較嚴重且一周以上不見好轉的,應當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因為口腔潰瘍並不一定是由于「火氣大」的緣故,可能是口腔潰瘍病原被病毒感染,也可能和激素以及遺傳有關。口腔潰瘍也被認為是身體變弱的信號,所以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若同時感到身體疲乏,就應檢查自己營養攝入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夠,並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專家建議「上火」的人們,不妨過上幾天素食生活,遠離大魚大肉和酒類,吃些清淡的蔬菜,多吃些水果。含水量比較多的水果這時吃最合適了,如隻果、梨,而香蕉也有助于大便干燥的人們解決問題。多吃蔬菜也是好選擇,含水量比較多、不易上火又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有冬瓜、苦瓜、蘿卜、白菜、芹菜等。

無論體質好的人還是體質弱的人,都要遠離寒涼食物,同時都要注意調整生活規律,多運動、多散步。

正確認識氣血,走出補氣血的誤區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最新章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文閱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