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四十一章 斗巧

作者 ︰ 旻寧

林熙菡模著帖子,心嘆道,宮里的人都是七竅玲瓏心,皇後帖子看都沒看,就猜出來大概,實在難得。

齊國郡主見林熙菡臉色難看,亦猜出來皇後娘娘定是猜出己將明虞宗姬的帖子給了林熙菡,但她知道皇後娘娘沒追究,日後必也不會追究,遂道,「九娘,你放心,皇後娘娘寬宏大量,她今日不曾追究,他日必不會再追求此事的

林熙菡點點,心有余悸道,「只是不知道明虞宗姬……」

林熙菡沒說完,這宮宴乃是國宴,貴婦女眷就是爬都爬來的,沒的敢不來的,明虞宗姬沒來,若是沒這個帖子還好,皇後娘娘不知道,可如今皇後娘娘已經知道她的帖子有假,怕是一猜就猜出來是明虞宗姬。

「呵呵……」齊國郡主難得一笑,「九娘,這你放心,滿天下誰都會被皇後娘娘追究,唯獨明虞不會。皇後娘娘是她嫡親姨母,她自小伴著娘娘長大,幾乎和被收養的福慧帝姬沒的兩樣

「皇後娘娘的妹妹不是……」

林熙菡吃驚道,才想到皇後娘娘生母早逝,獨留一妹。

齊國郡主點點頭道,「明虞的生母是生她難產沒的,所以明虞自小體弱,皇後娘娘憐惜,常常接到宮中。若不是怕帝姬將來找尋不到好駙馬,早就將她養在宮中了

林熙菡點頭,大胤朝的駙馬不能出仕,少年才俊多是不樂意做駙馬的。

就像福慧帝姬當年若不是崔小舅對她一見鐘情,甘願棄了功名利祿,她亦只能嫁給不事生產的美少年。

故從皇女出嫁來說,還是郡主比公主來得好,郡馬既能出仕當官,又能得了富貴美嬌娘。所以大胤的郡主還是極為受歡迎的。即使如今陛下分封的宗姬沒有食邑,只有俸銀。

當然也有大長公主這類極為幸運的,她是嫡長女,當時出嫁的時候,先帝還沒做皇帝來著,封號也只是個郡主,嫁給了位高權重的少年英才靖忠伯,後來大長公主封了公主,靖忠伯也不曾因沒了官職遷怒于她。倒是先帝憐惜她,給她兩兒子均封了爵位官職。

沒一會兒。就傳來宮人匯報甄玲十三人被送出宮了,皇後又讓奏樂,繼續宴會。

貞安也哆哆嗦嗦地重新進了中台坐到位置上。

「貞安宗姬……」林熙菡剛想表示感謝。貞安就一臉慌張看了四周兩下,避嫌地假裝沒看到林熙菡,同右邊的宗姬講起了話來。

林熙菡又好氣又好笑地茫然張開口道,「她這是干什麼?她現在才避嫌不覺得晚了嗎?」

剛才皇後娘娘已經準備讓人查帖子堵甄玲的嘴了,松煙這邊的帖子名字還沒刻好。齊國郡主見了,就讓宮人悄悄傳話給秋白。

二人打算商議拖延一下時間,貞安宗姬不聲不響地出了頭,幫了林熙菡一把,讓林熙菡好生驚訝一場。

沒想到事情剛解決,貞安宗姬卻又避嫌了。

齊國郡主看林熙菡一頭霧水的樣子。也是一陣好笑,「別理她,她就這樣

「只是想感謝一下她林熙菡看著右邊案幾都拉到旁處的貞安宗姬。有些無語。

這貞安宗姬實在是個妙人。

「呵呵,你現在感激她,非得嚇死她。她幫你出于她想幫你,你和她套近乎非得嘔死她。還是等林國公府抄了家,牛閣老倒台。你再感謝她吧齊國郡主有點幸災樂禍道,「現在你哪怕送顆菘。都能嚇得她逃出京城,避開你

林熙菡望天白了齊國郡主兩眼,「郡主,明天我送個菘給你,你避嫌否?」

「你要送就送漢白玉雕刻的白菜,否則我還不要來著的

齊國郡主挑高眉頭,一臉嚴肅清高狀,「君子不畏懼權勢,任你風水雨大,我是不動如松

林熙菡突然對自己初見齊國郡主羞澀單純的樣子有了疑惑。

意歌娘子的表演多次被打斷了,林熙菡經歷了甄玲那段,心里對宮中也少了點拘謹,得樂地看起來意歌娘子的表演。

意歌娘子果真是百藝瓦肆第一人,她今日表演的是唐朝有名的故事,《華清宮——恨流觴》。

故事講的酆矢王朝的起源,唐末宗李隆基的故事。

他少年也算英才,從他的祖母武周皇帝手中奪了江山,可惜年紀一大把的時候確實個昏聵的,搶佔了兒媳婦楊玉環做老婆,寵信安祿山等不臣的奸臣,以至于發生安史之亂,毀了大唐根基。

世人皆道,唐末宗就沒有安史之亂,沒有安史之亂就沒有女帝三嫁三寡,沒有女帝三嫁三寡,也就沒有女帝從唐代最後一個皇帝安宗手上奪得皇位。

《華清宮——恨流觴》描寫的就是安史之亂,李隆基出逃不成,被女帝第二任夫君捉住,威逼毒殺楊玉環。李隆基貪生怕死,楊玉環含恨喝毒而死,最後李隆基卻亦不曾逃月兌,被毒殺于華清宮。

意歌娘子身著七彩羽衣與十七人共舞霓裳羽衣,接著一陣陣鼓聲中,跳上大鼓,隨著戰旗,短劍長戈,不斷變換的隊形,挑起了鼓上舞。

威震八方的大唐軍隊散去,閉月羞花的貴婦浴中獨舞,李隆基踏至,意歌娘子與唐末宗共舞。

接著一群小丑跳著胡騰雙刀舞,又一群美麗嬌俏的女子跳起俏麗敏捷的羯鼓舞,意歌娘子也在她們中間獨舞熱情妖媚的胡璇舞。

隨著意歌娘子轉圈,眾人一圈圈散開,留下意歌娘子與唐末宗獨舞,意歌娘子舞,唐末宗和身後羌笛、胡琴對奏。

吱嘎一聲刺耳的聲音,一群大刀侍衛跳起了武士舞,逼殺意歌娘子和唐末宗。

唐末宗哀怨獨笛子,貴妃談琴對樂曲,邊談琴邊唱起了長恨歌,哀傷悲怨。

最後貴妃琴斷,跳起了改編版的白舞。死在了唐末帝的笛音下。

「實在是精彩啊林熙菡不禁贊嘆,怪不得意歌娘子堪稱百藝之首,整個表演從構思到局部到結尾,都是妙不可言,引入心扉,看了她的表演猶如生入其境。

林熙菡仿佛看到整個唐末帝和貴妃的悲傷的故事。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男人的情愛不過是一段哀嘆,女人的情愛卻是一生性命

林熙菡身後人突然一陣哀嘆,痛哭起來。

那人哀傷不已,竟然伏地痛苦起來。

林熙菡嚇了一跳,意歌娘子表演深入人心。竟然讓人身臨其境到感同身受,林熙菡看了表演也為唐末帝和貴妃傷感不已,但不至于像後面那位猶如喪父喪母。

再來宮中嚴禁不祥的哭涕。這也是為何剛才甄玲幾個少女家人哭求皇後時,皇後震怒的原因,實乃不詳。

「宗姬,快別哭了,快別哭。這還在宮里呢……」身邊人勸誡道。

齊國郡主見狀嘆息一聲,「那是樂安宗姬,她母親是前朝有名的樂安郡主

林熙菡一听修眉輕蹙,難怪如此傷痛來著。

樂安郡主是先帝時極為得寵的郡主,與貞安宗姬不同,她民間名聲極好。溫柔賢惠,飽讀詩書,心地善良。富有同情,是先帝時期有名的賢郡主。

可惜是其父參與了作亂,她亦被牽連除了宗族身份,成了平民。

更為可怕的是這個樂安郡主出宗前犯了一個錯,那就是她的婚姻。

樂安郡主原是被許宣平侯世子張越。

張越此人頗具才學。卻與其母一般長相丑陋,個高不足五尺。且體弱多病,身負頑疾,還比樂安郡主年幼五歲有余,乃是先帝一次醉酒遭張越外祖父算計,許諾給宣平侯府的。

先帝酒醒就懊悔不已,想要耍賴悔婚,張越外祖父郭丹又是個混賬不清的,先帝好名聲,不好做那毀名聲的事情。最讓先帝嘔的就是宣平侯僅一子,先帝想找個漏洞換個人都不行。

以至于樂安郡主的婚事一拖再拖,一直到了張越成年,樂安年過雙十,其外祖父殺到王府,婚事都沒定下來。

郭丹和郭母也是糊涂至極的,怕郡主這一拖再拖,自己外孫兒子就娶不到老婆了,故一次花宴設計了樂安郡主。

哪里知道機緣巧合被張越的父親宣平候所救,毀了名節,先帝又覺得嫁給隨時會死的殘廢張越還不如嫁給風流倜儻的宣平候為妻,再來嫁給人家做平妻總比做個沒有名節的道姑強。

于是郭母算計來算計去,沒得個媳婦,反而丟了自己千辛萬苦謀劃來的正妻身份。

宣平候張讓為人真正,品貌俱全,當年也是受了郭丹和郭母算計才不得不娶了面貌丑陋,形容卑劣的郭母,他與樂安郡主相結合,自然是錦瑟和鳴,夫妻和睦,沒幾年就陸續生下了三男一女。

若是沒有王爺叛亂,怕是夫妻二人此時亦是一對令人稱羨的神仙眷侶。

樂安郡主與旁的受牽連的郡主不同,她本不是合乎大胤律法的正妻,不過是礙于郡主地位與郭母平起平坐的平妻。

她性子柔弱,一朝沒了郡主身份,便任人宰割,而張讓骨子里又多有迂腐,不通世俗,少有搭理家業的。

當時張氏一族也是成日如履薄冰,張讓疲于奔命,更是難知府上情況。

而郭母把持家業多年,樂安郡主不善權謀,心中愧疚郭母,與宣平候常住郡主府,她沒了郡主身份,搬入了郭母把持的郭府,當時境地可想而知。

更讓人難受的是樂安郡主實乃真善,她受盡委屈,卻不忍將她的處境告訴宣平候,以至于宣平候歸來時只看到樂安郡主傷痕累累的尸體,宣平候才知道他不在的時候,他覺得一向憨厚本分的郭母如何對待郡主的。

宣平候和樂安郡主的故事听起來實在有點像唐末帝和貴妃的故事,只是宣平候並不曾逼殺樂安郡主來著,難不成里面還有緣故。

林熙菡疑惑地看向齊國郡主,齊國郡主嘆道,「這皇家女選夫君還需要看得清,張讓和樂安郡主並不如世間所說的那般美好。你當張讓這個能當上位高權重的侯爺,是那般不清楚的人。他不過是坐等樂安郡主被郭母逼死,再掛上個深情的名號

齊國郡主一說完,齊國郡主左邊的郡王妃也忍不住調過頭來,八卦道,「也就樂安那個糊涂的,自己等死罷了,要是我非宰殺了張讓和郭嘉然這對賤人。什麼郭嘉然的錯,沒有張讓這個當家男人默認,郭嘉然這個面丑心黑,腦袋不清楚的能逼死樂安。不過是等樂安死了。他又能討好今上又能賣個好名聲而已

林熙菡一听,也明白了幾分,樂安郡主的父親是性子驕傲自負的晉王。也是血統論的典型,像來看不上今上這個成年弟弟中年齡最小,身份最低的,沒事就刁難欺負一下。

林熙菡一陣嘆息。

樂安郡主是當年自己赴死的,但是這個赴死不見得是糊涂。她可是清楚的知道,樂安一死,先皇當時就痛悔不已,臨死前都說是自己毀了樂安。

樂安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是有了爵位,長子成了宣平候世子,次子和幼子亦恩封了兩個正四品縣子。就連唯一的幼女,也是今上登基第一批恩封的宗姬。

母為子而強,何況是死一字呢?

樂安郡主必是知道夫家娘家不可靠。她若是不死,亦是苟延殘喘,飽受欺凌,不若一死,博得天家同情。恩封子息。

林熙菡掃掃擦臉的樂安宗姬,就看樂安宗姬的封號就知道天家想法了。是將樂安郡主那份補償給其女。

還能算計郭母,斷了郭母和其子的生路。

林熙菡想到偏居宣平候府的郭氏母子,郭母娘家郭家先帝時就敗落了,張越少年才名卻失了世子身份,參加科舉也是屢次落榜,如今不過是個舉人身份。

皇女再沒身份,總是皇家人。糊涂的是這二位。

林熙菡又想到一心赴仕途,年年拜祭樂安郡主,寫下無數哀戀詩的宣平候。

樂安郡主算計的最主要的就是宣平候這個枕邊人。

宣平候為了利益與樂安郡主相處,不見得二人就沒有感情,人有心,相處久了,總有情分,他們膝下四個子女,情分定是比郭母好的,日後宣平候定會偏寵四個因他沒了母親的孩子。

且活人比不過死人,樂安郡主死了,她的美好只會越來越被美好,宣平候對著丑陋粗鄙,殘殺他枕邊人的郭母,只為越發思戀善良美好的樂安郡主。

林熙菡想完了宣平候家世,就看起了宮宴表演,只是前有甄玲鬧事,後有意歌娘子精彩絕倫的表演,這台上的藝人才藝再精湛,這在場了世家貴婦們都少了幾分興致。

林熙菡暗想還不如听各家勛貴家的八卦來著,張家長李家短的,總能透露些消息,比如她就听到了一個有利的消息。

李荀棐這個消失了多年的朋友,竟然回到了李家來,還恢復了身份,實在是個令人驚嘆的消息。

亥時一刻,宮中藝人表演才結束,宮人敲響牛皮鼓,皇後娘娘宣布拜牛神織女,宮人們引著女眷出了殿門。

殿外高台上擺著祭拜的茶、酒、水果、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開始對月祭拜,祭拜完了,各自又在御花園里采摘了一朵花,插在鬢間,這個時候各命婦女眷就可自行散去。

只是官宦女眷都是聰明的,這娘娘們可以散去,她們是不好提前走的。

每年御花園各個亭子都會舉行各種斗巧比賽,皇後娘娘、太後娘娘還親自賜下了各種獎勵,派遣身邊人舉行斗巧比賽。

各世家閨秀均是奮勇參加,爭奪的不是獎勵,而是斗巧比賽上大放異彩,得到貴人關注,好早早被未來婆婆相中定下來。

大胤的夫妻姻緣完全是父母之命,而這父母之命中,更多的是婆婆挑選,若是公公早早想要聯姻的幾家,就會讓妻子去參加各種花宴會,來相看媳婦。若是公公沒有想要聯姻的家庭,便是婆婆在日常花宴中給兒子挑選一兩個喜歡的,回去比對一下女子家族是否有聯姻的問題,定下一個。

你說兩情相悅,極難,想要相悅,也看婚後。

大胤禮教嚴厲不及前朝開放,這一般閨閣女子不能隨意見外男,甚至就連家中父兄叔伯都與後宅女子多多避嫌。

像林熙菡當日在老宅林二老太爺家的幾個伯伯兄弟她都沒見全,到了林國公府,更是如今只見過內宅女眷,不是林氏族人不懂禮貌,世情就是如此。

若是那個家里的男主子們隨意就可以見到你這個客人或者親人,那才是對你不尊重來著,把你當歌姬流鶯對待,才隨意見你。

這也是為何閨閣庶女都拼命討好嫡母,妾待均不敢違背正妻的原因,實在是男主人難以掌控內宅,他庶女與他不能隨意見,否則會敗壞名聲,庶出兒子也難以隨意進內宅,他難見生母。

就像三太太身邊的蘅娘、蓴娘姐妹她們對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都不大認識,親生父親林三老爺一天都難得見上一面,這還是林三老爺不務正業來著。

若是像老林國公那等子為家國付出的,他估計自己庶出的女兒也不見得認識。

林熙菡就曾听林玉 說過幼年和老林國公去了越州,經過某處救了一婦人,過了幾個月,才知道那婦人是老林國公的庶出妹妹,林玉 的親姑姑。

但是嫡子嫡女間又是不同的,世家嫡女是非常受重視的,她們亦會參加族祭之類的,族中人至少都會認識她們。

林熙菡未滿豆蔻之年,參加這類斗巧反而過于張揚,所以她就乖巧地看著齊國郡主斗巧,又和松煙、紫雲到處閑逛,順便看看崔表姐斗巧來著。

崔表姐今年剛至豆蔻之年,正是參加各種花宴的好時機,斗個巧,也是極惹人眼的再來林熙菡對崔表姐的技藝一向極為信服。

林熙菡轉了一個圈,到了絳雪軒,突然看到換了發髻的林熙蕙,冷笑了兩聲,對松煙耳語了幾句。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