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五十一章 知未來

作者 ︰ 旻寧

唯有張貴的長兄張富在經過兩酷刑之後,交代了接應主子的事兒都是其父母,張貴兄弟只被安排做些傳遞消息,挑撥薛家主子間的矛盾的事兒。這次,張父將薛家兩兄弟出行的目的如同往常一樣匯報到幕後主子那兒,突然接到要讓薛氏兄弟在宣州晚上一段時間再出發的消息。張父想不是什麼難事兒,便安排了張貴做這事兒。張貴自在薛三爺身邊長大,對薛府薛三爺多少有些感情,也是第一次做這種背主的事兒,自然有些緊張,計劃比較粗糙,一下子就被揭穿,反而將整個張家拔蘿卜般拉了出來。背主的張家人按家法姐被亂棍打死,唯有張貴的兒子和媳婦留在了下人房里。張貴在得到薛府傳來其親人的消息時,一下子被打垮了般,不言不語待在密封黑屋,也不似開始那般大喊大叫的了。第二日,張貴便自殺了,給甲板上留下一行字,對不起,三少爺,心京城。薛二爺微微嘆了口氣,看著漫漫江水,對薛三爺道,「三,你去問問九娘,這船能不能快些行走?」薛三爺見二哥憂心忡忡的樣子,心下也是惴惴不安,「二哥,是不是出了什麼大事兒?」「怕是真的兩江有水災,而且就在兩個月左右!」船越往北行,這暴雨越下越大,水平面也越來越高,水流一直不能快速流入大海,若是後面一段時間再繼續下這樣的連綿大雨,江南必受水災。薛三爺雖然不知道薛二爺如何猜到的,是不是真的有消息,但出于對哥哥信任與尊重,他還是跑去問了林熙菡。林熙菡听了薛三爺的發問,也喚來了安伯,問了船速問題。安伯沉思了片刻道,「這龍尾翼原先兩舷安裝了二十四個車輪,還張了十帆,兩舷水手按隊腳踏,借著風力,可日行千里,快如飛梭「那還不快點讓人啟動了車輪?」薛三爺性子急,紅著眼,快速催促起安伯。「可主家考慮到男僕粗鄙,怕沖撞了主子們,又恐這些佔了地方,主子們怕是生活多有不便。何況姐女兒家……」安伯有些猶豫,這二十四輪若是裝上來,再張十帆,甲板上幾乎無人能走動,何況怕萬一外男沖撞了姐,豈不是壞了姐名聲。薛三爺也知道安伯顧慮,左右為難地看向林熙菡,林熙菡心中微澀,道,「安伯,現下正是東南風,還是快去張帆吧。惠兒順便讓蘭嬤嬤從後船將家中男僕調至兩舷,速速往蘇州快行安伯點頭稱是,便和惠兒出了船艙,去自去安排。薛三爺心中感激也是無從答謝的,便道,「九娘,大義。此次若水災必……」薛三爺的懇切,林熙菡卻是不願意听這些話兒的,她打斷薛三爺的話道,「如今,我們便是一二分猜測江南河堤出了問題或者是江南恐有水災,也還是希望是我們多想了的。不然便是多有提防,百姓還是多少會遭了殃林熙菡短短五年多並沒有經受過大胤的水災,但是史書上無比描寫這些災**的措不及防、可怕毀滅。故林熙菡跟著薛家兄弟做些荒謬的決定不是為了什麼大義良善,也不需要世人贊嘆或感恩,而是出于本心,心中害怕,故不希望這些恐怖事兒降臨大胤,來到自己身邊。林熙菡又見薛三爺若有所思,怕他多想,又問道,「薛大人收到了信件是否于崔大人信,請崔大人上報朝廷,督促各地方衙門關注薛虯乃是武官,文武不干,政務之類的,薛虯是不能給朝廷上報的,他只能通過崔大人上報朝廷、安排地方抗洪。《》「父親大人一接到二哥的信,就立即將揣測疾信給了崔大人,但是這只是二哥揣測,畢竟沒有什麼實證薛三爺沒有完,林熙菡還是听懂了他的意思,朝廷上報要講究事理實據,不能憑借主觀臆斷來上奏。薛氏兄弟只是通過家奴阻止信件送至崔府的時間,猜測江南有水災,崔大人將這個理兒上報朝廷,那簡直是個笑話。不過崔世元生來謹慎多思,薛虯的信,他不管信不信,他都會加大防堤的力度,本來夏季江南就是易發洪水的,預防關注一下,總是沒有什麼過錯的。能夠盡多少心就盡多少心吧。林熙菡這一想心中舒坦多了。「那張貴那兒審出些消息了嗎?」林熙菡大概也是知道些張貴情形的,整個船上畢竟大多數都是林家家僕的,林熙菡想知道消息,還是靈便的,但薛三爺卻不想計較的。「張貴死了,一家都沒了薛三爺意志有些消沉,被女乃兄弟背叛,總是讓人難過的。「妹妹,這次大概又是京都朝堂黨派之爭,引發的朝堂矛盾。這下世家閣老少些為了私利爭斗,這大胤下便是百姓心中的一等一的盛世「百姓就要能吃飽了飯,便覺得下是盛世了。可惜,大胤百姓多是看吃飯,吃不飽。世家是看祖吃飯,吃一輩子林熙菡淡淡接了薛三爺的話,往常道薛三爺是個沒注意的,但現在看來他心中有思有想,只是包裹在薛三爺的軀殼里。「京城那些閣老的——」薛三爺有些微嘆,心中頗為不平,京都竟然早早猜到了水災的消息,卻不思防洪抗戰,反而為了蠅頭利處處算計其他派系。林熙菡笑笑,她倒不認為是閣老的手段,這些軟刀子手段多是內宅的主意,自然內眷的主子是否默認參與了部分,林熙菡卻是不知道的。男人朝斗無所不做,無所不為,只為了利益,但是他們的算計還是多趨于利益和理智,然女人的算計多是狠辣陰毒,多魁魅魍魎之計,無大局觀。原林熙菡還奇怪這些不算高明的手段為何次次能夠成功,這些有失仁道的手段為何透著些玄機,好似生知道別人不知道消息信息的。林熙菡原想膠州被敵方掌控的多,林府薛府探子多,所以膠州官員信息完全被掌握了,或者是京城閣老早早便算計,但那些巧合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又相互矛盾。比如薛嬌等人被環瑯閣擄了去,薛府滿門尋找,他是如何得知膠州兵防和時間,比較膠州府兵是半月一改,膠州地圖也是秘密的,下知道的唯一薛家心月復。可偏偏林熙菡從女乃嬤嬤祖孫那兒得到消息,這膠州城兵防地圖卻是從京城傳來的。京城如何得知膠州府的事兒,若是得知為何要從京城傳到蘇州再到膠州,與其如此留有把柄,不若直接于膠州海域送于倭寇,反而讓人完全模不著頭。比如,那人如何得知林玉 夫婦出發去錢塘的時間,夫婦二人也是突然打算拖了兩才走,他們得知東院下僕發放,賊人趁機攻進來,還可以是打探來的消息。可這時間完全是林氏夫婦突如其來,並非為了什麼重要事情更改的。倭寇攻城的時間可以是與倭寇勾結算計的時間,薛大人晚來亦可以是倭寇詭計,京城貴人突至也可以是倭寇打探好的。但是膠州匪禍大城焚燒,百姓家散,為何做那白事兒的、藥材的和木料石塊的商賈幾個月前便得了消息,將大量貨物送至宣州,好似就等著膠州匪禍,來賺些災死人錢。那陳氏道紅白事兒的商人好似早早預測了般,將大量膠州需要的物資都壓在宣州。林熙菡就心中記下了,後來安伯來了,林熙菡便將此事告知。安伯年老經歷多,一下子看到諸多疑點,立即遣了兒子管事去探查了一番,得到結論更是讓林熙菡等人驚詫。宣州一家商行早有預料,幾個月前在京城開了,便匆匆帶著大量貨物到了宣州,林熙菡原猜測巧合或者商賈與倭寇勾結,可這就是勾結攻城的時間什麼的,也難以預測的,甚至倭寇被剿滅的時間總不會是倭寇用性命計劃的吧。商賈一早便知道倭寇被滅的時間,倭寇一走,就進城,連膠州城百姓都不知道倭寇什麼時候被剿滅,他們便知道了倭寇沒半個時辰,貨物就壓到了膠州城。甚至倭寇攻城,竟然幾前便知道了攻城當日是東南風,所以才在東南邊澆了火油。讓膠州城一下子火風中燒了起來。這些太巧合了,好像生有預測般。故薛二爺道,有人生知前世今生,林熙菡才被點醒。若是有人知未來之事,他自然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兒。膠州匪禍總總異常也就解釋得通了。這也是薛二爺猜測江南可能有水災,有人打算利用水災做些什麼。林熙菡立即就相信了薛二爺的猜測。安伯從上次探查後,就一直關注宣州那家商行,本來林熙菡打算停靠宣州也細細探查一下那家商行底細的。那家商行一到宣州就忙著四處購買糧食,粗布,偏偏到處買了許久,也不見將貨物運送,好似等什麼時機。林熙菡在薛二爺到水災時,心中就想商行京城的主子怕是早就猜到江南要發洪水,或者他們有計劃破壞掉江南河堤,但是河堤廣長,破壞掉一處,也不過是一處水災。看商行各州收購糧食的架勢,至少是兩江之地的水災。故生知前世今生,可能性更大。至于商行的主人是誰,還要等到林祥從京城歸來。

^erwe^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