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 第十四章 庸人自擾

作者 ︰ 旻寧

更可怕的是王皇後不僅僅是一時義憤的報復。

姬文璟手上有近八十萬的精兵,而南胤不過是近幾年征錄地方番兵,還不到五十余萬,其中還有二十萬被派遣去了支援文永康這些抗蠻的老將去了。

若不是姬文璟倒逆施行以及天災**,南胤根本無與北胤一戰之力。

而南胤最後能夠攻下燕京府,並且讓姬文璟無再戰之力,不得不攜帶唐蕊西逃。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王皇後為首的王氏家族,借著新生太子的身份以及眾人對唐蕊的不滿,挖走了姬文璟手上一半的兵力。

故南胤對北胤的戰爭在燕京府一戰不算最艱難的,最艱難的反而是攻下皇城後,圍剿王皇後鴨綠江之東的新領地。

不過很快王皇後這個聰明的女人就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她派遣使臣,以她擄走的憲宗舊臣以及大胤名人義士,換取東京和漢江兩個封地。

並且作為交換,她願意以太後的身份,替小太子對姬少康俯首稱臣,呵斥姬文璟倒逆施行的種種罪狀,向京都憲宗求封東京王妃以及小太子為東京小王爺。

憲宗及大胤朝臣不由不對王皇後這個女流之輩刮目相看,經過多次商談,最終憲宗昭告天下,姬文璟謀逆七宗罪以及姬文璟一干亂黨的罪狀和諸如此列的懲罰。

而王皇後母子改為棄暗投明的降臣,並以協助南胤大戰成功的種種功績,封為東京王妃以及東京小王爺,其母子食邑便是東京和漢江兩地。

當然母子二人的近四十萬的精兵,有泰半的精兵被憲宗分化和編制分往各地駐地,只留下不到十五萬的地方常駐兵用于保護東京王妃母子。

憲宗仁義的做法取得了朝里朝外的大儒和名士贊賞,而憲宗夫婦卻不得不苦笑面對這些美名,天災**,連連戰爭。民不聊生,苦的是天下老百姓。

滿目蒼夷的大胤朝打不起了。

憲宗夫婦不得不對拿捏得恰到好處的王皇後妥協,做下了東京和漢江兩食邑的妥協。

特別是王皇後最後一手帶走了諸多為南胤做出巨大貢獻的名士名臣,憲宗夫婦背不起罵名,扛不住滿朝文武世家的指責。這才無奈做出了這場荒唐的交換。

憲宗的旨意已經下了。哪怕心有不甘,也不得不將漢江和東京兩府交予了王皇後等人,並且派遣臣子去東京王爺的封地接回「被王皇後所救助保護」的大胤臣子。

而其中就有一著不慎的伍敬行以及暈乎乎的崔閣老。

崔大郎便以祖父在外的孝道。自請去了東京府接回這些老臣。

這個秋天有點冷。

晚夏天剛過,秋天剛到,柳舜華終于在早產下一個羸弱的女兒,就去了。

柳舜華最後也沒等到正在東京和王皇後交涉人質的崔大郎,當然她到死也不曾想過要見崔大郎。

柳舜華一直到死都怨怪崔大郎對她不夠用心,對她無情,對她有了貳心,怨怪崔家上有歹毒的婆婆,刻薄的小姑子。別有居心的表妹。

柳舜華臨死前還防備著崔家這群人,喚來柳家的長輩和自己的親弟弟,將她的嫁妝通通備了案,一份為二交給了婆家宗族以及柳家宗族代管,而契書和日常打理就交給了她的親弟弟柳小舅子。

崔家富裕,崔大舅母也從不曾對這個兒媳婦有過什麼歹意。雖然被兒媳婦臨死的舉動惡心了一把,也憐惜她少年早夭,臨死前的一顆慈母心,也不得不忍了下去,無視她這些防備不信任婆家的舉動。

柳舜華的嫁妝造冊在嫁妝入崔家府庫前就造冊好了。直接取了來,給崔柳兩家人觀看無二後,就在衙門和銀號立了契書。

柳舜華許是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想起女兒還在崔家過日子,這般舉止實在得罪了婆婆和公公,就留下遺言,將契書的一份交給婆婆保管。

崔大舅母想要拒絕,但人已經死了,柳舜華的女兒也是她的孫女,也總不能完全不管。

可惜崔大舅母這份心思最後還是被柳小舅子夫婦給惡心到了。

這柳小舅子又像上次一般模進了柳家內院,想要看看崔家是否暗地里虐待了出生十幾天的恬姐兒。

柳小舅子這次不像先前那般幸運,崔家新至毫無防備。

崔家僕從護衛上次失誤很是吃了虧,這次又見上次的罪魁禍首至,新仇舊恨,當然故作不知柳小舅子的身份,往死里揍了他一頓。

柳小舅子吃了這樣的暗虧,按理說聰明的人就瞞了過去,沒想到柳小舅子的媳婦卻不是個聰明的,相反相當茹莽,反而鬧鬧咧咧的鬧到了崔家門庭。

柳小舅子的媳婦是江東魏家的嫡女,是個武勛世家,性子粗魯,大大咧咧的不甚在意禮教,按理說她不該嫁到柳家這樣的文人家庭。

可惜世上總有讓人不如意的,憲宗夫婦出于某種心態,故意將魏家人人避之不及的女兒嫁到柳家門庭。

當然魏家女兒也不負憲宗夫婦的期盼,短短半年不到,先是攪得柳家老牌子的世家不得不將柳小舅子夫妻提前分了出去,還多次動用族規教訓了柳小舅子夫婦。

可便是這樣魏家夫婦的殺傷力還是不容忽視的,幾句挑唆和攛掇就唬得吃醋嫉恨,心胸不夠寬的柳舜華走上了偏路,自己逼自己,一命嗚呼了。

魏氏上不是崔家的老輩分親戚,下不是崔家媳婦小姑子,半點血緣關系全無,崔家也不怕她丟了名譽影響了崔家,當即很是不客氣地將魏氏攆了出去。

魏氏臉面全無,當即跑到了婆婆池氏那兒挑撥起來。

柳舜華的母親池氏知道自己女兒的事情怨不得崔家,但是到底是自己的女兒,身上一塊肉,心里還是對崔家有了幾分怨懟。

池氏心中不滿,還知道憐惜在崔家過日子的小外孫女恬姐兒,忍著傷心,給崔家賠禮道歉了一番,就收拾起魏氏這個讓她早就不滿的禍害。

魏氏被教訓了一通,柳家人就給柳小舅舅謀了一個遠放西北的差事,來了個眼不見心不煩,將他們夫婦二人打發得遠遠的。

柳家這一番動作,自然瞞不住姻親崔家,投桃報李,崔家人也給滿月的恬姐兒舉行了盛大的滿月宴會,並承諾崔大郎給柳舜華會守喪妻的舊禮,且為了恬姐兒的將來,期望先夫人娘家幫著尋個能照顧好恬姐兒的繼妻。

崔家做得光明磊落,池夫人心中還有隱愧,不由對崔家親昵了幾分,來借此表達崔柳兩家的姻親關系不會隨著女兒過世,而存了間隙。

崔柳兩家到底存沒存間隙,兩家人心里清楚,面上好歹是平和親昵的。

冬天第一場大雪,京都崔家的舊府宅終于重建完成,崔閣老也被崔大郎接了回燕京府,等著金陵的崔家人至。

林熙菡一行人在小年前,終于抵達了故地。

而恬姐兒也終于第一次看到了她的父親崔大郎。

林熙菡很是憐惜恬姐兒這個和她一般喪母的佷女,對恬姐兒很是熱情,日日拜訪,詢問恬姐兒吃穿用度。

林熙菡的好意,卻害得恬姐兒的女乃娘緊張不已。

恬姐兒身邊伺候的都是柳舜華的舊人,柳舜華和家里兩個小姑子不和,她身邊的人皆是清楚明白,尤其柳舜華最後鬧僵了總有林熙菡那碗春茶的事兒。

恬姐兒身邊人防備林熙菡,林熙菡不是不知道,但她慣是自作自是,不受旁人影響的。

何況林熙菡明白春茶的事情敗露根本不是崔大郎看了自己的用度,而是崔十七爺爺的告狀,和崔大舅母房里的用度短缺,才照成了夫妻二人矛盾。

柳舜華最後的坦白不過是做賊心虛,越發惹惱了崔大郎這個剛正的。

林熙菡一日三見,照常不誤。

直到池太太上門拉著林熙菡的手,說是要幫林熙菡做媒,林熙菡和崔大舅母才反應過來柳家人的心態。

敢情他們是害怕林熙菡親上加親,做了恬姐兒的繼母。

林熙菡無語,不說她和崔大表哥年齡相差極大,不在佳婚之列。

就說她林家嫡女,明獻宗姬的身份以及萬貫家財,林氏一脈和崔氏一脈就不會讓她做了低人一等的繼室,崔林兩家好歹有女兒的,哪里能壞了名聲,欺凌孤女來著。

再來林熙菡的宗姬身份是造了冊子的,婚嫁由不得家中長輩,全听皇恩。

池太太也是清楚知道林熙菡這些事兒的,但是愛之就會悚之,她就怕萬一林崔兩家來個親上加親,崔大郎又對小表妹起了憐惜之情,這去求了聖旨,憲宗這個做皇帝的總不能做了扯散鴛鴦的惡人。

萬一這事兒成了,林熙菡自小長在崔家,崔家自上至下皆是偏心于她的,崔大郎也對這個青梅竹馬的小表妹疼愛有加,等到林熙菡一生下自己的子嗣,崔家如何能夠不偏愛了林熙菡的子嗣。

池太太想到了自家苦命的恬姐兒被冷落的場景,一顆心就碎了一地。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最新章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文閱讀 | 在古代打醬油的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