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 第一九二章秦國春祭(下)

作者 ︰ 木林森444

從渭河邊回到王城之後,也就開始春祭的下半部份,其實這時的內容,己經和春祭沒有什麼關系了。而且這一部份的內容是在王城內的宗廟進行,把百姓都隔絕在外,不過秦王政後宮的嬪妃,還有其他的女兒,也都可以參加這里的祭祀。

秦國的宗廟在王城的左側,佔地十分廣大,比王宮只略小一點,而且以青灰色調為主,在宗廟大殿位中軸線的位置,其他的建築也以大殿為中心,向兩側擴展,規模宏大、氣氛莊嚴。

這時在宗廟里己經布滿了秦軍的士兵,齊聲高唱著無衣之曲,在慷慨激昂的歌聲中,秦王政帶領著自己的後宮嬪妃、宗室、文武官員走進宗廟,進入到宗廟大殿,而宗廟大殿的神台正中,供奉著是天帝的神位,而緊挨著天帝的神位,就是秦人的始祖大業。因為大業的母親,是上古天帝之一的顓頊帝,因此秦人也有資格自稱是天帝之孑,也就是天子,那麼秦代周,也就有了合法性。

在大業以下,是大費、大廉、大駱、非孑等歷代贏氏的先祖,然後是莊公、襄公、文公、穆公、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秦國的歷代先王神位,密密的排了有近百個神位。

而在神位前方的祭台上,並排放立著八只近一人高,呈青灰色的八座三足大鼎,鼎形莊嚴凝重,而且鼎身上刻滿了曰月龍鳳山川鳥獸星辰雲雷水澤草木等等花紋,雕刻精美、細致,象征著天地萬物盡在其中,極居氣勢,讓人不由自由的生出敬畏的感覺來。

這八座三足大鼎就是著名的九鼎,是過去周朝王室代代相傳的傳國至寶,也是周天子鎮懾天下的神器。

傳說上古聖王大禹治水有功,天下歸心,因此舜帝將天子之位禪讓給大禹,而各方諸候進貢各地的銅需,費千萬人之力,才鑄造了九座青銅寶鼎,代表天下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獻給大禹,像征著諸候們向大禹臣服。

而大禹接任了天孑之位以後,就用這九座青銅寶鼎來裝盛九州諸候進貢的貢品,向天帝祭祀,表示他的權力來自天帝,是代表天帝統治人間,並且可以永遠受到天帝的庇佑。因此九鼎就成為人間君王的至寶,有了九鼎,君王就可以和天帝溝通感應,並且得到天帝的認可和庇護,國運昌盛,王位永固。

大禹死後,其子夏啟就憑借九座青銅寶鼎的神威,改禪讓制為傳襲制,並且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

夏朝滅亡,商朝建立之後,定都于殷後,將九鼎遷移至此,成為商朝的傳國之寶。而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周朝又得到了這九座青銅寶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洛邑的太廟之中,從此以後,九鼎就為周室所有,仍然是做為祭祀用的盛器,諸候向周天子進貢的貢品,按照地域裝在九鼎中,向天帝祭獻。

而自從周平王東遷之後,周室衰弱,于是強大的諸侯對九鼎便產生了覬覦之心。在周定王時期,楚國強大,楚莊王以攻擊陸渾之戎為名,率軍逼近洛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遣大夫王孫滿勞軍,而楚莊王在接待王孫滿時,向他詢問九鼎後小大輕重,雖然被王孫滿以「鼎之輕重,諸候不可相問」駁回,但這也表明,諸候們己經開始有了滅周之心。

後來楚靈王、秦武王、楚頃襄王、齊湣王等諸候也有動心爭奪九鼎,而周朝周旋在各大國之間,費盡心機,利用各大國互相牽制,竭立的保住九鼎。

其中最危險的一次是在前307年,秦武王派樗里疾率領百輛戰車先到達周都洛邑,周赧王派遣士兵列隊迎接,秦武王入城參觀九鼎,和力士孟賁比試舉鼎,結果失手落鼎,折斷脛骨而死。秦軍以為觸怒天帝,因此不敢再動九鼎,周室總算是免強保住了九鼎不失。

但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秦國一超獨霸的局面已經形成,周室也終于無力回天了,公元前256年,秦國出兵進攻周室,周赧王姬延不敵秦軍,只得獻城投降,並將九鼎獻于秦國。秦軍將九鼎帶回咸陽,那知在渡過泗水時,代表豫州的那只寶鼎竟落入河中不見,雖然秦軍派人下河打勞,也一無所獲,因此被秦軍帶回咸陽的,只有這八只寶鼎。

不過即使是只得到了八只寶鼎,但秦昭襄王仍然十分高興,將這八只寶鼎放置在秦國淤宗廟中,也是做為祭祀用的盛器,然後經由孝文王、莊襄王,一直傳到了秦王政的手里。

這時在這八座寶鼎中,裝滿了向天帝和秦國歷代先祖、先王祭獻的貢品。秦王政首先恭恭敬敬跪在神台前,連拜了九拜,然後向天帝和秦國歷代先祖、先王宣該祭文,表示自已滅趙的功績,並且向供台上獻上了幾件從趙國王宮里搜羅出來的寶物,其中有趙王的王冠,青銅劍,大印等等,還有趙國的傳國之寶,和氏壁。

隨後嬪妃、宗室、文武官員們也都依次向神位跪拜行禮,秦王政這才開始封賞這次滅趙之戰的有功將士。

首先受封的是這一次攻趙的秦軍主將王剪,雖然這一次滅趙之戰,秦軍的損失也非常重大,而且差一點就被趙軍擊敗,但畢竟最終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王剪做為全軍的主將,自然是功不可沒。

而且從戰事發展的進程來看,王剪的指揮基本也沒有什麼失誤,之所以處處被動,主要的原因就足趙軍的主將是李牧,這幾十年以來,能夠和李牧打成這個樣孑的將軍,王剪還是第一個,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他在井陘拖住李牧,楊端和也不可能那麼容易就攻破漳水,佔領邯鄲,因此秦軍最終轉敗為勝,王剪的作用也確實不容低估的。

秦王政加封王剪為上將軍,爵位晉升為大庶長,食邑增加兩千戶,賜黃金百鎰。上將軍是秦國最高的武將官職,並不常設,只而能被封為上將軍,無一不是為秦國立下特大功勞的武將,如為秦國攻取巴蜀的名將司馬錯,取得長平之戰勝利的白起。因此王剪受封為上將軍,也就能夠和這些名將並列。

大庶長是商鞅變法之後設立的爵位,名列二十級爵位中的第十八級,僅次于關內使、徹候,相當于列國的上卿之位,己經可以有資格獲得封地了。

第二位受封的就是韓騰,他被封為大將軍,爵位少上造,賜食邑五千戶,賜黃金二百鎰,並將韓騰部的軍隊賜號南陽軍。

其實誰都清楚,這一次滅趙之戰,功勞最大的並不是王剪,而是韓騰。秦軍在南線突破漳水,攻佔邯鄲,都是韓騰部軍的功勞,而且韓騰又率軍馳援井陘,派人刺殺李牧,又率先攻破趙軍的大寨,可以說如果沒有韓騰,這一次秦國的滅趙之戰,是鐵定失敗的。

因此盡管韓騰由一個地方官員一舉晉升到大將軍,成為秦**方僅次于王剪的將軍,可以自領一軍,獨當一面了,幾乎是連躍數級,但秦國的文武大臣們都不覺得意外,因為秦國一向是以軍功論獎的。

第三個受封的是楊端和,也被封為大將,爵位普升為大上造,加食邑一千戶,賜黃金百鎰。

受封的秩序,其實就體現了功勞的大小,不過韓騰畢竟是外將,而且原來的官職並不高,因此只能排在王剪之後受封。而楊端和能夠在第三位受封,完全就是托了韓騰的福。因為韓騰入趙參戰後,劃歸為楊端和部統領,那麼韓騰所立下的功勞,自然也就有楊端和一份。結果不僅第三個受封,而且也被封為大將軍,爵位還出韓騰高一級。

王剪晉升上將軍,又加了兩位大將軍,現在秦國一共有三名大將軍,另一個是駐守在趙地的蒙武。這也構成了秦**方的最高權力集團,可以參與朝政大事。

接下來是其他的諸將都沒有晉升官職,畢竟這一次秦軍也只是慘勝,諸將也都沒有立什麼大的功勞,只是反打嬴了,當然人人都有功,只是還不足以晉升官職,不過秦王政還是依據諸將的表現,將他們的爵位分別晉升了一到二級,又加了不等的食邑數量和黃金,而凡是參戰的秦軍士兵,爵位也都可以晉升一級,沒有爵位的,則賜一級公士爵位。

而韓騰部下的諸將,也都有不少人獲得了封賞晉爵,成為這一次封賞的最大贏家。

當然,中下級官兵的封賞,不會在宗廟進行,這里只封賞主要的將領。而封賞完將領之後,秦王政又當眾宣布,賜荷華封號弄玉公主,並代蘀自己,主持日常的祭祀。

弄玉原是秦穆公的小女兒的名字,生得容無雙,聰穎絕倫,善于吹笙,嫁給蕭史為妻,在華山定居,蕭史善能吹簫,夫妻合奏,能夠能夠感天動地,使百獸馴服,百鳥合聲。後來夫妻合奏的樂曲競然引得兩條青龍下界,兩人同乘青龍上天,後來秦穆公為記念女兒,在太華山為他們夫妻建廟,封蕭史為太華山神使,弄玉為太華山神女。

因此秦王政將弄玉做為荷華的封號,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征途最新章節 | 戰國征途全文閱讀 | 戰國征途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