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 第五五二章 燕國的希望(一)

作者 ︰ 木林森444

()第二天清晨,天色還沒有完全放亮,太子丹就帶領著從人,離開了代郡,返回燕國。而守城的士兵己經接到了高原的通告,因此也沒有阻止他們,開門放行。

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之後,太孑丹總算是完全想了,畢竟燕國現在並不是不可救藥了,留在這里,也說不動高原,因此不如盡早返回燕國,極積備戰,死守薊京,只等著代軍擊敗秦軍,燕國也就可以得以保全了。

雖然燕國的實力是目前各國中最弱的一個,擁有的常備軍隊不足十萬,而且訓練不足,戰斗力不強,國內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名將。但燕國畢竟是戰國七雄之一,全國的總人口達到近三百萬,成年男子的總數不下八十萬人,僅是都城薊京里就有居居三四十萬,再加上周也附近一帶地區,人口共計不下六七十余萬,因此在十天之內,可以征集到不低于十五萬人的成年男子從軍入伍。還有薊京的城牆高厚堅固,城防設施十分完善,燕國在薊京也屯集了大量的糧草物資,足以支持數年。而秦國進攻燕國的軍隊只有十萬兵力,因此只要是做好充份的準備,積極備戰,組織得當,是完全可以守住薊京的。

另外太子丹也清楚,經過了滅魏之戰以後,秦國的國力受到了相當大的損耗,這一次能夠出動四十萬軍隊,己經是秦國目前國力的極限,秦王政為此還下令全國增稅,可見秦國確實難以支持長久,因此只要燕國能夠堅守一年左右的時間,也許不用等到代軍擊敗秦軍,秦國就會因為國力難以維持,而主動退軍。

不過最讓太子丹擔心的是自己的父親燕王喜是否能夠撐得,這麼多年以來,燕王喜給太子丹的感覺就是才智平庸、治國無能,自以為是,耳軟心活,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如果不是父王背信棄義,執意要進攻代郡,撕毀了雙方的協議,那麼現在的局勢也不會淪落到現在這一步。因此能不能說服燕王喜,讓他下決心堅守薊京,誓死抵抗秦軍,難度可不小,但燕王喜畢竟還是燕國的國君,在位四十余年,在燕國還有不小的號招力,他的態度、決心是守住薊京的重要條件。

當然,對于說服燕王喜,太子丹到還是有一些把握,畢竟他們也是父子,但就算是說服了燕王喜,太孑丹還要面對燕國的眾大臣。

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已有十余年的時間了,對燕國的眾大臣是什麼德行,自然是清清楚楚,這些人都是固執傳統,恪守聖言,坐談立議,無人可及,道德說教,頭頭是道,但臨機應變,經世濟用,富國強軍,卻是百無一能。太孑丹可不敢指望這一批人能夠抵抗秦軍。想來想去,太子丹發現,真正能夠組織領導燕**民抵抗秦軍的,只有自己。因此太孑丹也恨不能馬上趕回薊京去,征集軍隊,布置軍力,好守衛薊京。

但太孑丹盡管著急,也不可能一下孑就飛到薊京去,還是要在路上慢慢的走,不過太子丹的人沒有回到薊京,但心早就飛回去了,在這一路上頭腦里都在不斷的思考,怎樣才能守住薊京,防線應該怎樣組織,征集到的軍隊應該怎樣布置,應該啟用那里人來付責。而其他的事情到是都還好辦,唯有能用的人確實沒有幾個,其實這些年來太子丹並不是沒有像燕國推薦人材,可惜都被燕國的大臣們排擠掉了。因此太子丹也不由得又悔又急,看來燕國真的是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了。

太孑丹在秦國為人質十余年,對秦國的政治體制也做過一番研究,也體會到秦國富足和強大,完全就是因為商鞅變法之後,為秦國留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秦國始終保持著強大。而燕國在燕昭王的時代,也曾進行過一次變法革新,勵精圖治,使燕國一度強大起來,曾下齊七十余城,差一點把齊國打得亡國。

但這一次變法,並沒有觸及到燕國的傳統政治體制,主要做的只是休養生息、整頓吏治、任用賢能,訓練軍隊等幾項最基本的事情,更多是依賴燕昭王的個人英明勤政,在維持著燕國在傳統政治體制的規範內走向富強,但這種靠人治的手段當然是不能長久,因此在燕昭王一死,燕國就立刻恢復了原樣,首先是讓齊國咸魚翻身,重新復國,而接著又因為對外的決策失識,把趙國當作自已的敵人,結果幾度被趙國打得大敗,國力再度衰弱下來。

太孑丹回到燕國之後,也有好幾次建議燕王喜,枋校秦國進行變法,但無一例外的都遭到與燕國大臣們的強烈反對,理由就是祖制不可改,結果只好做罷,後來太孑丹又全力策劃刺秦的事情,也就不再提變法的事情了。

但現在太孑丹才發現,燕國的局勢原來已經敗壞到了這個地步,如果這一次能夠保全燕國,等秦國退軍之後,自己一定要說服父王,枋校秦國進行變法,使燕國再度強大起來。

代郡離燕國本來就不遠,而且還修好了平坦的馳道,因此行走速度很快,一行人只用了八天的時間,就從代郡趕回到了薊京。

到達了薊京之後,太孑丹也不顧一路的車馬勞頓,趕到王宮中來見燕王喜,將自己的這一次代郡之行的結果告訴給燕王喜。

听太子丹說完之後,燕王喜不禁臉色大變,顫聲道︰「如果代軍不來援救我燕國,豈不是危矣嗎?如此看來,薊京己不可守,還是逃到遼東去暫避秦軍吧。」

太子丹忙道︰「父王放心,局勢尚不致此,我燕國仍然可以保全,我大燕立國八百余年,而薊京仍是我燕國的根本,在薊京建都近八百年,根深蒂固,我燕國的宗廟,還有歷代先君的靈價陵寢都在薊京,豈能輕易放棄,而且逃到遼東雖可暫避秦軍,但如果秦軍追到遼東,父王又能再退到何處去呢。」

燕王喜的臉色稍緩,道︰「你有什麼辦法可以保全薊京。」

太孑丹這才將代郡、燕國、秦軍這三方之間的復雜關系向燕王喜詳細的講說了一遍,並且著重說明,雖然代郡不會來救援燕國,但同樣要和秦軍激戰,而且戰勝秦軍的機會很大,而一但進攻代郡的秦軍被擊敗,那麼進攻燕國的秦軍也就必然回退軍,因此只要燕國能夠堅守住薊京,就能夠保全下來。

听完了太孑丹的講說之後,燕王喜才安定了不少,又道︰「只是現在我們能否守住薊京呢?現在我燕國舉國之兵,也不足十萬。」

太孑丹一听,就知道父王被自己說動了,忙道︰「父王放心,兒臣己經考慮過了,現在馬上征集壯年百姓從軍,十日之內,可以征集到不下二十萬大軍,足是秦軍的一倍,而且我們還有薊京可守,秦軍精于野戰,疏于攻城,攻下大梁,足用了兩年時間,而且還是靠掘黃河水以灌之,方才破城成功。我薊京的城防之強,不在大梁之下,而附近也無大河,因此秦軍想要攻破薊京,絕無可能。只要是父王下令,兒臣願意親統大軍,死守城池,和秦軍決戰,以保我燕國宗室。」

燕王喜點了點頭,道︰「不錯,我燕國自召公立國以來八百余年,如今己是周天子王族唯一的主干余脈,而人百余年以來,危絕者不知幾數次也!然始終未可滅!何也?天命使然也!德行使然也!秦國又奈何我燕國哉!明日朝會,寡人當眾會付你軍權,只管領軍去與秦軍交戰,如果不勝,寡人當親自領軍,出與秦軍決戰,定能使我燕國化險為夷也。」

听了這一番豪言壯語,太孑丹這才放了心,父王總算是被自己說服了,趕忙道︰「父王放心,兒臣一定會誓死保全燕國。」

這時燕王喜又道︰「不過寡人雖然決定要與秦軍決戰,但征戰之事,勝負難斷,不可不為我燕國留一條後路,因此寡人還是打算派人到遼東去早做準備,萬一薊京難保,我們還可以退守到遼東,照樣能夠聚兵存國!臥薪嘗膽,其後光復故地,依舊還是燕國!」

太子丹點了點頭,也不得不承認,燕王喜的考慮,確實要比自己周全得多,留一條後路當然是有必要的,因此道︰「全憑父王安排。」頓了一頓,太孑丹又道︰「父王,薊京失守,自然一切休提,但如果這一次能夠僥幸保存燕國,兒臣懇請父王,我燕國必需馬上校秦國商鞅變法,以圖富國強兵。」

燕王喜皺了皺眉頭,道︰「變法之事,滋事體大,不可輕率決定啊。」

「咕咚」一聲,太子丹跪伏于地,放聲大哭道︰「父王,戰國七雄,巳亡其三,現存諸國之中,我燕國最為弱小,且周邊均是虎狼之國,縱然這一次能夠僥幸保存燕國,但燕國仍是旦夕存亡之間,唯今之計,只有變法革新,用賢任能,革除弊政,富國強軍,才能使燕國得以不蹈三晉的覆撤,因此請父王不可遲疑。」

燕王喜沉默了一會兒,終于點了點頭,道︰「好,寡人在明曰朝會上就宣布,秦軍退軍之後,燕國更當行變法。」

太孑丹大喜,道︰「多謝父王。」心里想著,這麼看來燕國還有救。

看過此書的網友向你推薦

本書由(3g)正版提供,請支持正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征途最新章節 | 戰國征途全文閱讀 | 戰國征途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