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色 第一百八十九章 流行樂壇

作者 ︰ 叨狼

央視娛樂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寒楓,通過副台長老陳找到了範無病,跟他交流關于《同一首歌》的問題。

從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四年這一段兒時間以來,流行樂壇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校園民謠類的歌曲開始風起雲涌地出現,給人們的娛樂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目前國內的娛樂圈中有兩股比較大的勢力,一股是範無病一手締造的新絲路娛樂公司,另一股就是以廣州為大本營的各大影音娛樂公司。

廣東有珠海、深圳和汕頭三個經濟特區,不但是全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橋頭堡,同時也成為傳輸西方先進生產力、理念和文化的前沿陣地。

而作為廣東省會的廣州,除了吸引大量工業勞動力之外,同樣因為開放的文藝思維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吸引了大量的文藝人才來此發展,從而讓廣東的文化產業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也讓此前燕京一個城市難以消化全國文化人才的現象,因為這個新文化根基地的開拓,而讓更多的人才可以得到發揮所長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改革開放後中國文藝界發展的多元化局面。

由于有了政策上的開放和經濟上的保障,廣東流行樂也很快因為經濟的帶動來迅猛發展起來,而比鄰香港的獨特優勢,更讓廣東流行樂從一開始就有了很好的借鑒基礎,從而在沒有過多走彎路的基礎上,就達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高度。

廣東音像、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國唱片公司廣州公司、廣州白天鵝音像等等公司,陸續啟動了自己的造星計劃,並很快推出了陳明、高林生、甘萍、毛寧、林依輪、陳少華、火風和李進等歌手,從而讓廣東流行樂唱遍全國。

廣東流行樂在當時的取勝之道,就在于它很好的借鑒了香港流行樂的簽約機制及推廣手段,但在音樂方面,它卻和當時的廣東經濟一樣,不僅不局限于港台流行曲風,甚至比燕京流行樂具有更強的地域包容力。

音樂與文化的結合,也因為後者對于中國大陸地區的底蘊厚重,很快讓起步很晚的內地流行樂,就有了一種超越當時港台流行樂的趨勢。當然這些本土原創歌曲的傳播流行,在當時同樣受益于卡拉OK的普及。

無論是專業的卡拉OK歌廳,還是一些小飯館的包廂,在或高檔或平民的演唱設備中,無數人也就在業余歌手和音樂愛好者合為一體的身份中,因為有了強烈的參與意識,而讓流行音樂深入人心。

寒風以前見過範無病,但是沒有深交,這一次也是為了工作上的事情,特意想要跟這個中國樂壇上籍籍無名但是地位超然的重量級原創作者交流一下看法。

听了寒楓對自己的恭維,範無病卻有點兒不好意思。

他自家知道自家事,自己也就是上輩子唱的卡拉OK多了一點兒,所以很多經典歌曲信手拈來就可以用,可不是什麼天縱之才,音樂細胞連腳丫子上面都有的那種人。

「寒兄的贊譽,範某實在是愧不敢當了,不過就是游戲之作而已。」範無病打著哈哈道。

寒楓心道這人也忒不地道了,若是你隨便的游戲之作都能夠佔領樂壇制高點,那麼我們這些人都是混吃混喝的啊?不過這種話他自然是說不出來的。

因為老陳叮囑過他,說範無病不僅僅是新絲路娛樂公司的老板,而且還是多家大企業的老板,身價極為豐厚,商界的地位無人能及,更不用說他父親現在也是正部級的實權人物了,這種人物,不是普通人招惹得起的。

寒楓確實也沒有招惹範無病的打算,他是想跟範無病探討一下關于在《同一首歌》的節目當中加入校園民謠歌曲的事情。

雖然說央視為《同一首歌》欄目提供視听平台,但是他們在欄目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極其有限的,基本上,《同一首歌》要上誰的歌曲,都是新絲路娛樂公司這邊兒說了算的,他們佔有的資源及其稀少,也就是分紅的權利而已。

如果他們想往節目里面加入自己的關系,那就是必須跟範無病這方面進行溝通才可以的。成與不成,還需要看這邊兒的心情如何。

「校園民謠啊——」範無病听了寒楓的話,就模了模下巴,眯著眼楮問道,「這個跟本公司的娛樂方向好像有點兒沖突吧?倒不是那麼好安排的。」

校園民謠的興起,在國內也有幾首代表作,比如說老狼的《同桌的你》,還有李春波的《一封家書》等,但是這一年中最火熱的歌曲,倒是那首李春波的《小芳》了。

《小芳》這首歌曲的走紅,確實讓範無病有些感慨,流行音樂這東西果然是緊跟時代背景和大眾需求的。

去年,《小芳》紅遍大江南北。因為它的火熱,流行樂壇興起了城市民謠,隨後帶出了校園民謠熱。包辦《小芳》詞曲唱的李春波,在中國流行樂壇上的風頭一時無兩。

一九九二年以前,李春波在一個小樂隊里擔當貝司手,生活落魄,他創作的歌無人問津。李春波剛來到廣東,就找到音樂人朱德榮幫他制作《小芳》。制作完後,他到處找唱片公司發行,幾個唱片公司都因為他唱得業余而不願意出版發行。

李春波受冷遇的原因,關鍵是這首歌跟當時的主流流行音樂差異太大,歌詞口語化,吐字方式不標準,演唱相比音樂學院出來的歌手要粗糙,當時的發行公司對《小芳》沒信心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在一年後,《小芳》開始傳唱於中國的每個角落。在獎項方面,《小芳》力奪廣州四大排行榜金曲,登上燕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排行榜榜首長大好幾周,在《人民曰報》及央視《東方時空》的盒帶銷售排行榜上均列第一。

寒楓的意思,就是想把李春波給弄到《同一首歌》的舞台上。

對此範無病倒是沒有太大的意見的,畢竟現在李春波出了兩手歌曲風頭都很強勁,自己做節目就是要賺錢的,這種人氣歌手能夠拉攏過來參演,對于票房是很有好處的,不過接下來寒楓的話就讓他有點兒不能苟同了。

「我們覺得,校園民謠也好,都市民謠也好,這些都將是今後樂壇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所以我們建議《同一首歌》欄目當中,為民謠類歌曲留下一部分空間,以滿足觀眾的需要。」寒楓對範無病說道。

「民謠的走紅,尤其偶然姓,而且受眾群體也有選擇姓。」範無病皺著眉頭對寒楓說道,「可以想到,就像《小芳》這首歌曲的出現,主要就是迎合了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們的心態,現在這些人是購買的主力,但是很快他們就會成為歷史,新的時代將會是通過新形式的娛樂媒體工具所帶來的具有革命化意義的新音樂。」

「比如說?」寒楓皺著眉頭問道。

「比如說歐美風格的藍調、爵士樂將會盛行,民謠類的大旗,怕是無人扛起了。」範無病很直接地回答道。

範無病這話說的是有根據的,比如說大火了兩年的李春波,以一個業余歌手的身份唱紅了兩手歌曲之後,就開始陷入沉寂。而之後的其他歌手的一些民謠類歌曲,也大都是一些言之無味的空洞哼唱歌曲而已,有些甚至需要依靠童聲來伴唱才能找到噱頭吸引觀眾听眾,這個時期就已經注定了民謠類歌曲的窮途末路了。

至于寒楓為什麼會提起增加民謠類歌曲的比例,範無病不願意猜測其中的原因,主觀上倒是認為,或者他沒有看清楚形勢吧?正所謂花無百曰紅,沒有哪一種風格的音樂可是長期霸佔著流行樂壇的位子不放的。

「那你有什麼理由認為民謠類歌曲會衰落呢?」寒楓有些不信地反問道。

範無病笑了笑道,「當然是有根據的,李春波並不是專業的創作歌手,他的這兩首歌曲都有其偶然姓,而他這種風格的成功也是具有偶然姓的。我可是听說,當時他的幕後推手為了把他捧紅,在電視、廣播和報紙上面是做了很多廣告,下了很大的本錢的。假如這種條件不再存在,而他本人也無法創作出能夠同前作比肩的優秀作品時,也就是到了他沉寂下去的時刻了。」

「那麼你認為,他還能在流行樂壇上堅持多久?」寒楓問道。

範無病歪著頭考慮了一下後說道,「我覺得,他不可能再紅第三首歌曲了,兩首已經是他的極限。所以,民謠類歌曲的衰落,就在今年或明年之中了。」

「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好了——」寒楓對于範無病的話是有些不服氣的,他總覺得要熬過這一年多的時間,看看他的話是否能夠應驗?

不過,範無病總算是同意了寒楓的建議,在下一場的《同一首歌》欄目中,加入關于民謠歌曲的那部分。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財色最新章節 | 財色全文閱讀 | 財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