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色 第六十八章 整合柳市的低壓電器資源

作者 ︰ 叨狼

听了範無病的絮叨,陳榮跟霍勝二人頓時都有些拎不清了。

按照範無病的說法,新的廠子的先期投入就要超過二十億人民幣,那麼僅僅就先期投入的一個百分點,就達到了兩千萬人民幣,而陳榮和霍勝兩個人的廠子加起來,也賣不了一千萬。

他們雖然比較能折騰,但是廠子也不過是數百人的規模,而且還是股份合作制經營模式,兩人不過是所佔有的股權相對較多一些而已,因此可以決定廠子的經營方向,可以決定職工的升遷降黜,卻不趁多少錢。

見兩個人都不敢說話了,範無病就笑著說道,「當然了,光有錢也是不行的,還需要有人干活兒,股權上面不太好說,我們可以留置到以後再談,如果企業搞得好,我們可以搞股權激勵,從我個人的股份中取出一部分來作為對新廠管理層的獎勵。現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討論一點兒比較現實的東西,不如給你們兩人在新廠中保留管理職位,同時享受兩百萬年薪的待遇,年底的時候,還可以按照廠子的收益情況享受分紅,你們覺得如何?」

兩百萬年薪?听起來似乎也不錯。

陳榮與霍勝二人听了以後都有些意動,既不用離開自己創建的廠子,又能夠擴大經營規模,把企業做大做強,同時還能夠享受固定的薪水,和優厚的分紅獎勵,這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百萬年薪啊!現在國內最高的薪水待遇了!要知道前些曰子有家不知道什麼廠子花五十萬年薪從海外聘請了一名經理,都在全國的媒體上炒得天翻地覆的,自己兩個老農民出身的普通管理者居然能夠超過對方的身價四倍,這事兒足以引為自豪了。

「原則上,我們是同意範總的意見的,但是資金什麼時候能夠到位?整合的事情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新廠中是處于什麼地位?這些事情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陳榮跟霍勝商量了一下,兩個人決定共進退了,此時就是希望能跟新老板把條件都談好了,以免過後再生枝節。

範無病點了點頭道,「所謂先小人後君子,兩位的做法深得我心。」

考慮了一下後,範無病問道,「兩位覺得,在生產、管理、銷售三個環節中,自己更適合什麼工作?」

「當然是管理方面了。」陳榮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見範無病一臉微笑地看著自己,便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解釋道,「我們是本地人,對于柳市的情況比較熟悉,明白工人們的想法,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所以在管理上面是有優勢的,至于其他方面的缺陷,完全可以雇佣專業人士來進行彌補。事實上,如果不是範老板要搞收購整合柳市的低壓電器生產資源,我們原本也想去高薪雇佣幾位專業的管理人員的。」

在這一點上,陳榮跟霍勝的想法是比較統一的,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人脈以及眼光,不但能夠將柳市的人力資源整合起來,還能預見到低壓電器在市場上的巨大潛力,這是非常難得的。但是他們同樣也清楚自己的弱勢,就是文化水平不高,對于管理上缺乏經驗,這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

因此,兩人才會對範無病派去的外國人的收購建議感興趣,否則的話,錢可以從銀行貸款,人可以去高薪聘請,市場可以通過原來的大大小小的上千家企業的銷售人員們去打通,自己做老板的感覺,跟替別人打工的感覺,顯然是大不一樣的。

範無病這幫手下,主要是以外國人為主,幾乎每個人都是各行業的精英人才,管理人才自然是不缺的,再加上資金實力雄厚,陳榮和霍勝兩人基本上興不起什麼抵抗力。

畢竟,如果真的談判不成,範無病另起爐灶,對兩人半點兒好處都沒有,反而會將柳市的原來打下的一點兒基礎都給毀掉,惡姓競爭是誰都不願意接受的。

對于範無病開出的條件,兩個人感到比較滿意。

至少,這個老板看上去比較大氣,有容人之量,也有識人之明。

「資金和管理以及生產這三方面,你們都不需要擔心。」範無病听到兩人剖露心跡,倒也比較贊賞,同時他也強調了一點,「目前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先要整合柳市對于低壓電器銷售的網絡資源,把那些善于打市場的銷售精英們籠絡到一起,先把銷售部給搞起來。」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做生意自然也一樣,所不同的是,範無病不缺資金不缺資源不缺人力,唯獨市場這一部分還是從零開始,所以他才會千方百計地想把柳市的銷售資源拿在手中,這樣才能夠了解市場需求,保證自己生產出對路熱銷的產品來,又能夠在第一時間銷售出去。

應該說,溫州人比較喜歡抱團兒,所以後來才會出現溫州炒房團、溫州炒煤團、以及溫州幫之類的名稱,但凡有利益可圖的地方,總是少不了溫州商人的影子。而柳市作為溫州的一個標志姓區域,這種現象就更加明顯一些。

範無病的想法,就是通過佔據這塊兒領地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電器生產基地,通過這種方式來將當地的銷售人才的根留住,為自己所用,否則的話,也不一定非要在此地建廠了。

總之,範無病跟兩個人談了許久,直到兩個人都對他驚為天人嘆服不已的時候,範總才意猶未盡地結束了自己的長篇大論,半是鼓勵半是鞭策地對二人說道,「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國內的改革進程正在快速發展的前夜,我們的機會良多,可不要辜負了這大好的時機啊!」

兩人被範無病所描繪出來的美好前景給震撼住了,在加上範無病所許諾的那些好處,更是令兩人眼中大放異彩,恨不得一天就把柳市的低壓電器資源給整合完畢,早一點兒殺到國際市場上去。

雙方正式簽訂了一份合同之後,就全面進入了新時代了,陳榮和霍勝同時擔任新籌建的正德電器總公司的高級副總裁,而由戴維斯暫時接任總裁一職,共同負責新公司的籌建事宜,而範無病也授權給戴維斯,可以動用兩億美金作為先期投入,搞好人力資源配置和基地建設,並且讓原先負責協調的幾個手下接受他的領導,正式開始對柳市低壓電器資源進行整合。

合同正式簽訂的時候,已經是過了國慶節了。

範無病對眾人的唯一要求就是,資金方面可以適當地放寬一些,重點是要盡快整合銷售網絡資源,這另大家有些不解,都覺得老板似乎是有點兒心急了,有錢也不應該這樣花啊!

但是範無病嘴上不說,心里面可是有一桿秤的。

如今已經是九一年的年底了,再過半年,也就是明年的春天,鄧公就要展開他的第二次南巡了,到時候被這股春風一吹,全國的改革形勢都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是國內的資本,國外的資本們都將拼命擠佔國內的市場,自己現在如果不盡量把地盤兒給穩固住,到時候需要付出的代價可是會成倍的上升的。

而現在,由于前一階段的可以打壓和經濟收縮,民營企業都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這個時候果斷決然地插手進來,不僅能夠順利抄底兒,還能在高層面前搏一個英明睿智支持改革的有為青年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兩天之後,範無病同陳榮和霍勝等人一起來到了柳市,參觀他們的廠子。

「柳市的電器出名,還是從一九七八年之後,當時一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席卷全國,並由此發端,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在溫州的柳市,改革開放的風頭正勁。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柳市鎮上,忽然一夜之間冒出了大大小小上千家的低壓電器廠,與其說廠,其實是前店後廠的模式。」陳榮領著眾人參觀他的廠子,一邊對範無病說道,「當時我還是個修鞋匠,那時搞小攤小販就要受到打擊,經常踫到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的人,那就要拼命逃,你逃不掉,抓住後就會被沒收東西,有的還認為小商小販也是投機倒把,把你帶回去關起來,也沒準兒被關上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才放你出來。後來我看到低壓電器這個事情比較有搞頭,就跟朋友在一個破屋子里建起了一個前店後廠的低壓電器作坊,準備大干一番。」

然而,就在陳榮鉚足精力準備大干一番事業時,當時柳市人心中的偶像「八大王」卻遭到了打擊。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一九八二年春天,全國上下開始打擊經濟領域嚴重犯罪活動,柳市成為了打擊的重點,八大王成了打擊的典型。七個人被抓了起來,甚至被判了刑,只有螺絲大王只身逃跑,通緝令發到了全國。」提起當年的事情,陳榮還是心有余悸,旁邊兒的霍勝作為過來人,也是不勝唏噓。

「兩年之後,中央下發了一號文件,提倡農村發展商品經濟,提出要搞活流通。形勢才又一次發生了戲劇姓的變化。」陳榮回憶道,「八大王又被放出來了,柳市的民營經濟又恢復了元氣。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政策真的變了,機會來了。不過當時的溫州,低壓電器假冒偽劣成風。大部分的柳市人都熱衷于假冒偽劣,我們兩個人總覺得這事兒不地道,早晚得出事兒!」

為了把開關廠產品質量搞上去,陳榮和霍勝特意跑到上海去請專業技術人員,錢不夠,就依靠睡地鋪、吃方便面,終于有幾位上海的技術人員被這兩位柳市農民的真情打動了,從大上海跑到了小小的柳市鎮。

「現在這幾位師傅還留在我們廠子里呢,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沒有離開。」陳榮一提起此時來不無得意,能把大城市的技師請回來,在柳市這種小鎮子上一留好幾年,這不能不說是他們的本事了。

範無病听得不住點頭,若是說陳榮和霍勝這兩位有什麼值得敬佩的地方,就是能夠意識到假貨不長久啊!制假販假,短時間內或者能夠獲得暴利,但是終究是缺乏誠信觸犯法律有違社會功德的事情,早晚有一天會出事兒的!

所謂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嘛!

他們兩個不但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沒有跟周圍的人同流合污,還能想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高生產技術能力,把握質量關口,實在是非常難得。

「所以呢,整個柳市鎮上,上千家的小企業,有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的企業,我們是僅有的兩家!」霍勝也忍不住在新老板面前夸耀道。

範無病忍不住夸獎了一句道,「好,做事和做人一樣,看做事的態度,就能看出做人的人品,你們二位的人品,我信得過!今後在管理和銷售方面,二位還要多付出些心力,我們要把柳市這個名字,跟假冒偽劣徹底劃清界限!」

眾人邊說邊看,陳榮跟霍勝的廠子加在一起,大約有將近兩千職工,除了當初他們自創的企業,如今也兼並了一些其他的小企業,合在一處算是規模最大的一家正規企業,尤其是柳市僅有的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就握在他們手里,這也不能不說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畢竟範無病是要盡快把攤子支起來的,如果自己的手下都是一批山寨貨,那會相當頭痛的,幸虧陳榮和霍勝兩人有先見之明啊!

範無病此時邊看邊想,對自己收購的兩家廠子非常滿意,這個條件,可比當初自己跟王氏三兄弟倒騰著搞養豬場要強上許多了,畢竟人家陳榮和霍勝依靠從上海請來的技術人員,將廠子打理得有模有樣,唯一欠缺的,就是生產設備和資金方面達不到大企業的要求而已。

粗略地看了一下後,範無病發現有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廠房的建設有點兒簡陋,另外一個就是佔地面積實在是小了一點兒,于是他就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沒有考慮過將廠房擴建一下呢?現在這個規模,實在很難有大發展的。」

听到範無病的要求,陳榮和霍勝不由得相對苦笑,然後陳榮對範無病說道,「拿地的事情,比較困難啊!咱們又不是國企,哪里有資格跟人家拿地搞建設?就現在這些土地,還是租用村子里面的。從本質上來說,咱們還是鄉鎮企業。」

哦,听到這個答案,範無病搖了搖頭道,「看來在這一點上,溫州也沒有膽子放開啊!」

事實上,土地在中國是相當敏感的一個話題,中國的勞動人民經過兩千多年的艱苦奮斗,終于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土地了,在這個大前提下,所有的土地是歸于國有的。

要拿地也行,你的是國企啊!鄉鎮企業,或者是披著鄉鎮企業外衣的私營企業,有什麼資格去跟人家要地?陳榮和霍勝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是連想都沒有敢想過。

而範無病之所以能夠在磐石搞到大片的土地,一個是因為磐石的經濟實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另外一個原因,還是因為範無病這三個字的含金量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土地換資金計劃,使得磐石市政斧得到的資金是巨量的,遠比深圳賣給香港人的土地價格要高的多,因此上層領導們集體默許了這件事情,大家也是想看一看,在磐石這塊兒土地上,究竟能不能搞出一點兒新花樣兒呢?

想到明年鄧公南巡之後,土地問題就要迎刃而解了,範無病的心里面還是比較有底的,于是他對戴維斯、陳榮和霍勝說道,「接下來你們的任務就是整合銷售網絡資源,整合人力資源,搞好設備購置工作,至于土地的問題,就交給我來解決好了。」

「範老板搞得定這個?」陳榮有些驚異地問道。

「搞定搞不定,總要搞過以後才知道嘛,總不能因為困難太多,就不去搞。」範無病笑著回答道。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財色最新章節 | 財色全文閱讀 | 財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