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運動我健康 第6章運動使生命更精彩1

作者 ︰ 未知

世界醫學專家公認,缺乏運動可能引起以下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免疫能力降低、消化病、全身性骨、關節病、動脈硬化、肌肉無力、由神經系統衰退引發的老年性痴呆癥等。

健康需要三大營養

健康需要三大營養

第一是飲食營養——通過科學的「吃」完成。

第二是行為營養——通過合理的「動」完成。

第三是心理營養——通過適度的「心理調節」完成。

事實上「動」是最容易被我們自己砍掉的一環。但「動」對人的影響遠遠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我們提倡,人們應該把「行為營養」放在第一位,為什麼?因為只有運動,人對食物中的營養吸收才會更好,利用得更全面;而在心理方面,只要動得科學,人的心理狀態才可得到有效調節。

運動是一個人體質健康的基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專家曾經對俄羅斯宇航員進行過研究研究。他們發現,宇航員在太空呆了7個月以後,體質出現了驚人的變化。

人進入太空後,沒有了方向感,沒有了用力感,肢體動作非常少。俄羅斯宇航員在太空生存了7個月以後回到地面時,已經不知道怎樣邁步。因為神經系統的傳遞信號速度衰弱到了極低狀態,無法正常指揮身體的運動能力。

太空中沒有地球吸引力和大氣壓力,宇航員的骨骼代謝模式與地球上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骨質疏松化現象。研究發現宇航員在太空中,骨骼總量減掉了30%左右。所以他回到地面後,不敢做任何運動。因為骨骼關節功能下降,骨質疏松,容易出現骨折問題。

在太空中,宇航員做什麼動作都不用費力,肌肉大幅度退化。研究發現︰宇航員在太空中七個月,由于運動少,負重少,用力少,出現了「神經、骨骼、肌肉」的「用進廢退」現象。具體表現是︰運動神經系統功能衰退,幾乎不能行走;肌肉總量下降,雙腿肌力衰退2/3,而骨骼總量下降30%。

所以,事實證明︰「不動,不愛動」等于「體質衰退」。

大家看一組關于心髒的數據。

大家看到,不同的運動對心髒水平的影響產生了很大的差異。一邊是家兔、家鴨、普通的馬和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心髒與體重之比為每1公斤體重擁有5克的心髒;另一邊是野兔、野鴨、賽馬、經過訓練的人,每公斤體重擁有9.8克的心髒。這說明了什麼我們可以思考,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心髒都出現問題?真相是,心肌水平來自生命方式的需要,所以為了心髒,我們不能不運動!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外形勢。很多人往這兒一站,勢都是習慣彎腰駝背。我經常問他們︰大爺、大媽你們為什麼要駝背?他們說習慣了。我說為什麼不挺起來?他們一口同聲地說︰挺著多累啊!

應該說挺著是累。但不挺著,不累的結果是什麼哪?

我告訴大家,第一,凡是駝背的人,骨骼問題非常麻煩。第二,你的肌肉質量的問題。第三,更可怕的是彎腰駝背會使人的許多器官受損。

大家都知道,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交通設施是關鍵。但是不管交通網絡多麼發達,如果路上的車都是一些跑不起來的破車,如果道路污染嚴重,這個城市還是有問題。體質也是一樣。如果常年手腳冰涼、易疲倦、嗜睡、愛瞌睡、易怒、易急、稍一跑動氣喘,可能就是你的血液也了問題。一是血液中的紅血球質量下降,二是紅血球的環境因素不好,血黏度過高等。

紅血球質量指的是紅血球數量、紅血球質量、紅血球的攜氧能力。

紅血球的笀命大約是120天,它的工作是為全身細胞送去氧氣。紅血球的質量與鍛煉密切相關。

我們可以看到,跑步、行走是提高紅血球質量最好的手段。如果一天到晚坐著、躺著,紅血球質量只會越來越糟糕。

每天做半個小時的大步走或慢跑,可有效提高你的紅血球質量。

很難說胖與瘦誰好誰壞,肌肉與脂肪的比率是否正常才是關鍵!這個比率變化與運動有關︰

我們看到人在年輕時肌肉多,中年肌肉下降,如果不加強運動,就會出現肌脂比例倒置現象。脂肪含量過高,肥胖成為中老年人的普遍問題。

人在勞動或運動時,肌肉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肌肉代謝狀態良好,人體所攝入的一切營養都會因勞動、運動消耗。一旦勞動或運動量減少,肌肉代謝降低,而儲蓄代謝狀態相對興奮,人體的肌脂比例就會發明顯變化。

其實,人體的肌脂比例是始終處于變化狀態,不可能一成不變。

控制肌脂比率的最好方法是︰控制飲食+體質鍛煉。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數字表明,每年全球有兩百萬人死于「身體缺乏活動」,而且這種現象在貧窮國家與富有國家一樣普遍。全球每年有3000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缺乏運動所引起的病癥,其中80%的死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而上樓梯甚至是走路等簡單的運動,每年可使數百萬人免于被疾病奪去性命。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現在全球有60%至85%的人缺乏運動,缺乏運動已成為全世界死亡與殘障的十大原因之一。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必須久坐的職業,兒童喜好電腦游戲而不願戶外活動,人們習慣于乘車而不再借助步行這種最廉價、有效的運動方式,導致普遍活動不足,肥胖比例不斷上升,健康和幸福卻急速下降。據權威機構預測,未來十年每死亡10人中,就有6人死于心髒病、中風、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這種情況在數十年前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為了自己,也為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趕快運動起來,哪怕是最簡單的步行!不要為了便捷而放棄健康,放棄生命。你可以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提前下一站車徒步快走到公司,放棄電梯改走樓梯,把部分上網時間改成體育鍛煉等等。任何簡單的鍛煉方式,都可以改變你的生活,改變你的未來!

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要想以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人群健康,只有預防能做到。以美國為例,在20世紀前50年,美國政府由于片面強調治療照顧而忽視了預防,50年間政府的衛生經費增加了10倍,但國民的健康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改善。1979年美國衛生福利部在《健康人民》一書中提出︰「如果一個國家想要增進國民的健康,最重要的工作是集中醫療和社會資源,投注在疾病預防上面。」書中宣稱︰「預防觀念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現有的科學知識足以提出改善健康的良好建議。」

從1961∼1981年,美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由原來的25%增加到50%。據1982年的一項調查,參加人數超過2500萬人的運動項目多達十三項——它們是游泳、騎車、釣魚、野營、劃船、保齡球、健美、跑步、旱冰、彈子球、壘球、籃球。

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衛生福利部門制定了四項目標︰

1增加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參加可改善心肺功能運動的青少年應超過90%;18∼65歲成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應超過60%;65歲以上老年人應有50%參加體育活動;

2提高對增進健康問題的認識。應有超過70%的人群認識到,哪些運動項目將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並對鍛煉時間、運動負荷等知識能夠正確地理解;

3促使企業開展增強體質的活動,500人以上的企業應采取措施,保證25%的職工可在企業內開展健身運動;

4改進體育評分和監測系統。制定青少年體質評定的系統方法,使至少有70%的青少年參加測定。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

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超過20%的人體重超標,因心腦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50%。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美國民眾求助于體育活動,以消耗熱量、減輕肥胖、保護心髒。這一行動效果非常明顯。美國冠心病的發病率,上世紀70年代比40年代下降了8.7%,死亡率下降了7%,此後這個比例繼續下降。

游泳是全身性運動,如果泳正確,人體幾乎所有的肌肉都能參與運動。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氣大很多,在水中前進要比在陸上行走更為吃力。在漂浮的狀態下,人體與心髒所形成的「心體位」與站、坐、行走差別非常大,所以游泳時心髒負荷並不大。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人體關節組織幾乎沒有受到重力影響,關節負荷非常小。在游泳時四肢與水摩擦、擠壓,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環。

短距離游泳項目的運動員需要消耗大量的磷酸肌酸,而長距離項目則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和能量。長期與水中的氯接觸,使運動員的雙眼適應了這種化學物質,而不會像常人那樣受到強烈刺激。由于不用靠四肢支撐身體重量,游泳運動員骨質的密度較小,更利于在游泳中獲得優秀成績。

游泳不受年齡限制,大多數人都能參加。游泳使心率加快,有利于血液循環。股動脈等處血管的流速更快。這些對心腦血管起著良好的保健作用。但由于四肢不用支撐體重,故對骨質疏松的預防效果不是很好。

足球運動員需要不斷重復奔跑、沖撞、變向和急停等動作,肌肉經常處于無氧狀態下,所以需要很強的抗疲勞能力。比賽中,球員大約每4秒中就要變換一個動作,一場比賽下來,球員需要完成1000∼1200個劇烈的肌肉反應動作。一名在英超或意甲踢球的職業球員,在踢滿全場的情況下要以變換大量的肢體動作往復奔跑3∼4公里。另外,每個動作中的用力大者以噸計,小者相當于將一根針踢出幾個厘米,因此足球運動員的雙腿靈活性、控制力非常高,而且要消耗極大的體能。

足球運動員要有良好的視野,眼部肌肉就要發揮作用,神經系統傳達信息的速度要達到每小時430公里,才能把一場比賽踢好。足球運動員需要雙腿支撐全身的重量,不斷變換身體位置(跑、跳),因此下肢骨骼關節骨質質密、膝踝部關節韌帶質量都很優秀,腿部肌群也很強壯。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運動我健康最新章節 | 我運動我健康全文閱讀 | 我運動我健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