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征途 433.第四百三十三章 毋庸置疑

作者 ︰ 滄海而立

[第1章正文]

第433節第四百三十三章毋庸置疑

曾市長上任這幾個月,經常搞這種輕車簡從的突然襲擊,縣領導早就習慣了,也不以為異。不過這一回,不同于往日啊。畢竟市長是陪同的中央巡查組領導,豈可怠慢?

但這並不是吳本木驚叫的主要原因,他驚駭的是陪同宴司長前來的領導,怎麼不是市委書記焦天宇,而是市長曾子祥?

這里面會有玄機嗎?

他也沒有時間多想了,接到王沖的電話,吳本木馬上吩咐秘書備車,急匆匆從縣委大樓跑了出來,上車之後才給市長樊民富打了個電話,讓他一道趕去十萬畝農業生態基地現場,參與接待工作。

吳本木考慮得還是比較仔細,叫上縣長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那是在領導面前表示,咱們縣里黨政和諧,班子團結啊!間接的說明咱們上下一心呢!

曾子祥可以撇下焦書記,那是人家夠強勢,吳書記可不敢學曾市長的風範!當然,他不知道這並非曾市長要這樣,而是宴司長拿的主意,焦天宇高不高興都沒轍!

這回他說了不算。

通知了樊縣長,吳本木平靜了一下心態,這才拿起電話撥通了焦天宇的手機,「焦書記,您好,我是吳本木……剛才曾市長的秘書王沖打電話給我,說是曾市長陪同中央巡查組的宴司長前來武陵縣視察調研我們的十萬畝農業生態基地建設情況……」

吳本木簡單匯報了情況。

這是一個縣委書記必須對市委書記負責的表現。

焦天宇在電話中的聲音很平靜,「我知道,你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就行了!」

宴偉華讓市長陪同,自然引發焦天宇的不滿。照說,你要考察盧原的經濟建設情況,也可以請市委書記陪同嘛,何必指名道姓,一定要曾子祥陪同?雖說經濟建設工作是市長主抓,書記陪同考察,也無可厚非,黨管一切呢,不必非要對口陪同吧。

宴偉華等于是明擺著說焦天宇在經濟建設方面,不如曾子祥。

其實,宴司長並不是很在意焦天宇的看法,盡到禮節就可以了。骨子里頭,他比曾子祥還傲氣。

面對中紀委的司長,焦天宇除了搖頭苦笑,他敢不滿嗎?

當然,他給省委汪正山書記電話匯報也是必須的,中央巡查省市,任何一個方面的情況,各地都必須向省委及時報告,一但巡查中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省委要及時溝通協調,出了差錯,那是要拿各地「一把手」開刀的。

這個毋庸置疑。

盧原市的曾市長,強勢出擊已經引起人們關注,再來了一個中紀委的年輕司長巡查,省里更是高度關注。對于宴偉華要求曾子祥陪同考察盧原的經濟建設模式,汪正山倒沒有如何的驚訝,覺得此事相當正常,曾子祥原本就以經濟建設,特別是招商引資著稱嘛。汪正山甚至在電話里吩咐焦天宇,要他多多學習曾子祥發展經濟的方法,補充自己不足呢。

焦天宇唯唯諾諾的掛了電話,又是歡喜又是郁悶,心情復雜著呢。

郁悶自不待言,這個就等于連汪正山都認為他在經濟建設上不如曾子祥了。至于歡喜,也好理解,畢竟這省委書記對自己這個市委書記還有一絲關心,不關心還提醒你干啥?足以證明自己這個盧原市委書記在省委書記的心目中,還是有些分量。

吳本木迎接派不上用場,只有直接趕到現場。

一陣例行寒喧之後,宴偉華站在十萬畝農業生態基地,嘴里是嘖嘖贊嘆,心里卻頗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這個所謂十萬畝農業生態基地,就是一個政績工程,縣里干部能撈到一些炫耀的資本之外,並不能產生太大的真實效益。

他同時心中也有些納悶,曾市長專程趕了上百公里路程,帶自己到這里來看什麼?為什麼要看這個基地,什麼意思?

不過,看就看吧!

「吳書記,這個十萬畝生態農業基地,搞得還不錯……」宴偉華微笑著說道,盡管他不大理解曾子祥帶他來看十萬畝農業生態基地的用義,不過常年呆在京城戒備森嚴的王宮大殿里,偶爾到省市來看一看,感受一下田園風光,神清氣爽的同時,適當的贊賞一句還是要給的。

至于是不是真的不錯,都無關緊要,說錯了還可以在後面加「但是」嘛!

「謝謝宴司長的表揚!」

吳本木謹慎的回答,原本想順便拍一記馬屁,想想還是忍了。他是從上面下派來的縣委書記,對上層的政局,比盧原市的本土干部了解得更多一些,他很清楚眼前這位宴司長,與盧原的曾子祥都是年輕有為,拍了一個,另一個听起來就不一定會高興了。

吳本木深知,宴司長視察完了還得溜回皇宮大院去,可曾市長不一樣,他還要執政盧原的,自己可不能光顧著拍宴司長的馬屁,不小心將市長大人得罪了,那會因小失大的。

他正在權衡利害的時候,曾市長發話了,說道︰「吳書記,你將這農業生態基地情況給宴司長作個簡要介紹吧,一定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

吳本木捏了一把汗,那妥嗎?曾市長這是說給中央巡視組領導听的場面話呢,還是真要咱實話實話?他掂量了一下,小心翼翼的說道︰「武陵縣這個十萬畝農業生態基地,一共是十萬零八千畝,面積涵蓋了武陵縣四個鄉鎮的四十余個村莊,租用了村民們的大部分田土。當初提出搞這個生態基地建設,主要目的是想嘗試一下農業機械化、集約規模化和農業產業化‘三化’發展模式……這些年來,農民的負擔很重,農村流失了大量的勞動力,很多耕地都撂荒了,問題比較嚴重!建設過程中我們也感到問題很多,比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難、農業科技跟不上,再有…再有就是…」

他實在不敢說下去,實話可不敢在中央巡查組面前亂說的!

曾子祥看著吳本木吞吞吐吐的樣子,笑道︰「吳書記不敢說啊,再有就是政府說效益可觀,但農民卻兩手空空;上面大喊支持發展,卻是光打雷不下雨…」

市長信口而出,沒有絲毫窒滯。這不由令宴偉華暗暗驚詫,家丑也敢外揚啊!

吳本木、樊民富等人倒是司空見慣,具體問題方面,曾市長是從不含糊,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誰來了也是實話實說,特別是在經濟發展上面,這個他們是早有領教。如果有人想在曾市長面前打馬虎眼,可要隨時做好被揭穿的思想準備。

他們完全相信,如果胡亂矇混的話,曾市長估計會毫不猶豫想辦法給你挪窩。

因為,你不實事求是嘛。

宴偉華臉上的笑容逐漸斂去,神情嚴肅起來,點了點頭,說道︰「農村的情況,確實是很不樂觀。我以前在其他地方也看過農業生態建設,這個東西政府是熱門,老百姓是冷門,干部干得是熱火朝天,農民卻是冷眼旁觀。原因就是曾市長說的那樣,政府要的是政績,農民要的是收入,不管你干得怎麼樣、說得怎麼好、只要農民收入沒增加,那就是空了吹。」

「這是農村的普遍問題。所以,農業發展面臨著新情況和新問題…」曾子祥也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農業產業化是「說得鬧熱、干得淡白」。

農業稅雖然取消了,基層尤其是鄉鎮一級政權機構,財政狀況更是堪憂,負債率高高在上,為了維持日常的運轉,鄉鎮政府在農村土地集約規模經營中,不得不向農業大戶、產業化經營業主征收統籌費用,加上村級提留,承包經營商也出現承包面積越多、虧損越嚴重的新問題。

如此一來,民工潮,撂荒地,自然大量出現了。

原本是一個土地集中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契機,可基礎設施跟不上,市場效益出不來,最後導致農村勞動力走了,土地撂荒了,產業化發展擱淺了,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陷入了困境。

農業園區好看,但不實在了!

宴偉華點頭道︰「曾市長說得好啊,種田入不敷出,農民負擔重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在于耕種土地的方式很原始。我今天沿途看了一下,盧原很多地方都是山地,估計機械化和現代化的程度也很低,這個也增加了耕種的人工成本,這也應該是農民不願意種地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曾子祥笑了笑,「農民現在也會算帳呢。一畝田,每年只能種一季,收入也就一千多斤稻谷的樣子,折算為人民幣也就千多塊錢。按照一家四畝田計算,農戶一年收入才五千塊錢,他可不干。我們可以算一下帳,一個農村家庭,如果是五口人的話,夫妻雙方一起外出務工,每人每個月可以收入一千五百元左右,兩人一年就是三萬六,除去生活所需,還能寄回一兩萬,這樣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田地撂荒,反而經濟狀況好多了。所以,農民不願意種地,這也是一種現實現象!」

一句話,沒人願意耕種!

政府要搞農業綜合開發也好、生態建設也好,誰愛種誰種,反正又不交農業稅。那搞規模化種植,人工費用也挺高的,不外出的農民也就成了農場工人,拿的工資也比種糧食收入高啊。政府經營就那麼回事兒,虧的國家的,問題自然就一大堆,債務不一年比一年高才怪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道征途最新章節 | 官道征途全文閱讀 | 官道征途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