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征途 188.第一百八十八章 擾得心痛

作者 ︰ 滄海而立

[第1章正文]

第188節第一百八十八章擾得心痛

趙剛以為曾子祥對他們不放心,怕身邊的工作人員亂來,趕緊報告道︰「接了幾次電話,都是問要不要服務的,最後我說再打來就退房了,她們才罷了休。」

曾子祥笑道︰「要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退房,招待所也要罷休停業了。」

趙剛不解,道︰「我也就那麼一說,哪能真跟這些普通老百姓較真呢。」

曾子祥道︰「這種狀況雖然是社會丑惡現象,但也說明一個問題,你想想看,這里的普通老百姓,不管你是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沒有企業可以上班,地里種的莊稼又收成少,一日三餐的吃飯問題,已經讓許多人頭痛,有的甚至是面臨絕境,特別是這些打電話的失足女子,她們有哪個願意這樣,又有誰不想過正常人的生活?」

他又指著車窗外小街上稀疏的人流和不時打著鈴的三輪車,道︰「像大路縣這麼貧窮的小縣,男的大多出去打短工,找不到活的,就在大街上蹬三輪車,為別人當苦力,辛苦一天下來,估計也就掙個十塊八塊的跑路費,能顧住自己的一張嘴,就算不錯了,他家里的老人、妻子兒女呢,又怎麼生活?」

趙剛感觸的接話道︰「正如書記所說,他們的家人,特別是女人們,年紀大的在家帶帶孩子,操持家務,實在過不下去的,就出來到小百貨店、小餐館里幫幫忙,多少掙幾個吃飯的錢,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啊。」

大家都有了心思,好半響沒有人再說話,氣氛有些沉悶,鐵鋒打貧道︰「哥,我估計年輕的姑娘們沒活可干,就只好晚上給旅店的客人打騷擾電話了,現在想來昨晚真不應該拒絕她們,能幫就應該幫她們一把吧,唉!」

曾子祥瞪了鐵鋒一眼,道︰「你這是謬論?哪有那麼幫人的。」可他真不知道拒絕那樣的電話,是不是也算對貧困弱勢者的熟視無睹,或者叫見窮不幫的行為?

因為即便是在發達一點的地方,年輕的小姑娘們也會嫌干活太累,來錢太慢,就走了邪道。有的遠走高飛,到了大城市,當了歌女、小姐、二女乃,或者小三,過上錦衣玉食生活,已經沒有多少人去笑她們,社會變了,進入了笑貧不笑娼的時代。

當然,這都是一些長相好的女孩子,長相普通的則學點按摩技術,在什麼洗發店、浴足房、休閑保健場所做個什麼技師,靠手藝活掙工資拿薪水。而一些不想出力、長相又像「鳳姐」般女孩子,索性放下臉面,流竄于各地做起了皮肉生意,所以才有了繁榮「娼」盛的歪曲發音。這些所謂的社會丑惡現象,現在大多堂而皇之、正大光明地存在了,大家也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曾子祥還听說過社會上流傳的順口溜︰下崗職工不流淚,挺身走進夜總會;誰給錢來跟誰睡,自己創業不繳稅。他看著大路縣的蕭條,想起旅館里的騷擾電話,感到心里隱隱作痛,他同情這些姐妹們的遭遇,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自己這個南陽的市委書記被騷擾得心痛,可又說不出口啊!

大路縣的貧窮徹底觸動了曾子祥心底的神經,在他的想象里,那會有這樣貧窮的地方,比長豐市下邊的那些縣還差一大截呢。這也讓他對大路縣委書記徐明揚、縣長駱遠立非常不滿,問道︰「趙剛,徐明揚、駱遠立是怎麼當上縣委書記和縣長的?」

趙剛想了想,道︰「他們兩人好像都是從鄉鎮黨委書記提拔起來的,已經有兩三年時間了,據說當時是衛東市長提出來的人選,原來的市委書記林風沒有反對,他們基本上是一條線。」

「那其他常委呢,有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從鄉鎮黨委書記的任上直接提為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原則上是不允許的,除非原來是縣委常委身份,可那也不能兩個都直接上啊。曾子祥原來在長豐市任市委常委兼盧寧縣委書記,後來直接上任市長,雖然也是這種情況,但兩個同時上絕對不合適,值得深思。看來南陽市的水深,下面的水更深啊。

趙剛搖頭︰「這個就不清楚了。」他確實不清楚,以前他在市委辦公室根本不打听這些事,大家也不會跟他講這些。

曾子祥冷森森的道︰「這回我倒要好好見識一下這兩個縣官,看看他們到底什麼模樣,在這里竟然一點作為都沒有。」

「那現在去縣委嗎?」

「暫時不去,還是先到鄉鎮瞧瞧再說?」

「嗯,那……」趙剛不知道先去哪個鄉鎮,在他的方案里沒有到這一級的安排,他也不便自作主張,只好裝糊涂地請示。

曾子祥道︰「先去朝陽鄉吧。」

趙剛張了張嘴,但沒有說出話來,他本來想問問書記︰你怎麼知道有這個朝陽鄉?可一想到自己是秘書,哪能如此問領導呢,趕緊閉上了嘴,將已經到喉嚨的話硬咽了回去。

沿途問著路,車子在岐嶇不平的山路上慢慢行進,極不好走,跑了兩個小時,才到了一個叫甘水的鎮上,據當地的群眾講,到朝陽鄉還有十幾公里的山路,得半個小時才能過去呢。

走過路過不容錯過,曾子祥決定先到這個甘水鎮政府看一看,順便多了解一點情況。

鎮上只有一條很短的街道,鎮政府院里只有幾間低矮的平房,曾子祥讓鐵鋒將車停在街道邊上,他和趙剛下車朝鎮政府大院走去。剛走進院子,就瞧見一個干部模樣的人從里面出來,手中還拿著幾份資料,見到他們兩人,迎前道︰「你們有事嗎?找誰啊?」

曾子祥道︰「我們是南陽市的,路過這里,就順便進來看看。」

「哦,我就是覺得你們不象本地人呢?」

「我們確實不是本地人,你們鎮黨委書記在嗎?能不能給我們引見一下?」

那名干部搖頭道︰「他去龍王廟了,估計一時半會兒回不來。」

曾子祥道︰「龍王廟?去干什麼?」

「唉!鎮上的群眾集結到龍王廟求雨,書記剛剛趕過去勸阻他們去了。」

「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搞封建迷信,求雨?」曾子祥皺眉道。然後掏出煙來,自己叼了一支在嘴里,又給年青人散了一根過去,問道︰「龍王廟離這兒遠不遠,你能不能帶我們過去看一下?我們還正有事跟你們書記商量商量呢。」

年青人用手指夾著煙,看了看煙嘴下面的兩個字︰中華,這可是好煙啊!甘水鎮這樣的貧困鄉鎮,普通干部自己舍不得買來抽,鎮上也根本這麼高檔的煙賣,他們是一年也難遇上人裝上一支,他不由仔細地打量了幾人一眼,似乎感覺他們一定有些來頭,加上人家指名提出要找黨委書記書記,于公于私都應該幫忙一下。于是點頭道︰「龍王廟離這兒不遠,我帶你們過去就是了。請你們稍等一下,我先把這幾份資料放回辦公室了就來。」說完揚了揚手中的資料,轉身跑了回去。

出來以後,年青人招呼曾子祥等人出了政府小院門口,直奔龍王廟而去,路程並不遠,但可惜沒有公路,幾人只好步行過去,一邊走一邊聊開了,曾子祥也從帶路的鎮干部口中大體知道了知道了龍王廟的事。

年青人叫麻小田,是甘水鎮黨政辦主任,根據他的介紹,大路縣甘水鎮這一帶經常遇干旱,特別是冬天時節,常常是幾個月不下一滴雨,今年最為嚴重,百姓們吃水難、用水更難,鎮上帶領村民們四處打井,可有些地方打了井不見水,灰心喪氣,不想再打了;有的地方打井到一半,就沒了鑽井機器的柴油錢,只得半途而廢。眼看正月都要了,地上干裂著數寸寬的口子,人畜沒有水吃,春耕春播也要成為泡影,村民們那個急啊!簡直沒法形容了。于是村民們病急亂投醫,有村民牽頭化緣籌錢,家家戶戶一塊兩塊,三毛五毛的揍了點錢起來,他們又從外地請來了什麼巫師,開始組織群眾集體參與求起雨來。

這都什麼時代了,還有人搞求雨這等封建迷信?曾子祥覺得很可笑,也很心痛。他對這類迷信活動有些認識了解,求雨的準確稱法叫祈雨,早在中國西漢時期歷史就有記載,曾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歷史中,從日本的原始部落到北美印第安人,從澳洲的土著到俄羅斯的先民,都有過專門的祈雨法師來控制雨水的降落。即使到了近代,一些已進入現代社會的民族中,這種巫術活動仍然存在,主要是圍繞著農業生產、祈禳豐收的巫術活動。一般都是遇久旱不雨,由一群寡婦、少女等沿街掃土,用柳條甩清水,眾人舉小旗,敲鑼打鼓,進行「行雨」、「謝雨」之俗。後來民間修建了「龍王廟」,每縫久旱無雨,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善男信女們就到廟里燒香禱告,祈求上天使威生雲、生雨,懇求龍王降雨。也有遇陰雨連綿或雨量過大,人們以朝空中放火槍、爆竹等方式向上天表示煩惱,這是求請收雨的活動。祈雨是中國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反映了人們在惡劣的自然生活環境中,渴望美好明天,創造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行為,它是想把「地上沒有天上求」的思想變成理想的迷信!新中國成立後,祈雨活動隨著水利建設的發展已經逐漸消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道征途最新章節 | 官道征途全文閱讀 | 官道征途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