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156章三伐宋朝

作者 ︰ 未知

在大殿內,金國高層匯聚一堂,坐在首位的是金太宗,一旁坐著的金國的重臣。

屋內可謂是濟濟一堂,文武皆備。

看著人已經齊,金太宗道︰「去年秋出師,夏天之前回師,我軍斬獲頗豐,一舉擊破了汴梁,擒拿走金國的兩個皇帝,掠奪了的大量財富,立張邦昌為帝。只是略有不足,宋地未亂,張邦昌不爭氣,僅僅是堅持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投降了宋國的趙樸小兒!」

听到這里時,婁室眼中閃現出一絲黯然,為了廢李宋欽宗、宋徽宗的問題,宗翰、宗磐與宗望發生了劇烈的爭吵。

宗望並不希望滅宋改朝換代,可以留下徽欽二帝在汴京繼續當宋帝,只是要受金國節制,這樣一來尚可和漢人相處。宗翰、宗磐一定要滅宋改朝換代,擄徽欽二帝到北方,「更立異姓」,讓張邦昌、劉豫這些非趙姓的建立偽楚偽齊政權去節制漢人,「國勢易動」,把漢地搞亂一點,「徐圖混一」,能渾水模魚,慢慢被女真並吞。

最後,借著斜也的威望,壓制住了宗望。

如今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張邦昌投降了宋朝的新皇帝趙樸,宋地未亂,反而是河北、河東等地亂了。隨著兩位宋朝皇帝被擄走,漢人與女真人,宋國與金國之間,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原本兩河之地,打算投降的城池,忽然抵抗變得堅決了起來,誓死與金軍決一死戰;而原本歸附的城池,更是叛亂不斷;即便是那些未叛亂的城池,也是人心不穩;歸服于金軍的漢人謀士,對金國也發生了異樣變化。

如今幽雲、河東、河北等地,人心動蕩,各處義軍此起彼伏,麻煩不斷。

事實,證明他們錯了,不僅是沒有搞亂漢地,反而是與漢人交惡,關系變得緊張了起來。

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後悔也不行了,只能是將錯就錯,繼續錯誤下去。

只是簡單指責了幾句,金太宗就沒有太多的提及,話題一轉,轉為今天討論的主題「第三次伐宋」。

一個巨大的地圖擺在了眾人面前,上面描述著表里山河,大宋廣闊的土地,富饒的城市,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只是如今金國只是佔據了其中的一角,連十分之一的區域也不到。

「第一次伐宋,探查宋國實力強弱,更是逼迫宋國簽訂城下之盟,收獲大量錢財,土地、人口;第二次伐宋,消滅了宋國最精銳的陝西軍,一舉攻破了汴梁,擒拿走了宋朝倆個皇帝。一切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讓趙樸這個漏網之魚跑了,只會要捉住這位漢人王爺,讓趙宋子嗣斷絕,宋朝徹底滅國,宋朝必然會亂套的!」

「此戰,重點的擒拿趙樸,掃蕩東南,據說宋國一半以上賦稅與江南,兩淮地區,而這次我朝則要洗劫這兩個地區!」宗弼說道。

「不妥,此戰應該以攻取關陝為重點,經略陝西,覆滅西夏,然後合西夏之力,並力如四川,接著順江而下,直接覆滅宋朝!」婁室立刻反對道,「而此法也是歷來,北方滅亡南方,一統天下的必經之法!」

「關陝表里山河,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只要佔據了陝西,就可以輕易的出擊河南,湖北等地,更是而已威脅四川。得到了關陝,我軍就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宋朝必亡。出兵東南,有三大不利,兩淮,江南之地,多是水澤密布,不利于騎兵縱橫,我軍騎兵優勢難以發揮,此是其一;其二,深入異國千里,糧草不足,兵力分散,再加上氣候潮濕,吃此戰不利于我;其三,我軍後方不穩,河北,河東之地多有叛亂!」

對于征伐宋軍的前景,婁室真的不太看好。

連續兩次討伐宋軍,看似勝利了,可是連續的征戰,戰士已經疲憊,而最令人擔憂的是產生了安逸之感,再不復征伐遼國是的堅韌。可宋軍的戰斗力卻是一點點的回升,可能宗翰沒有察覺到,皇帝陛下沒有察覺到,可身在戰場第一線的婁室卻察覺到了。

宋軍戰敗不斷,可戰力卻在提升,一些將領也變得聰明了起來。

未來戰斗,會變的難打。未來很難出現一舉擊敗十萬,十幾萬宋軍的場面了。

反倒是金軍,由于女真人口少,即便是加上契丹人、渤海人、溪人依舊是軍隊數量少。隨著橫掃宋境,為了鞏固佔領區,必然擴大軍隊規模,只能是招攬投降的宋軍,轉化為金軍。而這些金軍心懷宋朝,必然是叛服不定。一旦宋軍勢大,這些金軍必然倒戈。

總之隱患不少,問題不斷,戰勝了金軍,卻引發了一些列的麻煩。

隱約間,婁室有些明白,太祖為何阻止朝堂大部分主戰派伐宋。初始時,他以為是感激宋朝結盟的恩情,不好意思背起盟約,如今才知,隱約不是這樣。

「東南難打,難道關陝就難不難打嗎?」宗弼開口道,「關陝貧瘠,根本無力支撐大規模的軍隊,無力可圖……」

于是,婁室與宗弼再次爭吵起來,述說著各自的理由,還有對方方案的弊端。

而旁邊,一個漢人卻是靜靜听著,分析著利弊,他是樞密院知事韓企先。

……………………

局勢對金國十分有利的形勢,可是矛盾也隨之尖銳了起來。

以宗輔、宗弼(兀本)為首的東路軍,主張宗翰軍放棄經略陝西而合兵一處南下,一舉捉獲趙構,滅亡北宋;以宗翰、婁室、銀術可為首的西路軍,則主張先略定陝西,降服西夏,然後以金、夏之合力滅宋。

第二種意見的主要代表是完顏婁室。

雙方爭持不下,就各派代表回上京,向金太宗各陳其理,請太宗作最後的裁決。婁室以西路軍代表的身份,而宗弼則是東路軍身份,回到了金上京。

一個主張進攻西北陝西一帶,一個主張進攻東南,江淮等地。

都說都有理,這讓金太宗有些為難,看似用兵上的沖突,實際上則是政治上的糾葛,兩個派系之間劇烈的沖突。

東路軍,宗輔、宗弼等人,是太祖的子嗣一派;而西路軍宗翰、婁室、希尹等人,則是功臣一派。

兩派在用兵上的糾紛,實際上則是二者利益的糾紛。一旦同意東路軍出擊東南的主張,用兵于兩淮之間,那麼各種資源必然向東路軍傾斜。出征時,必然是東路軍為主,西路軍為輔。而若是用兵西北,則是以西路軍為主,東路軍為輔。

「企先,如何定策?」

金太宗的糾結心理,韓企先看在眼中,這是金國的黨爭。

他是遼地的漢人,在這個女真為主的王朝,必須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才能活著,有一絲的差錯,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輕則是自身難保,重則是身死。

「用兵西北,走得的是古代一統中原的辦法,此法甚妙,只是關陝地勢險要,多是山地丘陵,我軍攻之較難,損失必然慘重。此外,關陝一代,土地貧瘠,民眾稀少,民風彪悍,多出強軍,兵士若少,必難以取勝,即便奪取關陝,也多叛服不定,此法必然艱難無比;若是派兵眾多,無法以戰養戰,糧草必然窘迫,一旦難以速勝,必然陷入僵局

「若是用兵東南,只要避開水澤,避開一些絕地,取勝不難,難在防守,難在治理。我軍即便是攻陷東南,也無法站穩腳跟,無法將東南治理妥當,必然撤兵而回!」

「這全看陛下用兵意圖,若是陛下打算仿照秦始皇一統天下,最好出兵西北;若是陛下僅僅是為擒拿宋朝皇帝趙樸,僅僅是為擄掠,劫掠財富,最好出兵東南!」

「出兵西北,走得是先難後易;出兵東南,走得是先易後難!」

「先易後難,步步坎坷;先難後易,步步坦途

「出兵西北,風險太大,一旦陷入僵局,我朝之前的戰果將盡數丟失,但是出兵西北若是勝利,可一統天下。若是出兵東南,風險較少。即便偶有戰敗,也無關緊要,不足之處在于難以徹底覆滅宋國!」

韓企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只是一個樞密使,在金國,只是一個謀士,只需說出自己的觀點便可,至于听不听,那就不需要他能做主的了。

其實,還有些想法沒有說出。

此刻,他不贊成出兵西北,也不贊成出兵東南。此刻金國看似強盛,實際上民不聊生,百姓困苦,河東、河北等地動蕩不安。此時最需要的不是征戰,而是修生養息,為金國打下一個穩定的基礎。

基礎牢靠了,不論是出兵東南,還是西北,都是上上之選。那時憑著女真鐵騎的強大,橫掃宋國,一統天下,完成秦始皇一樣的霸業

所謂的華夷之別,韓企先從來不在乎。

正所謂,歷史是由勝利者寫成的。

在先秦時代,戰國七雄爭斗時,秦國被山東六國成為西蠻,可是到了後來秦國一統天下時,誰敢說秦國時西蠻。

此時,女真被稱為蠻夷,可是如秦國那樣一統天下時,誰會說女真是蠻夷?

金太祖反對伐宋,甚至是阻止女真貴族伐宋,外人看來,是感激宋朝的恩親;可是在韓企先看來,金太祖的野心太大了,他不甘心做一個蠻荒小國的皇帝,而想要像秦始皇一般一統天下。不征宋,只是因為時機不到。

可惜,宋太祖很快去世。

即位的金太宗精于算計,卻少了太祖的那種雄才大略。

兩次伐宋,都是為了打草谷,殺傷搶掠,而不是為了一統天下。

這次伐宋,也是為了打草谷,而不是為了一統天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