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128章還都汴梁

作者 ︰ 未知

還都汴梁?

听到這四個字,趙樸的臉色立時間變得綠了。

汴梁,位于中原地帶,黃河邊上,易攻難守。誰守著汴梁,誰就等于背上一個大包袱,大量的錢財,大量的兵力,都是投入了這個無底洞。而對手,只需要派上少量的兵力出擊,就可以將汴梁拖死。

還都汴梁,等于是一腳踏入了鬼門關。

趙樸不怕死,可是卻不想找死。

還都汴梁,除了得到可憐的少的很的政治意義之外,既得不到經濟利益,也得不到軍事意義。為了一點可憐的少的政治經濟意義,將大宋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在一個無底洞中,太不劃算了。

只是片刻的功夫,趙樸就給宗澤下了一個定義︰書生意氣,不堪重用。

「這尚且押後,最重要的就是秋防,還有賑災。金軍南下,不知死了多少百姓,我們有罪呀?」趙樸恍然間有些嘆息,「三司請速速制定賑災計劃,開支等;而樞密院,兵部快速制定秋防備計劃,明天我便要見到奏章!」

這時,各個大臣,又是陸陸續續提出意見,雞毛蒜皮不斷,忙忙碌碌中結束了早朝。

而在早朝結束之後,趙樸向內侍道︰「速速召見李綱,宗澤、張俊、黃潛善、呂頤浩、範宗尹、朱勝非、趙鼎…!」

………………

此時,趙樸正在翻看小冊子,這個小冊子上,寫著宋徽宗、宋欽宗,乃至到他這一代的著名大臣的信息,記載了幾百人之多。這是內侍為制作的,為的是幫助他認識朝廷內各個重要大臣。翻看著小冊子,趙樸不覺感慨,太監果然是皇帝的貼心小棉襖,哪里需要那里來。

翻開一頁只見上面寫道︰

「李邦彥,懷州人,字士美。太學上舍生出身。宣和五年,官至尚書左丞。生長市井,習慣猥褻卑鄙,應對便捷。善調笑謔罵,能踢蹴鞠,經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相傳唱,自號李浪子。善歌唱,尤愛徽鞠,破技高超,曾以「踢盡天下毯」自詡。是微鞠組織「社會徽鞠隊」小隊員,自號「李浪子」,人稱「浪子宰相」。陳東領導人學生,反對投降,曾上書言其罪。欽宗不得不讓他出知鄧州,又提舉亳州明道宮。臨走時李邦彥又推薦同是投降派的唐恪繼任宰相。」

小冊子上評價道︰大奸臣。

趙樸輕笑道︰「大奸臣未必,也是可憐人,只可惜生不逢時!」

「白時中,字蒙亨,壽州壽春人。進士出身,累官為吏部侍郎,因事出知鄆州。不久又得召用。政和六年,拜尚書右丞、中書門下侍郎。宣和六年,擔任太宰兼門下侍郎,封崇國公,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靖康之變時,時中建議欽宗棄城逃跑。後被彈劾懦弱。不久卒。」

小冊子上寫評論道︰大奸臣!

趙樸又笑道︰奸臣倒是未必,只是性子有些暗弱,身為宰相,是他最大錯誤!」

「吳敏,字元中,真州人。大觀二年,闢雍私試首選。蔡京喜其文,欲妻以女,敏辭。因擢浙東學事司干官,為秘書省校書郎,京薦之充館職。中書侍郎劉正夫以敏未嘗過省,不可,京乃請御筆特召上殿,除右司郎官。欽宗既立,上皇出居龍德宮,敏與蔡攸同為龍德宮副使,遷知樞密院事,拜少宰。敏主和議,與太宰徐處仁議不合,紛爭上前。御史中丞李回劾之,與處仁俱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頃之,言者論其比蔡京父子,出知揚州,再貶崇信軍節度副使,涪州安置。」

小冊子有評論道︰大奸臣!

趙樸臉上笑,只是道︰「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奸臣!」

徐處仁,應天谷熟人,字擇之。北宋末年大臣,欽宗朝宰相,神宗元豐間進士。大觀間,知永興軍,反對童貫強平物價,以為如此則商賈不通,物價反增。入朝,奏請量入為出,節浮費,罷橫斂。欽宗即位,建言儲糧設備以御金兵。金軍北撤,又請伏兵襲其後隊。靖康元年,為中書侍郎,旋拜裁決權,然于大政無補。旋罷相。

小冊子評論道︰大忠臣。

趙樸笑道︰「總算是遇到一個忠臣!」

「唐恪,字欽叟,宋余杭錢塘人。北宋末年大臣,欽宗朝宰相,4歲喪父,後以父蔭登第,哲宗紹聖元年,歷任郴縣尉、榆次知府、擢提舉河東常平、江東轉運判官,至少宰兼中書侍郎。宋徽宗大觀三年,任屯田員外郎,奉命招降西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起義軍有功,升為右司員外郎、起居舍人。未幾,命為河北都轉運使。出入中外,因與中貴人不合,被降為梓州、滄州、揚州、滁州、潭州、杭州知府。政和七年,黃河決口,汴京危急,唐恪受命浚治始除水患,以功升戶部侍郎。靖康元年,進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金軍南侵,引起朝野震動,唐恪與耿南仲等力主和議,主張放棄三鎮求和,反對並排擠朝中主戰派。欽宗逐吳敏、徐處仁等出朝,任命唐恪為宰相。金兵入汴,攻至,各路勤王軍集結前來參戰,主和議,割三鎮,而恪下令不得妄動,于是勤王軍不戰而散,為御史所劾,罷相。後金軍提出劃河為界,河東、河北地區全部歸金。唐恪慫恿欽宗致函金兵統帥,表示完全遵從,引起全**民憤怒,在隨從欽宗巡城時遭到軍民的唾棄和怒打,被迫辭職。徽、欽二帝北擄後,金軍立張邦昌為皇帝,唐恪予以支持,但在推戴狀上簽名後就服毒自盡。」

小冊子評論道︰「毀容參半!」

趙樸道︰「聰明人是悲劇的!」

「歐陽珣,字全美,又字文玉,號歐山,學籍吉州廬陵,鄉籍泉州**潘湖,歐陽詹之十世孫。他少聰而敏慧,稍長就學于仁穎書院,北宋徽宗崇寧五年丙戌與本邑儲敦敘同登蔡凝榜進士,調崇安尉,有主簿者貧不妄取卒于官,歐陽珣傾囊以賑其行,人皆義之終,丁父憂,珣立于靈堂前,其葉累百,人謂其忠孝兩全。不久河南開封城外圍失守,京城很快就被金兵攻陷,歐陽珣與欽宗被俘押送到燕京。」

小冊子評論道︰可悲

趙樸也嘆氣道︰「可憐的老人家!」

這些都是欽宗時代的宰相,大牛,是昨日黃花。主張議和的,成為奸臣;而主張抗金的,則是忠臣。

有些偏頗,可事實就是如此。

「汪伯彥,字廷俊,徽州祁門人,少穎異,嗜詩書,文學有聲。靖康元年,汪伯彥受欽宗召見,獻上《河北邊防十策》,因切合帝意,被任命為直龍圖閣,知相州。同年十月,金兵攻陷真定,宋欽宗下詔遷真定帥府于相州,由汪伯彥統領。今聖上至應天,汪伯彥率兵相隨。」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人。元符三年,考中進士。宣和初年,任左司郎。陝西、河東大地震,山陵峽谷都變了位置,徽宗令黃潛善去察訪災情,于是他就去視察。黃潛善回京後,不報告實情,只說是地震而已。因事獲罪被貶到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的身份為河間知府,兼任高陽關路安撫使。今聖上至應天,黃潛善率兵相隨。」

「李綱,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政和二年,李綱進士及第。政和五年,官至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去諫官職事,改任部員外郎,遷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師大水,李綱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憂外患問題,被宋徽宗趙佶認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南劍州沙縣稅務。

宣和七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宋欽宗即位,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御。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宋欽宗罷官。後李綱又被起用。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驅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後,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制軍隊之權。李綱被迫于靖康元年九月辭職,旋又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安置,再謫夔州。

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但已無濟于事。當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汴梁已破。然亦有人言,李綱名浮于實,不可以相。」

趙樸道︰「他的人緣太差了,果然不是當宰相的料!」

「範宗尹,字覺民,襄陽鄧城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靖康初,以論棄太原三鎮為言者所劾,罷歸。張邦昌立為楚帝,遣其詣康王勸進。」

「趙鼎,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今聖即位,徽宗崇寧五年(1106)進士。曾任河南洛陽令、開封士曹等職,除權戶部員外郎。」

「宗澤,婺州義烏人。字汝霖,元祐八年,被派往大名府館陶縣任縣尉兼攝縣令職事。元符元年至政和四年,先後任衢州龍游、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等四縣知縣。政和五年,升任登州通判。宣和元年,年屆六十的宗澤乞請告老還鄉,獲準授予主管南京(即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鴻慶寺的虛餃,後被人誣告蔑視道教,宗澤被發配鎮江「編管」。宣和四年,徽宗舉行祭祀大典,實行大赦,宗澤重獲自由。先掌監鎮江酒稅,二年後調任巴州通判。靖康元年初,在御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下,朝廷召宗澤進京,出任台諫。後率師至南京應天!」

「杜充,字公美,相州人,哲宗紹聖間進士。靖康初年,知滄州。金國第二次伐宋攻破開封前夕,杜充鎮守北京大名府,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以此阻身後追兵。」

「靠,我記住了,這貨竟然掘開黃河大壩!」趙樸立時憤怒了。

金軍兵臨城下,議和割地,不可恥;被金軍俘虜,投降不可恥;指揮無方,棄城而逃不可恥。人各有志,各有各的路,不能勉強。可是這貨,竟然掘開了黃河大壩,麻痹的……趙樸徹底無語了。

後世的蔣光頭,就是掘開了黃河大壩,結果成為他一生最大的污點。

這時,趙樸才發覺,秦檜還不是最可惡的,有人比秦檜還可惡。

PS︰這一章算是概括,介紹靖康年代,那個大巨變時的的主要大臣。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