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路易十七 第153章 蘭芳共和國

作者 ︰ x漢鐵

「蘭芳共和國有多少人口?」在听完了葉阿亮對于這個國家的構成及運轉模式之後,陸逸問起了這個國家的人口。

因為從葉阿亮的介紹來看,這是一個在南洋的古典城邦共和制國家,類似于古希臘的雅典以及中世紀時期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共和制城國,都屬于混合均衡政制,而並非啟蒙時代的分權制衡政制。而在這個時代,已經開始實行分權制衡政制的國家從先後順序來看有三個,第一個是不列顛王國,第二個是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個是剛剛經歷了革命之後的法蘭西王國。其共和成果都來自于啟蒙時代關于國家政治的激烈辯論與妥協,簡而言之就是前世所說的三權分立。

分權共和政體共和源于于混合共和政體,但與古典式的混合政制共和有著原則的不同。混合均衡政體以階級的劃分和參與為基礎,而分權政體則以政府職能的劃分為基礎,這是區分兩者的重要標志。前者必然要求代表某個階級的政府部門參與政府的一切職能,後者則強烈主張將各個政府部門限制在其適當的職能範圍內。

十七世紀末由于英國光榮革命,隨之兩種學說展開激烈交鋒,而結果是分權均衡政體的誕生。混合均衡政體的「混合」權利開始遭到淘汰,但是「均衡」因素卻延續保留了下來;最終分權學說佔了上峰,但最後施行到國家政治之中的結果,因為受到時代的種種限制,並不是真正純粹的分權學說。按照分權說原有的理論,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權力是完全**存在的,甚至根本不能算是同一個政府。也就是說,若按照原有理論,一個國家里會有三個政府,完全**行使立法、行政與司法方面的權力,互不統轄、互不干涉,極端制衡。

這種極端分權自然並不適合于一個國家的管理,所以現代共和制度退而求其次。將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被分配給三個不同的政府部門執掌,但政府部門之間又有一定程度的權力混合,以實現彼此的制衡,防止其中任何一個部門篡奪其他部門的權力,轉為獨裁制政體。

蘭芳共和國的制度就是古典式混合政制共和,故而以政制分類而論,它並不被認為是真正的現代分權制共和國。它就像陸逸前世的母國以及古典時代與中世紀存在過的那些城國一樣,都屬于混合均衡政制共和國。

所以,在听完葉阿亮的說明之後,蘭芳共和國的涉政階級及人口也成為了陸逸所關心的事情。混合均衡制由于存在的基礎是階級與人口參與度,而非政府分權制衡,所以其參與人群就顯得尤為重要。能夠參與其中的人群會極度擁護這樣的政體,而在這種混合均衡權利之外的人群則會憎惡這種政體,甚至其厭惡程度有可能會更甚于**君主制。

「大概三十四萬。」葉阿亮恭敬地回答著,但是他在回答時轉瞬即逝的猶豫卻被陸逸看在了眼中。

隨即年輕的國王笑了笑,又問道︰「那麼,其中華人有多少?」

「五萬五千人,陛下。」

听罷,陸逸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他已經從葉阿亮的回答之中,了解到了蘭芳共和國「公民」的數量。那麼剩下的應該就是當地歸順的土人以及其他的族群了。他們像古希臘或者古羅馬時代的共和一樣,有著為數不多的公民(貴族),這些公民有著參與政治的權利,而剩下的那些將近三十萬人則就是屬于那種沒有政治權利的人,類似于古希臘與羅馬時代的奴隸。或許對于蘭芳共和國來說,那些人連奴隸的作用都達不到。坤甸王這一稱謂就是針對那些土人的,蘭芳共和國以當地華人圈子為基礎,建立起一個城國,而依靠土邦的歸順,這個城國與土邦部族維持著宗主與藩屬的關系,維持一個松散的坤甸國。

這種政體形式很特殊,與當初殖民地遍布的羅馬共和國以及威尼斯共和國有點像,但是卻又有本質上的不同,因為羅馬共和國與威尼斯共和國是由本國貴族來直接管理藩屬的,而蘭芳共和國顯然不是。而且這種主藩關系是很脆弱以及短暫的,就算不以歐洲君王的角度來看,他也看到了其中的許多危機。不得不說,蘭芳共和國能一直存在簡直就是一個奇跡。要麼就是這幫人實在太強悍,要麼就是依附于他們的南洋土著實在太渣。

不過這種二元混合政制共和國這也讓陸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如果說之前對于這個南洋華人共和國僅僅只報以一種好奇和對他們命運的同情,那麼現在他已經有了改造那個華人共和國的興趣。一個以五萬華人為基礎的共和國,統治著近三十萬土著的邦國,在殖民時代巔峰期到來的世紀肯定是無法存活下去的。而且以他們現在的政體,可以看到一旦政治習慣形成,那麼將很容易就轉變為獨裁制政體,那個時候這五萬華人同心同德的基礎也將不再存在。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那些原本看起來溫馴的土著又會怎樣?蘭芳共和國最終的結局自然毋庸多言。

想罷之後陸逸立即突然中止了對蘭芳共和國來使的接見,就在葉阿亮一頭霧水不明所以的時候,年輕的法蘭西國王已經挽著自己的情婦離開了。不過就在他遺憾地準備離開凡爾賽宮的時候,宮廷侍衛卻跑來通知他可以留在凡爾賽宮之中。

兩天之後,巴黎市的宣傳機器全部開動了起來,開始大肆宣揚一個東方共和國使團來訪的事情。那些報紙沒有統一的口徑,那些編輯根據已經得到的參考材料自由發揮罷了。幾年之前,法蘭西王國與不列顛王國的遣清使團通過帶回來的記錄與風情畫向歐洲人展示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但是現在,卻又有著一個不一樣的東方展現在他們的面前,一個懵懂的共和制國家。與當初遣清使團的記錄作為參照,這再一次地挑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究竟是什麼促使一個東方彈丸小國的使節團歷經艱辛來到歐洲?雖然這個時代,這種東西方之間的長途旅程即便是歐洲的水手也經常死,但是這個使節團的故事對于他們來說又不一樣。陸逸甚至懷疑在巴黎人的概念中,這個跟歐洲人一樣旅行的使節團來到歐洲就好像野蠻人乘著木法跨越重洋大冒險一樣。

而且他們在不列顛王國所受到的冷遇也足以勾起法蘭西人的興趣,現在法蘭西王國與不列顛王國的敵對已經影響到了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在輿論之中,法蘭西人對不列顛王國的印象比外交之中的不列顛王國還要糟糕。這種輿論傾向甚至讓陸逸有一些擔憂,因為一旦國家需要跟不列顛王國進行程度上的妥協或者利益交換,那麼就會立即招致國民的反對。

巴黎的輿論對于蘭芳共和國的好感在幾天之後也開始變得有些莫名其妙,陸逸不知道法國人的這種認可究竟是來自于這些使節在不列顛王國所受到的冷遇還是來自于他們的浪漫。「蘭芳」這個國家名字也成了他們的浪漫解讀。甚至有不少沉浸于紅磨坊之中的思想家也開始前往聖丹尼鎮對蘭芳共和國的使節團進行拜訪,仿佛這成了東西方共和思想交流的一次盛會一般。

對此,陸逸頗為無奈。這就是傳媒,這就是民眾。與那些意大利的革命相比,一個彈丸小國使節團的來訪竟然吸引了這麼多的關注,這是遠超出他意料之外的事情。這讓陸逸想起了前世西方媒體無意間塑造出來的動物明星,陸逸記得前世在北約介入科索沃危機期間,英國最搶眼的新聞並非是南聯盟的危機,而是兩只逃離屠宰場的小豬。而後那陣小豬熱持續了六年,致使英國大批國民改吃素食,使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門將兩只小豬的故事搬上熒幕。現在的法蘭西人似乎也有著類似的毛病。

最終,陸逸擔心事極必反,生出其他事端。隨即通過宮廷大臣,宣布國王將在凡爾賽宮觀艦廳接見蘭芳共和國使節團之後,蘭芳共和國使節團在巴黎市民的一片歡呼之中開始前往凡爾賽宮。

在途中,看著馬車外那些熱情的巴黎市民以及漫天的,驚訝不已的葉騰輝自言自語道︰「究竟是何緣由竟使得法蘭西人對我等如此熱情?」

葉騰輝的自言自語落在葉阿亮的耳中,隨即他向身邊的陸易士先生詢問這個在他心中也一直存在的疑問。但是陸易士顯然沒有這一對父子那麼多的想法,只是半開玩笑地說道︰「可能是共和吧。」

「共和……」當葉阿亮將原因轉告自己父親之後,葉騰輝將這個詞牢牢地記在了心中。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是路易十七最新章節 | 我是路易十七全文閱讀 | 我是路易十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