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大明朝 第四十六章 水泥督造局(求收藏推薦)

作者 ︰ 童家大神

(求收藏,點推薦)

「皇上,李大使說的只是現在的造價,如果以後大規模燒制水泥的話,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微臣估計絕對不會超過十個銅幣,而且隨著以後工藝的改進,價格還有下降的空間。」戴悻上前一步保證道,他的話也立刻得到了李自在的贊同。

「若是能把價格壓到十個銅幣之下,我大明就算是拼著虧空,也要將道路修建起來,這可是保我大明萬世永存的聖舉啊!」史可法一听,再也忍不住了,無比激動的站出來說道。

听史可法這麼一說,不少目光長遠的官員也紛紛贊同,上前請朱慈烺下旨,由工部負責擴大水泥的生產。有些性格謹慎的大臣也沒有反對,只是提出可以先試修幾條路看看效果,如果可行的話,再大肆修建也不遲。

朱慈烺也很為難,國庫里雖然暫時很富裕,但是今年還要大規模招兵,還有那幾場戰役陣亡將士們的撫恤!在加上現在朝廷兩年不收稅。

大明雖然家大業大,但處處都要用到錢。他又何嘗看不到道路的重要性?水泥本來就是他發明的,可要是大明拼著幾年的虧空修路,到時可就什麼事都做不了了,而且大明對外也要采取守勢,這對于一個野心極強的帝王來說,的確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思量了好長時間,朱慈烺也沒下定決心,最後只是說道︰「水泥是一定要擴大生產的,道路也一定要修,這樣吧!容朕回去想些妥善點的辦法,明日早朝再跟眾位愛卿商議啊!」

朱慈烺說完之後直接就宣布散了吧,直接叫史閣老一起,徑直乘御駕回宮了。下面的文武官員也都散了,不過有些好奇心重的人還不舍得走,圍著水泥作坊想看看水泥的生產過程,可是出于保密的原因,都被戴悻出面請了出去。

「朕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史閣老先听听?」「老臣洗耳恭听。」朱慈烺跟史可法在御書房議事,朱慈烺稍微整理了下思路說道︰「是這樣的,朕準備推行專利制度跟商會制度,何為專利呢?其實就是指獨佔權利,工部掌管著水泥相關的一切事宜,只有經過咱們工部的授權允許,商家才有生產水泥的資格,如果有人私自生產水泥,那麼咱們工部就有權利對其進行處罰,一般是沒收工坊和非法所得,並罰以重金,而且還鼓勵他人舉報,如果舉報屬實,那麼會把沒收非法所得的一半獎勵給舉報人。水泥按每噸收取三十銅幣的專利費用,每噸就等于兩千斤。

商會制度嘛,更好說了,先讓工部新成立個水泥督造局,牽頭組建一個水泥商會,凡是想用水泥盈利的,接朝廷的訂單的都必須是商會的成員,然後叫那些有錢的大商家,按照出錢的多少來建立水泥廠跟劃分商會的權利。」

其實朱慈烺對水泥運營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仿照後世的專利模式,由工部提供技術,吸引全國各地那些有實力的人出資建廠,然後他們每生產出來一噸水泥,朱慈烺就要從中收取三十個銅幣做為專利費。

朱慈烺代表著封建社會最強大的皇權,所以根本不怕別人賴帳。至于水泥商會,則是管理所有水泥生產廠商的一個半官方組織,主要是協調和處理各個水泥廠商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且每年還要在商會中召開廠商大會,商定下一年水泥在各地的價格,畢竟每個地方人力和物價都不相同,不可能統一定價,除非是把所有工廠都放在同一地區,不過這顯然不太現實。

史可法听完後,懵懵懂懂的問道︰「皇上,這些有錢的商家,真願意投錢進來?」

「史閣老,你可不要小看那些富豪們的眼光,像水泥這種商機無限的東西,他們肯定舍得投錢的,這樣史閣老你派人運些水泥到南京,把南京的主干道全部鋪上水泥,然後貼上皇榜,就說十月一號前,京師工部接受各地有錢的商家過來注冊,然後把專利發,跟水泥商會的章程布告天下,明天朕也讓戴悻把京城的主干道鋪上!這樣一來那些有錢的商家,看到水泥的妙用後,還不會爭前恐後的來把錢交給朝廷?」

---分割線---

就在朱慈烺的宣布專利法跟商會制度的第二天,一件很普通的事卻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在北京最繁華的兩條主干道竟然同時開始改造,施工的正是工部新成立的水泥督造局,正五品的編制,新任督造局的局長就是原來雜造院的李自在。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道路本身所吸引,因為只要見過水泥路的人,都會被平整如鏡、堅硬如石的水泥路面所震撼,在大明人的眼中,將一堆面粉狀的水泥加沙石混在一起,然後倒在路上抹平後,過幾天就變成如石頭一樣,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所以現在修路的時候,總有一群好事之人跟著,趕都趕不走,甚至有不少人專程跑到這施工的道路上觀看。以這兩條主干道的人流量,現在整個北京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水泥這種神奇的東西,而且也知道發明水泥的人就是當今聖上,一時間光武帝朱慈烺之名,再次成為整個北京的焦點。

這天史可法剛下早朝,他正準備回中西暖閣理政務,卻沒想到被朱慈烺叫住,非要拉著他一起去看李自在修的水泥路面。史可法身為內閣首輔,身上的事務繁多,本來是不想去的,但是朱慈烺指定要他陪同,沒辦法誰叫人家是皇上呢,只能隨著他們一起去了。都換上便服,除了朱慈烺、史可法外,還有戚光明和沈亮和錢謙益,剛好兩文兩武再加一個皇帝。

一行五人來到朱雀大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整個城隍市(1)的主干道從中間被分成兩半,右邊已經鋪上了水泥,而且也完成了硬化,現在已經可以走人了。

注1︰《北游錄•紀聞》中記錄了︰都市,北方待期而市曰集。京師大明門兩旁曰朝前市,不論日;東華門外燈市,則元節前後十日;東華門內曰內市,則每月三日;正陽門之橋上曰窮漢市,則每日晡刻;刑部街西都城隍廟市,則每月朔望及念五日。今廟市移外城報國寺,期如前。甲午冬,增靈佑宮,則每月初八日。燈市亦移正陽門外,聞之人曰,皆不如昔日之盛。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威武大明朝最新章節 | 威武大明朝全文閱讀 | 威武大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