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駙馬 第一百四十章堅決出兵

作者 ︰ 天青地白

除了吃飯,能夠歇息一會兒,天氣變暖,夜里只不過背靠背輪換睡覺,趕了三天終于到了白道,等來了李績和張公瑾。

兩路大軍加起來有將近四萬人,浩浩蕩蕩,一連串的勝利,讓大唐上下將士士氣昂揚,精神抖擻。

休整兩日,長孫沖正好用這兩日制作了大量牛肉干,分給李績所率部隊的將士。眾人看到這種新奇的東西,非常喜歡,不僅好吃,還耐餓,帶兵打仗必備之良品啊!

李靖把李績和張公瑾叫來,商量戰事,並且告訴他們現在大體的戰況,以便舀出好的戰術。

「懋功,雖然之前我們在定襄大敗頡利可汗,但只損傷,俘獲突厥三四萬兵力。頡利雖然戰敗,但部下兵馬仍然很多,稍微給他們喘息的機會,他們就一定趁機撤往沙漠,保存突厥的實力。你也知道,唐軍北擊道路險阻且遙遠,如果等到那個時候再追擊突厥會十分困難,就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都不一定能得到。」李靖感慨說道,要說下一輩的能接他位置的,這李績算是一個,看他這次能不能看透;如果李績不能領悟,那他也不費心思點撥他了。

李績一听,心里火熱,雖然他所率部雖然也和突厥軍隊交鋒,但都是小股軍隊,打得不爽快,並沒有立大功。現在他名聲和戰術都比不上李靖,如果戰功上再不顯,等到下次戰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至于之前有人擔心頡利可汗已經向長安求和,但現在他們沒有收到聖旨,那就是個屁,按照原計劃繼續,才沒有那麼多顧慮。這李靖表面上是在征詢他。實則在考校他。

從某種程度上講,李靖和李績都是務實主義者,名聲重要,但實際的利益更加重要,兩者相比較,他寧願選擇後者。

「如今朝廷派使節前往突厥,突厥軍必定松懈,以為唐軍不會繼續攻擊。如果這時候挑選一萬精兵,攜帶二十天的糧草,采用偷襲。不需要大規模的戰斗,就可以將突厥可汗擒獲。」李績趕緊說道,因為他從李靖的話里已經猜到了大半,如果李靖不願意這樣,絕不會只帶兩百精兵偷偷與他匯合。

李靖听了。點頭笑笑說道︰「如此甚好!」兩人算是想到一起了。

這時候張公瑾求見,李靖和李績相互看了一眼。怎麼把這人給忘了。張公瑾作為副將。是有知曉戰情的資格的,可是那人做事古板,而且還有點謹慎膽小,李二安排副將的時候,就是想利用張公瑾來牽制李績的膽大。

果真在張公瑾听了李靖和李績定下的戰術,連連搖頭說道︰「末將听聞頡利可汗已經向陛下求和。陛下也派了唐儉作為使臣去突厥安撫部眾。作為眾多藩屬國的宗主國,陛下一定會答應突厥的就和,我們雖然現在沒有得到陛下的聖旨,但也不能貿然用兵。不能不顧同僚安危,不能讓陛下背上背信棄義的名聲,不能讓諸位藩國以為我們不講信用,對大唐更加忌憚。」

李靖和李績兩人心里罵娘,早知道就讓張公瑾分兵出去了,女乃女乃的,這榆木疙瘩,不知道怎麼混到現在的。陛下做夢都想把突厥給滅了,至于唐儉,大家都是為國盡忠,是生是死都是天注定的。他們這些將領,也不是一點危險沒有,哪一次上陣殺敵,不是腦袋掛腰帶上。

李靖神色陰沉,說道︰「這其實是當年韓信用來擊敗齊國的計策,我等于唐儉之輩,沒有什麼可惜的!如果能滅了突厥,我輩死傷就是為國盡忠,陛下和大唐百姓會記得我們的功勞。」

「如若李大將軍執意如此,末將不得不听令,但末將會上奏陛下。」張公瑾把李二抬出來,希望這兩位能夠改變主意,畢竟出兵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必要趕盡殺絕。

李績听了,就知道這老小子又開始嘩啦心里的小算盤了,不想擔責任,擔心陛下降罪。一點魄力都沒有,怪不得比他大這麼多,但只能做他的副將。

「既然這樣,張將軍可以在原地固守,我和李大將軍一起追蹤頡利可汗,以後陛下要降罪,那也是我們兩人的責任,不知道張將軍以為如何?」李績沉聲說道,其實這張公瑾思維縝密,可就是做事有點死板。

張公瑾自然被李績和李績的話說得有點惱羞成怒,其實突厥蠻子什麼的,他真的不在意,也不甚在意陛下降罪,他是擔心他的好友唐儉在突厥丟了性命。

「哎,末將難道又豈是貪生怕死之輩,而是因為陛下已經派了直接去安撫突厥,我們現在過去,可能會弄巧成拙。」張公瑾軟聲說道,李靖是六路大軍的統帥,而李績是他的上級,兩人都是心高氣傲,心有溝壑之人,絕不會因為他的幾句話就放棄對突厥的偷襲。

「張將軍,當初您曾經列舉了幾個必須要出兵的理由。你想想,如果我們就此罷手,那頡利逃過一劫,下一次我們再想追擊他們,非常不容易。」李靖說道,直視張公瑾,「你是擔心唐儉唐大人吧?」

張公瑾艱難點點頭,算是默認了,難得有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不忍老友就此死去。

「唐儉作為大唐臣子,為國出力是他的本分,就像我們在戰場上隨時可能遇到危險,難道我們就不上戰場,就不上陣殺敵嗎?」李靖反問道。

「當然不會!」張公瑾連忙反駁,這頂帽子可不能應下,他戴不起。

「那您說唐儉唐大人會害怕嗎?」

「老友絕對不會,而且還會以此為榮。」張公瑾想到頗具外交才華的唐儉,為大唐深入番邦內部,曾經的凶險,不比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小!

「那不就得了,唐儉現在出使突厥,給我們贏取時間,所以我們更要珍惜這次大好機會,活捉頡利突利可汗。」李靖沉聲說道,如果張公瑾還不願意,那他也沒必要跟著他白費口舌了。

張公瑾張張嘴巴,苦著臉說道︰「那何時出擊?」

這就對嘛,李靖上前拍拍張公瑾的肩膀,說道︰「明日我先帶三千人馬,懋功帶三千人馬,剩下的人馬由你帶領斷後,隨時接應我們。」

張公瑾點點頭說道︰「末將領命!」

長孫沖第二天一早就醒來,趕緊洗漱,跟著李靖出征。根據斥候的上報,李靖已經確定了頡利可汗的大致位置。

長孫沖每天早上都會到李靖營帳,送上最近幾天的天氣預報,以供李靖參考。

經過六天的追尋,終于找到了頡利可汗所率部的蹤跡。李靖沒有直接進宮,而是準備半夜偷襲,但被長孫沖攔住了。

「李大將軍,末將覺得後日有大霧,不如我們明日休整一天,明日晚上派小股人馬夜襲,然後大軍在大霧的掩護之下,正好能夠趕上後日早上被打散打亂的突厥士兵。」長孫沖建議說道,如果大軍一起前進的話,很容易被人發現,既然後天有大霧,正好可以利用。

戰爭打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人和有了,那他們就要充分利用天時地利,這樣可以減輕戰死死傷,贏取最大勝利。

李靖听了覺得此法甚好,點點頭說道︰「你的建議很好,就在此處休整,明日夜里蘇定方帶領兩百精兵突襲頡利所率部,本將軍隨後趁大霧前行。」

不管是大霧,還是夜襲,太多的人,效果往往並不好。人少時,趁著慌亂殺進敵營,不需要多做考慮,只要發狂地揮動手里的武器,收割敵軍的生命。

在敵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給敵人致命一擊;等敵人反應過來了,但人心惶惶,已經沒有能力再組織反擊了。

李靖命蘇定方帶領程處默,程處亮,尉遲寶林,尉遲寶慶,段瓘,房遺愛,長孫沖,讓這些人接觸更多的刀光血影。最為大唐勛貴的下一代,他們享受這份榮耀,但也得為這份榮耀奮斗。

世上不勞而獲的東西,就算送到他們的手中,但如果這些小輩沒本事接不住,那證明沒有能力進入下一代的權力中心。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這幾個人的表現不錯,非常勇猛,就算長孫沖武功不強,但也沒有退縮,都是好樣的。

雖然明面上是兩百精兵,可是這幾人都是功勛子弟,身後都有家將,洋洋灑灑,居然有五百人。好在不是很多,分成五個小分隊。

這次是長孫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去戰場,心里既害怕,又激動,不過作為熱血男兒,很快在其他紈褲兄弟的影響之下,激動大大多于害怕。

長孫沖一身戎裝,里面穿上華五送上的刀槍不入的衣服,雄赳赳,氣昂昂,趁夜趕路去偷襲。

不過路上,長孫沖走神了,他在分析李靖的對敵策略,和他的想法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偷襲這招。

這一招雖然不是光明正大,但效果顯著,忙忙草原,大唐將士沒有城池的依托,騎兵弱于突厥將士,偷襲的作用就顯而易見了。(未完待續……)

ps︰上架了,大白求推薦收藏,如果有票的話,也讓大白感受一些月票的欣喜。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唐朝好駙馬最新章節 | 唐朝好駙馬全文閱讀 | 唐朝好駙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