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駙馬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征倭三部曲

作者 ︰ 天青地白

翌日上完早朝,長孫沖跟著小太監去了太極殿,里面已經等著很多大臣了。

長孫沖心想,看來李二這次完真得了,估計戰事不遠了。

大家都沒吃早飯,紛紛甩開膀,吃著李二讓人從御膳房拿回來的東西。難得在皇宮里吃飯,當然不能客氣。

要想馬兒跑,就得給吃飽,李二也很高興和朝臣們一起用餐。尤其是看他們風風火火的吃飯,也覺得平日里吃著很平常的飯菜,今日味道非常不錯。

長孫沖好不容易搶了一籠小籠包,再慢點,估計要餓肚。他今日可是見到這些老殺才,才不管身在何處,先吃飽了再說。只見程咬金從熱騰騰的蒸屜里一手捏兩小籠包,一起扔到嘴里。

尉遲敬德,直接不用碗,直接端起盛粥的小桶,一口悶啊,這吃相已經不能用豪爽來形容了。

長孫沖是這里年紀最小的,若是不快一點,根本只有餓肚的份兒。這可是之前累積下來的經驗,好漢不吃眼前虧!先吃飽了再說其他的,肚空空,什麼都是虛的。

吃飽喝足,眾人終于有精神辦正事兒了。

李二指著地圖說道︰「諸位,今日叫大家過來,是為了商議對倭國的戰爭。」李二一開始就下定了此次談論的重點內容,不給其他人唧唧歪歪的機會。

張大亮一直負責海軍,已經有了五萬精兵,還有五萬正在訓練。因為沒有仗打,所以張大亮只能帶領海軍在沿海來回,打海盜。經過三年多的治理,大唐海域一片安寧啊。

不管是大唐自己的商船受益很多,那些波斯。以及海外的商船,也最放心在大唐經商。不僅官府不會欺負他們,而且安全地做買賣。

因為波斯大食經常在東南沿海的小國,經受當地海盜搶劫,甚至出了重金請求大唐皇帝出兵,幫他們澆滅水寇。

且說做海外貿易的不僅僅有波斯大食人,還有很多大唐的商船。

既然有人出錢,李二心里打起了算盤,出兵不僅不花錢,還能賺錢。而且還是以守護商隊的名義跟著。不僅得到了大唐商人的贊譽,更是得到了海外朋友的一致好評。

更為重要的是,大唐海軍經過護航,攻打海盜,得到了很多海上實戰經驗。

長孫沖也不是迂腐的人。既然大唐商隊到了東南沿海,可不是白去。香料。寶石等東西,源源不斷運到長安,賺了非常多的錢。這些錢,完全可以夠海軍造船,練兵之用。

「陛下,登州被屠殺百姓。日日夜夜都在等著我們大唐朝廷給他們討回公道!倭人太可恨。若是他們真到真槍和大唐士兵打仗,死傷多少,都是各安天命。畢竟作為士兵,是生是死都是為了國家。而且經過經驗的訓練,犧牲了,那是技不如人。可是登州被屠村的百姓,都是老弱婦孺,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百姓。他們此等殘害我大唐百姓,定不能饒了他們。之前我們大唐沒有能力跨海打仗,但現在我大唐海軍已成,正是揚帆,為國盡忠的和時候了。」張大亮這一次回京述職,原本早就該回去的,但被李二攔住了。

自此之後,張大亮抓心撓肺的,是不是要打仗了?他們的皮都閑得癢癢了,每次打海盜,都打得煩了,最近甚至連海盜都沒了,只能閑著沒事兒,下海洗澡。

張大亮的一番話,鏗鏘有力,有理有據。

李二听了,點點頭問道︰「輔機,現在戶部錢糧可夠此次征伐?」

長孫無忌站出來,說道︰「回陛下,大唐上下,高產水稻的推廣,連年豐收,各處糧倉堆滿,夠整個大唐百姓,兩年之用。然百姓家里仍有很多存量,故而此次征伐的錢糧,完全不是問題。」

「嗯!」李二頷首,「那此次誰可以成為主帥?」

李二看了看年邁的李靖,實在不忍他年紀一大把了,還得漂洋過海,去打仗。

程咬金上前,拍得胸口  響,說道︰「陛下,俺老程自動請纓,願為主帥!」

李二真想狠抽自己一巴掌,再抽程咬金兩巴掌,這程咬金可以做帥,但絕不是全軍統帥!

「此次路途遙遠,還得多加斟酌。」李二沉聲說道。

李靖見李二看他,便才站出來,說道︰「陛下,微臣自願請纓,願為統帥,為陛下分憂解難,揚大唐神威。」

李二心里為難,想讓李靖去,但年紀畢竟擺在那里了。

「朕是希望愛卿過去,可是朕知道愛卿年紀不小了,不忍愛卿漂洋過海,舟車勞頓。」李二為難,猶豫著,到底要不要李靖過去。

李靖听了,老心甚慰,說道︰「陛下,有您這句話,微臣萬死不辭。」

李二听了,說道;「主帥的事情,暫且後議,我們先說說該攻下倭國。」

「當然是五萬海軍全部帶上,再運上三萬陸軍,絕對可以攻下倭國。」程咬金大聲說道,只知道一味的蠻干。

李二听了,沒有說話,不贊成,也不點頭,一眼看到長孫沖百無聊賴地打哈欠,說道︰「賢婿,你有何妙法?」

李二話音剛落,所以人的眼神都落在了長孫沖的身上。

長孫沖听了,說道︰「小婿覺模著,這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大軍壓上,太冒險了。這畢竟是辛苦訓練大唐健兒,金貴的很。」

「別來這些學的,來點干貨!」程咬金就不喜歡長孫沖繞來繞去的模樣。

長孫沖心口憋了一口老血,但程咬金可以這麼說,但他卻不能如此回答。

「你這人等賢佷說完,你再評論可好?」李績看不過眼了。

「嗯,繼續說,別藏著掖著。」李二交代說道,往往長孫沖的主意很好用。

長孫沖站到間,沉聲說道︰「回陛下,首先我們攘外必先安內,國內暫時很安穩,不足為慮。江夏王去吐蕃送親,小婿覺得江夏王繼續在西南,西北等地巡視,已定西部。其次就是注意和高句麗的和南詔等地,以戰時狀態待令。以便有一些不安分的效果趁機興風作浪。」

「好一個攘外必須安內。」李二頷首,眾人也點頭,「安內說過來,如何攘外?」

長孫沖指著地圖,說道︰「琉球國,自來和大唐交好,從每年送給大唐的進貢就可以看出一個,對于這樣的藩國,我們要給予尊重和鼓勵,所以朝廷派人去上次,進而在琉球國接近倭國的地方,建設基地。我們雖然有海軍,但佔領倭國,必須要登陸,那就需要很多的糧草,千里迢迢漂洋過海暈過去,費時費力,不如我們我們自己自己耕種,吃的放心。」

「恩,那只需要運送稻種過去就行了。」李二點頭,這個法不錯,如此一來,最起碼不需要大批量運送糧草了。

「然後在琉球島上或者佔領的倭國島嶼上建立軍事基地,這樣士兵們,就不像是無根之萍,有了落腳的地方。進可攻,退可守!一舉兩得。」長孫沖回答說道。

「還有嗎?」李二再次問道。

「然後,那就是我們攻打下來的倭國領地,得有人治理啊,所以我們要移民過去,然後把倭國俘虜運到其他地方,做苦工贖罪。這里的官員和百姓,如何遷移,這就是朝廷的考慮的最後問題。」長孫沖分了三個大步驟,進行此時。

李二听了,連連頷首,說道︰「我們大舉借用琉球國的島嶼,會不會引起非議啊?」

長孫沖听了,搖搖頭說道︰「非議什麼呀,倭國這些年沒少欺負琉球國,早就想報復,但一直沒有勢力。他們每年大量進貢,就是想抱緊大唐大腿,倭國才不敢真正對琉球國出兵。」

李二听了,好像想起當年有戴志誠曾經出使日本,還留下了不少釘。若是能夠挑起倭人和琉球國的爭斗,最好是琉球國被打得很慘,然後琉球國請求大唐出兵,那一切就更加名正言順了,還能贏得琉球國百姓的愛戴。

「恩,如此甚好!」李二沉聲說道,現在天氣冷了,不適合出海,正好趁機籌謀此事。

李靖再次上前,說道︰「陛下,既然要在琉球國設立軍事基地,那微臣正好可以統帥全軍,也不需要勞碌奔波。」

李二一听,來了興致,說道︰「愛卿忠心可鑒!朕心甚慰,大唐之福,百姓之福。」

「微臣愧不敢當!」李靖跪下地上,恭敬說道。

李二親自下來,扶起李靖,說道︰「這是倭國,琉球國的詳細地圖,愛卿可以帶回去研究,望愛卿能夠制定出精妙的計策,減少士兵傷亡。」

「微臣領旨!」李靖接下地圖,心里激動。打了一輩仗,雖然不年輕了,但一想到可以上戰場,頓時像個年輕小伙一樣,熱血沸騰。

幾個臣,紛紛說了一些細節,錢糧,後續的官員,以及要遷移的百姓,他們負責。

武將則扶著練兵,隨時準備大軍開拔。

商量了整整一天,長孫沖的也跟著討論,口干舌燥。」(未完待續請搜索樂讀窩,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唐朝好駙馬最新章節 | 唐朝好駙馬全文閱讀 | 唐朝好駙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