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駙馬 第兩百三十六章 微服出行

作者 ︰ 天青地白

就在長孫沖在地里忙活不已的時候,一行人快馬加鞭從長安往這邊趕過來.

這次跟著過來的都是武官,所以是騎馬,這樣腳程快一些。要是文官,還真受不了這樣的長途奔襲,非得坐轎子,搖搖晃晃,腳程將會慢了一大半。

程咬金咬著嘴里的白饅頭夾肉,幾口咽了下去,說道︰「陛下,這水稻大豐收,這在全國可都是已經經過確認的,你干嘛還去那里跑一趟啊。」

秦瓊看了程咬金一眼,這個夯貨到死也就這樣了,陛下去定州自然有他的道理,絕不會做無用功。跟在陛**邊這麼長時間,難道連這點覺悟都沒有?

「吃的飯,哪來這麼多的話!」秦瓊給程咬金使了個眼色,讓他不要再問,「那里又沒有什麼好的美景,自然不是去游玩的。」

程咬金喝了一口熱湯,感慨說道︰「哥哥教訓的是,是我太笨了,沒有想到這麼多。不過我可听說了,我家幾個小子可是在河北,山東等地掃蕩了一圈,居然從山上招安下來十幾萬的流民百姓。可見我們大唐是民心所向啊,就憑這水稻一樣,陛下的威望可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啊。」

這一路上,他們不僅趕路,還要和沿途當地的百姓聊天,問問他們有關水稻的事情。這些百姓是最簡單的人,當初不了解水稻,所以對陛下的詔令有所抵觸,在威壓之下,不得不照做,但心里還是有怨言的。

可是現在水稻得到大豐收,只要種植水稻的人家,今年到明年都不會挨餓,這讓百姓激動不已,只要提到大唐皇帝立即三呼萬歲,有的更夸張的,甚至跪下朝著長安的方向磕頭,以示對朝廷的感激。

就算這一路上趕路很累,但李二興致勃勃,听朝中大臣的十句**,抵不上老農一句真心實意的三呼萬歲,一個響頭。推廣高產作物,讓百信能吃飽,這就是實打實的政績,史官一定會在史書上寫上重重的一筆。

李二笑**的,看著所過之處農田里,百姓們正在忙著收割,百姓們還高興,他就高興,這些都是他的子民,他的土地。

「秦兄,你說大唐今年能收多少糧食啊?」李二笑著問道,其實數目他早就自己在心里算清楚了,可是希望能從別人嘴里听到,像是在確定一樣。

秦瓊笑笑,說道︰「陛下,要說上陣殺敵,屬下當仁不讓,奮勇殺敵,可是要讓我算賬,還又有點為難人,太多了,算不出來。」秦兄哪里算不出來啊,只是從側面反應糧食收得多啊!

「呵呵,別說秦大哥算不出來,就算俺老程精通算術的人都算不清,可見我們今年的糧食有很多。既然豐收這麼多,這幽州等地的邊關糧草,就從這些地方調糧吧。一來省力,二來可以節約很多時間。」程咬金大聲說道,自吹自擂的成分居多。

李二指著程咬金,不知道說這人什麼好,產量的問題放在一邊,突然想到長孫沖和他說過的一件事情,說道:「上次和沖兒聊天,听他說,最好的大米不是產自江南,而是東北啊!真想嘗嘗那里的黑土地種出來的大米啊!」

秦瓊和程咬金相視一看,這陛下哪里是想吃那里的黑土地種出來的大米啊,而是能種出好大米的黑土地,跟在李二身邊這麼長時間,要是連這點心思都猜不中,早就回家種田去了。皇帝想打仗,他們這些做武官的,自然樂意,只要有仗打,他們這些武官就還有用處,就不會這麼早就出現飛鳥盡,良弓藏的局面。

「陛下,听你這麼一說,屬下也想吃了,可是東北那地方,被高句麗蠶食,還有當地的一些少數民族佔據,想要吃大米,可得好好參謀一番啊。」程咬金沉聲說道,現在不是開玩笑的時候。

秦兄之前在前隋參加過隋煬帝發動的征討高句麗的戰事,可每次都得失敗而歸,沒有討到好處,反而讓高句麗憑借地勢,越來越猖狂。三次征高句麗失敗,使前隋元氣大傷,死傷數百萬人,這可是都是中原好兒郎,因為上位者的好大喜功,決策失誤,指揮不當,慘死他鄉,而高句麗用隋軍無頭的軀體壘起長城,沿馬砦水南岸綿延竟達百里。

隋煬帝征高麗失敗,有好多原因,準備不足也是其中之一,看到陛下現在已有了征服高麗的想法,為了避免陛下和隋煬帝犯了同樣的錯誤,便提醒說道︰「陛下,現在還不是時候!」

李二苦笑,點點頭說道︰「是的,現在的確不是時候,我準備有五年的時間準備,有了高產作物,還有很多技術的推廣,人口的增加,這些都是我必須要考慮的。放心好了了,我不會犯前隋的錯誤。」

「那就好。」秦瓊放心了,只要不是現在打仗,那就是沒問題。

「陛下,俺老程現在這里請戰,征高句麗之時,一定要帶上那老程,不能讓俺在城樓子里面守城池,俺要追擊敵人。」程咬金對之前出兵東突厥,他和衛孝杰駐守幽州,不費吹灰之力,就收攬很多俘虜。沒有真刀真槍的打仗,心里有點不爽。

「陛下,屬下也請戰,屬下曾靜參加過前隋的征高麗,失敗了,再次攻打高麗,屬下一定要一雪前恥。」秦瓊沉聲說道,在前隋征高麗之時,他只不過是隨軍一名小兵,只能按照上峰的話去做。當時他雖然年輕,但也覺得上峰的指揮有問題,但迫于人小言微,反抗不了,只能向前沖,違令者站,不得不從。

「好,到時,朕也會御駕親征,不破高麗終不還。」李二看著高句麗的方向,內心的好戰銀子開始活躍,攘外必先安內,把國內治理好了,安了民心,有了穩固的大後方,才能在前面勇往直前。

「陛下,不需要你您御駕親征,您只要在長安,等我們好消息就成。我們大唐,人才濟濟,老一輩的人身經百戰,小一輩的人也成長起來,是應該帶出里磨練他們了。」秦瓊笑著說道。

「那是,俺家五個小子,都是個頂個的棒小伙!」程咬金又開始吹牛了,仿佛他的兒子最厲害似的。

「別吹牛了,趕緊趕路,我都迫不及待要去定州以北了。」李二吃好了,催促說道。

在他心里已經有了全盤的打算,先把幽州以南的河北等地安定好,然後就會把從全國各地的軍戶遷移到此,農忙時種田,農閑時練兵,培養更多的士兵。

終于趕到了定州以北,李二被眼前的村莊驚到了,雖然沒有在八卦城那樣的震撼,但是整整齊齊的一排排房子,讓整個村落變得非常整齊。百姓們臉上洋溢著歡樂滿足的笑容,不斷把在田里的糧食拉回家,一車車的白棉花更是數不勝數。

李二穿的是普通讀書人的長衫,走到一個拉車的老農身邊,拉起車上的一根繩子,給吃力的老農當「縴夫」。

「哎呀,這可使不得,一看大爺就是讀書人,可不能干這力氣活。車上都是棉花,不重,小老兒可以拉得動。」崔老漢急了,哪里敢讓貴人幫忙干活了。

李二笑笑︰「不礙事的,這點活累不壞我的,大爺,您怎麼稱呼?」

「小老兒姓崔,大家都叫我崔老漢。」崔老漢笑**說道,既然人家好心幫忙,也不好意思趕人家,待會賣完棉花,請他們來家吃頓飯。

「原來是崔大爺啊,你這是干嘛呀?我看人家都往家里送,你怎麼往外拉呀?」李二邊拉車子便問道。

程咬金,秦兄,還有身後的段志玄,三人看到李二都拉車了,他們也不能干看著。

程咬金反應快,直接搶過崔大叔的車子,說道︰「崔大叔,我給你拉車。」

「不用,不用!」崔老漢嚇得要命,還以為他們要搶他的棉花呢。

「既然崔大叔說了,你們在後面推車。」李二還想和崔老漢聊幾句呢。

「呵呵,大爺們都是好人。」崔老漢見既然不像是搶他車子的人,便微微放心,「今天開始收棉花,我們家的棉花長得好,成熟的也早,所以正好一車,我就拉去賣,看看價格。」

崔老漢很是自豪,他正是劉偉峰一伙土匪里面的一員,以前也是流民,家里人都失散了,餓死了,現在能過上這麼好的曰子,做夢都能笑醒。

「哎呀,崔大叔,一看您就是種田的老把式,比別人家都早。」李二附和夸獎說道。

人人都喜歡夸獎,這崔老漢也不例外,笑哈哈說道︰「這你可說對了,在翠竹新村里面,小老兒種田那是最好的。皇上萬歲,家里今年種了仙糧,收的糧食堆滿了糧倉,一家三口人,根本吃不完。要是這棉花,能賣上好價錢,那曰子就更好了。」

仙糧,指的是水稻,李二一路上听多了,早就知道了,听到崔老漢不自覺地呼皇上萬歲,李二心里自豪,這可不是他強迫百姓說的,而是百姓自己心甘情願的。

「呵呵,原來如此哈。那這收棉花的地方遠嗎?」李二問道。

「不遠,就在學堂附近,那里有個專門收糧食和棉花的鋪子。」崔老漢回答,「其實就算遠也不要緊,現在路好,棉花又不重,一點都不累。」(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唐朝好駙馬最新章節 | 唐朝好駙馬全文閱讀 | 唐朝好駙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