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 第二十八章 合拍

作者 ︰ 愚樂

票房分賬雖然麻煩,但對內地來說,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容易把香港那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死死的綁在內地,這對宣傳第一,賺錢第二的政府來說,力比買片花要大的多。♀

因此沈沖覺得,如果香港電影能內地放映,票房分賬模式,還是頗有競爭力的,不過這件事的最終結果如何,不是他可以左右的,能做的,也只是用心寫好報告,盡力鼓吹票房分賬,盡人事,听天命而已。

反正在改革開放之初,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都有可能發生。

比如1985年,就有一份名叫《現代人報》的報紙在廣東成立,港資控股超過70%,堂而皇之的在全國發行,銷量70多萬,風頭甚至蓋過了南方第一大報《羊城晚報》,成為很多機關單位最受歡迎的報紙,這在後世,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只不過這份報紙時運不濟,在1994年,先被豬一樣的香港隊友拖累,接著又被同城道友《南方周末》牽連,撐了九年之後,最終還是壽終正寢了,從那以後,內地再無外資控股的報紙媒體。(注1)

……

沈沖在招待所呆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又被電影局召了過去。

他在北京電影學院演講內容,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在北京電影圈里流傳,讓《空山靈雨》的熱度急劇飆升,拷貝從中南海出來,剛送到北影學院,還沒來得及再放,就被北京電影制片廠以「借鑒香港先進拍攝技術」的名義借走了,北影廠放了一天,電影局又以「參考海外成熟的合作制片模式」為由拿走了……

說實話,這有遠超沈沖的預料,他把《空山靈雨》帶到北京,其最初目的,就好像暴發戶買了世界名畫,到處顯擺一樣,用來妝點自己品位而已。

胡金銓是公認的武俠電影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在他之前,武俠電影是胡打亂斗的街頭把戲,在他之後,武俠電影登堂入室,自成一派,成為世界影壇獨特的一個電影類型。

他和李翰祥,楚原,張徹一起,並稱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四大名導」,其余幾人,作品數量數以十計,票房累計數以千萬,而胡金銓寥寥數部作品,單片最高票房不超過300萬,卻能和他們並駕齊驅,頗有幾分「孤篇橫絕,竟成大家」的風範,可見其指導的電影質量,非同一般。

不僅如此,還曾有影評人說過,胡金銓在武俠電影上的地位,就如同金庸在武俠小說上的地位一樣,自他之後,再無武俠。

雖然有過譽之嫌,但後世口碑上佳的武俠電影,無不籠罩在胡金銓的影子之下。

徐克視胡金銓為偶像,先是力邀他拍攝《笑傲江湖》,鬧翻之後,還自打耳光,又去翻拍他1967年的經典《龍門客棧》,可見胡金銓對他的影響之大。

《臥虎藏龍》以所謂的東方含蓄內斂情調著稱,可無論鏡頭畫面,還是節奏風格,處處和《空山靈雨》契合,李安在訪談中對胡金銓推崇備至。

還有那部女主怎麼弄都不死的《十面埋伏》,很多地方幾乎完全仿照《俠女》,張藝謀也自承向胡金銓致敬。

由此可見,胡金銓的大師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每部武俠電影,都是精品,是壓片庫的寶貝,所以沈沖不惜血本,購買了《空山靈雨》,不僅如此,他還打算把同樣票房慘敗的《山中傳奇》收入囊中,只不過急著來北京,沒來得及下手而已。

然而這番小心思,在北京可謂是給瞎子拋媚眼——喜歡《空山靈雨》藝術價值的人,暫時還看不到它,而看過的觀眾,卻更關心別的東西。

比如這次放映,在座的觀眾,大都是電影局的工作人員,他們更關心的,是《空山靈雨》去韓國拍攝的合作流程。

放映結束後,魏報國一個箭步走上台,滿面紅光的高聲宣布︰「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來自香港的專家,沈沖沈同志,為大家講解《空山靈雨》的拍攝過程,大家歡迎!」

畢竟是行政機關,行動整齊,掌聲雖然熱烈,但非常克制,沈沖上台,鞠個躬,下面立刻鴉雀無聲了。

「在坐的各位領導和各位專家,都是日理萬機的大忙人,在此我也不多說客套話,浪費大家的時間。」沈沖仍然是不帶稿紙,即興演說︰「我先介紹一下這部《空山靈雨》的導演胡金銓,他是享有世界聲譽的武俠電影大師。1932年出生于北京,少年時代曾經在徐悲鴻創辦的北平藝專旁听,1949年到香港之後,加入長城電影公司做美工,受過萬古蟾和萬籟鳴二位老前輩的指點,為日後的導演生涯奠定了藝術基礎……他執導的《俠女》榮獲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成為首位獲得國際認可的中國電影人……」

沈沖口若懸河,把胡金銓的生平簡單介紹了一遍之後,又加了一句︰「胡導演是一位非常愛國的藝術家,他曾經說過,在電影創作中,凡是不利于炎黃子孫,不利于嚴肅藝術者,若予接拍,雖得盈利,但無以為人。《》」

下面听眾聞言,立刻鼓掌,還有人打破沉默,大聲叫好。

胡金銓欠沈沖一個人情,又和張愛嘉關系匪淺——在拍攝《山中傳奇》的時候,他們兩人以父子相稱,可見關系之深。

因此胡金銓算是半個自己人,沈沖此時大說好話,是為做鋪墊。

要知道中國合作制片公司1979年8月成立後,三年都沒生意可做,直到1982年才和日本合作,拍了第一部電影,如果在這個空檔期里,他搞個大投資,讓胡金銓回內地拍攝,吃第一口螃蟹,這其中可搗鼓的地方,就太多了……

內地深受蘇聯電影思想的影響,奉行導演中心制,一部電影最受關注的就是導演,像徐楓、石雋、孫越等主演又都是台灣人,所以沈沖一筆帶過,不多介紹,開始說起這次觀影會的主題。

「這部電影,是胡金銓導演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韓國的濟州島……啊,不好意思,各位,我說錯了,是南朝鮮的濟州島,在那里取景拍攝的。」

陳播在台下,擺了擺手,示意不要緊,讓他繼續講。

「這部電影是發生在寺院里的故事,胡導演本來是打算回內地拍攝取景的,畢竟要論山川之秀美,建築之宏大,任何地方都比不了內地,只不過因為台灣方面的阻攔,讓投資商心懷猶豫,所以最終去了南朝鮮拍攝。」

「南朝鮮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燻陶,有不少唐宋時代遺留下來的遺跡古寺,在這部電影里,大家看到的,都是真的寺廟,沒有搭棚布景,不過朝鮮的寺廟不如中國的宏偉壯觀,所以胡導演在多家寺廟取景,然後剪輯拼湊成一家。」(注2)

「下面我來說說香港去韓國拍攝電影的流程……」

從八十年代起,一直持續到二十一世紀,合作拍片是香港和內地電影行業交流融合的主要渠道,沈沖對此,不可能不做功課,所以世界上主流的國與國之間合作拍攝電影的規章制度,他都有研究,說起來頭頭是道。

「……總而言之,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合作拍攝故事電影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聯合拍攝,雙方各自拍出導演,編劇,演員和其他創作人員,共同創作。第二種是協助拍攝,一方投資,另一方提供人員,場地,器材等輔助工作,收取一定的費用,《空山靈雨》去南朝鮮拍攝,采用的就是第二種方式。」

「合作的方式不同,最終的利益也不同,合拍的話,雙方都擁有電影的版權,根據具體協議,共同享受電影上映後的收入,協拍的話,拍攝完成,合作關系就基本結束了。」

「小沈啊,你說的這些,我們都有所了解。」他說完之後,陳播開口說道︰「你別藏著掖著,說點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陳局長,在你面前,我哪敢藏著掖著啊,我是真的才疏學淺,所知有限。」沈沖叫苦,環視了一圈放映廳,然後說道︰「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想了解哪方面的東西,大家有什麼問題,直接問我好了,只要我知道的,一定說個明白。」

「這樣也好。」陳播站起來,轉身對著後排的觀眾,說道︰「大家有話就問,小沈是個百事通,機會難得,好好把握啊。」

一個中年男子立刻舉手,看到沈沖點頭,站起來問道︰「小沈同志,你說合拍雙方可以共同享有電影版權,那麼合拍的影片,是國產片還是進口片?」

問的好!

沈沖幾乎要為他鼓掌了。

內地此時基本沒有什麼版權概念,對國外電影市場也缺乏了解,在中國合作制片公司的章程里,規定合拍電影,內地享有國內放映權,外資擁有版權……(注3)

這可謂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在內地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國內放映,能賺幾個錢?

而電影拿到國外,票房收一輪,錄像帶收一輪,電視台收一輪,還有DVD收入,網絡流媒體收入等等,可謂一鴨數吃,內地只喝了點湯,骨肉皮全讓外資獨吞了。

「這個問題很復雜,得先從國外的版權制度說起……」

放映廳也擺了個小黑板,沈沖一條條的把當前海外的版權制度和放映渠道解釋了一遍,最後說道︰「所以我覺得,和海外合作拍攝電影,如果條件允許,應該盡量簽署版權分享協議,而不是只要內地的放映權,畢竟這是細水長流的生意,可以長期為國家帶來外匯收入。」

「至于合拍電影屬于國產片還是進口片,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依據國情,設定了一條底線,比如本國投資佔總投資的比例,劇組中本國的工作人員比例等等,如果超過這條線,就算國產片,沒達到這條線,就是進口片。」沈沖放下粉筆,說道︰「我在香港,搜集了很多國家的有關這方面的政策,如果有需要,我可以郵寄過來,或者下次到北京的時候帶過來。」

「小沈有心了,我們確實急需這方面的資料,我就不客氣了,麻煩你郵寄過來吧,我們現在百廢待興,要抓緊時間。」

「好的,我回香港了,立刻就辦。」

這時,一個戴著黑框眼鏡,年約40的微胖女子站了起來,她表情嚴肅的問道;「請問沈同志,合作制片,應該如何審查?是根據國外的規定,還是我們中國的規定。」

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沈沖自然不能含糊,說道︰「來中國拍電影,在中國的領土上,自然是要遵守中國的規章制度。」

「那要是合拍的影片中,出現了資產階級腐化墮落的內容,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該怎麼處理?」那女子非常嚴厲的說道;「比如這部《空山靈雨》,里面出現的女人鏡頭,是對勞動婦女的極大侮辱,而且會讓觀眾產生下流低俗的聯想,陳局長,我強烈建議禁止繼續放映這部電影。」

我去啊!

《空山靈雨》里,只有徐楓換衣服的時候露了一下背部而已,哪侮辱勞動婦女了?哪里會有下流低俗的聯想?

「請問這位大姐是?」

「我是北京市文化局電影審查組的。」

一瞬間,沈沖覺得他對內地的電影審查制度太過樂觀了——政策再寬松,也架不住審查人員的折騰啊……(注4)

————————

注1︰有興趣的請百度報紙名字。

注2︰胡金銓和張艾嘉父子相稱,以及《空山靈雨》的拍攝細節,都來自胡金銓夫人鐘玲的日記。

注3︰參見《1982年中國電影年鑒》。

注4︰1985年,一部美國電影里有個鏡頭,是一男一女躺在被窩里,手腳都沒露,北京市文化局的一個女同志打電話向電影局長投訴,說會產生不好的聯想,要求剪掉,可見當時思想之保守。作者愚樂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最新章節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全文閱讀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