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莞歌 第十二章 服喪(小修)

作者 ︰ 耳東拾玖

而後便是帝王身邊的大阿監親自來宣旨,說皇後新喪,太子檀本該親往皇陵結廬守孝三年,但念及大長公主年邁,遂改往長公主府守靈並代母侍奉高堂。

我不免驚悸不已……民間是有父母離世,孝子結廬三年為父母遺志。

居喪期間,孝子應在父母墓旁搭棚而居。不斯得歌舞,不得娶妻納妾,不行房事;貴族出入不得走正門,上下不得走中階;

言語衣食極為苛刻,還必須在此期間晨昏哀哭,後改為一日一哭,最後是在提起父母時痛哭。待三年期滿,舉行一次隆重祭祀,然後方能起靈除孝。

但是于皇室而言,卻是有些許不同︰皇室之人可在宮內或府內以日當月,服滿三月即可,而後可選擇親信之人,代自己往皇陵守孝三年。

然而,姑母離世,這深宮于他這樣的性子無疑是危機四伏的深淵,前往王氏而非皇陵守孝,的確的上上之策,但明面上說得又極為得宜,是為侍奉公主,去處則也是公主府邸,而非王氏國公府。

因為臣民可以接受愛孫回奉外祖,卻看不得遣甥侍舅,明明是一碼事。可是人啊,就是喜歡這麼自欺欺人。

他接完旨,澄明的眼眸並沒有半絲波瀾,我擔憂地看向他,可是他安撫的眼神卻讓我更心疼。

就這樣,進宮時是三人,回府時卻是四人,而且隊伍明顯臃腫了不止一倍,雖說太子正值母喪一切從簡,但是粗略的匆匆備下,已經是險些擠不過朱雀橋。

後來乳娘告訴我其實皇帝是她的孩子的,我說太子到府上時的排場的排場那樣大,換來的是她一聲嘆息。

阿姆告訴我,必須冷漠,因為那樣的的眉眼,才能杜絕我所統治著的人的各種窺探,讓人猜不透心思。

我是個公卿之家的孩子,見慣了優雅,看厭了規矩,所以即使是不免跌跌撞撞,但是還是要長大。我不知道怎樣的成長才算是迅速,只是每天有了耐心听著府庫中報上來的賬目然後一一作著安排,淡漠的听完官家說嚇人院的婢女手腳不干淨,然後吩咐著人杖責三十,趕出府去,或是東陽侯的孫子滿月,備份襯得上國公府的禮物送去……

這樣,我往後的歲月里,便頻繁的出現了那些不符年齡應付的事物,還有對同一人的不同稱呼︰長輩們喚他作檀哥,同輩的子佷則依據血緣的遠近,或是阿檀,或是殿下地稱呼他,而我,則是獨獨喚他檀哥哥……

阿姆見我處理事務時總是嘆息,目光總是帶著歉疚,也只是在見到我輕聲喚檀哥哥或是不經意的笑時,才會露出欣慰的神色。

原先是阿姆住的居所在最北端,父親自然是和顧氏主母一起,住在西北方,我和璕狸住在和父母相對的東北方向。我的異母妹,燻奴與她的母親衛夫人,還有溫氏夫人,也就是後來庶弟阿嘗的生母,則相對在府里的東南與西南兩處住下。整個府邸成梅花狀,而居于正中的則是明湖,其各分支又呈環繞之勢,庇護闔府。

由于他的到來,而且並不是單純地只是守喪三年,所以府中格局也跟著變化。阿姆居最北,他則次之,為示尊卑秩序,所以隔著明湖,正對著才是父母的居室,我們則又以身份不同,左右對稱分居于父母周圍。

後來不知是誰提起,紫金山上的別苑早先就已落成,但是其中樓閣好還未分派完畢,也未定名。

初春下第一場雨時,似乎整個建康還是沒有褪去沉重的哀色,我們如以往一般靜靜的坐在書齋,听父親講學。只道是講到壇經付囑品第十時,他緊了緊握在細長指節上的紫鼠須筆,頓時濃黑的墨跡便在去年他離宮時帶來的蜀宣上,霎時泅開了黑白分明。

他見狀,怔怔半晌,最後還是溢出輕不可聞的嘆息,抬頭淡淡的說了句︰「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我和璕狸听這話,都猝然抬頭,望見的是他眼底,滿滿的不忍。

而後便是安排下了各人在紫金山上的居所,各自取名。

阿姆只是隨意寫了三個字,就讓人帶去制匾,後來才知道她寫下的是︰別禪室。

璕狸對自己住的地方不也太上心,信守拈來,便把住處叫做脊項齋。

而他,我記得那日在明湖上看雨時,明明是細雨打濕了他的衣角,他就是不躲,還是那般痴纏地湖上浮起的氤氳,連我何時走到他身旁,也不知。

我看他這樣冷清,不忍之下,終于玩笑開口︰「可是悟出什麼來了?」

他竟然也不驚,淡笑轉身︰「心地含諸種,普雨悉自芽……你啊,就是半刻清淨都不肯留給我。」

「我就是俗人一個,比不得你。對了,父親說為別院取名,你有主意了麼?」

「我這人是隨遇而安的,到哪里去不行呢?隨意寫上南山普雨也是可以了,倒是你,平常在這些事上最是講究了,可有什麼不俗的名堂?」

我听他這話就皺眉︰「昨日父親取笑問我那位韓幾先生欲收我為徒,說,把那年的烏鴉做室名算了……」

他的眸色閃了閃,但還是撫了撫我的面頰,溫聲道︰「我看啊,那是相得益彰呢!嗯,烏鴉似乎不妥,但改動太多,又顯不出意義來……不如,就取名悟雅小室?」

我當時好似上元節時在街邊遇上的孩童般,只是為得到一個泥人而欣喜不已,蹦著跳著,似乎連衣袂也染上了快色。

他見這情景,伸手攏攏我的鬢角,動作輕柔得似乎纏綿了雨絲︰「你看你,今年過了生辰便滿十一了吧,怎麼還像孩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魏晉莞歌最新章節 | 魏晉莞歌全文閱讀 | 魏晉莞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