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畫鬼師 第七十二章 佛道之爭

作者 ︰ jiuquan

「這佛道之爭,說晉惠帝時有個道士王浮,常與沙門帛遠爭邪論正,每次都為帛遠所屈,王浮遂憤而作《老子化胡經》。大意是說老子騎青牛西出函關,不知所終,其實是到了印度。至于如何騎牛越過喜馬拉雅山,沒有詳說。不過他到印度後,就化身成了釋迦牟尼佛。這樣一來,佛教徒受不了了,便也造了一部經,叫《起世界經》,說‘佛言我遣二聖者,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葉菩薩,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薩……’。由此,圍繞《老子化胡經》引起的佛道之爭,便一直延續到元朝的「戊午之爭」,以全真教的失敗而告終。只是這段舊事與你來此有什麼關系啊。」何夕說完之後,猶疑地看著眼前的癩頭和尚。「在佛道之爭中,道教之所以相形見絀,主要是因為沒有佛教那麼多的經書。為此南朝劉宋時,廬山道士陸修靜就擔起了系統編寫道書的責任。陸修靜字元德,吳興東遷(今浙江省吳興縣東)人,元嘉末(公元453年)在京都賣茶,文帝命左僕射徐湛宣詔他,他固辭而去,後南游廬山,在山南金雞峰下瀑布岩前結廬幽棲,在廬山居住17年,編撰了《三洞經書目錄》,此為最古的一部道藏目錄,又編著道教齋戒儀範等一百余卷,道教儀式因此完成。公元467年,宋明帝令江州刺史請他入京問道。明帝問他道教有多少經書,陸修靜說︰‘道家經書並藥方、咒符、圖等總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中一千零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猶隱在天宮。’當時宋明帝听了他的一番高論,驚嘆不已,視同仙人。後來,陸修靜在京羽化,由弟子葬于廬山。劉宋王朝下詔,將他在廬山的故居封為簡寂觀,謚其簡寂先生。宋徽宗宣和年間,復封他為丹元真人。據後人考證,陸修靜大造道書的秘訣在于融合改造佛經。陸修靜自己也承認︰‘或采博余經,或造立序說,或回換篇目,裨益句章,作其符圖。’就是說,他把佛經回換篇目,改頭換尾,增添文句,就成了道經。自從陸修靜發明這個方法以後,別的道教徒爭相效法,道書果然源源不斷造出來,道教的宗教作用開始可以與佛教分庭抗禮了。佛教徒為此憤憤不平,到處告狀。但是,統治階級為了保持兩教的均勢,也就懶得多管閑事。」癩頭和尚說了很長,顯然好像是在等到花多情和風白蝶。但是歷史上,廬山南麓歸宗寺和尚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采取了‘暴力行動’,一個和尚跑到簡寂觀,把袈裟硬套在李老君的偶像上,要李老君‘退道為僧’。他們還揚言,如果道教徒不停止這種剽竊佛書的行為,他們要把簡寂觀改為佛寺。後經官方調解,才平息了這場風波。道教徒對佛教徒這種強佔道觀、侮辱教主的行為極為不滿。信奉道教的明末大戲劇家李漁在一次游覽簡寂觀時,曾在觀門留下了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天下名山僧佔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下聯是︰世間好語佛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諦出我先師。癩頭和尚接著說道︰」我和這百毒道姑有不共戴天之仇,今日此開就是為了把她趕出這里。她佔我的洞穴六十年,搞的烏煙瘴氣,今日終于又時機將她趕走。」癩頭和尚說完之後,忍不住哈哈笑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少年畫鬼師最新章節 | 少年畫鬼師全文閱讀 | 少年畫鬼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