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 110騎兵集訓

作者 ︰ 我的傷心誰做主

張彥率軍從袁軍的背後殺來,直接在袁軍里撕裂了一個碩大的口子,重步兵迅速排開在兩邊,將這個口子撕裂的越來越大。♀

「太史慈、許褚、牛金,快從這里退走!」張彥深吸了一口氣,扯開樣子,便大聲喊了出來。

這一聲喊,如同滾滾天雷,響徹雲霄,太史慈、許褚、牛金等人大多都听到了,一起回頭向西北望去,但見張彥、徐盛、關羽、張飛等人正在與袁軍廝殺,而且已經殺出了一條寬闊的血路。

太史慈、許褚、牛金等人立刻朝西北方向逃去,三個人都身先士卒,但凡遇到前來阻擋的袁軍,都盡皆殺死,一群人一溜煙的功夫,便逃了出去。

袁譚站在高崗上,看著逃走的徐州兵,憤怒的道︰「快追!快追!千萬別讓他們跑了!」

袁軍將士紛紛追了過去,但張彥、關羽、張飛、徐盛等人卻嚴陣以待,死死防守,來一個殺一個,來一對殺一對,借助兵甲之利,殺得袁軍心驚膽寒。

而此時,袁軍的猛火油也已經用完了,手持鈍器的力士也都傷亡殆盡,其余袁軍將士都遠遠的看著,卻不敢靠近,眼睜睜的看著張彥他們退走。

張彥等人退兵約有半里,便重新整頓了一下兵馬,竟然又向著袁軍沖了過去。

袁軍以為徐州兵退了,都在清掃戰場,誰也沒有料到徐州兵會去而復返,一時間亂作一團,加上又無法阻擋,竟然又被張彥等人驅走兩里多路,斬首一千八百余級。

張彥見袁軍退遠,便不再追逐,重新帶著將士回到了袁軍伏擊的地方,看到那些葬身火海或死在鈍器之下的徐州兵,心中都有些傷感。

張彥讓人清掃了一下戰場,抬走陣亡的士兵尸體,統計了一下陣亡的將士,約有一千多人。而被燒傷的,竟然高達兩千多人。

通過這一戰,也讓張彥意識到,他碟甲軍團,也並非是無敵的。這一次之所以有如此慘敗,也給了張彥一個深刻的教訓,讓他從今以後,不管面對任何敵人,都不可以再產生輕敵的心里。

一行人緩緩的退回了朱虛城,誰知道尚達朱虛城,便撞見了張、孔融、劉備等人,他們在三百重步兵的保護下,前來尋找張彥,並告知張彥朱虛城被袁軍大將張郃佔領的消息。

張彥一听到這個消息,頓時是一陣驚訝,沒想到這一次不僅中了埋伏,損兵折將,就連朱虛城也被袁軍給佔領了。他帶著重騎兵,迅速的返回朱虛城,等到城下的時候,朱虛城里早已經沒有了袁軍的動向。

朱虛城後,張彥這才知道,袁軍帶走了朱虛城里的所有糧草。

氣急敗壞的張彥登時下令,所有騎兵月兌去重鎧,卸去馬鎧,輕裝上陣,跟隨他一起直接追了過去。

張郃帶著糧草輜重,根本走不快,張彥輕裝前進,很快便追了上來。

張郃見後面有追兵追來,數量也比自己所帶領的多,只好放棄糧草輜重,直接退走。

張彥重新截獲了這批糧草輜重,又追逐了張郃數里,這才帶兵回了朱虛城。

朱虛城重新回到了張彥的手里,張彥更是重新整頓了一番兵馬,連同孔融、劉備都繼續屯兵在這里。

不過,通過這一次和袁軍的交鋒,讓他嚴重的意識到了重騎兵、重步兵的不足之處。他把這次的戰敗全部歸罪在自己的頭上,並且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當夜,張彥躺在床上輾轉難眠,腦海中一直在想著該如何運用軍隊。

從秦朝,一直想到清朝,節選出各朝各代優秀的兵種進行比較,最後發現,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鐵騎,正是他所需要的兵種。

蒙古鐵騎由成吉思汗一手創建,並由成吉思汗的繼承者代代相傳,是那個時代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

騎兵,也在成吉思汗的手中發揮到了極致,並成為橫掃那個時代的戰爭機器。

而蒙古鐵騎取得作戰勝利的基礎不是數量而是質量,單一簡潔的組織體制是其軍隊的顯著特征。

標準的蒙古鐵騎野戰部隊由三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一萬騎兵,大體相當于一個現代騎兵師。

每個騎兵縱隊包括十個騎兵團,每團一千人;每個騎兵團包括十個騎兵連,每連一百人;每個騎兵連包括十個騎兵班,每班十人。

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但是假如許多馬匹垮掉,那麼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于馬後進行射箭。

典型的蒙古鐵騎中大約有百分之四十是從事突擊行動的重騎兵,重騎兵的主要兵器是長槍,每個士兵還帶一柄短彎刀或一根狼牙棒,掛在腰間,或者置于馬鞍上。

而百分之六十蒙古鐵騎則以輕騎兵為主,他們除了戴一頭盔外,身上不披盔甲。輕騎兵的任務是偵察,掩護,為重騎兵提供火力支援,肅清殘敵以及跟蹤追擊。

輕騎兵的主要兵器是弓,這是一種很大的弓,張力強,射程遠。除此之外,他們還隨身帶兩種箭,一種比較輕,箭頭小而尖利,用于遠射;另一種比較重,箭頭大而寬,用于近戰。跟重騎兵一樣,他們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彎刀或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時還帶一支頭上帶鉤的標槍或長槍。

為了確保和加強騎兵的機動性,每個蒙古騎兵都有一匹或幾匹備用馬。這些馬緊跟在部隊的後面,在行軍過程中,甚至在戰斗進行時都可以隨時用來更換。換馬是按接力的方式進行的,這樣可以保證安全,對完成預定的任務影響最小。

蒙古騎兵都是從當時訓練得最好的士兵中選出的,他們從三、四歲開始就被送入沙漠戈壁中的學校,進行嚴格的騎馬射箭訓練,因此他們具有駕馭馬匹和使用武器的驚人本領。比如,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他後面的敵人。他們很能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肴。他們體格強壯,只要一點點或者根本不需要醫療條件,就能保持身體健康,適應戰斗的需要。隨時服從命令是他們奠職,人人都能嚴守不怠。紀律已形成制度,這在那個時期的其他地方還所聞。

最為關鍵的,則是騎兵所用的馬匹,也是經過極其嚴格的訓練。

他們所選用的馬匹全部是蒙古馬,不論嚴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時可以連日行走而不吃一點東西,總之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它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越過長得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

正是因為這些先天吊件,才造就了那個時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

而在戰斗開始方式上,蒙古鐵騎也很有特點。

騎兵縱隊通常擺開極寬的陣勢高速向前沖去,各主要部隊之間由傳令兵傳送信息。當發現敵軍後,附近所有的部隊均以此為目標實施突擊。

這時,有關敵人的位置、兵力、運動方向等全部情報都被送往總指揮部,然後再轉給各野戰分隊。如果敵人不多,則由靠得最近的指揮官立即率部迎戰。如果敵人規模太大,無法馬上把它吃掉,那麼蒙軍主力便在騎兵掩護部隊的後面迅速集結,然後高速前進,在敵人還來不及集結兵力的時候,就將敵人分散擊潰。

蒙古軍最常使用的作戰方法是在輕騎兵掩護下,將部隊排成許多大致平行的縱隊,以很寬的一條陣線向前推進。當第一縱隊遇到敵人主力時,該縱隊便根據情況或者停止前進或者向後稍退,其余縱隊仍舊繼續前進,佔領敵人側面和背後的地區。這樣往往迫使敵人後退以保護其交通線,蒙古軍乘機逼近敵人並使之在後退時變得一片混亂,最後將敵人完全包圍並徹底殲滅。

于是,張彥經過一夜的思索,準備向蒙古鐵騎學習,徹底的改變現有的作戰方式。

不過,要想學習蒙古鐵騎,就必須有很多很多的馬匹,徐州並非盛產馬匹的地方,要想徹底的運用騎兵,就必須采購很多很多的馬匹。至少現階段,他是無法完成這個宏偉的目標的。

所以,張彥只能依靠現有的騎兵,來組建一個縮小版的蒙古鐵騎。

騎兵無疑是冷兵器時代最具殺傷力的一種兵種,如果張彥真的能夠運用得當,而且手下又有大批騎兵的話,或許真的能夠像蒙古鐵騎一樣,征服四方。

第二天平明,只休息了兩個時辰的張彥起了一個大早,直接召集了所有的騎兵,全部匯聚在校場。

昨日一戰,張彥的騎兵隊伍也有了一些損失,如今只剩下兩千八百三十一騎,其余的則陣亡在了袁軍伏擊的地點,被烈火的面目全非。

張彥于是乎選取了兩千五百名騎兵,將這兩千五百名騎兵分成了五個縱隊,每個縱隊五百人,其中兩個縱隊保持不變,依舊是身穿重鎧,馬裹馬鎧,防御到牙齒的重騎兵。而另外三個縱隊則只戴著頭盔,全身上下只披著一件護住心胸的皮甲,全部輕裝上陣,變成了輕騎兵。

而剩余的三百三十一名騎兵,依舊輕裝上陣,做為游擊和偵查部隊,負責偵查和掩護。

接著,張彥開始對這些騎兵進行集訓,讓太史慈掌管輕騎兵,許褚掌管重騎兵,他又叫來了徐盛,讓他掌管余下的三百三十一名騎兵,他則全權負責整個騎兵隊伍,在校場開始操練。

太史慈、許褚、徐盛,以及所有的騎兵,對于張彥的這一布置雖然有些不明所以,但都還是听從了張彥的指揮。

經過兩個時辰的集訓,一行人從最初的不協調,逐漸形成了默契,基本上都能掌握住了要領。

到了午時,張彥讓騎兵全部休息,而派出去打探袁軍消息的斥候,也于此時回來。

斥候帶回來了袁軍的消息,袁軍並去,而是遠離朱虛城駐扎,但卻一直按兵不動。

張彥再派出斥候,密切監視袁軍的動向,而他則和眾多騎兵用過午飯之後,便繼續在校場上操練。

孔融、劉備、關羽、張飛等人見張彥在校場上訓練騎兵,都跑去圍觀。

訓練有素的騎兵,很快便掌握住了互相配合的要領,默契也越來越高,張彥見了以後,也頗感欣慰。

到了傍晚,張彥集訓效果初成,便讓騎兵好好休息,準備明日便帶著騎兵前去袁軍陣前小試牛刀,看看成果如何!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最新章節 |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全文閱讀 |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全集閱讀